桥梁美学鉴赏的课程论文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但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
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沉淀而来的的人文情怀,桥梁亦是如此。
桥梁是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一种公共建筑。
它从自身的实用性、巨大性、艺术性而极大的影响人类的生活。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桥梁美学对于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桥梁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关注。
人们所建设的桥梁不仅希望桥梁所能达到实用的功能,而且还注重桥梁美的特性。
例如北京郊区的卢沟桥。
不仅栏杆上雕刻的485个狮子千姿百态,堪称一绝,桥头的华表,碑亭更是典雅华丽,比例恰当,精美异常,而且大桥的整体造型,对称均衡,比例恰当,和谐统一。
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颐和园玉带桥和17孔桥,也以其独特和美丽的造型驰名中外,洁白的桥身与清山碧波、绿树红花、亭台楼阁融为一体,和谐美观、相映成趣,一直是许多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入画入照的佳景。
现代人们更注意桥梁美学的功能,例如我国最近几十年修建的长江上的铜陵大桥和赣江上的南昌八一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和国外的许多的桥梁,都做了专门的景观设计,使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大型桥梁的造型美,而且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桥梁建筑一绝——赵州桥中来具体的发掘这种美。
始建于隋凯皇十五年的赵州桥,千余年来,它栉风沐雨,曾历经十余次水灾,多次战乱,八次地震,依然巍然屹立于我交河之上,除了少许石拱坍塌之外,其余皆保存完好,这在桥梁史上十分罕见。
赵州桥历经沧桑却保存完好,这应该归于主持设计它的李春等人。
他们所选的桥址曾是输入运输码头,被加固的河岸,十分有利于河床的保护,是桥梁能够在千年中承受洪水的冲刷、地震的侵袭。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坦形拱的创造与应用,赵州桥曾是隋朝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但交河每逢夏秋之际泛滥,据文献记载,赵州桥在建成后的1300多年中曾历经11次较大洪水的考验,这充分说明了在这样的地方,只有建拱桥才能借助其大跨满足水上运输和排泄洪水的需要。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

同济大学桥梁美学课程论文桥梁美学目录一引言 (2)二桥梁建筑美的基本因素: (2)1.统一和谐 (3)1.1多样统一 (3)1.2结构体系统一 (3)1.3结构形态的统一 (3)2. 均衡 (3)3.比例协调 (4)4. 韵律优美 (5)三桥梁结构的美学设计 (5)1.梁式桥 (6)2.拱桥 (6)3.刚构桥 (6)4.桁架桥 (6)5.斜拉桥 (7)四色彩与材质的设计 (7)五与环境融和 (8)六结语 (9)[摘要] :浅谈美学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并以世界最美桥梁评选结果为例[关键词]:桥梁美学一引言日本的桥梁美学大师伊藤学先生曾说: “桥能满足人们到达彼岸的心理希望,同时也是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为审美的对象和文化遗产。
”他的说法一语道破了桥梁美学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桥梁不仅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常常是一种标志性建筑物。
桥梁美对于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桥梁建筑美的基本因素:1.统一和谐1.1多样统一多样性是指桥梁由于功能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造就的结构、样式、造型的多样性。
统一性则体现在某一座桥的内部构造上。
例如一座桥上的装饰如灯栏、浮雕的统一,可以增强桥梁美感。
比如北京卢沟桥上栏杆望柱石狮子,虽然其姿态形形色色、变化无穷,但由于其部位、轮廓、造型都是一致的,所以获得了整体上统一的美感。
多样中求统一:从复杂的结构中提出各种可以互相统一的因素,起到衔接。
联系和协调的作用,使整体看起来"天在无缝"。
如桥梁中栏杆。
灯柱、行杆。
桥墩、跨度一般采用整齐划一,相同形态、相同间距或有规律的变化,从而起到整体统一协调、简洁明快的效果。
