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情系桑梓,捐资兴教助学
扶贫助学造福桑梓——香港实业家骆永定捐资五十万元资助特困生

扶贫助学造福桑梓
香港实业家骆永定捐资五十万元资助特困生
郑祖庵王人墨
国庆前夕,香港鸿裕集团董事长骆永定先生捐资50万元,在家乡惠安县涂寨镇设立“骆永定助学专项基金会”专门资助这里的特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
今年9月9日,骆永定先生应邀参加首届泉州商品交易会,其间,他在与涂寨镇党委书记蔡荣清交谈中了解到:目前涂寨镇仍有极少数孤儿和特困户、严重病、灾户的子女因交不起学杂费而被迫辍学后,骆永定先生表示:“一定要让孩子有书念。
”便决定捐资50万元作为基金,为特困生交纳所有学杂费。
在“基金会”成立大会上,骆永定先生和惠安县县长陈万里为270名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总金额7万多元。
接受助学金的特困生代表说:灾难无情人有情,感谢骆永定老爷爷为我们雪中送炭,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报答骆爷爷对我们的关怀。
”
(刊登于《福建日报》、《福建商报》、《福建经济报》、《福建侨报》、《厦门日报》、《泉州晚报》)。
乡贤为家乡做贡献简报

乡贤为家乡做贡献简报
一、引言
乡贤,作为家乡的骄傲与典范,始终承载着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责任。
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更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家乡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本简报旨在总结乡贤为家乡所做的贡献,激励更多人参与家乡建设,共同书写家乡的辉煌篇章。
二、乡贤贡献概览
1.资金支持:许多乡贤通过捐资捐物、设立奖学金等方式,为家乡的教育、
医疗、文化等事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推动了家乡的全面发展。
2.人才引进:乡贤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为
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基础设施建设:不少乡贤捐资参与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
公园等,极大改善了家乡的硬件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4.文化传承与保护:乡贤积极参与家乡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如修复古
迹、组织文化活动等,为家乡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三、典型案例介绍
1.张先生,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多年来一直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
他捐资设
立了奖学金,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
新的活力。
2.李女士,一位知名艺术家,致力于家乡的文化传承工作。
她组织了一系列
文化活动,如书法展览、音乐会等,丰富了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
的文化素养。
四、总结与展望
乡贤们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乡贤与家乡的联系,搭建更多交流合作的平台,吸引更多乡贤投身家乡建设。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乡贤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家乡的辉煌未来。
乡贤回报家乡故事

乡贤回报家乡故事
乡贤回报家乡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个例子。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位名叫张先生的乡贤。
他年轻时离开家乡,去大城市里创业,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他一直心系家乡,希望能够为家乡做些贡献。
某年,张先生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学校破旧不堪,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十分艰苦。
他决定捐资重建这所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他不仅出资修建了新的校舍,还设立了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
除此之外,张先生还关注家乡的农业发展。
他了解到村民们种植的农产品销售困难,于是决定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帮助村民们销售农产品,提高他们的收入。
他还出资修建了水利设施,方便村民们灌溉田地。
在张先生的帮助下,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重建后,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村民们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水利设施的建成,使得农田得到了更好的灌溉。
张先生的善举在家乡传为佳话,他也因此成为了乡亲们心中的楷模。
他的回报家乡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公益事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乡贤回报家乡的故事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和温暖。
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回报家乡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激励着我们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系桑梓,情倾教育

心系桑梓,情倾教育——港澳中山黄圃同乡会澳门首席永远会长刘永良“悠悠桑梓情,拳拳赤子心。
”像世界各地的海外同胞一样,中山市黄圃镇旅港、旅澳乡亲对祖国对家乡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澳门中山籍实业家刘永良先生一直牵挂家乡的发展,为了家乡的建设和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惠泽家乡,赢得了家乡人民的称颂。
祖籍中山市黄圃镇的刘永良先生热心于社会活动,历任港澳中山黄圃同乡会澳门首席永远会长、黄圃镇多所学校的永远名誉校长等职务。
刘先生一家人更是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典范,他们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被家乡人民广为传颂。
“事业有成,回报社会”,这是刘先生早已立下的心愿。
当刘先生得知母校——培红小学的校舍破旧落后时,为表赤诚之心,带头捐资40多万元,扩建教学大楼,添置教学设备,全面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在他的积极带动下,其他海外侨胞们纷纷慷慨解囊捐款,共筹得一百七十多万元。
如今,培红小学面貌焕然一新,校园更宽阔了,环境更美丽了,设备更完善了。
置身于宽敞明亮的教室和优美雅致的环境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心系教育,情系培红,捐资助学,造福后代,功德无量!刘永良先生深知单改善办学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不断有动力鞭策、鼓励师生。
于2007年决定成立“培红小学刘永良奖教奖学基金”。
每年拿出5万元奖励突出贡献的师生。
由于刘永良先生身体行动不便,近年代表丈夫刘先生出席颁奖礼的刘梁棋芬女士,面对着朝气蓬勃的学生们一张张如花的笑脸,慈爱为怀的她深感欣慰。
她激励培红学子,在老师的教诲下,勤奋学习,把自己铸造成有用之才。
刘永良为了把这项事业延续,把这事业作为一种责任交给自己的孩子刘广雄。
刘广雄先生秉承父母的优良传统,一样大力支持教育事业。
刘永良先生胸怀壮志,德才兼备,热心公益,心系桑梓,情倾教育,道济天下的伟大情操,他的善行义举、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仰!。
情系桑梓回报家乡发言稿

