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合集下载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敷内服偏方集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敷内服偏方集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敷内服偏方集盆腔炎作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已出现日渐上升之势,专门是关于长期居坐于写字楼电脑面的女性白领而言,更是常见,然后工作的繁忙与初期症状的不明显导致女性朋友的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到最后形成了慢性盆腔炎。

慢性病,慢慢治。

中医是常见的治疗慢性病的首选。

下面的几个中药偏方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也拥有较好的成效。

治慢性盆腔炎验方:用白花蛇舌草 30克,两面针、当归各9克,穿破石、五指毛桃各15克,日1剂,水煎服,连服 3-4周。

治慢性盆腔炎方:鸡血藤50克,黄芪30 克,党参、茯苓、山药、败酱草、薏苡仁各25克,白术、三棱、莪术、牛膝、车前子、荆芥穗各15 克,水煎服。

随证加减。

每于月经净后3天开始服药,每剂分3次服,日服1剂,每月8~10剂。

1 个月为1个疗程。

复方公英汤: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益母萆、元胡各30克,当归、丹参各15克,栀子、木香、香附各10克。

附件有包块加三棱、莪术;带多色黄臭秽加薏苡仁、苍术、丹皮、黄柏;腹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生蒲黄。

浓煎至100毫升,保留灌肠 30分钟,每晚 1次,6次休息 1日。

1个月为 1个疗程。

红藤灌肠方:红藤、忍冬藤各20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15 克,皂角刺12克,川楝子、没药、桃仁、赤芍、五灵脂、荔枝核、路路通、杜仲各10克。

舌苔黄腻加苍术、黄柏;低热加蒲公英;经血不畅加益母草、泽兰;小腹冷痛加艾叶、血竭;便秘加川黄连(后下)、枳壳;经量多有血块加花蕊石、旱莲草;月经先期加山栀子、丹皮、地榆炭;附件包块加炙鳖甲、三棱、莪术。

日1剂水煎服,同时用上药渣水煎浓缩至150~200 毫升,保留灌肠。

治慢性盆腔炎外敷方:小茴香、没药、红花、当归、川芎、千年健、透骨草、赤芍、艾叶、延胡索、芒硝、黄连各适量。

研成粉末,加 35%酒精50毫升搅匀。

取适量药末放置纱布中,敷在患处,外加TDP 照耀,每次30分钟,日 1次。

20次为1个疗程。

盆腔炎中药灌肠配方

盆腔炎中药灌肠配方

盆腔炎中药灌肠配方盆腔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属于中医痛经、癥瘕、带下病、不孕等范畴。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有中药灌肠、针灸、外敷等方法,那么灌肠时可以用哪些配方呢?一起来看看吧!1.活络汤处方组成:地龙、丹参、忍冬藤、土茯苓,穿山甲、王不留行,三棱、莪术、乳香、没药。

使用方法:将药材加水浸泡半小时,然后煎至150~200毫升,等待药液冷却至合适温度。

治疗过程中,排空大便,避开月经期。

最好是晚上睡觉前给药,每天一次。

一个经期为一个疗程,需要两个疗程。

2.红藤汤处方组成:红藤、赤芍、桃仁、蒲公英、败酱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成100毫升药液,冷却至合适温度。

让患者侧卧进行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4次为一个疗程。

3.新承汤处方组成:大黄、厚朴、黄柏、赤芍、皂刺、蒲公英、乳香、没药;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浓煎成100 ml药液,温度合适的时候保留灌肠。

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月经期间停药。

4.慢盆汤处方组成:败酱草、赤芍、夏枯草、丹参,红藤、桂枝、莪术、洗心、柴胡。

使用方法:用上面的药材煎成药液,每晚保留灌肠一次,每次100 ml。

月经期间停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5.三味汤处方组成:赤芍、蒲公英、败酱草。

配方加减:肝郁气滞者加郁金;下腹冷痛者加乌药、肉桂;有硬条块者加乳香、没药、莪术、三棱。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煎煮两次,药液进行灌肠。