统一中求多样:同中求异,统一中求多样,求变化,营造情趣与韵味。
1.2结构体系统一桥梁各局部设计要体现整体划一的概念,避免产生孤立、离散、自成体系的不和谐现象,这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
1.3结构形态的统一恰当地处理次要部位对主体部分的从属关系,使所有细部形态从属于总体的几何形态,用相似的几何形态将各个部分协调在一起,如同音乐中主旋律反复出现一样,产生和谐统一美感。
中南大学桥梁美学论文

中南大学桥梁美学论文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走向文明,而文明则往往伴随着对美的追求,美的概念比较含糊,且呈多样化,但当人们不得不从中选择时,就出现在了对比,从而就有了“最美”这个概念,就像我这次需要挑选我以为最美的桥进行赏析一样。
在本学期学习桥梁美学这门科目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桥,它或张扬,或低调,或“刺眼”。
而我所以为最美的桥,当属日本明石海峡大桥。
其实,要分出个“最”美,是一个很难的过程,每个著名的桥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或协调于当地文化环境,或张扬而成为独立的风景。
而我把最美头衔冠予明石海峡大桥,很大程度在于它所带来的那种张扬,最能震撼我的内心。
下面我对明石海峡大桥进行文化与美学的浅析。
(一)明石海峡大桥的简介明石海峡大桥由著名的法国埃菲尔集团公司承建,位于本州岛与四国岛之间,主跨1991米(960+1991+960),全长3911米,为三跨二铰加劲桁梁式吊桥,钢桥283米,高出333米桥宽35.5米,双向六车道,加劲梁14米,抗震强度按1/150的频率,承受8.5级强烈地震和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风设计。
说到该桥的主跨,就简单说下它“长大”的故事,1995年1月17日,日本坂神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震中距桥址才4公里),大桥附近的神户市内5000人丧生,10万幢房屋夷为平地,但该桥经受住了大自然的无情考验,只是南岸的岸墩和锚锭装置发生了轻微位移,使桥的长度增加了0.8m。
该桥获得了多向世界纪录,目前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是联结内陆工业中的重要纽带。
桥2根主缆直径为1122mm,为世界上直径最大的主缆;主缆钢丝的极限强度为1800MPa,也是世界记录。
该桥在技术又带来很多创新,为以后悬索桥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明石海峡大桥首次采用1800MP级超高强钢丝,使主缆直径缩小并简化了连接构造,首创悬索桥主缆,这也是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的跨谷悬索桥。
(二)明石海峡大桥的文化赏析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该国居民一直拥有修建一系列桥梁把4个大岛连在一起的急切愿望,但这在当时对日本政府来说是天方夜谭,因为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为110米,中心最深处则为160米,而且终年水流湍急,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更麻烦的是,如果要建桥,桥身的跨度将要达到两公里才行;而最难克服的障碍则是,日本是一个多震、台风频发的国家,如果在建造过程中,桥的各个构件还没有连接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时,任意一次较大级别的地震或台风,都能让大桥毁于一旦。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摘要:自从上了桥梁美学这门选修课后,我加深了对桥梁理性分析之外的感性认识。
通过资料,我选了陪伴我长大的汕头海湾大桥,家乡的彩虹广州新光大桥,一直想去的英国的两座千禧桥来具体赏析。
关键词:汕头海湾大桥广州新光大桥英国伦敦千禧桥英国盖茨黑德千禧桥正文:(一)汕头海湾大桥我的父母都是桥梁工程师,小时候我跟着他们天南地北地到处跑,见过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桥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汕头海湾大桥了。
对于这座桥,我只想谈谈我对它的感受,甚至可以说是感情。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汕头是全国唯一拥有内海的城市,而汕头海湾大桥正是是细细品味汕头城市韵味的最佳观景点。
这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它位于市区东部,经妈屿岛、跨越汕头港入海处,是一座主孔航道跨径432米的大跨度悬索桥,也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
