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建筑材料可燃性能的测定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 燃烧热值试验检测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 燃烧热值试验检测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燃烧热值试验检测近年来,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越来越被重视,燃烧热值作为评定燃烧性能等级(A级)的必检参数,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若无法满足要求,容易间接导致发生火灾的情况,产生重大的人员及财产的损失。

建筑材料的燃烧热值是表征建筑材料潜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是计算建材燃烧释放热量和火灾荷载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

热值是材料的自然属性,可用于评价建材制品潜在的火灾荷载,是评价燃烧性能分级的试验方法之一。

一、燃烧热值试验检测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试验有两种,一种是坩埚法,一种是香烟纸法。

两种试验方法的不同点是部分试验用品及工具的差异。

试验环境的温度及试验用蒸馏水的水温为两者必备试验要素。

根据标准GB/T14402-2023《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的规定,具体试验方法如下:1、试验准备(1)制样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匀质或非匀质制品的被测组分截取试样。

若被测组分为匀质制品或非匀质制品的主要成分,则样块最小质量为50g,若被测组分为非匀质制品的次要成分,则样块最小质量为10g。

截取试样后,将其研磨至粉末状。

(2)质量测定称取被测样品0.5g,苯甲酸0.5g,必要时,称取点火丝、棉线和"香烟'纸。

(3)制样方法坩埚试验a、将已称量的试样和苯甲酸的混合物放入坩埚中;b、将已称量的点火丝连接到两个电极上;c、调节点火丝的位置,使之与坩埚中的试样良好的接触。

香烟试验a、调节已称量的点火丝下垂到心轴的中心;b、用已称量的"香烟纸'将心轴包裹,并将其边缘重叠处用胶水粘结,如果"香烟纸'已粘结,则不需要再次粘结。

两端留出足够的纸,使其和点火丝拧在一起;c、将纸和心轴下端的点火丝拧在一起放入模具中,点火丝要穿出模具的底部;d、移除心轴,将已称量的试样和苯甲酸的混合物放入"香烟纸';e、从模具中拿出装有试样和苯甲酸混合物的"香烟纸',分别将"香烟纸'两端扭在一起。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报告共 页 第 页
有见证送检报告编号:
见证人单位
见证人/卡号
试验单位
XXXXXXX
有限公司
(印章复印无效)
委托单位
送检日期
工程名称
检测日期
材料名称
报告日期
产地 牌号
工程部位
型号 规格
燃烧等别
试验依据
检测设备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机
试样编号
密度级别
点火方式
B2(E)级对应判定标准要求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判定依据
结果评定
特别说明
1.所检样品的燃烧等级划分是按照国家公安部文件:“公安部[2007]182号文对新老规范燃烧性能标准分级作出说明:新标准A1、A2级对应于旧标准的A级,新标准B、C级对应于旧标准的B1级,新标准D、E级对应于旧标准B2级”
2.为评价该制品在实际使用中潜在火灾危险的唯一依据。
备 注
1.表内粗线框内栏目的内容由委托单位提供,其真实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2.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3.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检测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批准人: 审核人: 主要试验人:

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测试

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测试
建筑材料的防火性 能测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 录
• 引言 • 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测试方法 •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 防火性能测试的应用 • 测试结果的解读和运用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评估建筑材料在火灾中的耐火性能
01
防火性能测试的目的是评估建筑材料在火灾中的耐火性能,以
测试建筑材料在高温作用下,防止火 焰穿透和热气流扩散的能力。
耐火隔热试验
测试建筑材料在高温作用下的隔热性 能,评估其对室内温度和热量传递的 抑制效果。
烟气测试
烟气测试
有害气体浓度测试
通过测量建筑材料燃烧或高温作用过程中 产生的烟气成分和浓度,评估其对火灾安 全性的影响。
测量建筑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 浓度,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
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对于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材料。
提高建筑行业技术水平
防火性能测试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建筑行业 的技术水平。
促进防火材料的发展
防火性能测试可以促进防火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建筑的防火安 全性能。
02
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测试 方法
测试结果的应用
材料选择
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具有优异防 火性能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 的防火安全性能。
施工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对所采购的建筑 材料进行抽检,确保其防火性能 符合要求。
验收标准
将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纳入验收 标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前的防 火安全性能达标。
提高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的措施和建议来自01烟颗粒物测试
毒性物质测试
测量建筑材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颗粒物 浓度和粒径分布,评估其对能见度和呼吸 系统的影响。

