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思想情感分类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归纳如下:
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爱慕和眷恋之情。

思乡:抒发对故乡、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痛苦。

欢乐: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欢乐和幸福。

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伟大。

人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反思。

怀古:怀念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历史。

离别:表达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壮志: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和抱负。

闲适:描绘宁静、安逸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实际上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样,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诗歌的意境,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总结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顶千门次第开。

⼀骑红尘妃⼦笑,⽆⼈知是荔枝来。

这⾸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地鞭挞了唐⽞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诗歌主旨。

“⼀骑红尘”和“妃⼦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思索,留有悬念。

“⽆⼈知”虽三字,却发⼈深省,耐⼈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春望杜甫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宗天宝⼗五年(756)七⽉,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长安,次年(⾄德⼆年)写此诗。

诗⼈⽬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念亲⼈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然,反映了诗⼈热爱祖国,眷怀家⼈的感情。

3.同情⼈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全诗略)这是杜甫⾃伤贫困的歌。

上元⼆年(761)秋⼋⽉,怒号的秋风卷⾛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下了⼀场⼤⾬,搞得屋漏床湿。

⾯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的遭遇,⽽是进⼀步联想到像⾃⼰⼀样的“天下寒⼠”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

这种忧国忧民、先⼈后⼰的⾼尚情怀历来为⼈们称道。

这是⼀⾸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活和悲凉郁塞的⼼情。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登楼杜甫花近⾼楼伤客⼼,万⽅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来天地,⽟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暮聊为梁⽗吟。

这是⼀⾸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边春⾊,想到万⽅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感喟。

进⽽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侵,也难改变⼈们的正统观念。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及情感归纳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及情感归纳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及情感归纳
一、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一种或以历史遗迹为依托,或以古人事迹为题材,来抒发作者内在情志的诗歌类型。

这类诗歌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体现着一种时空的穿透力,读起来总会给人一种沧桑旷远之感。

一般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常表达以下主题或思想情感:
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一)忧国伤时(二)建功报国(三)思乡怀人(四)生活杂感(五)送别之情六、怀古伤今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用眼前的江南烟雨景物,对比映衬六朝那一度奢华无度热闹非凡又一个个竞相灭亡的朝代。

七、蔑视权贵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八、愤世嫉俗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发诗人忧愤郁悒,显示诗人郁结之浓,忧愤之深、,心绪之烈,感情一触即发不可抑止喷薄而出九、怀才不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用“三十功名尘与土”来感叹自己多年劳苦奔波,人海浮沉所成就的低微,一事无成也。

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每多含有自况壮行跋涉千里的豪情。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边塞征戍类诗词的思想内容★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表现爱国守土、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别离贬谪类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别离诗的思想内容:★表达离愁别绪(离情别恨),多愁绪满怀、伤感失落。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讴歌、留恋不舍。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表达自己的志向。

贬谪诗的思想内容:★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等情感。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唐诗三百首情感分类

唐诗三百首情感分类

唐诗三百首情感分类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

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

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

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
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

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诗歌情感分类

诗歌情感分类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 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 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 首宋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京 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 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 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登高与怀古
古人常常喜欢借登高览胜一抒怀抱——或者发 兴亡之慨,或者吐胸中块垒,或者歌以咏志。杜 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王之涣的《登鹳雀 楼》均为杰作,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 金陵凤凰台》堪称双璧。但这并不绝对。 有时登高并未怀古,如杜甫的《望岳》、王之 涣的《登鹳雀楼》;有时怀古未必登高,如骆宾 王的《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李清照 的《绝句》(“生当做人杰”)。
四 羁旅诗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 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 可期。
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 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 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 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 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 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 这首诗的 • 通过描写 • 抒发了诗人 字(句), [语言技巧] 景象(事物), [形 象] 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 诗的 句,运用 手法, [语言技巧] • 描绘出 情景,塑造了 形象,[形 象] • 从而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阮郎归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 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 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古诗词中的情感分类

古诗词中的情感分类

古诗词中的情感分类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之众,数量之多,令人赞叹。

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1. 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2. 怀古伤今之悲: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

3. 羁旅闺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

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

4. 怀才报国之愤: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5. 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其鞺鞑之声,令人热血沸腾。

到了唐代,国力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

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

但自宋代开始,国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6. 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

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7. 隐逸出世之恋: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

8. 吟山咏水之美: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9. 描花绘鸟之趣: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段经历。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高考古诗词鉴赏总结题材分类:一、赠友送别诗情感: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

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

意象:阳关、长亭、XXX、南浦、柳岸、流水等。

二、思乡怀人诗情感: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

常见手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

意象: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三、羁旅行役诗情感: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修辞等。

意象: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四、忧国伤时诗情绪:类诗抨击统治者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腐蚀糊口,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

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意象: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五、边塞征战诗情感:这类诗或抒发XXX归之苦,或抒发思妇忧亲之情,或抒发边关将士立功边陲之志。

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宏放。

这类诗描写了战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害,表达了否决战役、向往和平的主题;有的还指出了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残暴本质。

常见手法:借事抒怀、借景抒怀、消息结合、设想、用典、修辞等。

意象:XXX、明月、羌笛、长城、冰雪、羽书、XXX、瀚海、楼兰、单于等。

六、写景咏物诗情感: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七、咏史怀古诗情绪: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思想情感分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之众,数量之多,令人赞叹。

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
1. 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2. 怀古伤今之悲: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

3. 羁旅闺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

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

4. 怀才报国之愤: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5. 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其鞺鞑之声,令人热血沸腾。

到了唐代,国力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

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

但自宋代开始,国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6. 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

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7. 隐逸出世之恋: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

8. 吟山咏水之美: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9. 描花绘鸟之趣: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段经历。

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隐的《蝉》,于谦的《石灰吟》等。

其所借之物,往往就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

我们在复习时,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以上几大类,在鉴赏时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