情系桑梓回报家乡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来自美丽的家乡。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情系桑梓回报家乡的发言。
家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更是我们情感的源头。
家乡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养分和力量,培育了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使我们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回报家乡,就是回馈这片土地,回馈我们的亲人,回馈我们的祖国。
在我们此生的道路上,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的家乡,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根。
回报家乡,首要的就是要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
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有条件回馈家乡。
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家乡为我们自豪。
其次,回报家乡,就是要关心家乡的发展,参与家乡的建设。
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上,我们都要为家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条件的同学们可以回到家乡投资兴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没有条件的同学们也可以回家乡参与志愿活动、捐资助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一份微薄的努力。
无论是大力支持家乡的农业、工业,还是参与当地的环保、扶贫,都是回报家乡的一种方式。
只要我们用心关爱家乡,都会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好。
另外,回报家乡也意味着要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可以在家乡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科技等活动,为家乡带来更多新事物、新观念。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家乡传授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最后,回报家乡还意味着要将我们在外学到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传承下去。
我们要把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同时,我们要积极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魅力,让家乡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家乡需要我们的回报。
助教楷模 胡增兴

心系家乡教育情暖莘莘学子——二建一处经理胡增兴和其父胡书德捐资助教事迹他们是商人,利润是他们创业的原动力,但从回报乡梓、投资教育的行动上,胡书德和胡增兴父子却让我们看到商人精明背后的温情和大爱。
胡书德——一个刻入南西井教育史册的名字他不是教育家和高官,却担当起兴教一方的沉甸甸的责任,他就是武安二建一处总经理胡增兴的父亲——胡书德。
二十多年前,教育投入的不足,办学条件的相对滞后,制约着南西井教育事业的发展。
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深深牵动着企业家胡书德的爱乡爱教之心,他决定举毕生之力改善家乡的办学条件,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宽阔的成才之路。
1989年3月,以胡书德为首的南西井村委会,在学校旧址南侧搬迁居民九户,动工兴建了一栋面积12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总投资48万元。
1990年,拆除学校旧址东、北、西三面旧房,投资10万元改建成东、西两面办公室和北校门。
至此,学校旧貌换新颜,揭开了南西井学校发展崭新的一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办学规模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1996年2月,胡书德在村东动工兴建南西井新校区,1997年5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校区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5015平方米,涵盖教学楼、教师公寓、锅炉房、餐厅等设施,总投资达380多万元。
自此,南西井村的教育事业开始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校区建成后,胡书德又不断捐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品味,1998年,胡书德个人投资8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操场,兴建了游泳池。
此外,胡书德每年给学校资助5000元电费,并免费为学校提供冬季取暖……。
历史是辉煌的,它永久地把胡书德先生的助教功绩刻在南西井每一个村民的心上;生命是永恒的,它深情地叙述者胡书德先生助教之路的殷殷心血。
胡书德先生一生搏击商海,以勤俭诚信在商界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为家乡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后世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直至今日,南西井村的父老乡亲和莘莘学子仍感怀着这位品高德馨,福荫子孙的长者,他的名字将永久刻入南西井教育史册。
李永锋:倾力回馈桑梓

