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民族常识教案

初中民族常识教案

初中民族常识教案课程名称:初中民族常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提高学生对维护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4. 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引发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探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案例,让学生了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析案例,提出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则。

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各组展示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表现。

4. 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民族常识》。

2. 相关多媒体课件。

3.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案例。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则。

2.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为学生树立榜样。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民族常识全册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全册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全册教学计划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民族常识全册,但民族常识全册教学计划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一课时(四学段)第一学段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阅读并思考,: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3、想一想,连一连。

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再连一连。

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西藏自治区银川三、课外拓展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第二学段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

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

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五年级《民族常识》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分十二课完成。

教学要求及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 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七、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八、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九、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 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内容:1.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2. 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3. 学生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七、教学重点:1.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2. 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八、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策略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及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

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3) - sunlijun313的日志 - 网易博客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2)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4)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3) 2010-09-19 19:20:49| 分类:小学民族常识教案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讲授目标: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讲授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讲授过程:第二课时1、一起说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咱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同学们,让咱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无锡服装设计培训读与思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特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少数民政之一、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

男子一般穿对于襟上衣和裤子。

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儿们的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鲜艳别致。

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于襟违心。

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为什么北方少数中国服装款式网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持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类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独特的地方有关系。

六年级下册民族常识教案

六年级下册民族常识教案

六年级下册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及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国的民族及分布特点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

2. 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第二课时:汉族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1. 让学生了解汉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2.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 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了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第三课时: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 让学生通过观看资料,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做到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

第四课时:我国民族的特色文化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有文化,如语言文字、传统节日、艺术形式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深入了解一种民族的文化特色。

第五课时:实践与拓展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民族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民族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民族常识》。

2. 网络资源,如关于我国民族分布、风俗习惯的资料。

3. 视频资源,如关于民族团结的宣传片。

4. 实践资源,如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场地。

六、第六课时: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观看视频,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如服饰、音乐、舞蹈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独特风情。

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少数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至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学习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

2. 了解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第二章:汉族1. 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汉族的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2. 了解各民族的特色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等。

第四章:民族团结1. 学习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第五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案共5章,每章约需2课时,总计10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蒙古族1. 学习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蒙古族的重要节日如那达慕大会等。

第七章:回族1. 学习回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回族的重要节日如开斋节等。

第八章:藏族1. 学习藏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藏族的重要节日如雪顿节等。

第九章:维吾尔族1. 学习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如肉孜节等。

第十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课件:我国的民族分布图、民族团结的图片等3. 视频资料:关于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短视频4. 讨论话题: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3. 案例分析:播放短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理解和包容。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想法和建议。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1. 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2. 家庭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特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导他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民族常识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二、讲授新课:(一)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三)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四、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少一个也不行。

希望同学们继承他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

—2—第三课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特点。

2、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正式使用的19种少数民族文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各族人民在交流中使用的重要媒介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语言、文字)第三课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多种多样的语言1、汉语世界五大通用语言(英、法、俄、西班牙、汉语)2、少数民族语言(二)多种多样的文字1、大都为拼音文字2、书写有所不同3、标点不同三、党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政策。

(板书:自由)四、总结:这堂课我们简要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情况。

作为汉族的同学,应尊重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努力学习中国辉煌灿烂的语言和文字,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3—第四课风味独特的饮食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尊重民族的饮食习惯。

2、学做几样民族食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少数民族人民又有怎样的饮食习惯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四课——风味独特的饮食。

二、讲授新课:(一)牧区的饮食(板书)放录像(藏族的酥油茶)(彝族的砣砣肉)总结:牧区的少数民族吃肉、喝奶的饮食习惯,都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二)农区的饮食(三)同种食物,吃法各异(四)风味独特的小吃①你吃过那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吗?②你会做哪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五)尊重民族饮食习惯三、总结。

四、出示小黑板,做练习题—4—第五课缤纷艳丽的服饰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使学生能分辨部分少数民族服饰。

2、了解南北少数民族服饰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1、蒙古族、藏族、满族服饰⑴有许多少数民族,从服饰上就能区别他们的民族。

⑵下面进行现场表演,组织学生分辨。

⑶概括服饰特点。

2、朝鲜族、维吾尔族、回族服饰(二)认识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①你能了解到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特点?②你能分辨哪些少数民族服饰?四、总结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看电视、电影及课外读物要多注意观察各族人民的风土民情,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5—第六课别具一格的住所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各式各样住所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2、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住所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六课——别具一格的住所。