每天一次,中药灌肠保持4小时以上。

月经暂停灌肠,15次为一个疗程。

中药灌肠对治疗盆腔炎是确实有效的。

当盆腔炎症状严重时,可以一天灌肠两次;如果情况不严重,可以一天灌肠一次。

在灌肠治疗盆腔炎的同时,还可以考虑选择口服中药妇炎丸,能够增强治疗效果。

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

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
质量 。 3 讨 论
2 建立 拆 零 药 品登 记 制度 『 : 3 2 根据 G P的有 关 规 定 , 零 药 品 j S 拆
为 了保 证 药 品质 量 , 障病人 用 药 安 全 , 院制 定 和完 善拆 保 医
必 须 建立 拆 零 记 录 ,以便 及时 掌 握拆 零 药 品 的进 货来 源 及 销售 零 药 品规 章制 度 , 范药 品拆 零 的 管理 , 用符 合 卫 生标 准 的分 规 使
醒各 有关 部 门重视及 采 取相应 措施 , 以确保 药品 的安全 发 出 。
合 适 的拆 零 药 品包装 容 器 , 套相 应 的操 作 规程 , 配 以及 药 师 的健
2 . 2调剂 人 员的培训 : 组织 人 员进 行 相应 的 培训 。从 医务 人员 职 康水平要求等 , 保持工作环境卫生整洁 , 防止污染药品 , 到制 做 业道 德 方 面人 手 , 调 剂人 员养 成 良好 的 习惯 , 范 操 作规 程 。 度 完 善 , 让 规 管理 严格 , 证 药 品 的质量 。 零 药 品应集 中存 放 于 以保 拆
21 0 2年第 5期
6 5
药室的岗位责任制及各类登记表 。 建立药品拆零记录 , 包括药品 程 , 在其 与 空 气 直 接接 触 过 程 中 , 到 光 照 、 度 、 受 温 湿度 、 生物 微
名称 、 格 、 规 生产 厂 家 、 生产 批 号 、 期 、 装人 、 装 数 量 、 装 等的影 响 , 法保 证 其 再标 注 的有 效期 内安 全 有效 。 因此 , 零 效 分 分 分 无 拆 后 药 品 的效 期并 不 等 于原 包装 上 的效 期 , 因此 , 拆零 药 袋 上 不 能 时 间等 详 细 内容 以备 查 询 。拆 零 分 装后 严 格按 分 装 时 间放 置 在 规定 的拆零 药 品柜里 , 先包 先 出。 了保证 药 品的质 量 , 保证 为 以确 注明 其原 有 包装 上 的效 期 , 应注 明发 药 日期 。 而 保患 者 用药 安 全 , 定期 检 查拆 零 药 品的 有效 期 及滞 销 药 品 , 凡半 26建立拆零专区:药品管理法》 . 《 规定被污染的药品即假药。因 年 内到期 和一 个月 内未 销售 的药 品需 登 记并 与相 关部 门联 系 , 提 此 , 参 照 G 要 求 , 应 MP 设置相 应 的操 作 间 、 用 工具 、 专 消毒 设 备 、

张萍青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张萍青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张萍青主任 医师认 为湿热 内停 、 反复进 退 , 余邪未 除、 与 血互结 , 正气不足 、 邪毒 内存是本病 主要病机 。湿热之邪 损伤 冲任带脉是重要病 因, 血瘀是基本病理改变。湿 为阴邪 , 性 其
重 浊 粘滞 , 袭 阴 位 。经 期 、 后 、 产 后 胞 门未 闭 , 热 之 邪 易 产 流 湿
以清 热 化湿 、 血 化 瘀 为法 , 根 据 患 者 个 体 差 异 , 证 活 并 随 加 减 。 口服基 本 方 药用 忍 冬 藤 2 g 红 藤 2 g 蒲 公 英 1 g 夏 0, 0, 5, 枯 草 1 g 白花 蛇 舌 草 1g 威 灵 仙 2 g 皂 角 刺 3 g 丹 参 2 g 5, 5, 0, 0, 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 0 0 9年 4月 第 2 5卷 4期 ( 总第 1 5期) 9
J RNAL OU OF PRACTI CAL .] 】 m oNA C NES M EDI NE 2 0 12 . I&A ) . L HI E CI 0 9 Vo . 5No 4
●老 中医物及威 灵仙 、 角刺” 均具 有抗 皂
菌、 消炎 的作 用 , 金 黄 色 葡萄 球 菌 、 肠 杆 菌 、 球 菌 等 易 引 对 大 链
赤芍 1 g 黄芪 1 g桂枝 3 , 5, 5, g 延胡索 1g 鸡 内金 1 g 5, 0 。腰骶酸 痛着可加伸筋草 、 川断、 狗脊、 桑寄生等补肝肾强腰膝 , 带下量 多可加黄柏 、 土茯苓 、 苍术等 清热燥湿 , 腹痛作胀 者可加 川 楝 I 子、 青皮 、 陈皮 等理 气止 痛 , 小腹 刺痛 、 痛有 定处 者可 加 失笑
散、 香、 乳 没药 等 化 瘀 止 痛 , 经 淋 漓 者 可 加 忍 冬 藤 炭 、 柏 月 黄 炭、 贯众 炭 、 榆 炭 等 清 热 止 血 。灌 肠 基 本方 药 用 忍冬 藤 3 g 地 0,

