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中学生领略古诗词情感

合集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

如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

如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作文格式如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许多学生对诗词缺乏兴趣甚至难以理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呢?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需要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和发展。

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场景,如诗词朗诵比赛、小组合作创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对诗词的感悟能力与艺术欣赏能力。

二、以趣味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趣味化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趣味化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将枯燥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邀请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诗词,模仿古代音乐旋律进行合唱等。

这些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词的韵律与美感,从而提高他们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

三、结合实际生活与文化背景学生在初步了解诗词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和文化背景来提高他们对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诗词进行讲解和欣赏,如描绘四季景色的诗词、描写友情和爱情的诗词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蕴,从而增加对诗词的兴趣。

四、培养阅读习惯与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对提高他们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诗词作品,了解不同作者的风格和创作手法,培养对诗词的喜好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诗词鉴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深度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总结在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生活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思维品质。

通过这些措施,相信学生的对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提升。

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约束孩子理解和形象化古诗词意境与情感的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凝炼着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然而,要如何让孩子真正深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将其形象化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孩子理解古诗词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兴趣。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场景再现: 增强诗歌具体描写的场景,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营造相应的氛围,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

例如,学习《春晓》时,可以播放春天的景象,让孩子感受到春光明媚,最终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中“春眠不觉晓”的意境。

角色扮演: 将诗歌中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从角色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感情,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例如,学习《静夜思》时,让孩子扮演诗人李白,体会到他思乡的心情,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互动体验: 将诗歌的内容设计成一些互动游戏,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比如,学习《游子吟》时,可以设计“猜猜是谁在回话”的游戏,让孩子互动体验,理解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二、解读意象,升华情感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是诗歌的构成要素,更包含着深沉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孩子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意象: 引导孩子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例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和“银河落九天”都是诗中的意象,它们分别喻示着瀑布的气势和磅礴的景象。

联系生活: 鼓励孩子将诗歌中的意象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明白意象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以引导孩子将“月光”与“美好”联系起来,亲身体会诗人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诗词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诗词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正确理解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品味。

然而,由于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在理解古代诗词时常会遇到困难。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诗词,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文化背景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时,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古代诗词不同于现代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方式更加简练深奥,要求学生以谦虚、虚心的态度对待,不断学习、思考和领悟其中的深意。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古代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隐喻。

二、注重阅读与解读的结合学生在阅读古代诗词时,不仅要注重对诗词字面的理解,更要关注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诗词中的形象描写、比喻修辞等手法,帮助他们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解读,提供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进行多样化的诗词欣赏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诗词欣赏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朗诵比赛、诗词背诵比赛,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和节奏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还可以组织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理解和表达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古代诗词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密切相关,例如历史、地理、哲学等。

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和文化传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例如,在学习某一首古代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历史背景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词。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教学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诗词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教学。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诗词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诗词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诗词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常常存在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诗词。

一、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诗词,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传授古诗词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发问和探索的方式,自行解读古诗词的含义和意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问题或引导性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营造情境和场景,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绘画、戏剧等多种手段,将古诗词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

例如,通过播放古琴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通过看古代山水画,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描绘方式。

3. 对比分析法古诗词与现代的诗歌、歌曲、电影等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现代的作品,与古诗词进行比较和对照,引导学生探究古诗词与现代社会的共通点和差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思考和体验。

二、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和运用古诗词时,可以采用以下学习策略:1. 多角度阅读古诗词常常含有隐喻、比喻和意象等修辞手法,因此阅读时需要多角度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鉴赏和解析古诗词,逐渐从字面意义上升华到深层次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 背诵和朗读背诵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通过朗读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通过背诵和朗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言特点,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创作和演绎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和演绎的方式,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呈现。

初一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

初一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

初一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一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是一项关键任务,既要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又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初一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古诗词的韵味,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

可以选择一些简洁明快,含有鲜明意象和优美语言的古诗词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提供多样的学习途径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多样性的学习途径。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言。

学生可以分组朗读,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感觉和节奏的把握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参观书院、历史文化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古代古诗词的演绎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人的写作技巧,例如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外阅读资料,例如名人故事、古代传记等,让学生拓宽写作的思路和背景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古诗词创作比赛,营造积极向上、勇于表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总之,初一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多样的学习途径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本文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对初一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学习有所启发。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现代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找到现代生活中与古诗词情感相通的点,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介绍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现代都市中孤独、迷茫的心情,通过类比和对比,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苏轼的创作情感。