建筑材料可燃性能的测定实验

建筑材料可燃性能的测定实验
e)拿掉点火定位器。
f)关闭电源。
实验阶段:
1.接通电源及燃气源。
2.将燃烧实验箱前门关好。电源开关至于1的位置,指示灯亮。
3.确认点火时间,设置燃烧箱面板的点火时间装置。
4.按动“返回”按钮,燃烧器自动水平返回,返回到位后,松开螺栓,调整燃烧器至垂直位置即点火位,拧紧螺旋定位。
5.按住点火按钮,点燃垂直向的燃烧器。点火期间一直按住按钮,点燃后松开,点火困难是调节火焰调节按钮,顺时针减少可燃气体流量,逆时针增加
四,应用及发展趋势
现阶段,可燃性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因此不同场所用到的材料燃烧性能应该有什么要求和材料可燃性能的测试法便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火灾发生时,不同材料通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燃烧,同时影响材料燃烧的因素又多种多样,如点火源位置、火源强度、通风情况、材料的形状等,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很难准确而又客观地测定材料燃烧性能的所有参数,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不同参数的试验法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的研究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造了越来越先进的建筑,同时也使用了越来越多的建筑材料,人类自身也更加重视了对建筑物火灾危险的预防,因此,建筑材料的可燃性能测定实验法必将更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和安全行业。
a)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置于“1”的位置,电源指示灯亮。
b)按动“返回”按钮,燃烧器自动水平返回。
c)用燃烧器专用工具调整燃烧器与垂直轴线角度至45°角位置,并拧紧螺栓固定。再按动“开始”按钮,燃烧器自动抵达试样夹中心线位置。计时装置开始计时。
d)根据试样需要采用的点火式,参照标准,选择合适的样夹,用合适的点火定位器给样夹及试样定位。
吉 林 化 工 学 院
综 合设 计 性 实 验
(设计书)
实 验名称建筑材料可燃性能的测定实验

阻燃实验报告

阻燃实验报告

阻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评估该材料对火灾的防护性能,为建筑、交通工具等领域的材料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1. 建筑材料:A材料(石膏板)、B材料(聚苯板)、C材料(红木板)2. 交通工具材料:D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E材料(金属板)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阻燃性能测试仪、点火装置、计时器等2. 实验步骤:a. 将A、B、C材料按照一定的规格切割成样品;b. 分别置于测试仪器中,设置点火装置,并记录火焰延燃的时间;c. 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d. 同样步骤对D、E材料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建筑材料实验结果:样品平均延燃时间(秒)A材料 20B材料 80C材料 10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A材料石膏板的阻燃性能较好,延燃时间较短,具备较高的防火能力;B材料聚苯板的阻燃性能较差,延燃时间较长,容易引发火灾;C材料红木板的阻燃性能一般,延燃时间处于中间水平。

2. 交通工具材料实验结果:样品平均延燃时间(秒)D材料 50E材料 5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D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较差,延燃时间较长;而E材料金属板的阻燃性能较好,延燃时间极短,具备较高的防火能力。

实验结论:1. 不同材料的阻燃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石膏板、红木板和金属板具备较高的防火能力,可以作为建筑、交通工具等领域的材料选择;2. 相比之下,聚苯板和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较差,容易引发火灾,应尽量避免在易燃的环境中使用。

实验改进方案:1. 增加样本数量和实验次数,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对其他常用材料,如木质、塑料等进行测试,评估其阻燃性能;3. 结合实验数据,研究不同材料的阻燃机制,为改进材料的阻燃性能提供指导。

总结:此次实验通过对建筑材料和交通工具材料的阻燃性能测试,得出了不同材料的防火能力差异较大的结论。

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其阻燃性能,选择具备较高防火能力的材料,以提高建筑、交通工具等领域的安全性。

建筑用阻燃材料试验报告

建筑用阻燃材料试验报告

建筑用阻燃材料试验报告
一、引言
二、试验目的
1.验证阻燃材料的阻燃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评估阻燃材料对建筑物火灾蔓延的控制效果;
3.分析阻燃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

三、试验方法
1.使用标准灯燃点试验仪对阻燃材料进行点燃试验,记录点燃时间和点燃后材料的燃烧情况;
2.进行热解试验,通过监测阻燃材料的燃烧前后质量的差异来评估其阻燃性能。

