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医学骨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骨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骨学知识点总结在医学骨学中,人们主要研究骨骼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疾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骨骼结构和功能、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关节疾病和骨肿瘤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骨骼结构和功能1. 骨骼的组成和结构骨骼主要由骨组织、软骨组织和韧带组织组成。

骨组织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组成。

无机盐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它使得骨骼具有硬度和韧性;而有机物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它使得骨骼具有弹性。

软骨组织主要分布在关节表面和呼吸道中,它具有减震和保护作用。

韧带组织连接骨骼和骨骼之间,它能够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保护关节结构。

2. 骨骼的生理功能骨骼的生理功能包括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造血、贮存矿物质和维持酸碱平衡。

通过骨骼的支撑作用,人体才能保持站立和运动;通过骨骼的保护作用,内脏器官才能避免外界伤害;通过骨骼的造血功能,人体才能维持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通过骨骼的贮存矿物质和维持酸碱平衡功能,人体才能保持骨骼的稳态和代谢平衡。

3. 骨骼的形态结构骨骼的形态结构包括骨骼的类型、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骨骼的关节和韧带。

常见的骨骼类型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与机体内分泌激素和营养物质有关,其中骨骼的生长板是骨骼生长的主要地方;骨骼的关节和韧带是人体关节活动的主要部位,它支撑关节和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

二、骨质疏松症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女性。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质量下降和骨骼脆弱。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缺乏运动、药物不良反应和遗传因素等。

2.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骨密度测定和骨转化标记物检测等。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补充营养物质、促进骨代谢、调节内分泌激素和预防骨折等。

三、骨折愈合1. 骨折的定义和类型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过程,它可以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移位骨折和不移位骨折等。

骨学的知识点总结

骨学的知识点总结

骨学的知识点总结一、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人体的骨骼系统是由多块骨头组成的,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

根据骨头的形态和位置,将人体的骨头分为颅骨、脊柱、四肢骨和骨盆四大部分。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支撑和保护着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也是人体活动的基础。

骨头由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质主要由钙、磷、胶原蛋白等物质组成,骨髓则包括骨髓脂、骨髓组织和血管等。

骨头由皮质骨和骨髓腔组成,皮质骨主要分布在骨头的外部,负责支撑和保护骨头,骨髓腔在骨头的内部,负责产生血细胞和储存骨髓脂等功能。

二、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人体的骨骼系统是在人体的胚胎期开始形成的,到人的成年期才会达到骨头的最终形态。

人体的骨骼发育包括胚胎期、婴儿期、青春期和成年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人体的骨骼系统在胚胎期主要通过软骨成骨的方式来形成,随着胚胎的发育,软骨逐渐转化为骨骼。

在婴儿期和幼儿期,骨骼系统的生长主要依靠骨生长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骨的生长板。

在骨生长板中,软骨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和增殖,同时骨细胞也在骨生长板中形成新的骨骺,这样骨骼就会不断地增长。

在青春期,骨骼系统的生长逐渐减缓,但是骨骼的密度和强度却在不断增加。

这个时期的骨骼发育对于整个生命周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骨骼的发育不良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

三、骨骼系统的功能骨骼系统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支持和保护器官、运动、造血、储存矿物质等。

首先,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它能够支撑人体的重量,同时也能够保护人体内部的器官,使它们免受外部的损害。

另外,骨骼系统也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人体的肌肉通过与骨骼的连接完成了运动的功能。

此外,骨骼系统中的骨髓腔是人体内部最大的造血器官,它可以产生各种血细胞,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骨骼系统的生理特征骨骼系统有着很多独特的生理特征,可以从骨骼的形态、结构和代谢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首先,骨骼系统的形态和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骨头在形态和结构上都有所差异,这也使得骨骼系统能够完成它的多种功能。

人体骨骼知识点总结

人体骨骼知识点总结

一、人体骨骼的结构和功能1. 骨骼的结构人体骨骼主要由骨头、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头是骨骼的主体,骨头之间通过关节连接。

关节形成了身体的可动部分,使得身体可以有规律地运动。

韧带则连接骨头,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2. 骨骼的功能骨骼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

它具有以下功能:(1)支撑作用:骨骼为身体提供支撑和稳定,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2)保护作用:骨骼可以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着脑部,胸骨保护着心脏,骨盆保护着生殖器官等。

(3)血液细胞的生成:在骨骼中存在骨髓,骨髓是体内产生血液细胞、细胞间质和血小板等的重要组织。

(4)储存矿物质:骨骼是人体存储钙、磷等矿物质的主要地方,当身体需要这些矿物质时,骨骼会释放出来。

二、人体骨骼的分类人体骨骼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每种类型的骨骼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长骨长骨通常由长管状的干部和两个端部组成,如上肢和下肢的骨头。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移动。

