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中情感的把握

合集下载

古诗赏析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古诗赏析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从筛选信息、概括等角度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方法:先找出相关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揣摩其中的情调和境界。

(2)情感内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①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②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④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方法1把握关键词(在文中、题目中找),揣摩诗人的情感。

方法2联系文意,揣摩诗人的情感。

方法3联系写作背景和诗人经历,揣摩诗人的情感。

赏修辞语言:从修辞、或炼字角度对诗歌语言作一点赏析。

诗歌的语言特点: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讲究押韵,富于节奏感;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富于感染力。

方法1要仔细推敲,反复揣摩,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欣赏其语言魅力。

方法2要抓住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语,把它们放到原句中去体会其极强的表现力、丰富的意蕴和十足的韵味;也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语言的精妙之处。

方法3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意蕴。

赏析古诗的角度

赏析古诗的角度

赏析古诗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意象与意境的赏析。

意象是诗歌中的形象,意境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境界。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可以深入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修辞手法的赏析。

古诗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风格。

例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春天的美好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而《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寂静的山林描绘得更加逼真。

3. 时代背景的赏析。

一首好的古诗总是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唐代的古诗多描写壮丽的山河和繁荣的社会,反映了唐朝的盛世景象;而宋代的古诗则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情感世界的探索,反映了宋朝的文化氛围。

赏析古诗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和风格,从而更好地领略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01 考点解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 考查方式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03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

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

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其实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著、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北宋?梅臣《陶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I 教 学 研 究
赵爱 兰 ( 南 宫市第 四 中学 , 河北 南宫
2 0 1 3 年 第 5 期 ( 总 第 1 8 3 期 )
0 5 1 8 0 0 )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每 一 首诗 词 都 表达 了一 种 思 想 情感 .透 过 诗 人 丰 富 的 思 想 世 界 我 们 可 以 更 好 地 理解 诗 人 自身 境 遇 及 其 所 处 的 时 代 环 境 . 更 好地 理 解 诗 词 所表 达 的 内容 。古 诗词 的思 想 情 感 是 诗 歌 的 灵
魂 所在 , 这 种 情 感 可 以 让 诗歌 在 穿 越 千 年 时 空后 依 然 灵 动 。 充 满
日月 之 行 。 若 出其 中 : 星汉 灿 烂 , 若 出 其里 。 幸 甚 至 哉 !歌 以 咏 志。” 大海苍茫 、 山 岛 耸立 、 树木丛生 、 百草繁茂 , 海 水 是 那 样 的 雄 伟壮观。 后 四句 描 写 大海 吞 吐 宇宙 、 包容万物的宏伟景象 。 以
权 贵 同流 合 污 . 又 因 得 罪 了权 贵 而 被 唐 玄 宗 赐 金 放 还 . 他那 由
清 人袁仁林 《 虚字说 》 认为: “ 当其 言 事 言 理 , 事理 实处 , 自 有 本 字 写之 。 其 随 本 字 而运 以长 短 疾 徐 . 死活轻重之声 . 此 无 从
以 实字 见也 , 则 以虚 字 托 之 , 而其 声 如 阁 . 其 意 自见 。 故虚字者 。
景 语作情语 . 通过 观沧海所见 的壮丽景色 . 抒 发 自 己意 气 昂 扬
的豪 迈 感 情 把 握 住 意象 特征 可 以更 好 地 帮 助 理 解 诗 人 的思 想 情 感 诗 人 赋予 所描 绘 景 物 的情 趣 、 情 感 和 诗 意会 通 过 意 象 直 观 地 表 现 出来 。 那 就需要通 过赏析词语 . 抓 住 炼 字 体 现 的 景 物 特 征 来 分 析 诗人 的 思 想情 感 。 如 王维 的 《 使至塞上》 中“ 大漠孤烟直 , 长 河 落 日圆 ” 中的 “ 直” 使烟具有挺拔 、 刚劲 、 坚 毅的阳刚之美 , 与“ 大 漠” “ 孤烟” 的 阔大 、 雄 浑和苍凉的境界形成一种和谐美 . 使 人 眼 前 一亮 。 顿感精神 振奋 . 体 现 出诗 人 由 前 面 “ 征 蓬 出汉 塞 . 归 雁 入胡天 ” 的 飘 零 伤 感 过 渡 到 豪 放 振 奋 的 复 杂 情 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14、诗词三首——群文阅读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诗缘情”,诗歌与人的感情密不可分。

思想感情,指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爱恨等各种情感。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即要求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的心理变化分析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主旨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我们可以通过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会到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的气概。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这首诗(词)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2.结合全诗(词) ,简要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3.某联(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点拨】1.依据题材,理解情感。

常见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

同题材的诗歌,大致有相同的思想感情。

分清类别,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情感。

2.关注题目、注释,理解情感。

如王维《田园乐》一诗,抓住“乐”字,便能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抓住意象,理解情感。

意象往往是诗词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有些意象意义基本固定,如“柳”寓意惜别,“长亭"寓意送别,“梧桐”“芭蕉”寓意孤独、寂寞,“月亮”寓意乡思等。

4.分析手法,理解情感。

分析借物抒情、运用典故、象征、烘托等写作手法,也能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寄托。

5.扣住诗眼,理解情感。

古代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往往是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它直接抒发或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抓住“爱”字,不难理解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6.理解作者,把握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总会融聚时代特色和作者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这些,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浅谈怎样在古诗词中准确把握诗人情感