活血祛瘀类中药灌肠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76例

活血祛瘀类中药灌肠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76例

临床 资料
病例 来源 为近 5年在广 西 中医学
院瑞 康 医院妇科 就诊病 人 , 察病例 共 1 8例 , 观 2 随
机 分 两 组 。治 疗 组 7 6例 , 龄 2 ~ 4 年 O 8岁 , 均 平 3 . O . 1岁 ; 程 0 5 4 2 ±6 2 病 . ~6年 , 均 3 6 ±1 平 .8 . 8 5年 ; 情平 均积分 1 . 2 - . 4 轻度 2 病 33 433 , 6例 , 中
发挥作 用 。
慢性 盆腔 炎属 中医“ 带下 ” “ 痛” “ 、腹 、 症瘕 ” 范 畴, 因湿 热之邪 淤结 于胞 中 , 气血失 和 , 络受 阻 , 胞
活 血祛 瘀 类 中药灌 肠为 主治 疗慢 性 盆腔炎 7 例 6
杨美春 李 林 . 丘 平 广 西 自治 区中医‘ 学院( 3 0 1 500 )
治 疗方 法
1治疗 组 : 活 血 化瘀 类 中药 灌 ①
肠 , 药 组 成 : 归 、 棱 、 术 各 2g 丹 参 、 方 当 三 莪 0, 桃 仁、 乳香 、 没药 , 胡 索 、 延 鸭跖 草 、 黄柏各 1 g 每 E 5, l 1剂 , 水 5 0 6 0 , 煎 1 0 , 晚 睡前 保 加 0 ~ 0 ml浓 0 ml每 留灌肠 。 肠方 法 : 液温 度在 3 ℃左右 , 灌 药 7 用注射 器抽 取 药液 。灌 肠前 嘱 患 者排 净 大小 便 , 取侧 卧
均 3 5 ±1 9 . 5 . 6年 ; 情平 均 积 分 1 . 2 . 3 病 2 9 ±4 O ,
轻度 1 例 , 7 中度 2 8例 , 重度 7 。两组 病例在 年 例 龄、 病程 及 病情 方 面 比较 , 差别 无 显 著 性 ( O P> .

治盆腔炎秘方(4)

治盆腔炎秘方(4)

治盆腔炎秘方乌芍三草汤【来源】丁宝光,《江苏中医》(12)1990年【组成】台乌药、赤芍、凤尾草、鱼腥草、马鞭草各15克,制香附、当归、川芎、土茯苓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盆腔炎以气滞湿阻血瘀,虚实夹杂之证型在农村为多见。

方中乌药、赤芍为理气通滞,活血化瘀之要药,经现代药理研究,乌药有较强的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的作用;赤芍既可清热凉血,又可活血祛瘀。

二药得当归、川芎、香附之助,则理气化滞、活血祛瘀之效更著。

方中之三草,均为清热利湿解毒之佳品。

且马鞭草性味苦寒,苦能下降,寒能清热,具有清热凉血,利湿祛瘀之功;土茯苓助三草清热解毒利湿。

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化湿、理气止痛、活血祛瘀之功,并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和局部营养,促进渗出物吸收等作用。

故而用之多效。

【主治】盆腔炎,多见下腹疼痛、白带多,或有囊性不活动包块。

【疗效】治疗48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

盆腔化瘀汤【来源】徐淑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尾、益母草、香附子、苏梗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调和气血。

【方解】方中当归、益母草活血祛瘀、调经凉血;香附疏肝理气、活血调经、解热镇痛、抗菌消炎;苏梗解表和中、行气,药理试验有扩张血管解热之功,还可抑制葡萄球菌。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之功。

【主治】子宫肌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

【加减】发热,加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腹痛,加川楝子;带下增多,加土茯苓;失眠,加五味子;食欲不振,加焦三仙;月经量多,加阿胶。

【疗效】治疗80例,痊愈47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7.7%。

清化汤【来源】赵翠英,《上海中医药杂志》(8)1987年【组成】血竭6克,苎麻根20克,茜草、海螵蛸各15克,桃仁、山楂各1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20克,益母草15克,泽泻10克。

