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合集下载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分别用 W ,W 0.05三个水灰比,拌制三个混凝土试样,
测量其28d的C 抗C压强度值 要求。
1,2看,是3 否满足强度的
强度的验证公式为:
i fc,u ofc,u k1.645
2024/6/4
交通工程专业
30
水泥混凝土设计
2024/6/4
交通工程专业
31
水泥混凝土设计
同理,实验室调整后,1m3混凝土中水的用量Wsh:
水泥:砂:石=1::4,水灰比为,其中水泥为300kg
2024/6/4
交通工程专业
2
水泥混凝土设计
(3)普通混凝土设计的基本要求:
(a)满足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要求; (b)满足结构要求的强度等级;
(c)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 (d)满足经济性要求
2024/6/4
交通工程专业
3
水泥混凝土设计
水泥混凝土设计
普通混凝土设计要求与主要内容
➢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粗集料和水组成的一种复 合材料,组成设计是确定这些材料的质量或体积之间 的比例关系,有时需要注明外加剂用量,组成设计统 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设计任务:根据设计目标、施工条件和原材料性质, 确定出各种组成材料的用量,使混凝土在满足经济条 件下达到如下性能:
(c)比较两者大小,取二者的最大值作为单位 水泥用量mC0
2024/6/4
交通工程专业
20
水泥混凝土设计
4 确定混凝土的砂率 s
主要根据水灰比、骨料的类型(卵石或碎石)以及最 大粒径确定;
砂率主要通过查表法确定: 查P75表3-13混凝土砂率选用表。
2024/6/4
交通工程专业
2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过对水泥、砂、石料和水等材料的比例控制,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和相关要点。

一、配合比设计的原则1.合理配合:根据工程要求和用途,确定混凝土的种类、强度等级及要求,综合考虑材料的得手性、适应性、可得性以及工程生产条件,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2.高效经济: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适宜的材料,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效益。

3.可施工性:配合比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4.可靠耐久性: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和冻融循环性能,以保证工程的正常使用寿命。

二、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要求,依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确定混凝土设计强度。

2.选择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料和水等,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

3.确定材料性能,包括水泥的种类、标号、砂和石料的标准、级配曲线和坍落度,水的质量等。

4.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强度要求,计算材料的用量比例,主要包括水泥用量、砂用量、石料用量等。

5.调整材料用量比例,根据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等因素,对初始设计进行调整,使得配合比更接近设计要求。

6.进行混凝土的试验和检验,包括坍落度、压实度、强度等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对配合比进行相应的修正。

7.最终确定配合比,并做好记录,供生产和施工参考。

三、配合比设计的要点1.水灰比控制:水泥的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一般应控制在0.4-0.6范围内。

2.砂石比控制:砂石比的选择要根据石料的级配和孔隙率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一般应控制在2.5-3.0范围内。

3.料砂比控制:料砂比是指石料与砂的质量比例,一般应控制在1.5-2.0范围内。

4.级配曲线控制:要选择合理的砂石级配曲线,尽量满足实际骨料的种类和粒径分布。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设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1:(x-y*m-z*n):y*(1+m):z*(1+n)。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而选择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2、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3、混凝土应有良好的耐久性;
4、在满足上述的要求时,尽量减少成本,增加效益。

5、根据工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生离析和泌水,易于浇筑和抹面。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1) 配制强度:f cu,k=25Mpa f cu,o= f cu,k+1.645* o=25+1.645*5=33.2Mpa(2) 初步确定水灰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指标选取)W/C= a a*f ce/(f cu,0 + a a*a b*f ce)=(0.53*36.5) / (33.2+0.53*0.20*36.5) =0.52(3) 选取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由水灰比为0.5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3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选取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为:m wo=175kg/m 3。

(4) 计算1m3水泥混凝土水泥用量:由W/C=0.52,m w0=185 (kg/m3),得m co=m wo/(W/C)=337(kg/m3)查表符合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320kg/m 3,所以取按强度计算的单位水泥用量m co=337 ( kg/m 3)(5) 选取合理砂率,计算粗细集料用量:最大粒径31.5mm,水灰比0.52,查表取混凝土砂率B s =35%o(6) 计算一组(3块试件)水泥混凝土各材料用量3水用量175kg/ m '水泥用量337kg/m 砂用量680 kg/m 碎石用量1263 kg/m(7) 配合比确定: 个人认为,单位用水量可取180(kg/m3) ,为保证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取0.5,单位水泥用量360(kg/m3) ,根据密度法计算配合比,假定表观密度为2400(kg/m3 ),单位粗集料用量与单位细集料用量为未知量,可设方程求解M c0+ M g0+ M s0+ M w0=2400 M s0/ (M s0+ M g0 )*100=35解得M g0=1560(kg/m3) ,M s0=840 (kg/m3)通过计算得到个人的配合比为: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细集料用量:单位粗集料用量=180:360: 840:1560。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一、前言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这个事儿。

