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护理安全与防护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

38.(B)39.(E)40.(E)
【A2型题】
41.(E)42.(A)43.(C)44.(E)45.(A)46.(B)47.(D)48.(C)49.(A)
50.(C)
【A3型题】
51.(D)52.(B)53.(C)54.(E)55.(D)56.(A)57.(C)58.(B)59.(B)
【A2型题】
38.(E)39.(A)40.(A)41.(B)42.(D)43.(B)44.(E)
【A3型题】
45.(A)46.(C)47.(C)48.(D)49.(A)50.(E)51.(C)52.(D)
53.(C)54.(D)55.(E)56.(D)
第十五章 标本采集
【A1型题】
1.(B)2.(D)3.(A)4.(B)5.(C)6.(C)7.(E)8.(A)9.(A)
43.(E)44.(C)45.(A)46.(B)47.(B)48.(E)49.(E)50.(B)51.(C)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技术
【A1型题】
1.(B)2.(B)3.(A)4.(E)5.(B)6.(C)7.(E)8.(B)9.(E)
10.(B)11.(B)12.(A)13.(D)14.(D)15.(C)16.(E)17.(A)18.(B)19.(A)20.(D)21.(C)22.(D)23.(B)24.(B)25.(D)
【A2型题】
36.(E)37.(E)38.(A)39.(C)40.(D)41.(E)42.(C)43.(D)44.(A)45.(B)
【A3型题】
46.(B)47.(B)48.(C)49.(E)50.(C)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护理人员。
第三条护理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重点监控、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护理部是护理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二章护理安全组织管理第五条护理部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院的护理安全工作。
第六条各护理单元设立护理安全员,负责本科室护理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七条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八条护理部应当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三章护理安全操作管理第九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前,应当认真查对患者信息,确保操作无误。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第四章护理安全防护管理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应当认真进行患者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保障自身安全。
第十五条护理部应当定期对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第五章护理安全事件管理第十六条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安全事件,应当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当及时报告护理部。
第十七条护理部应当对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八条护理部应当对安全事件进行记录、通报,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六章护理安全管理监督第十九条护理部应当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护理部应当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取得的成绩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对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3护理规章制度

2023护理规章制度2023年护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规范护理服务行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稳定。
第四条护理工作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秉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原则,注重患者的生命尊严和合法权益,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第五条护理工作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医疗伦理规范,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开展工作。
第六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技术和服务水平,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实行绩效考核和激励,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护理基本原则第九条护理工作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和隐私的需求。
第十条护理工作应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关心、安慰、支持和心理疏导服务。
第十一条护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原则,在工作中保密患者隐私并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
第十二条护理服务应科学规范,遵循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指南。
第十三条护理工作应重视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患者的全程护理。
第三章护理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配备合格的护理管理人员,负责护理队伍的组织、培训和管理。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评估和改进机制。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防范并及时处理护理事故和不良事件。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诊疗规范,指导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和技术操作。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护理记录和信息的保存和使用。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质量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患者的投诉和意见。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条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等有关的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第四条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完善护理工作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防范和控制各种护理安全风险。
第二章护理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五条护理安全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人为本原则。
护理管理应该贯彻以患者为中心和以护理人员安全和健康为前提的原则,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科学合理原则。
护理工作应当依据科学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术标准进行,保证护理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三)全员参与原则。
护理安全管理是全院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共同责任,全员参与,协同合作,共同维护护理工作的安全。
(四)风险控制原则。
护理安全管理应当将风险控制和安全策略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五)持续改进原则。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水平。
第三章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和领导第六条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应当完善,确保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护理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负责人。
(二)确保护理安全管理的领导小组有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支持,依法履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职责。
(三)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督促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切实履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职责。
(四)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协同推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七条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护理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目标和政策。
患者护理安全守则

患者护理安全守则患者护理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受伤害,我们制定了以下患者护理安全守则,请全体医护人员严格遵守。
第一章:基本原则患者护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关爱患者、注重细节、确保安全。
在执行护理工作时,我们应始终牢记这些原则,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二章:个人卫生1.保持清洁。
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务必用适量肥皂和清水充分搓揉双手。
2.穿戴规范。
医护人员应佩戴清洁整齐的工作服,并按规定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第三章:环境安全1.保持整洁。
护理环境应保持整洁干净,无杂物、无积尘,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保持通风。
护理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时排除异味和污浊空气,保持空气流通。
3.防止意外。
在护理场所设有明显标识,保持地面平整无障碍,摆放物品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或碰伤患者。
第四章:用药安全1.核对患者信息。
在给患者用药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并核实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等。
2.遵守规定用药。
医护人员应按照医嘱的规定给患者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改变用法。
3.记录用药过程。
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用药的相关信息,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等,以备查阅。
第五章:操作安全1.正确操作。
在给患者进行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2.防范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并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避免误操作。
医护人员在操作前要仔细核查患者信息,避免因误操作而给患者带来伤害。
第六章:隐私保护1.尊重隐私。
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无故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2.保密存档。
医护人员应妥善保管患者的医疗档案和个人信息,不得私自查看或外传。
3.限制访客。
医护人员有义务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病房,并确保访客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质量,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护理人员,包括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各类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
第三条护理人员应严守本制度,主动参与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第四条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第五条护理人员不得擅自改变、拆除与安全防护相关的设备和装置,如发现有问题应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
第六条护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业义务,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职业责任感。
第二章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益,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物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八条护理人员应佩戴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确保自身免受感染。
第九条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应进行手卫生,采取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做到洁净无菌。
第十条护理人员在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自身的职业病和健康问题。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评估和应急预案,指导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制度。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接受培训,掌握职业安全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保障护理人员的权益。
第十七条护理人员应主动参与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医疗机构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违反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将根据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护理条例护理规章制度范本