2. 短骨短骨通常为立体状,如手腕和足踝的骨骼,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支撑和稳定。

3. 扁骨扁骨通常是平坦的,如颅骨和肋骨。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内脏器官。

4. 不规则骨不规则骨的形状不规则,如脊柱和面部骨骼。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

人体骨骼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经历了胚胎期、幼年期和青春期的不同阶段。

1. 胚胎期在胚胎期,骨骼是软骨组织。

随着发育,软骨逐渐被骨质替代,最终形成完整的骨骼结构。

2. 幼年期在幼年期,骨骼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身高和体重都在迅速增加。

在这个阶段,骨骼的形态也在逐渐成熟。

3. 青春期青春期是骨骼生长的关键时期,骨骼的生长速度最快。

在女性,骨骨的发育与雌激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而男性骨骨发育则与睾丸激素和体力活动相关。

四、与骨骼相关的疾病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因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断裂,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简单性骨折、复杂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等。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密度减少,骨质弱化,易于发生骨折的慢性病。

护理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护理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护理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骨骼结构和功能骨骼是构成人体骨架的组织,它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参与运动和代谢。

骨骼由骨头、软骨、韧带和关节组成,主要功能包括支撑身体、保护脏器、参与运动、存储矿物质和造血等。

二、骨骼生长和发育人体的骨骼在发育过程中经历骨骨生长、骨骨发育和成骨三个阶段。

骨骨生长是指长骨的长轴向外延伸,骨骨发育是指骨头、韧带和关节的发育,成骨是指骨骼完全形成。

三、骨骼再生和修复骨骼受到损伤或断裂时,能够通过骨骼再生和修复来恢复功能。

骨骼再生是指骨骼细胞的再生和增殖,骨骼修复是指骨折愈合的过程。

四、骨骼疾病骨骼疾病包括骨折、骨质疏松、骨骼感染、骨肿瘤等,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骤学中需要掌握骨髓护理、骨肿瘤护理、骨折护理等相关知识。

五、骨骼护理骨骼护理是指对骨骼疾病患者进行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骨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等。

骨骼护理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并且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六、骨骼保健骨骼保健是指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保护骨骼健康。

合理的运动、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避免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是骨骼保健的重要内容。

七、骨骼护理技术骨骼护理技术包括骨骼保健指导、骨折矫正术、骨骨疾病的康复护理等方面,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护理技能和知识,熟悉各种骨骼护理器械的使用方法。

八、骨骼护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骨骼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的变化,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护士还需要与医生、家属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以上是对护理骨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护士需要掌握相关的骨骼结构和功能、骨骼生长和发育、骨骼再生和修复、骨骼疾病、骨骼护理、骨骼保健、骨骼护理技术和骨骼护理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骨学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中

骨学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中

一、骨骼结构人类骨骼系统包括206块骨骼,它们包括四个主要部分:颅骨、躯干骨、四肢骨和杂骨。

1. 颅骨:颅骨是头部的骨骼结构,它由8块骨头组成,其中一部分是固定在一起的,另一部分是可以活动的。

2. 躯干骨:躯干骨包括胸廓骨和脊柱。

胸廓骨包括胸骨和肋骨,主要起到保护心脏和肺部的作用。

脊柱由33块脊椎骨组成,它不仅仅是支撑身体的结构,还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并且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通道。

3. 四肢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上臂骨、尺桡骨、腕骨和手指骨,它们起到支撑和运动的作用。

下肢骨包括髋骨、大腿骨、腓骨、胫骨、踝骨和足骨,它们负责支撑身体重量和行走。

4. 杂骨:杂骨是不属于以上四类骨骼的骨头,包括蝶骨、环骨、舌骨等。

二、骨骼生长和发育1. 骨骼的生长骨骼的生长主要通过骨骼细胞的增生和骨骼基质的合成来实现。

在儿童期,骨骼细胞通过分裂并逐渐转变成成熟的骨细胞,同时骨骼基质也在不断的合成和沉积。

2. 骨骼的发育骨骼的发育主要包括软骨发育和骨化两个阶段。

软骨发育是在胎儿期进行的,胎儿体内的结缔组织逐渐转变成软骨组织。

而骨化是在出生后进行的,软骨组织逐渐被骨化细胞所替代,从而形成成熟的骨骼结构。

三、骨骼的结构和功能1. 骨骼的结构骨骼是由骨头和骨骼基质组成的。

骨头是由骨细胞合成的无机盐和胶原纤维所构成,它们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弹性。

骨骼基质则主要由磷酸钙、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等化合物构成,它们为骨骼提供了坚硬的支撑结构。