全长2500米,宽23.8米,设双向6车道。
海湾大桥连接深汕高速公路和汕汾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沿海高等公路主干线的重要纽带,使深圳、珠海、厦门与汕头四个经济特区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汕头海湾大桥可谓是江城人民最得意的骄子,它伟岸、挺拔、大气、现代感十足。
长大后,我仍多次去汕头体验和感受大桥宏伟的雄姿。
乘车从南岸驶上大桥引桥,一眼望去宽阔的桥面。
一马平川,透过车窗饱览桥上的风景:近处一片茫茫滩涂,隐约看到靠海的渔船和渔民,远处海面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乘车自南向北只需20多分钟,快捷舒适。
过去,如果趁木帆船出海,随潮涨潮落需需日,20世纪90年代初,坐汽垫船也要数小时。
一次,夜晚乘车目睹汕头海湾大桥夜景犹如“银龙探海”,桥上有照明灯1844盏,护栏每5公里一种颜色,从南至北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真是“七彩长虹”。
桥梁美学设计与欣赏

《《构成设计欣赏》》课程论文题目:桥梁美学设计与欣赏学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邮箱:摘要:阐述在桥梁设计中进行美学考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现代桥梁设计应把强化桥梁技术品质与体现桥梁关学价值相统一。
同时还要与其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合。
介绍桥梁美学理论及美学设计的实现,结合生态审美的理念从各方面分析了桥梁美学。
关键词:桥梁美学设计欣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发现美、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及审美理论都更为成熟、更为系统化。
对于桥梁建筑,人们已不满足于其单纯作为交通运输上的构筑物的要求,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空间艺术结构物融人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纵观世界各国的桥梁建筑,优秀的桥梁作品常被作为城市的标志与骄傲,成为时代的象征,历史的纪念碑和游览的胜地。
我国古代修建的赵州桥,其构思新颖独特、造型简洁美观,于坚固雄伟中又透着柔美秀丽。
桥面两侧的栏杆板上,龙兽状精美浮雕栩栩如生,似飞若动,虽然距今已有 l 300 年的历史,仍不失为桥梁设计中融功能、技术、经济、美观于一体的典范,并在 1991 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之一。
又如北京的卢沟桥,不仅布局合理,宏伟壮观,栏杆上雕刻的485 个石狮子形态各异,堪称一绝。
在现代,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桥梁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桥梁作品,如重庆万县长江大桥,香港青马大桥,上海卢浦大桥、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桥梁作品,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港钢拱桥,它与悉尼歌剧院完美结合而成为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日本的南备赞大桥以其雅致简约的风格形成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以及美国的布鲁克林桥、旧金山金门大桥,英国的亨伯大桥等。
这些优秀的桥梁建筑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将美学融人结构之中,并通过不同的桥梁造型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美学与结构的完美结合而为大家所称道。
结构美学---中外桥梁美学赏析论文

斜拉桥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图1由图可知,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斜拉桥的索塔型式大部分有A型、倒Y型、H型、独柱等型式,当然世界各地也有其他的塔形的斜拉桥,比如后面介绍的福建泉州晋江大桥就是世界首座“开”字型桥塔斜拉桥。
斜拉索布置大部分为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等,很少有交叉的索面,但目前斜拉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索面的处理上先后了有了山西太原的祥云桥三维空间中的索面、巴西奥利维尔大桥X型交错拉索面等不同于传统的索面。
