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师下学期的工作计划
中学高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7篇

中学高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7篇篇1一、教学目标本学期高一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进化、生物与环境等核心内容。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生物学: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同时介绍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以及细胞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2. 遗传学: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组合定律等。
同时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等遗传学过程。
3. 生物进化: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物种起源、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
同时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4. 生物与环境: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生物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和现象。
4.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生物学相关的课件、习题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共XX周时间,每周XX节课。
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X周: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第X周:细胞分裂和增殖;第X周:细胞分化和凋亡;第X周:遗传学基础知识;第X周:遗传规律和基因结构;第X周: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第X周:生物进化概述;第X周:物种起源和自然选择;第X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保持;第X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X周: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第X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
2024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探索欲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1. 知识目标(1) 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2)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如制作显微镜幻灯片、观察细胞、进行遗传实验等;(3) 了解生物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和新进展,如基因编辑技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研究;(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生物学实验和项目研究。
三、教学内容安排1. 细胞生物学(1) 细胞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与细胞内运动(3) 细胞分裂与有丝分裂(4) 细胞周期与减数分裂2. 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2) DNA与基因的结构与功能(3) 遗传的分子机制(4) 进化的基本过程和原理3. 生物多样性(1) 动植物的分类与进化(2) 生物的适应与演化(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 生态学(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3) 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4)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1) 讲授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2) 设计生物学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3) 开展生物学的课堂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2. 实验教学(1) 设计简单的实验项目和观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方法;(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3) 开展科学实验竞赛和项目研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
2024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本

2024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本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细胞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包括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则。
包括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的基本原则,了解不同生物界的分类特征和代表性物种。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现状,了解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
4.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态环境的评价和改善措施,了解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包括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调节和植物的繁殖方式。
6. 动物的营养和消化。
包括动物的营养需求和消化吸收,了解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授课讲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实验法:开展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3. 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想交流。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细胞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节课)-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节课)-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1节课)第二周: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则(2节课)-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的基本原则(1节课)- 不同生物界的分类特征和代表性物种(1节课)第三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2节课)-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现状(1节课)- 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1节课)第四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节课)-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节课)- 生态环境的评价和改善措施(1节课)第五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节课)- 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光合作用(1节课)- 植物的生长调节和植物的繁殖方式(1节课)第六周:动物的营养和消化(2节课)- 动物的营养需求和消化吸收(1节课)- 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节课)第七周:复习和总结(2节课)五、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2024高一生物老师的工作计划范文(四篇)

2024高一生物老师的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必修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展开教学。
抓好起始教学,提高高一新生对生物学这门新课程的兴趣,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保证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在市内同层次学校前列,并使学生都能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二、工作要求:针对以往的工作经验及教训,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工作。
1、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
只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才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主动权,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2、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
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使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
4、认真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
备课要多花时间,要离得开书本,要洞悉书本内容,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与学生加强互动性,要高度重视书本知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布置适量有效地练习。
5、要充分利用好教室内的多媒体平台和实验室的设施,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6、在教学上,要注意向他人取经学习,组内成员要经常相互听课。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组内教师要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考试、练习、补差等工作,保持相同的教学要求和进度。
7、在思想上,努力提高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8、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提高个人师德修养,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树立榜样。
三、工作内容: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必须落到实处,做到稳步开展各项工作,我们计划:1、每周组织学习课程标准____次,利用周五教研时间2、每周组织学习新的教学理念____次,利用周五教研时间3、每周组织集体备课____次,主备人员确定,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确定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确定作业、多媒体使用等。
每个教师至少做到二级备课。
2024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本

2024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本【学校名称】2024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授课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其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能;2.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其学科素养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合作精神,培养其团队合作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细胞生物学1. 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的新陈代谢- 细胞的基本遗传物质-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第二单元:遗传学1. 遗传基础-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机制2. 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和应用- 遗传变异和遗传演化- 遗传物质的变异与变异物质的应用第三单元:生态学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和生态圈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和化学能的转化-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和生态适应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生态保育和环境教育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探究: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验课,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的能力;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4. 课外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科研项目和生物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知识掌握和问题解答等方面的评价;2. 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进行评价;3. 课外项目:对学生的科研项目、竞赛成绩和社会实践等进行评价;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综合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以上仅为一个简单的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4年高一生物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2024年高一生物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和原则1.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2.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探究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启发为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1.教学内容下学期将主要教授以下内容:1) 分子与遗传2) 生物进化与种群3) 生物地理与生态环境4) 人体与健康5) 生命的起源与细胞2.教学安排1) 分子与遗传: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DNA、RNA、基因等基础知识,并学习基因的表达、突变与遗传变异等内容。
2) 生物进化与种群:着重介绍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进化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种形成的原因和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生物地理与生态环境: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地理学和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人体与健康:重点介绍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常见疾病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
5) 生命的起源与细胞:通过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细胞结构、功能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验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3) 实验教学法: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整合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物进化、遗传等内容的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3) 互动讨论: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2023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3篇