二、讲授新课:(一)介绍住所:1、蒙古包2、帐篷3、仙人柱4、平房5、干栏式建筑(二)补充其他住所。

三、练习。

请同学们把住房和响应的民族用线连起来。

四、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少数民族的住所,能分辨有代表性住所的特点。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收集各种图片、资料,这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民族知识,帮助我们把民族常识课学好。

—6—第七课享有盛誉的工艺教学要求:1、认识几种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工艺品,从而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有修着鲜艳图案的小坎肩、做工精细的小背包、编有花纹的藤编小提包和竹编小花篮。

这些都出自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人民之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七课——享有盛誉的工艺。

二、讲授新课:(一)介绍桃花、刺绣、编织工艺(二)介绍蜡染工艺(三)介绍藤编、竹编工艺(四)介绍雕刻工艺(五)介绍地毯、挂毯工艺(六)介绍建筑工艺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7—第八课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人物。

2、让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独特乐器,欣赏部分少数民族的优美舞蹈。

3、组织学生学跳部分少数民族舞蹈。

教学过程:复习: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享有盛誉的工艺”,请同学们说出几个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诗歌、传说故事及传说人物:1、诗歌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⑵蒙古族叙事长诗《嘎达梅林》⑶纳西族史诗《创世纪》⑷彝族长诗《阿诗玛》……2、传说故事⑴高山族《日月潭》⑵壮族《百鸟衣》3、传说人物⑴壮族刘三姐⑵维吾尔族的阿凡替(二)戏剧各民族的传统剧种有藏剧、白剧和土家族戏,还有布依族的地戏、花灯剧,彩调戏、朝鲜族的歌舞剧和壮族戏。

(三)歌舞⑴歌曲蒙古族的“赞歌”;哈萨克族的“牧歌”;壮族的“排歌”;藏戏的“谐”和“鲁”。

⑵舞蹈(四)乐器马头琴、冬不拉、芦笙、象脚鼓三、总结。

我们应热爱、继续并发扬它,为全国民族团结、统一、繁荣和昌盛尽我们一份力量。

—8—第九课多姿的传统体育活动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我们到祖国各地去博览更精彩的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二、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看书中重点介绍了哪几项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板书:摔跤、赛马、划龙船、抛绣球)(一)摔跤(蒙古族)(二)赛马(藏族……)(三)划龙船(苗族……)(四)抛绣球三、总结。

还有打竹棍、操杠、铲老鼠、舞龙灯等,我们要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多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发展民族体育事业,为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9—第十课丰富多采的节日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以及这些节日和纪念日的意义。

2、说说当地回族、满族的节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哪个同学能举例说明传统节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丰富多采的节日。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火把节⑴哪些民族的节日?⑵彝族人民过火把的盛况⑶学生回答⑷火把节是怎么来的呢?⑸教师小结(二)泼水节1、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2、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3、放录像4、学生回答5、教师小结:泼水节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希望把过去一年中的疾病和灾难送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三)那达慕大会下面该介绍哪一个?(那达慕)(四)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五)洛萨节三、看课本四、总结五、作业(一)收集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二)访问当地满族家庭,了解满族有哪些节日。

—10—第十一课富饶美丽的地方教学要求:1、掌握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物产,包括农产品、优良牲畜、珍贵的植物和主要矿产。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旅游胜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富饶美丽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物产板书:一.物产丰富二.山河秀丽1、农副产品2、畜牧业3、森林资源4、地下矿产(二)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三、总结: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加强民族团结,来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11—第十二课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部分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了解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2、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板书:一.政治名人二.科技文化名人三.民族革命志士(一)政治名人1、松赞干布2、成吉思汗3、海瑞4、康熙、乾隆(二)科技文化名人1、郑和2、曹雪芹(三)民族革命志士1、邓恩铭2、马本斋三、形成性测试(连线)郑和回族《红楼梦》马本斋满族七次下西洋成吉思汗壮族体操王子李宁蒙古族回民支队曹雪芹建立蒙古政权四、总结搜集一个少数民族人物故事,准备参加“我最佩服的一位少数民族人物”故事会。

—12—第十三课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教学要求:1、要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

2、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

3、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民族团结(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三)各民族共同繁荣三、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加强和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