在这些带有新奇美妙的桥塔和索面的桥梁建筑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桥型会越来越多的展现在公众的眼前,创意和创新,已经越来越越多的被桥梁设计师所重视,而这些新奇的塔和索,也反应了桥梁美学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桥梁美学赏析的发展。
二、著名的斜拉桥示例:2.1莱茵之膝大桥图22.1.1简介莱茵之膝大桥位于德国北威州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畔,桥梁建在莱茵河一个狭窄的弯曲河道上,从高空看,这一河段就像一个人的膝盖一样,所以,这座桥就叫做“莱茵之膝”大桥。
莱茵之膝大桥的创意来自于建筑师弗里德里希·塔穆斯,大桥的两座主塔高114米,主塔两侧各有四道斜拉索。
主桥跨度为320米,宽29米,桥高3.4米。
大桥跨河段长564米,全桥总长1519米。
2.1.2美学赏析图3莱茵之膝大桥的塔是两条平行的柱子,之间没有任何的连接,而索也只是简单的四根,给人一种简单宁静的美。
她没有其他斜拉桥那么多的拉索,但却也十分的安全,不必要的点缀只会增加庸俗和赘余,莱茵之膝大桥的塔和索,都恰到好处,相互映衬,简约古朴。
图4莱茵之膝大桥连接的是这座城市莱茵河右岸第三区的弗雷德里克与左岸第四区的上卡塞尔,而在莱茵河左岸的卡塞尔有德国著名的莱茵塔,就如图中一样,塔的高耸与雄浑,桥的简约与古朴,再加上周围色调一致的建筑,莱茵之膝大桥很好的融合在当地的环境之中。
周围又没有比莱茵塔和莱茵之膝大桥高的建筑,所以,在我们的视野中,有塔的高耸挺立,也有桥的平铺延展,显得整幅画面有立体感、层次感。
[桥梁美学设计思考]设计美学的论文3000字
![[桥梁美学设计思考]设计美学的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68b4bc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2.png)
摘要:阐述桥梁美学开展背景,同时介绍桥梁美学根本特点,最后综述不同桥型的美学设计要点。
关键词:桥梁美学美学设计结构美学一、前言桥梁美是环境美的一局部,然而,桥梁美的作用却远远超越了所在环境那有限的范围一座著名的大桥往往以它的雄伟壮丽精巧多姿而显示出人民的创造力,以它的先进技术,精湛工艺反映出社会的生产水平;以它的磅礴气势、充分活力标志着时代的精神;它常因此而成为人们欣赏和赞颂的艺术杰作,并得以流传久远近年,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已在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有不少地区在宽阔的大江大河上建造了各种类型的特大桥梁,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时, 方案兴建的高级公路、高速公路,它的美学设计对桥梁又有更高的要求一桥型要优美,并配合景观, 现代化公路网建设中大桥工程也为数不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各项交通事业的开展,人们对桥梁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世界各国,常以工程雄伟的大桥作为城市的标志与骄傲。
我国的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仍为桥梁设计中融功能、技术、经济、美观于一体的典范,并在1991 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之一。
悉尼港钢拱桥,美国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布鲁克林桥等,都表达了其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所产生的精神作用与美学价值。
桥梁建筑已不单纯作为交通线上重要的工程实体,而常作为一种空间艺术结构物存在于社会之中。
研究、设计和建造结构合理、造型美观新颖的桥梁结构,是我国交通建设开展迫切的需要。
二、桥梁美学设计的特点桥梁的根本功能是交通负荷、跨越障碍,但是如果单纯地把装饰当作美的唯一途径,而不重视它的实用价值,呢么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美。
桥梁审美观点应该是集使用功能、施工技术、造价经济与造型美观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体,要共同作用,才能美寓其中。
桥梁美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桥梁各构造形象桥梁本身各部构造的形象宜简洁纤细、流畅明快,最好使快速运动着的人们在瞬间的最初一瞥中得到“明确,深刻”的印象。
桥梁与美学论文