自拟方红藤活血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自拟方红藤活血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自拟方红藤活血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红藤活血汤是由红藤、川芎、黄芩、桃仁、丹参等多种药材组成的复方中药方剂。

其中红藤是本方的主要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改善盆腔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川芎、黄芩具有舒经活血、散寒利湿的功效,可缓解湿热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桃仁、丹参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盆腔疼痛症状。

这些药材组合在一起,能够协同作用,促进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治疗。

方红藤活血汤还具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盆腔炎的治愈率。

对于反复发作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长期服用方红藤活血汤可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本病在中医痛经、带下、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月经不调等疾病中有类似慢性盆腔炎的描述。

运用中药及针刺综合治疗效果理想,现简介如下。

治疗方法:①针刺疗法:由于病位在下腹部,首先以中极、维道、三阴交、太冲针刺。

其中维道向前下方针刺,待针感出现并向下传导方可。

除中极外均双侧取穴,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

中极、维道分别从三个方向疏通腹部瘀滞。

上症多在1周明显减轻,对伴有附件增厚增粗者施以强刺激手法加强局部的气血疏通。

经期停止针刺治疗。

②中药外敷:外敷方:巴戟天10g,防风20g,穿山甲10g,血竭15g,大黄10g,沉香10g。

以上药煎取药液适量,浸于厚毛巾上(4层左右)热敷,以不烫为度,越热越好,敷至皮肤花白,约30分钟。

③调护:慎饮食,忌辛辣肥甘之品,同时要均衡营养;节房事,保养精气,慎起居;畅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适当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病历资料患者,女,36岁,4年前于流产后1个月时感左下腹疼痛,以经期及劳累后明显,伴低热,间断以抗菌消炎治疗,四年来上症反反复复。

妇科检查:白带量多,质黄味臭,子宫稍大,后位,宫颈举痛,左侧附件可触及条索状增厚、压痛。

b超:左附件处可见条索状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粗细不一致。

中医诊断:腹痛、带下证。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治疗:首先,以上法针刺,并加足三里、关元调动机体能动性,提高抵抗力。

1次/日,5次后症大减,改2次/日巩固,共10次。

经期停针。

其次,由于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以外敷方日3剂外敷,共10剂。

同时嘱患者从饮食、情绪、房事、劳作等方面自我调理,并每日以温白开水加少许盐清洗下部,阻止感染进一步逆行向上发展。

经治疗,自我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左侧附件稍有增厚,压痛不显,b超对比显示左附件处条索状无回声区明显缩小。

本例患者虽已病四年,加之日常劳作辛苦,正气已虚,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增强抵抗力的足三里、关元进行全身调节,大补元气,疏通全身气血,以面带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炎性渗出的吸收,取得满意疗效,也突出了中医整体辨证的讨论本病病位在下焦,为肝肾所主;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生理特点为肝郁血虚;且本病迁延日久多瘀多痰,故以活血化瘀、化湿通络、补肾健脾舒肝为治疗之大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1.处方:土茯苓、芡实、金樱子、石菖蒲,猪瘦肉,
用法:加水,慢火煲汤,加盐调味,饮汤食肉。

每日一次。

功效:具有健脾补肾,解毒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2.处方:山药、白芍、车前子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健脾,渗湿止带。

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慢性盆腔炎。

3.处方: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每服6克,每日3次。

功效: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的作用,适用于盆腔炎。

4.处方: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穹、牛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调气活血,消症散结,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盆腔炎。

5.处方: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盆腔炎急性发作,腹痛发热,便秘者。

盆腔炎中药茶饮 1.当归9克,香附9克,益母草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桃仁10克,败酱草15克,黑木耳10克。

水煎服,每日2次。

3.小茴香30克,栀子30克,甘草10克。

共研末,每服2-3克,每日2-3次。

4.黄芪50克,当归15克,大枣10枚,红糖适量。

水煎服,每日2次。

盆腔炎西药西医多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抵抗炎症,用药请遵医嘱,宜联合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1.青霉素g:每日240万-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每日80万-160万单位,分次肌肉注射。

2.红霉素:每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

3.庆大霉素:每日16万一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4.林可霉素:每次0.3-0.6g,一日3次,肌肉注射。

5.克林霉素:每次0.6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口服,每次0.3g,每6小时1次。

治疗盆腔炎的偏方 1.苦菜莱菔汤治疗盆腔炎
组成:凄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喝汤。

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
疼痛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佣。

2.银花冬瓜仁蜜汤治疗盆腔炎
组成: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佣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佣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人黄连、蜂蜜即可。

每日l剂,连服1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微发热,自汗,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