四、试验结果和分析
1.标准灯燃点试验结果显示,阻燃材料的点燃时间为20秒,点燃后燃烧持续3秒。

根据相关标准,阻燃材料的点燃时间应小于30秒,点燃后不能持续燃烧超过5秒,因此,该材料的阻燃性能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

2.热解试验结果显示,阻燃材料的燃烧前后质量差异较小,表明该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较低,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3.阻燃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有效控制火灾蔓延,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

因此,阻燃材料在建筑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本次试验的阻燃材料的阻燃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能有效控制火
灾蔓延;
2.阻燃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较低,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3.阻燃材料在建筑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六、建议
1.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高性能的阻燃材料,以满足不同建筑物的需求;
2.加强对阻燃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能。

[1]相关标准
[2]建筑用阻燃材料性能评价方法
八、附录。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易燃材料燃烧性能检测报告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易燃材料燃烧性能检测报告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易燃材料燃烧性能检测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越来越多,消易燃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消易燃材料在施工现场存在着一定的火灾隐患,因此需要对其燃烧性能进行检测,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二、检测目的本次检测旨在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常用的消易燃材料进行燃烧性能检测,并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以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检测方法1.样品准备:根据施工现场常用的消易燃材料,从不同供应商选择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

2.试验设备:采用常规实验室仪器设备,如微型燃烧器、热板法等。

3.检测项目:(1)燃烧性能:测定材料的引燃温度、燃烧持续时间、烟雾产生量等。

(2)烟气毒性:测定材料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含量,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3)火灾传播性:测定材料的火焰蔓延速度和火灾蔓延距离。

4.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四、检测结果经过对多种消易燃材料的检测,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引燃温度不同:不同材料的引燃温度存在差异,部分材料易于引燃,对火灾蔓延速度产生影响。

2.燃烧持续时间不同:消易燃材料的燃烧持续时间也存在差异,其中部分材料燃烧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导致火灾蔓延。

3.烟雾产生量较大:在燃烧过程中,部分材料会产生大量烟雾,对施工现场的疏散和救援工作造成一定困扰。

4.有害气体含量较高:燃烧后,部分材料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

五、安全建议基于以上检测结果1.选择非易燃材料:鉴于易燃材料的燃烧性能较差,在施工现场应尽量选择非易燃材料,以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

2.加强防火措施:对于难以避免使用易燃材料的情况,应加强防火措施,如设置灭火器和灭火系统,提供疏散通道等。

3.提高燃烧性能要求:对供应商,应要求其提供符合标准的消易燃材料,并对材料的燃烧性能进行严格把关。

4.做好疏散和救援准备:在施工现场中,应事先制定好疏散和救援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的安全。

001-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检测报告(可燃B2级)

001-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检测报告(可燃B2级)
生产厂家
出厂日期或批号
序号
检测项目
试验方法
标准技术要求
检测结果
单项评定
1
可燃性
20s内焰尖高度(FS)(mm)
GB/T8626-2007
B2(E)
≤150
20s内有无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现象
GB/T8626-2007
无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
2
氧指数(OI)(%)(墙面保温泡沫塑料)
GB/T2406.2-2009
226
结论
备注
审核:
校核:
主检: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检测报告
(可燃B2级)
θ
委托单位: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XX项目检测性质:
001-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检测报告(可燃B2
工程部位:g)委托日期:年月曰
见证人:检测开始日期:Biblioteka 月曰见证单位:报告日期:年月曰
检评依据:GB8624-2012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规格型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建筑材料可燃性能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目的:依据国家标准测判定建筑材料是否可燃及测定其燃烧时间实验原理:将尺寸标准试样夹在实验仪器上,火焰倾斜度为45度,高度约2厘米,用测量工具确定点火装置的位置,点火燃烧。

二、实验内容测定帆布、纸板、地垫、泡沫板等几种建筑材料能否燃烧,以及其开始燃烧的时间(若有滴落现象,还需测定其滴落时间)。

三、实验仪器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仪3.1试验室环境温度为(23士5)℃,相对湿度为(50士20)%的房间。

注:光线较暗的房间有助于识别表面上的小火焰。

3.2燃烧箱燃烧箱(见图1)由不锈钢钢板制作,并安装有耐热玻璃门,以便于至少从箱体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进行试验操作和观察。