话说这可是个技术活,搞不好就会弄得满手泥巴,还可能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哦!所以,咱们得认真对待,一步一步来。

二、准备工作咱们要了解一下水泥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

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结构材料,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各种外力。

接下来,咱们要准备一些工具,比如秤、量杯、搅拌机等。

这些工具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可是必不可少的哦!三、确定配合比好了,准备工作都搞定了,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确定配合比。

所谓配合比,就是指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的比例。

这个比例关系到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因素。

那么,如何确定这个比例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经验公式可以参考。

一般来说,水泥、砂子、石子的比例为2:3:5比较合适。

具体的比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四、计算配合比确定了水泥、砂子、石子的比例之后,咱们就可以开始计算配合比了。

这个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按照一定的公式来进行计算。

比如说,如果我们要制作100立方米的水泥混凝土,那么就需要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水泥用量= (2 + 3 + 5) × 100 / (2 + 3 + 5 + 5) × 1000 = 400千克砂用量= (3 + 5) × 100 / (2 + 3 + 5 + 5) × 1000 = 600千克石用量= (5 + 5) × 100 / (2 + 3 + 5 + 5) × 1000 = 800千克水用量 = 100立方米× 0.4 = 40立方米五、试拌与调整在确定了配合比之后,咱们还需要进行试拌的过程。

试拌的目的是检验配合比是否合理,以及调整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的比例。

试拌的时候,需要按照实际需求的数量来进行操作。

比如说,我们要制作10立方米的水泥混凝土,那么就需要按照上述公式分别取适量的水泥、砂子、石子和水进行混合。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上;
▪ 细度:符合II级灰要求; ▪ 需水量比:希望在90%以上; ▪ 胶砂的流动性:加粉煤灰以后能明显增加
胶砂的流动性;
▪ 保水性:不能有明显的泌水现象; ▪ 强度之:不能有明显的强度下降。
•.
磨细矿渣粉
▪ 一般要求S95以上; ▪ 需水量比:不要有明显的需水量增加; ▪ 细度:磨细矿渣粉的比表面积不应小于水泥的比

泥: 某 P·II 42.5水泥
超细混合材: 硅灰
比表面积 22000m2/Kg
粉煤灰 比表面积 719m2/Kg
磨细矿渣 比表面积 804m2/Kg
水泥
硅灰
粉煤灰
超细混合材(•. 颗粒)形貌
磨细矿渣
几种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方案 (建议)
•.
钻孔灌注桩用水下混凝土
▪ 施工条件:泵送或混凝土罐车直接浇注(入
剂、粉煤灰、矿粉等;
▪ 在保证混凝土施工性能、耐久性和强度的
前提下,使得成本最省。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点
▪ 混凝土的一生需经历:从材料与成份
选择——拌和成混凝土、形成结构— —发展强度——到投入工作——在使 用环境中破坏五个阶段。这些都与混 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有关,也就是说, 我们在设计配合比的时候必需全面考 虑、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 阶段的需求。
•.
水泥混凝土
▪ 水泥混凝土——
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将水泥浆体 包裹粗、细集料形成粘聚性堆集材料。
▪ 水泥混凝土的基本材料——
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拌种用水
•.
水泥
▪ 按类型分类和强度分类。 ▪ 水泥的大类可分为: ▪ 通用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
水泥、复合水泥等;

普通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规4
5

6
混合料级配组成
集料规格
掺配率 (%) 37.5
累计筛余百分率(%)
31.5 26.5 19.0 16.0 9.5 4.75 2.36 <2.36
1 4.75-16mm 30.0 0.0 0.0 0.0 2.5 5.2 9.1 27.4 30.0 30.0
2 16-31.5mm 70.0 0.0 2.9 12.7 25.3 70.0 70.0 70.0 70.0 70.0
1086.0
抗 压 强 度
(MPa)
48.3
平 均 值
(Mpa)
150×150×150 150×150×150 150×150×150
35 42.5
0.39 610 1295 153 392
##### 65 20 2460 7 1125.0 50.0 49.3
1116.0 49.6
1022.0 45.4
k g
618
k g
1315
k g
3.64 k g
A水
2泥 水
用 砂
用 石
用 外

392
k g
153
k g
610
k g
1295
k g
3.92 k g
满足
0.03
% ,
砂 率


A水
3泥 水
用 砂
用 石
用 外

340
k g
153
k g
626
k g
1331
k g
3.40 k g
4 、
1 ) 检
试配号
试配1
合同号: A3 试验编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补充:GB/T50476-2021 ?混凝土构造耐 久性设计标准?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3 根本规定〔最小胶凝材料〕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的规定, 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 受表的限制。
〔在满足最大水胶比条件下,最小胶凝材料 用量是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和掺加矿物掺 和料后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胶凝材料用量〕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21〕
2021年12月1日实施
1 总那么
为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 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 到达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 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 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 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 指水泥混凝土〕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 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 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 分为5个。〕
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 160mm的混凝土。
2 术语、符号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
坍落度〔mm〕
S1
10~40
S2
50~90
S3
100~150
S4
160~210
S5
≥220
2 术语、符号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 送管道进展浇筑的混凝土。 〔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 送时坍落度不小于1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混凝土吉各组成材料用量之比即为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和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通过计算和试配调整,确定出满足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