2. 骨骼的功能骨骼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运动、血液生产和矿物贮存。

骨骼能支撑身体的重量,保护内脏器官免受外部损伤,使身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并且能够产生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在矿物贮存中起到储存钙、磷等离子的作用。

1. 骨折骨折是骨头的断裂或者断裂的过程,它通常是由外力造成的。

骨折的治疗包括正位固定、内固定和外固定等方法,它们可以帮助骨头快速愈合并且恢复功能。

2.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它主要表现为骨骼密度降低,骨头变薄和变脆,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骨科知识点笔记总结

骨科知识点笔记总结

骨科知识点笔记总结一、骨科常见疾病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情况,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简单骨折、复合骨折、开放性骨折等。

骨折的治疗包括固定和复位,有时还需要手术治疗。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患者骨密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

治疗包括补充钙质、维生素D,运动锻炼等。

3. 脊柱侧凸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肌肉不平衡等问题。

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脊柱矫正术等。

4. 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适用于髋关节炎、髋骨坏死等疾病。

手术目的是换取更适合的髋关节假体,以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5. 脊柱压缩性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是一种脊柱骨折的类型,常常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等原因引起。

治疗包括休息、固定、药物治疗等。

二、骨科常用检查方法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检查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出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常用于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断。

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骨骼的结构,对于骨骼畸形、骨折复杂等情况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软组织、韧带等结构,对于关节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4. 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是一种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质疏松症的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骨代谢情况,包括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有助于了解患者的骨骼状况。

三、骨科常见手术治疗1. 骨折固定术骨折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通过内固定或者外固定的方式来固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

2. 关节置换手术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治疗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包括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等,通过更换受损的关节假体,恢复关节功能。

3.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包括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等,通过清除压迫神经的间盘组织,缓解神经症状。

骨学知识点归纳

骨学知识点归纳

骨学大纲: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骨的分类及其骨的形态、骨的构造: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2.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和肋骨的形态特点3.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骨和面颅骨各骨的名称和位置,掌握筛骨、蝶骨、颞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分部及其形态特点;了解颅的整体形态特征,掌握颅底面观、颅底外侧面和颅侧面观的形态特点以及骨性眼眶、鼻腔和鼻旁窦的构成及其形态;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升后的变化4.掌握附肢骨骼的组成,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特点;掌握下肢带骨的自由下肢骨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特点;了解上下肢骨重要骨性标志和常见的变异、畸形。

要点:2.椎骨:椎体、椎弓、突起:棘突1个、横突l对、关节突2对,椎孔→椎管、椎间孔3.各部椎骨主要特征:A颈椎:椎体小椎孔大,椎体钩,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组成:前弓、后弓、侧块枢椎:齿突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计数标志B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C腰椎:椎体大椎孔小,棘突宽而短间隙宽D骶骨、尾骨: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

骶管裂孔,骶角由3~4块退化的尾椎长合而成。

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4.骶管裂孔与骶角:骶管由骶椎的椎孔长合而成,它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

5.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6.肋弓:是指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的弓状结构,是临床触诊肝、脾的重要标志7.肋: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

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其中第1肋与胸骨柄间为软骨结合,第2肋至第7肋与胸骨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

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临床骨学的知识点总结

临床骨学的知识点总结

临床骨学的知识点总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结构,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临床骨学则是研究骨骼和相关疾病的学科,是医学中的重要分支。

临床骨学知识点涉及骨骼结构、发育、生理病理学和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于医生诊断和治疗骨骼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就临床骨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骨骼结构和组成1. 骨骼的结构骨骼是由骨头、韧带、关节和肌肉等组成的。

骨头是骨骼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骨质和髓腔。

骨骼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不同类型。

2. 骨骼的发育骨骼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骨头的形成、生长和再造。

骨头的形成主要包括软骨模板的发育和骨化两个过程。

骨骼的生长和再造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受内、外环境的影响。

3. 骨骼的组成骨骼的组成主要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

有机物质包括骨细胞、骨基质和骨膜等。

无机物质主要是钙、磷和一些微量元素。

二、骨骼的生理病理学1. 骨骼的生理功能骨骼主要有支持、保护、运动、造血和矿质代谢等功能。

骨细胞通过正常的吸收和生成作用,维持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2. 骨骼的病理生理学骨骼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其中,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患上。