护理条例及护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
第三条护理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科学、规范、人文、关怀的原则,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明确护理职责,保障护理人员合法权益,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第二章护理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护理部,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机构的护理工作。
第六条护理部负责制定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质量标准、护理培训计划等,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护理部应当设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和改进。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需求、护理人员数量和业务水平,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第三章护理人员管理第九条护理人员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方可从事护理工作。
第十条护理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专项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利,关爱患者,维护患者安全。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第四章护理质量管理第十三条护理部应当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护理安全等方面。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护理质量标准,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第十五条护理部应当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分析和处理护理安全隐患。
第五章护理环境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环境,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护理部应当制定护理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病房管理、设备管理、消毒隔离等方面。
第十八条护理人员应当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维护医疗设备正常使用,预防感染事故。
第六章护理安全管理第十九条护理部应当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护理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心内科护理规章制度

心内科护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心内科护理工作的管理,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心内科护理是医院重要的医疗服务项目,护理工作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所有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的护士、护士长和医师都应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四条护理工作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愿和人格,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第五条医院应对心内科护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护理制度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心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护理工作的程序和标准,确保护理工作按规定进行。
第七条医院应配备专业、能力强的医务人员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护理水平。
第八条医院应做好护理记录的管理工作,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护理巡回制度,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患者健康档案,保障患者信息的隐私和安全,确保患者病情的连续性。
第三章护理操作第十一条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
第十二条对于接受心内科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适应康复期的生活。
第十三条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规定给予药物治疗和护理照顾,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第十四条对于患有并发症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协助治疗。
第十五条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采取紧急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时送往重症监护室。
第四章护理守则第十六条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坚持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专业作用。
第十七条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护理安全与防护
一、填空题
1、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中物理因素包括(机械性)损伤、温度性损伤、放射性损伤、(锐器伤)、噪声。
2、护士负重伤的原因有:较大的工作强度、(外界温差的刺激)、长期的积累损伤。
二、单项选择题
1、影响护理安全的首要因素是(D )
A技术水平B管理水平
C环境因素D护理人员素质E设备水平
2、下列哪项不属于医院中不安全的环境因素(C )
A地面过滑B昆虫叮咬
C病人的心理素质D医用危险品使用不当
E病区管理不严
3、下列哪项不属于常见护理职业损伤(E )
A锐器伤B化疗药物损害
C物理损害D负重伤E职业疲溃感
三、多项选择题
1、护理安全防范的意义是( ACD )
A保护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B可以减少职业暴露机会
C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D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
E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有(ABCDE )
A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B加强护理职业安全的教育
C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D建立连续监测的安全网络
E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
4、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有(BCE )
A减轻心理压力B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
C科学规避护理职业风险D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E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
四、名词解释
1、护理事故: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士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人身损害后果。
2、护理差错: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给病人造成精神及肉体的痛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3、标准预防:即假定所有人的血液及体内容物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策略。
五、简答题
1、简述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①护士自身因素;
②管理因素(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培训不到位);
③环境因素;
④病人因素(不遵守行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及承受力,擅自调滴数,不按时服药,不控制饮食,不定期复查,不配合操作)。
2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危险因素有哪些方面,并举例。
答:①生物因素:如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尿液;
②化学因素:如接触多种消毒剂,化疗药;
③物理因素:如机械损伤,负重过度,温度损伤,锐器伤,放射性损伤;
④心理社会因素:如评价情绪感染护士,工作压力过大。
3、护士在工作中如何纠正和预防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答:①抽取药时采用单手套针法;
②使用安时先用砂轮滑再掰,用棉花或沙布垫;
③严格管理好医疗废物,并有明显标识;
④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用弯秀或托盘传递)
⑤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
⑥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
4、护理工作中如何有效预防职业疲溃的产生?
答:(1)减少身体对压力的反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①规律的运动;②保证充足的营养;③适当休息。
(2)从心理的角度增加个体对压力的抵抗能力。
①正确对待问题;②正确对待负性情绪;③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
;④增强自信心。
5、预防负重伤的职业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1)科学使用劳动保护用具;(2)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3)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4)避免长时间维持一种体位;(5)促进下肢血液循环;(6)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