2023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3篇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篇1本学年我们承担着高中一年级九个班的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依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 主要措施和方法1.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2.广泛收集高考,会考等复习资料,考试题,进行筛选,分析,总结。
把握高考,会考动向,把相关信息穿插于新课讲授及练习作业中。
注重复习,特别是课前课后考试前的复习,会考前的复习作出详细的复习,认真落实。
3.利用电影,电视,课件,挂图,板图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辅助教学;及时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耐心指导,积极应考,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教会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方法。
学习生物学知识重在理解,勤于思考;要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观察和实验,勤动手,多提问。
5.开展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专题讲座与复习。
主要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各种细胞器图,细胞器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二者的过程比较及图像识别);合光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图形及相关问题);糖类、蛋白质、脂质等代谢;遗传系谱的判断;生态系统—食物链;学生分组实验。
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时分配周次章节课时11.生命的物质基础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422.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432.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64-52.细胞增埴663.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273.生物的新陈代谢1.新陈代谢与酶482.新陈代谢与atp49-103.合光作用81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2115.植物的矿质营养212-14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10157.细胞呼吸2158.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2164.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激素调节217-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6185.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生物的生殖 819-202.生物的个体发育41-36.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物质基础104-62.遗传的基本规律107-83.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694.生物的变异2105.人类遗传病与优生2107.生物的进化2118.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212-132.种群和生物群落6143.生态系统215-169.人与生物圈1. 生物圈的稳态617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218-201---9章总复习复习、检测、会考20 说明:1----5章为生物第一册,上学期学习;6----9章为生物第二册,下学期学习。
2024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教学计划

2024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能力,提升其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基因突变和基因变异的发生和遗传方式- 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生物种类的形成和进化过程2. 生物的发育与繁殖- 生物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优劣-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过程- 生殖方式和生殖技术的应用3. 生物的调节与协调-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激素调节和神经调控的原理- 外界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和适应- 人体调节系统的失调和相关疾病4. 生物的保护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物种灭绝和生物资源的利用-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 环境污染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课堂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生物学知识。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和项目研究,培养其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物学的实际应用和前沿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教学安排:第一周:- 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的介绍- 遗传规律的实验验证与讨论第二周:-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DNA复制的实验演示与分析第三周:- 基因突变和基因变异的实验验证- 遗传方式的实验操作与讨论第四周:- 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的引入- 进化理论的实例分析和实验模拟第五周:- 生物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的概述-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比较第六周:-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过程的实验探究- 生殖方式的实验操作和讨论第七周:-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介绍- 激素调节和神经调控的原理与实验验证第八周:- 外界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和适应的分析- 人体调节系统的失调和相关疾病的案例分析第九周:-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的引入- 物种灭绝和生物资源的利用的实例分析第十周:-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的讨论与实验演示- 环境污染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的案例分析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教师下学期的工作计划
高一生物教师下学期的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教学建议
1.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易标准。
2.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每单元结束,组织一次单元自测,帮学生进行自我检查。
3.教研组要有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和专题研究。
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要逐一落实,并有所创新。
在教法上讲授法、自学法、训练法、探究法相结合点,提高教学效率。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物的习惯和兴趣,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开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价值和思想教育内容,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专题研究。
5.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
6.加强对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成就的习题以及学科内综合习题的训练。
7.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备课组长要认真督促检查,其方式方法应与高三年级相同。
三、教育教学策略
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
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
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
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生物的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
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
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
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
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
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逐步形
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三、教学对策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
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
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
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
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同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1课时)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1节构成细胞的元素(1课时)
第2节生命之源—水和无机盐(1课时) 第3节生命之本—生物大分子(5课时) 第三章细胞的物质代谢
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2课时) 第2节细胞内的物质合成(1课时)
第3节细胞内的物质运转(1课时)
第4节细胞内废物的排除(1课时)
第四章细胞的能量代谢
第1节生活动的直接能源(1课时)
第2节能量的获得(3课时)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释放(3课时)
第五章细胞的信息传递(1课时)
第六章细胞的增殖
第1节体细胞的分裂(1课时)
第2节细胞周期(1课时)
第3节细胞的癌变(1课时)
第七章细胞的分化、凋亡和衰老第1节细胞的分化(1课时)
第2节细胞的凋亡(1课时)
第3节细胞的衰老(1课时)
第八章原核细胞和非生物体
第1节原核细胞(2课时)
第2节非细胞生物体(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