燃烧箱通过箱体底部的方形盒体进行自然通风,方形盒体由厚度为1.5 mm的不锈钢制作,盒体高度为50 mm,开敞面积为25 mm×25 mm(见图1)。

为达到自然通风目的,箱体应放置在高40 mm 的支座上,以使箱体底部存在一个通风空气隙。

如图1所示,箱体正面两支座之间的空气隙应予以封闭。

在只点燃燃烧器和打开抽风罩的条件下,测量的箱体烟道(如图1所示)内的空气流速应为(0.7士0.1)m/s。

燃烧箱应放置在合适的抽风罩下方。

3.3燃烧器燃烧器结构如图2所示,燃烧器的设计应使其能在垂直方向使用或与垂直轴线成450角。

燃烧器应安装在水平钢板上,并可沿燃烧箱中心线方向前后平稳移动。

燃烧器应安装有一个微调阀,以调节火焰高度。

3.4燃气纯度≥95%的商用丙烷。

为使燃烧器在45°角方向上保持火焰稳定,燃气压力应在10 kPa~50 kPa范围内。

3.5试样夹试样夹由两个u型不锈钢框架构成,宽15 mm,厚(5士1)mm,其他尺寸等见图3。

框架垂直悬挂在挂杆(见4.6和图4)上,以使试样的底面中心线和底面边缘可以直接受火(见图5~图7)。

为避免试样歪斜,用螺钉或夹具将两个试样框架卡紧。

采用的固定方式应能保证试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会移位,这一点非常重要。

注:在与试样贴紧的框架内表面上可嵌入一些长度约1 mm的小销钉。

3.6挂杆挂杆固定在垂直立柱(支座)上,以使试样夹能垂直悬挂,燃烧器火焰能作用于试样(见图4)。

对于边缘点火方式和表面点火方式,试样底面与金属网上方水平钢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分别为(125士10) mm和(85士10)mm。

3.7计时器计时器应能持续记录时间,并显示到秒,精度≤1 s/h。

3.8试样模板两块金属板,其中一块长250-10mm,宽90-10mm;另一块长250-10mm,宽180-10mm。

若采用附录A规定的程序,则选用较大尺寸的模板。

3.9火焰检查装置3.9.1火焰高度测量工具以燃烧器上某一固定点为测量起点,能显示火焰高度为20 mm的合适工具(见图8)。

火焰高度测量工具的偏差应为士0.1mm。

3.9.2用于边缘点火的点火定位器能插入燃烧器喷嘴的长16 mm的抽取式定位器,用以确定同预先设定火焰在试样上的接触点的距离(见图9)。

3.9.3用于表面点火的点火定位器能插入燃烧器喷嘴的抽取式锥形定位器,用以确定燃烧器前端边缘与试样表面的距离为5 mm(见图9)。

单位为毫米1——金属片;2——火焰;3——燃烧器。

图8典型的火焰高度测量器具1——燃烧器;2一一定位器。

a)边缘点火1——试样表面;2一一定位器;3——燃烧器。

b)表面点火图9燃烧器定位器1——空气流速测量点;2——金属丝网格;3——水平钢板;4——烟道。

注:除规定了公差外,全部尺寸均为公称值。

图1燃烧箱1——燃气喷嘴;2.--燃气管;3---火焰稳定器;4——阻气管;5---预设部件切口。

a)燃烧器结构b)燃气喷嘴1一一气体混合区; 3一一燃烧区;2---加速区; 4——出口;c)燃烧器管道d)火焰稳定器 e)燃烧器和调节阀图2气体燃烧器1--试样。

图3典型试样夹1.一试样夹;2一一试样;3-—一挂杆;4一一燃烧器底座。

A见图5。

图4典型的接杆和燃烧器定位(侧视图)1——试样;2——燃烧器定位器;d——厚度。

图5厚度小子或等于3mm的制品的火焰冲击点1一一试样;2——燃烧器定位器。

图6厚度大于3 mm的制品的典型火焰冲击点图7 厚度大于10 mm的多层试样在附加试验中的火焰冲击点单位为毫米四、实验步骤:4.1试验步骤4.1.1点燃位于垂直方向的燃烧器,待火焰稳定。