54
民生周刊 2018.12.10
奋斗者Pioneers
李永锋:倾力回馈桑梓
李永锋
吴川鑫锋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李永锋致富不忘乡亲,倾力支援故乡建设,慷慨解囊,为家乡振兴出钱出力。
在
富绕美丽的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吴川市,有一位铮铮汉
子,他致富不忘家乡,为家乡振兴发展辛勤付出,倾注全部心血。
他就是广东省湛江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湛江市和吴川市政协常委、工商联副主席,吴川市鑫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锋。
建功立业
李永锋出身于吴川市塘缀镇上圩村委会龙
村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小聪明活泼,勤思多问。
父亲经常严肃地对他说:“人生在世,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必须胸怀大志,必须走正道。
”父亲的教诲鞭策他刻苦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974年,他从吴川重点高中毕业后,爱上了建筑行业,与“泥水”打上了交道。
湛江、茂名、广州、深圳、珠海、南宁、海南等城市,都留下了他奔波繁忙的足迹。
走乡村,建瓦房、修水沟、砌围墙,跑城市,建高楼、筑大厦、装天梯,不论大项目还是小工程,他都认真对待,精心建造。
他视质量为宗旨,视人才为财富,视安全
为生命,视诚信为根本,风雨20载,战绩赫赫。
到2012年,李永锋的公司仅在南宁就建起广西路桥大厦、南宁泰安大厦、南宁电信枢
□ 李建文 周燕超 钟安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5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乡贤反哺桑梓诗词

乡贤反哺桑梓诗词
《乡贤反哺桑梓》
乡贤志在青云端,反哺桑梓心犹丹。
富贵不忘故乡情,慷慨解囊恩泽绵。
捐资兴学育英才,扶植文化传经典。
修路架桥便民生,赈灾济困德行显。
敬老爱幼民风淳,乡邻和睦乐无边。
心怀感恩情永驻,家园繁荣福泽延。
岁月如歌谋害长,乡贤精神代代传。
守望相助谱新篇,共铸辉煌锦绣天。
这首诗词表达了乡贤们在成功之后,不忘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高尚品质。
他们通过捐资兴学、扶植文化、修路架桥、赈灾济困等善举,为家乡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诗词也强调了乡贤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乡邻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贤情系桑梓,捐资兴教助学
笔架山下、南海之滨,矗立着一所年轻的崭新的学校——张静中学,这是由旅港乡贤张静先生捐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于2000年改址重建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
校园占地面积85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15300平方米。
有教学楼、宿舍楼、综合实验楼、食堂、运动场等;有一流的语音教室,现代化的微机室,书目繁多的图书室,清洁舒适的学生宿舍;有自行车场、篮球场、足球场等,校园环境温馨幽雅,文化气息浓郁,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这是遮浪学子学习成才的摇篮,放飞理想的地方。
所有这一切我们要衷心感谢乡贤张静先生情系桑梓,捐资兴教助学。
同时也感谢张静先生一直关心着张静中学的教职员工,每逢春节、中秋或教师节,必会给全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送上400元的购物券或慰问金,百忙之中,只要挤得出时间,更会与全体教职员工共庆教师节,共商发展,温暖、激励着张中的每一位教师。
2016年张静先生更是为了学校的创强,捐资200万元,让学校顺利、圆满通过了创强的验收,同时又大大地改进了教学设备设施。
张静中学到汕遮大道的路,是一条多年来让全校师生苦恼不已的校路:坑洼不平,晴天黄土飞,雨天泥泞陷……今年中考期间,更是让运载赴考学生的车陷住了……又是张静先生出资100万元,于中考后修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硬底化大路,全校师生心里由衷地感谢
着张静先生。
感谢您的慷慨解囊,捐资兴教助学,为遮浪学子解决了燃眉之急,充分显示出您对教育事业的无尽的关怀和支持,对遮浪学子无比的厚爱和热望。
对于您致富不忘家乡教育,心怀家乡教育,情系家乡学子的乡贤来说,更是造福桑梓,功在千秋的行动。
您的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家乡教育,让更多家乡学生能够优越的环境中上学,安心求学,将来成为高层次人才,这不仅改变了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命运,而且也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福址。
我们——张静中学的全体师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勤教勤学,奋发向上,争创一流。
从2008年至今,学校连续10年中考成绩居红海湾区兄弟学校第一名,2017年更是破历史纪录——超汕尾市中考总平均分14.5分,其中语文、数学、化学也超市的平均分……
还欣喜地看到,您的爱心行动的意义远远不只在物质和金钱的捐助上,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的鼓励和鞭策。
激发出全校师生更大的热情,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
同时,也激励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学有所成,满怀激情地自觉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造福桑梓,回报社会。
值此良机,张静中学全体师生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恭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意兴隆,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