二、注重文化背景的解读古诗词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注重在教学中对文化背景的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通过讲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等,使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将其与诗词的内容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古诗词往往给人以遐想和联想的空间,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进行联想、写作等活动。

比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想象中的赤壁之战场景,或者自己的怀古之心,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分组朗诵、创作演绎、情感演绎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比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一组扮演流过波涛的瀑布,一组扮演庐山,一组背诵诗句,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体验和理解。

五、结合现代媒体和科技手段在现代科技发达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媒体和科技手段,如通过播放古诗词的朗诵音频、展示相关的美景短片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并且,结合带有注释和解析的电子版古诗词资料,可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因时制宜,灵活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好处学生理解古诗词意境与情感的教学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巧妙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强行学生解释和深读古诗词,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陶冶情操,重视培养文化素养。

但古诗词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与当代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体验意境。

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音乐、影像等手段,将古诗词的意境还原,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同时展示美丽的月夜景象,使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

2.联系生活,感受情感。

古诗词并非空洞的文字,其背后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感受出发理解诗歌。

例如,在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次离家时的感受,并与诗歌中表达的思乡之情产生共鸣。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诗词朗读、诗歌创作、诗歌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增强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二、解读文本,细掘内涵1.字词解析,理解基础。

古诗词的词语一般具备特殊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字词解析,再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例如,解释“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指“窗”,解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望”和“思”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意象分析,感受意境。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解释诗歌的意境。

例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绘的景象,不仅是瀑布的美丽壮观,更是作者对自然伟力的感叹。

3.情感分析,体会情感。

古诗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含义,深刻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体会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体会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体会诗词的意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孩子体会诗词的意境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教师用充满童趣、形象的语言,为孩子们描绘诗词中的画面和情境。

比如在讲解《春晓》时,可以说:“春天的早上,小朋友们睡得可香啦,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好像在说早上好呢。


2、借助多媒体资源
通过播放与诗词相关的动画、视频或音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诗词所营造的氛围。

例如在教《咏鹅》时,播放大白鹅在水中欢快游动的动画。

3、鼓励想象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描述在脑海中想象诗词中的场景。

然后请他们分享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角色扮演
挑选简单的诗词,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身临其境地体会诗词的意境。

比如《悯农》,可以让孩子扮演农民在田间劳作。

5、观察自然
结合诗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在适当的季节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如春天讲解《春晓》时,一起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听听鸟叫,看看花朵。

6、制作简单的道具
比如为《咏鹅》制作鹅的头饰,让孩子们在戴上头饰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诗词的意境。

7、对比生活经验
引导孩子们将诗词中的情境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比,找到相似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例如《静夜思》,可以让孩子们想想自己晚上一个人在陌生地方时的感受。

8、朗读时加入情感
教师在带领孩子们朗读时,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示范,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探索交流〇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领略古诗谗倩碜
福建省尤溪县第二中学郑荣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古诗,自觉地积累、感知和运 用,提高其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 审美鉴赏意识,但能力不高。

想要提 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就要指导他们 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才能领略作 者所表达的情感。

这就期望教师在古 诗词教学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引导 学生进行赏析,切身感受诗词的情感 变化,不断地在体悟中提升学生的审 美鉴赏能力。

1.借助嫌领略情感
能够展现古诗词音韵美的形式 有很多,如押韵、对仗、叠词、拟声 词等。

音韵美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下,进行多次诵读和吟咏才能准确 地发现。

教师在讲解时,可从这几个 因素入手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的情感 美。

°押韵是诗词最传统和最常用一 种抒情方式,也是诗词语言音韵美的 最直接体现。

诗歌的情感表达与押韵 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押韵有助于作者 情感的抒发。

教师在讲授带有押韵的 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诗词中押的 是哪个字,哪个音,并从中体会到寻 找诗词音韵美的乐趣,同时也助于理 解和背诵。

比如教学陶渊明《饮酒其 五》,就可以借助押韵的手法,来帮 助学生领略诗的情感。

二、四、六、八、十的最后一字喧(xu5n)、偏(pi 5n)、山(s h d n)、还 (hudn)、言(ydn)的拼音都带有 韵母an。

隔句押韵既增强了诗歌的旋 律感,又避免了每句押韵导致诗歌节 奏感过强,与诗人远离世俗后,悠然 自得、闲适恬淡的情感是相契合的。

对仗是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作为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源远 流长。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对应位 置上词语的类别、词义的关联,感受 词语映衬之美,体悟诗句情感韵味。