本节阐述水泥、水、细集料和粗集料四组分的组成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有下列两种:
1)单位用量表示法
以每1㎡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表示,例如: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330㎏:150㎏:706㎏:1264㎏。

2)相对用量表示法
以水泥的质量为1,并按“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灰比”的顺序排列表示,例如1:2.14:3.82;W/C=0.45.
2.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下列四项基本要求:
1)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
不论混凝土路面或桥梁,在设计时都会对不同的结构部位提出不同的“设计强度”要求。

为了保证结构物的可靠性,采用一个比设计强度高的“配制强度”,才能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

2)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
按照结构物断面尺寸和形状、配筋的疏密以及施工方法和设备来确定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

3)满足环境耐久性的要求
根据结构物所处环境条件,如严寒地区的路面或桥梁、桥梁墩台在水位升降范围等,为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允许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4)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水泥,合理地使用材料,以降低成本。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计算“初步配合比”
根据原始资料,按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初步配合比,即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m co:m wo:m so:m go。

2)提出“基准配合比”
根据初步配合比,采用施工实际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调整材料用量,提出一个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即m ca:m wa:m sa:m ga。

3)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增加和减少水灰比,拟定几组(通常为三组)适合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通过制备试块、测定强度,确定既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即m cb:m wb:m sb:m gb。

4)换算“施工配合比”
根据工地现场材料的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即m c:m w:m s:m g。

或1:m w/m c:m s/m c:m g/m c。

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抗压强度为指标的计算方法)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 cu ,o
为了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必要的强度保证率(即P=95%),要求混凝土配制强度必须大于其标准值。

按式(1)确定:
σ645.1+=k cu o cu f f ,, (1)
式中:f cu ,o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
f cu ,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MPa); σ——由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确定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标准差(σ)值按式(2)计算:
1
1
22--=
∑=n n f
n
i f i
cu cu
μσ, (2)
其中:f cu ,i ——第i 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MPa);
μfcu ——n 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n ——统计周期内相同等级的试件级数,n ≥25组。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可根据近期同类混凝土强度资料求得,其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和C25级,其强度标准计算值小于2.5MPa 时,计算配制强度时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MPa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 MPa 时,计算配制强度时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MPa 。

若无历史统计资料时,强度标准差可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按表1规定取用。

标准差σ值 表1
2)计算水灰比(W/C)
(1)按混凝土要求强度等级计算水灰比和水泥实际强度,根据已确定的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 ,o ,由式(3)计算水灰比:(MPa)
⎪⎭

⎝⎛-=b W C f f ce a o cu αα, (3)
式中:f cu ,o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αa 、αb ——混凝土强度回归系数,根据使用的水泥和粗、细集料经过试验得出的灰水比
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若无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采用表2数值。

C/W ——混凝土所要求的灰水比; f ce ——水泥的实际强度值(MPa)。

回归系数αa 、αb 选用表 表2
由式(3)得
ce
b a o cu ce a f f f C W
⋅⋅+⋅=ααα, (4) 在无法取得水泥实际强度时,采用的水泥强度按式(5)计算:
k ce c ce f f ,⋅=γ (5)
式中:f ce ——水泥强度等级的标准值
γ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该值按各地区实际统计资料确定,通常取
γc =1.00~1.13。

(2)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
按式(4)计算所得的水灰比,系数强度要求计算得到的结果。

在确定采用的水灰经时,还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耐久性要求的允许最大水灰比(参见表3)进行校核。

如按强度计算的水灰比大于耐久性允许的最大水灰比,应采用允许的最大水灰比。

普通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3
注:①摘自《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55-2000);
②当用活性掺和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③配制C15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集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5、表6选取。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3) 表5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 3) 表6
注:①摘自《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55-2000);
②本表用水量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值。

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采用粗砂时,则可减少
5~10㎏;
③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时应相应调整。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则以表6中坍落度90㎜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用水量增加5㎏,计算出未掺外加刘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当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可按式6计算:
)(,ab wo ad w m m β-=1 (6)
式中:m w ,ad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 3);
m wo ——未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 3);
βad ——外加剂的减水率(%),经试验确定。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o ) (1)按强度要求计算单位用灰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m wo )选定后,即可根据强度或耐久性要求和已求得的水灰比(W/C)值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C
W m m wo
co
(7) (2)按耐久性要求校核单位水泥用量
根据耐久性要求,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依结构物所处环境条件确定,见表3。

按强度要求由式(7)计算得的单位水泥用量,应不低于表3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

5)选定砂率(βs )
(1)坍落度为10~60㎜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按表7确定。

混凝土的砂率(%) 表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