桥梁与美学论文题目:桥梁美学的鉴赏学生姓名:张宝鹏学号: 20101592院系名称: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道桥10-1班指导教师:丁剑霆职称:教授二○一三年五月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但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
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沉淀而来的的人文情怀,桥梁亦是如此。
桥梁美学昔称桥梁建筑艺术,为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桥梁作为公共建筑,其自身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环境,既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
1 概论桥梁美学是研究以美学的普遍原理、结合桥梁的特殊性质,得出桥梁建筑在设计时应遵循的和在评价中应依据的理论和法则的科学。
桥梁美学所研究的内容范围与桥梁建筑艺术有相互重叠之处,如同美学和艺术两者的关系一样。
桥梁建筑艺术是桥梁美学的表现。
2 艺术特性与基本要素桥梁美学作为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
首先它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另外桥梁建筑是结构外露的空间实体。
外露构件既是景观重点,也是美学处理上的难点。
桥梁作为水平方向单维突出的结构物,应注意协调长宽高比例,改善视觉印象。
桥梁建筑美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点:统一和谐:包括结构体系、形态统一和体量上的协调均衡稳定:包括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与心理习惯,但极易造成浪费和呆滞。
非对称结构动态感强,但需在力学和视觉上保持均衡,否则会引起混乱和不安定感。
比例协调:包括总体或局部的规模、尺寸协调,应以其固有的结构关系和力学原理为前提。
韵律优美:主要通过连续、渐变、起伏、交错等表现手法,来获得韵味和情趣。
连续流畅:对桥梁正视时,水平方向呈直线或曲线延伸,从桥的一端连续流畅地到达彼端。
另外,还需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
3 桥梁结构的美学设计梁式桥:其特点是水平方向单维突出,具有很强的沿水平方向左右伸展的力动感与穿越感。
主梁要求纤细轻巧、连续流畅,主梁顶面尽量与底面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桥梁美学的鉴赏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自动化班级机0801-1班学号姓名桥梁美学昔称桥梁建筑艺术,为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桥梁作为公共建筑,其自身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环境,既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
1.概论桥梁美学是研究以美学的普遍原理、结合桥梁的特殊性质,得出桥梁建筑在设计时应遵循的和在评价中应依据的理论和法则的科学。
[1]桥梁美学所研究的内容范围与桥梁建筑艺术有相互重叠之处,如同美学和艺术两者的关系一样。
桥梁建筑艺术是桥梁美学的表现。
2.艺术特性与基本要素桥梁美学作为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
首先它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另外桥梁建筑是结构外露的空间实体。
外露构件既是景观重点,也是美学处理上的难点。
桥梁作为水平方向单维突出的结构物,应注意协调长宽高比例,改善视觉印象。
桥梁建筑美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点:统一和谐:包括结构体系、形态统一和体量上的协调均衡稳定:包括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与心理习惯,但极易造成浪费和呆滞。
非对称结构动态感强,但需在力学和视觉上保持均衡,否则会引起混乱和不安定感。
比例协调:包括总体或局部的规模、尺寸协调,应以其固有的结构关系和力学原理为前提。
韵律优美:主要通过连续、渐变、起伏、交错等表现手法,来获得韵味和情趣。
连续流畅:对桥梁正视时,水平方向呈直线或曲线延伸,从桥的一端连续流畅地到达彼端。
另外,还需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
3.桥梁结构的美学设计梁式桥:其特点是水平方向单维突出,具有很强的沿水平方向左右伸展的力动感与穿越感。
主梁要求纤细轻巧、连续流畅,主梁顶面尽量与底面平衡。
桥墩在考虑荷载等因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数量少、形态统一。