调节燃烧器微调阀,并采用3.9.1规定的测量器具测量火焰高度,火焰高度应为(20士1)mm。

应在远离燃烧器的预设位置上进行该操作,以避免试样意外着火。

在每次对试样点火前应测量火焰高度a注:光线较暗的环境有助于测量火焰高度。

4.1.2沿燃烧器的垂直轴线将燃烧器倾斜45°,水平向前推进,直至火焰抵达预设的试样接触点。

当火焰接触到试样时开始计时。

按照委托方要求,点火时间为15s或30s。

然后平稳地撤回燃烧器。

4.1.3点火方式试样可能需要采用表面点火方式或边缘点火方式,或这两种点火方式都要采用。

注:建议的点火方式可能在相关的产品标准中给出。

4.1.3.1表面点火对所有的基本平整制品(见3.2),火焰应施加在试样的中心线位置,底都边缘上方40mm处(见图9)。

应分别对实际应用中可能受火的每种不同表面进行试验(见5.4.2)。

4.1.3.2边缘点火4.1.3.2.1 对于总厚度不超过3 mm的单层或多层的基本平整制品,火焰应施加在试样底面中心位置处(见图5)。

4.1.3.2.2对于总厚度大于3 mm的单层或多层的基本平整制品,火焰应施加在试样底边中心且距受火表面1.5 mm的底面位置处(见图6)。

4.1.3.2.3对于所有厚度大于10 mm的多层制品,应增加试验,将试样沿其垂直轴线旋转90°火焰施加在每层材料底部中线所在的边缘处(见图7)。

4.1.4对于非基本平整制品和按实际应用条件进行测试的制品,应按照4.1.3.1和4.1.3.2规定进行点火,并应在试验报告中详尽阐述使用的点火方式注:试验装置和/或试验程序可能需要修改,但对于多数非平面制品。

通常只需要改变试样框架。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燃烧器的安装方式可能不适用,这时需要手动操作燃烧器。

在最终应用条件下,制品可能自支撑或采用框架固定,这种固定框架可能和试验室用的夹持框架一样,也可能需要更结实的特制框架等。

4.1.5如果在对第一块试样施加火焰期间,试样并未着火就熔化或收缩,则按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验。

4.2试验时间4.2.1如果点火时间为15 s,总试验时间是20 s,从开始点火计算。

4.2.2如果点火时间为30 s,总试验时间是60 s,从开始点火计算。

五、实验数据处理:5.2燃烧速度和滴落速度计算V=S/T S=250mm纸板:v=s/t=0.0.0076/s六、实验注意事项6.1制品应具有以下某一个特征:1)平整受火面;2)如果制品表面不规则,但整个受火面均匀体现这种不规则特性,只要满足以下规定要求,可视为平整受火面:250mm×250mm的代表区域表面上,至少应有50%的表面与受火面最高点所处平面的垂直距离不超过6 mm;6.2对于有缝隙、裂纹或孔洞的表面,缝隙、裂纹或孔洞的宽度不应超过6.5 mm且深度不应超过10 mm,其表面积也不应超过受火面250mm×250mm代表区域的30%。

七、实验结论及讨论7.1本次试验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实验符合国家标准: GB/T 8626-2007 《建筑材料可燃性实验方法》的人要求,有据可依;实验原材料容易获取,且价格便宜;实验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操作,便于掌握;实验室安全措施合理,没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7.2建筑物中的各种可燃建筑材料极易引发火灾,本实验通过对建筑物建筑材料可燃性能的测定可以判别该材料在遭遇火灾时丧失强度或能力的时间。

据此判定可确定该材料的耐火性,从而降低火灾风险。

7.3每个样品的试验结果一般是样品自身特性的函数,而不是试验方法的函数。

然而,较低的再现性可能是燃烧器的点火位置所造成的;不同的点火面积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试验结果。

7.4实验结果表明泡沫板、地垫等材料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在表面点火的状态下面并不燃烧只是熔化。

而帆布、纸聚丙烯燃烧比较快,需要注意在建筑物当中避免这两种材料靠近火源。

7.5实验结果表明边缘点火时物质的燃烧速度普遍高于表面点火,所以在材料的边缘处要特别注意防火,防止火灾的发生。

7.6在点火时间15s和30s条件下,t150的Sr/m和SR/m在可接受范围内。

所有样品的标准偏差也同其他燃烧试验方法的循环验证试验的标准偏差相似。

7.8本试验方法的相对重复性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不排除由于人为或仪器原因造成的某些样品的极高重复性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大的偏差。

八、建议及意见8.1该次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实验材料种类偏少,不具有代表性;其次,所选取的材料相对来说在经验中已经可以判断为易燃材料,不具有实验的真实性,所以若想获得更为准确的试验数据,需要搜集多种实验材料并进行反复试验。

8.2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或者环境的限制,同一种材料两次点燃的时间可能不一样,为实验准确性考虑,可以多点几次,取平均值。

这也是消除环境误差和人为误差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