浅谈怎样在古诗词中准确把握诗人情感

43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7期总第818期No.17,2020Total of 818我们中华民族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西周时期起,古代先民就用《诗经》来表情达意,抒发情感,表现对自然崇拜、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唐诗宋词更是把诗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歌是为抒发诗人情感服务的。

表现在诗歌中主要有两种抒情手段。

一种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另一种叫间接抒情,就要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个人遭际以及诗歌中意象内涵的丰富性、读者的二度创作等原因联系起来。

那么作为读者,怎样在古诗词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获得更好的阅读享受呢?1知人论世是鉴赏诗人情感的基石要想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就要从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入手。

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在知人论世的基石之上,再运用叠加各种表现手法,才会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做出较为准确的解读。

感受诗人的情感,了解作家的人生事迹、生活年代、理论倾向,以及他的诗篇风格,这对精准体会诗人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知人论世这种方法是鉴赏诗篇情感倾向的根本。

通过诗人的生平、揣摩诗人个性来诠释作品,能够从社会背景和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出发,文学作品都是诗人的生活与社会环境背景的产物,比如苏轼因以诗文讽刺新法,被政敌陷害,宋神宗把他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经过政治斗争的风暴,他差一点丢了性命。

被贬之后,此时的苏轼深感年华蹉跎老去,事业功名前途渺茫,都成浮云,郁闷之情积聚在心中,观看赤壁雄伟壮观的景象马上生发出内心的感动,眼前浮现出千百年前赤壁大战的场面和“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少年英雄周瑜的儒雅英俊的形象,于是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赞颂英雄功业,借此表现在官场的不平遭遇和有志难伸的感慨和郁闷。

李清照在北宋灭亡之前,一直过着闲适优裕的生活,所以那个时期的作品明快、清新,多反映她的闺中恬淡幸福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景物,如《醉花阴》等;后期,她遭遇国家巨变,丈夫去世,她的作品基调变得凄凉、悲痛、低沉,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声声慢》等都是表现这种情感的代表作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题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恬淡,实则无奈、落寞、
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抒发了诗人对现状不可改 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 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 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心境2分,分析4分)
[点迷津·创高分] 情感准确判断3技巧 1.整体感知、把握 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 一联(片)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 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片),“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 2.打破思维定势 考生在回答情感题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思维定势的影 响,如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 “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等。这样 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 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个性化答题。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析错因·明误点]
样卷
错因
分析
答案只抓住句中“梅髮”答出了年华已逝的悲苦,并 想当然地结合词的注释和相关词句答出了对邓剡的怀 念之情。情感分析不准确,更不全面。(得分:2分)
[参考答案]
①“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
[典例1]
一、情感题因判断不准而失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
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2.多方联系 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 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 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 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 3.注意双向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 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 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 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 片)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中情感的把握南通市陈桥中学卫峰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词中思想情感抒发的常见类型。

2.初步掌握赏析古诗词思想情感的解题技巧。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性学习1.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南浦、酒、孤舟、孤舟(孤帆)、月、杨花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风雨、夕阳、秋月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夕阳、落日)等。

(4)山水田园类意象(或表达对自然风景的喜爱,或表达对田园闲适生活的憧憬)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5)边塞类意象(或表达羁旅漂泊的孤寂、伤感,或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对边塞雄奇风光的赞美)大漠、黄沙、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等2.古诗词中的常见题材及相关感情:(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白居易《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立功报国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十月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②保家卫国、驰骋沙场的决心。

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③山河沦丧、身世浮沉的痛苦。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夏完淳《别云间》(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抑郁。

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思亲念友。

如: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③乡思乡情。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生命体验①沉浸山水的安宁。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②向往田园的悠闲。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年华易逝的伤感。

如: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豪迈乐观的胸襟。

如: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⑤凌云壮志的豪情。

如: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⑥执着追求的心志。

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生命哲理的阐发。

如: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当堂学习1.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作为一个生活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近几年来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中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

但是从历年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一板块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那么如何才能增加考场胜利的因素呢?《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我们先来看近5年南通中考诗歌赏析题。

2.活动一:考题回眸,自主探究。

自主研读近五年南通中考诗歌赏析题,探讨考题的类型,重点考查的内容,发现相同的问题。

【2014南通】望江南①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________、________、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3分)2.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

(3分)【2013南通】狼山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1.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012南通】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

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分)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2011南通】春草【宋】刘敞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3分)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010南通】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分)结论:______________的考查是必考的重要内容。

(总结:四年考题直接考查了思想感情,一年间接考查思想感情,可见,思想感情的考查是必考的重要内容。

)3.活动二:研读诗歌,捕捉技巧。

(1)看题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看看诗人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并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

【例题展示】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明确: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从题目《悯农》中可以直接看出。

“悯”字便是直接抒情的字眼。

归纳:方法一,借助题目把握内容情感。

【练习巩固】赏读第二首诗歌(先不展示题目),表达了什么感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明确:从“孤灯”“梦未成”大致可以揣测到是孤寂的情怀,可是并不确切地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孤寂,(展示诗歌题目——《闺情》),通过诗题我们很容易把握住这首诗是写闺阁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思念。

透过诗歌题目,分析诗歌题材,也能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感情。

《塞下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便是如此,从题目中可知它们是典型的边塞诗和送别诗。

小结:诗歌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浓缩,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

同学们在读诗时养成首先看题目的习惯,这对大家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非常有利。

尤其注意诸如“喜、怨、恨、送、别、忆、赠、吟、怀、寄”等字眼。

(2)看注释: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题展示】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③水通村,岸阁④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⑤。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明确:诗中的“桥西”、“曲水”、“岸阁”、“浮萍”、“石湖”、““藕花”描绘出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作者闲适自得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