城市高架桥要避免墩高、量多,注意梁底处理,使桥下空间明亮而舒畅。
桥台应能充分体现其功能及存在感,与上部结构相协调,与地基相结合,适当增大梁下空间。
拱式桥:在主拱形态的选择上,小跨径拱桥多采用圆弧拱,外观动感强烈。
大中跨径拱桥普遍采用抛物线拱和悬链线拱,外观趋向自然和谐。
注意协调主拱与桥面的相对位置,以及梁和拱相交处的处理,要求力线明确,尽可能轻盈。
桥台尽可能减轻体量感,或采取使其隐蔽的方式,避免与轻盈的拱线不协调,桥墩注意与桥台、拱相协调,结合处简洁流畅。
刚构桥:主要由直线形态构成,力线明确,富于动感与轻快感,美学设计要点在于比例尺度,构件断面的变化及构件搭配的协调得当。
斜腿钢构的斜腿从底脚到梁,断面由小到大,与梁衔接处应柔顺,梁底缘线可采用微弯曲线增加柔顺感。
其他形态如门式刚构、T型刚构和连续刚构等,注意比例恰当、墩形新颖,避免过分简洁造成呆板单调。
悬索桥:目前能达到最大跨径的桥型,具有很强的跨越感,刚柔并济,宏伟壮观,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主构要素间的均衡和谐,包括垂跨比、加劲梁、桥塔、主缆的形状尺度及跨径分割与吊桥的力学性能等,都需在保证力学结构的前提下协调。
斜拉桥:设计要点在于整体比例与尺度和谐、塔的形状、索的疏密及配置方式、梁的纤细等。
整体均衡稳定须考虑跨径分割比和梁高与中跨、塔高与中跨之比,力求简洁连续。
主梁要尽可能简洁,通常采用水平直线,或采用纵向竖曲线,以避免大跨径梁的下垂感,主塔要求使桥面空间流畅,无压抑感,外观简洁,视野良好。
塔柱断面直角处宜改为圆弧面,使塔在无光影效果下更显柔和,也利于抗风稳定。
拉索的配置力求与主塔、梁一起形成简洁、稳定的几何构图,尽量隐藏拉索锚具,或通过涂装进行掩遮和美化,减少外露的繁杂感。
[2]4.色彩与材质的设计色彩设计中,既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又要注意协调与桥梁本身的规模、形态,保证自身构件配色的统一和谐。
配色时同时注意安全色的应用。
另外,需考虑架桥地域的风土人情及气候等对色彩的影响。
如寒冷地方宜用暖色、炎热的南方宜用冷色等。
桥梁材质主要以混凝土、钢材为主,部分构件可用到铝合金、玻璃钢或其他合成材料。
桥梁随材料及其断面组成和拼装方法不同,会出现雄健强劲或纤柔轻巧的不同形态。
应根据需要淡化或突出材质感。
5.总结及个人理解由上文所阐述的美学设计要点可以看出,现代桥梁建筑应该表现出积极的、正面的、另人精神振奋的格调,体现出良好的民族与时代的风格。
现代社会处于高科技时代,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设施造成了现代人干练、明确、快捷的工作作风与生活节奏,在审美观上也受到相应影响。
因此,现代桥梁建筑应体现出工程建筑与社会生产力及社会思想意识的同步发展。
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特征可总结为简洁明快、轻巧纤细、连续流畅下面就具体从南宁几座赫赫有名的桥梁进行鉴赏。
邕江贯穿南宁,之前,邕江两岸居民都以船只为交通工具互相来往。
现今,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各项技术水平日趋成熟,邕江上也修建起了各式各样的桥梁,比如:邕江大桥,清川大桥,永和大桥,白沙大桥,中兴大桥等等,极大的方便了邕江两岸居民的来往。
下面将对邕江大桥,清川大桥,永和大桥做美学评价。
(一)邕江大桥的美学评价南宁邕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按苏联闭口薄壁构件理论设计的主跨55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箱桥梁,具有特别的意义。
大桥全长394.6米,两端跨径为45m的单悬臂梁,中间5孔跨度各长55m,采用23m中间挂梁的双悬臂梁。
桥全长394.6m,桥宽2×3+18(m)。
上部结构的横剖面由两组独立的三室箱梁组成,两组箱梁之间用简支板支承于箱梁的悬臂上;在墩台处设置刚接的连续横隔梁,其余的横隔梁均为简支,用以支承煤气、水管管道。
下部结构北岸为埋置式桥台,南岸为U型桥台。
桥墩采用双柱式,支承于分离式沉井基础上。
1号墩和4~6号墩为筑岛及就地预制沉井基础,2号墩、3号墩因施工水位深达11m,采用预制双层薄壁钢筋混凝土浮运沉井。
于1964年7月建成通车。
邕江大桥的设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主持,由柳州铁路局、同济大学、自治区地质局和建工局、南宁市建设局等单位协作完成;施工又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工程局为主,柳州铁路局和上海基础工程公司参加了下部结构的部分施工工作。
由于邕江大桥处于城市交通枢纽位置,建成后一直是连接南宁市江北区与江南区最为方便、快捷的过江大桥,每天人流、车辆量巨大。
邕江大桥连接着江南大道和江北大道,是江北大道和江南大道来往的重要交通通道,给邕江两岸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桥的两端河岸种植翠绿的树木,景色怡人,葱绿的景色给过往的司机和乘客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美丽的景色有力的衬托出邕江桥,邕江桥也美化了周边的环境。