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颈联,这里 的“生”与“入”两字,不仅让“海 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联系起来,而且画面还因之而生 动起来,蕴含时序变迁,新旧事物交 替的哲理之趣。

教育前沿
笮文威掬之路
叠词的运用同样也是音韵美的
一种展现,既可増强诗歌的音乐美,
又能起到强调作用,使景物描写更生
动,情感抒发更曲折。

叠词最能体现
诗词音韵美的,当数李清照的《声声
慢》,一词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正是这七
组叠词的运用,使得整篇词都笼罩着
愁的思绪,弥散开来,久久不散,让
读者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教学时可
指导学生诵读这七组叠词,让学生感
受音韵美的同时,领略词人凄苦伤感
的愁绪,进而理解感悟愁的丰富内
涵。

拟声词,模仿自然万物的声响,
给读者以听觉上美的享受,同时也能
触发视触觉等感受,使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诗经•关雎》开篇第一
句“关关雎鸠”中的“关关”,为水
鸟的和鸣声。

诗中水鸟在沙洲上,发
出甜美动听的“关关”鸣叫,循声触
景,看到成对嬉游的水鸟,激起男子
对幸福婚姻的向往。

“关关” 一词对
鸟鸣声生动描摹,为诗歌增添了无限
的意趣,读起来有一种喜悦之感,与
本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对美好爱情的向
往和追求这一情感相互映照。

2.雑意象,品味情感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前提,意象的
延展、描绘常常会影响到诗词意境的
渲染。

通过对诗词意象的勾勒可以把
古诗词还原成一幅幅宁静悠远、契合
内容的画面,进而从中去品味诗词的
情感美。

如教学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一曲,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看似
狐立十景,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此刻
所处环境,又是他内心忧伤悲凉的载
体。

通过这系列意象,让学生有序展
开想象,在脑中构建画面,使学生沉
浸于作者营造的深秋悲凉意境,领略
羁旅行人孤苦惆怅的情怀。

此外,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要引
导学生积累意象的寓意。

以李白诗歌
为例,如《宣州谢姚楼饯别校书叔
云》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
愁更愁”,其中“流水”多传达世事
无常、年月渐逝的忧伤与哀愁,“饮
酒”多寄寓苦闷悲愁和郁郁不得志的
情怀;《春夜洛城闻笛》的“此夜
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柳”因与“留”谐音,“柳”就有
相留之意,常蕴伤感离别之情;《渡
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
海楼”中的“月”,多表达思乡念
亲、孤独思归之情。

学生积累多了意
象就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体验古诗
词的情感。

3•赏析修辞,体醜感
修辞也是诗人常常用来抒情的
一种手法。

所以,还可从修辞的角度
引导学生去品析古诗词的情感。

如何
借助修辞来引领学生感悟诗词的情
感?以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例,可引导
学生找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联点,
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比如文天
祥《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
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把破碎的国
家现状比成风中柳絮,把坎坷的生活
经历比成雨中浮萍,形象地抒发了
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

王维《使至
塞上》一诗中“征蓬出汉塞,归雁
入胡天”,以“征蓬”和“归雁”
自比,暗喻自己被排挤出宫廷的孤
独、寂寞之感。

拟人使得描绘更加
生动、活泼,色调更加明亮,情感
表达更加真实。

杜甫《春望》一诗
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花鸟落泪惊心表现因时伤怀,亡
国离别之痛。

借代在古诗词中使用
频率较高。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
出猎》中“左牵黄,右擎苍”,
黄”“苍”两字分别代表黄狗和苍
鹰,采用以颜色代本体的借代手
法,勾勒了一个气宇轩昂的英雄形
象,抒发了渴求建功立业的豪情壮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这些之外,
古诗词中的修辞还有借代、排比、用
典、夸张、双关、顶针、反问、设问
和互文等,都有助于古诗词的抒情。

为此,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实例及时补
充修辞的相关知识,以便于学生更好
地感悟古诗词的浓郁抒情。

总之,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可
运用这些策略激发学生品味古诗词情
感的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扬帆起
航,畅游于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诗
海中,
领略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