三、骨骼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1. 骨骼相关疾病骨骼相关疾病主要包括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症、骨折、骨肿瘤等。

其中,骨折是最常见的骨骼相关疾病,由于骨折的类型、程度和部位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2. 骨骼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临床诊断骨骼相关疾病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其中,X线片、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骨骼相关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四、骨骼相关疾病的治疗1. 骨骼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骨骼相关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类型、程度和患者的年龄等。

2. 骨骼相关疾病的保守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镇痛、止痒、生物疗法、物理疗法和骨密度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学
大纲:
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骨的分类及其骨的形态、骨的构造: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
2.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和肋骨的形态特点
3.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骨和面颅骨各骨的名称和位置,掌握筛骨、蝶骨、颞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分部及其形态特点;了解颅的整体形态特征,掌握颅底面观、颅底外侧面和颅侧面观的形态特点以及骨性眼眶、鼻腔和鼻旁窦的构成及其形态;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升后的变化
4.掌握附肢骨骼的组成,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特点;掌握下肢带骨的自由下肢骨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特点;了解上下肢骨重要骨性标志和常见的变异、畸形。

要点:

3.各部椎骨主要特征:A颈椎:椎体小椎孔大,椎体钩,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
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组成:前弓、后弓、侧块
枢椎:齿突
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计数标志
B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
C腰椎:椎体大椎孔小,棘突宽而短间隙宽
D骶骨、尾骨: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
向下。

骶管裂孔,骶角由3~4块退化的尾
椎长合而成。

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4.骶管裂孔与骶角:骶管由骶椎的椎孔长合而成,它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

5.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
标志。

6.肋弓:是指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的弓状结构,是临床触诊肝、脾的
重要标志
7.肋: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

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其
中第1肋与胸骨柄间为软骨结合,第2肋至第7肋与胸骨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

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
节,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肋的后端与胸椎构成肋椎关节。

(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肋角)
8.脑颅骨与面颅骨:脑颅骨共8块,不成对骨: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成对骨:颞骨、顶骨
面颅有15块骨,构成眶、骨性鼻腔、骨性口腔。

成对骨: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
不成对骨:犁骨、下颌骨、舌骨
9.额骨:额鳞、眶部、鼻部
10.筛骨:筛板、垂直板、筛骨迷路
11.蝶骨:A体,蝶鞍、垂体窝B大翼:圆孔、卵圆孔、棘孔C小翼D翼突
12.颞骨:鳞部、鼓部、岩部
13.下颌骨:分一体两支,下颌体,下颌支
14.上颌骨:一体:上颌体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15.颅底内面观重要结构:A颅前窝:筛孔B颅中窝:视神经管、眶上裂、破裂孔、圆孔、
卵圆孔、棘孔C颅后窝: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
16.颅底外侧面观:骨腭、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茎乳孔、下颌窝、关节结节、舌下神
经管外口
17.颅侧面观:翼点、颞下窝、翼腭窝
18.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会合处多数人成H形的缝,此处最为薄弱,
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常有血管沟),临床X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

19.颅的前面观:额区、眶、骨性鼻腔、骨性口腔
20. 附肢骨骼
20.肱骨:A上端: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
B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C下端: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鹰嘴窝
21.桡骨:桡骨头、桡骨粗隆、桡骨茎突、尺切迹
22.尺骨:滑车切迹、鹰嘴、冠突、桡切迹、尺骨头、尺骨茎突
23.肩胛骨:特征:两面、三缘、三角
24.腕骨:8块,近侧列:远侧列:
手舟骨大多角骨
月状骨小多角骨
三角骨头状骨
豌豆骨钩骨
25.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内侧髁、外侧髁、内上髁、外上髁、收肌结节
26.胫骨:内侧髁、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内踝
27.腓骨:腓骨头、外踝
28.足骨:跗骨:距骨、跟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骰骨
跖骨、趾骨
29.体表标志:
A躯干骨骨性标志:胸骨角颈静脉切迹肋弓剑突第7颈椎棘突所有胸腰椎棘突骶管裂孔骶角
B颅骨骨性标:眶上缘眉弓颧弓颏隆凸下颌角髁突乳突枕外隆凸外耳门
C上肢骨骨性标志:锁骨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大结节肱骨内上髁尺骨茎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豌豆骨
D下肢骨骨性标: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胫骨粗隆内踝外踝跟骨结节
31.板障: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扳,二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

32.描述骨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分布: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分布于骨的表明,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部骨的内部。

33.试述翼腭窝的位置、构成及其交通:为上颌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

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腭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