还有不少游客到邕江桥上拍照留念。
在结构体系上,邕江大桥达到了统一。
结构的严格对称,给人一种结实、安全的视觉感。
桥身与桥墩之间的合理搭配和衔接,使大桥看起来更加和谐。
在结构形态上,它也达到了统一。
桥身的次要部分等细节,比如人行道和车道,从属桥的主要部分。
此外,各桥墩之间用结构相同的拱形将桥协调在一起,使整座桥看起来更加和谐统一。
各桥墩之间的距离相等,桥墩的形状、大小一致,桥上的夜灯也对称分布在桥沿两旁,也体现一种和谐一致的美感。
此外,桥的均衡中心恰在桥身的中心线中点处,在外在形态上协调且稳定,对称形态给人一种稳定、平和、安全和满足感。
但是,在桥的中间处无标识性的事物来表达桥的对称中心,只能理性分析桥身的对称中心,而无法感性的判断。
然而,邕江桥在韵律美方面也有所欠缺。
因为整座桥严格对称,桥身宽度保持一致,而且整座桥的高度大致一致,虽然对称和谐统一,能体现一定的连续均衡的韵律美,但却不能体现渐变的韵律美和起伏的韵律美。
桥上左右对称分布着十数盏夜灯。
一到了晚上,邕江桥就灯火通明,给附近地区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夜景。
此外,光线保持合适的亮度,即可照明,提高能见度,又不至于刺眼,提高了在邕江桥夜行车辆的安全性。
桥梁总体与环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协调性。
桥端有着葱绿的林园,美化了桥周边的环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桥身在这样的环境衬托下,更加明显突出,引人注目。
桥梁与环境互相补充,自然和谐,恰当地表现桥梁的存在,使风景更加美丽。
从总体上说,邕江大桥,不但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交通的便利,还美化了当地的环境。
从细节上说,邕江桥那和谐统一的美感,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二)永和大桥的美学评价南宁永和大桥项目总投资2.65亿元。
大桥在湘桂线邕江铁路桥下游160米处跨越邕江。
该桥包括主桥、引桥和引道,路线全长1402米,主桥宽35米。
该桥建成通车,改善了穿行繁华商业区交通干道朝阳路交通状况,缓解邕江大桥的交通压力。
永和大桥工程起于邕江北岸南宁市第一建筑构件厂,连接中华路延长线,往南跨邕江至南岸淡村,止于五一路与南建路交叉路口处。
大桥包括主桥、引桥和引道三部分,全长1402.152米,其中主桥长398.72米,宽35米,桥型采用单跨下承式变高度钢管混凝土桁拱方案,跨径338米;引桥长482米,采用跨径25米的先简支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引道长521.43米。
大桥项目总投资2.65亿元。
工程借鉴国外桥梁建筑的先进经验,其技术含量和规模设置均属全国前列。
永和桥的周边植被主要是以草本植物为主,加上桥的附近都是低矮的楼房,使永和桥太过于突出。
从环境角度看,永和桥和周围的环境没能达到和谐,桥太过于突出,有一种孤立,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
从工程方面看,由于周边低矮的楼房的衬托,永和桥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感觉,更容易使人们感到桥的实用性。
永和桥是一座拱梁吊组合桥,这样既发挥了高强度材料的作用,又显著减少了主梁的截面积,使结构自重减少而能跨越很大的跨径,属于下承式桥。
虽然它没有邕江桥那传统式的和谐统一,但不会让人产生一丝杂乱的感觉。
拱式桥下承桥身,加固桥身的稳定性。
悬吊式桥那强大缆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承载桥身的重量,使桥更加安全可靠。
虽然是组合桥,但各个部分构造使桥更加稳固,缺一不可,使桥在多样中得到了统一,产生别样的和谐美。
从整体上看,整座桥呈中间对称,虽无标识性事物表明出均衡中心,但却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在拱桥顶点处即为桥的均衡中心。
虽没对均衡中心做特殊处理,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至于平庸呆板,节约材料。
因为它是组合桥,有人就认为它不具备韵律美,整体给人就是一种杂乱的感觉。
其实不然。
从各个部分上看,拱桥部分给人一种曲直、凹凸的规律变化,富有节奏感。
吊索连接拱桥部分和主桥身,使拱桥部分、吊索、主桥身之间形成虚实结合,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
就主桥身而言,则给人一种连续的韵律美。
从整体上看,各个部分紧密联接在一起,相互协调,形成丰富的韵律感。
拱桥部分横跨邕江,正可以发挥起承重的功能,从属主桥,与主桥的比例正好适中,不让人觉得拱桥部分占主体地位,也不让人觉得拱桥部分不能发挥承重的功能。
人行道与车道宽度比例也适中,不至于造成拥挤或者车道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