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_职业安全与防护

合集下载

2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精编版课件

2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精编版课件
不定期复查、不配合 护理操作等。
返回
(一)加强护理职业安全的教育。 (二)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 (三)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 (四)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建立连续监测的安全网络。
返回
第二节 护理职业防护 一、概述
(一)概念
护理职业防护 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 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 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 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 到最低程度。
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这个图片是一个关于“照完蓝光新 生儿脚上起燎泡”的图片。也是一个 因为忽略了护理安全隐患所造成的事 故,值得从中吸取教训。行蓝光治疗 的新生儿,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蓝光 箱温设置和箱内温度计的温度是否一 致,过高会引起烫伤,过低则会引起 体温不升或寒冷综合征。
(三) 管理因素
本章重点与难点
护理安全与防护
第一节 护理安全防范 第二节 护理职业防护
一、概述
一、概述
二、影响因素
二、危险因素
三、防范原则
三、防护措施
第一节 护理安全防范 一、概 述
(一)概念
护理安全
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 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 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 或死亡。
配制化疗药物
B 的操作要求
污染物品 D
的处理要求
C 执行化疗药物
的操作要求
下一页
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要求
条件允许应设专门化疗配药间,配有 空气净化装置,在专用层流柜内配药,以 保持洁净的配置环境,操作台面应覆以一 次性防渗透性防护垫或吸水纸,以吸附溅 出的药液,以免蒸发造成空气污染。
返回
配制化疗药物的准备要求
中意外滑落。
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 用流动水和 洗手液彻底 洗手并行沐 浴,减轻药 物毒性作用。

护理职业安全和防护

护理职业安全和防护

有多少医务人员被经血液传播的病菌感染?
1982乙肝疫苗问世,1985~1996 感染的医务人员个倒下降90%,每年 800左右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乙肝。
丙肝(HCV):研究表明1%在医 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曾有过丙肝感染。
艾滋病毒〔HIV):1985~2000 年,57名医务人员通过医源性途径被感 染上 HIV,其中25例发展成艾滋病。
估计操作有血溅可能时采用适当的保 护工具:手套、护目镜、面罩、围裙等。 (抡救受伤者、气管插管、接产)
2.紧急处理方法;
(1)立即用健侧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 (2)先肥皂水后流动水,约5MIN (3)用碘伏,碘酊,乙醇消毒伤口 (4)向主管部门汇报 (5)请有关专家评估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该做什么?
1、即时处理: 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
或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 毒并除去血渍。
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消毒剂和挤压 伤口排血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不主 张用腐蚀的液体(漂白水)洗伤口。
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乙肝:越早越、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几小 时内,动物实验显示:接触感染24—36 小时后才进行补救治疗效果不佳。但这 个时间限度是否在人类产生相同效果并 不清楚。
护士自我防护
1、配置化疗药物的环境要求: 专门的配药间 空气净化装置 生物安全柜内配药 一次性吸水纸和护垫
护士自我防护
(2)配置化疗药物的准备要求:
配药前洗手、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内 加垫数块无菌纱布),穿防护衣,戴聚氯乙 烯手套,防护眼镜。操作台面覆以一次性 防护垫(可用一次性治疗巾代替),以减少药 液污染。准备好注射器,棉签等配药用品 。
护士自我防护
(4)执行化疗药物的操作要求: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患者提供专业、安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任。

然而,护理工作环境复杂,存在诸多潜在的职业安全风险,如生物安全风险、化学药物风险、物理损伤风险等。

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特制定本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业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伤害的发生。

2. 科学防护: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确保防护效果。

3.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降低职业安全风险。

4.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职业防护措施的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护制度。

二、生物安全风险防护措施1.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2. 防护用品使用:护理人员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操作时,必须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3. 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降低通过手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4. 消毒隔离:按照医院感染控制规定,对患者用物、环境进行有效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 培训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生物安全风险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三、化学药物风险防护措施1. 防护用品:使用化学药物时,护理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

2. 通风设施:加强实验室、药房等化学药物使用场所的通风设施,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3. 培训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化学药物风险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4. 废弃物处理:按照医院废弃物处理规定,对使用后的化学药物容器、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物理损伤风险防护措施1. 机械损伤:在使用锐器、搬运重物等可能导致机械损伤的操作时,护理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姿势,避免损伤。

2. 跌倒坠床:加强病房、走廊等场所的安全设施,如安装扶手、防滑地面等,降低跌倒坠床的风险。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护士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和医生一样都在救死扶伤。

但是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位群体。

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这些相关损伤因素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管理者要建立适当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以减少护士职业病的发生,增强护士职业安全性。

生物因素:经血液传播疾病种类有____多种,最常见的包括HBV、HCV、HIV等。

据研究,含病毒浓度最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

化学因素:护士每天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用于各种物品的消毒,这些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缓慢的,不会迅速表露出一些自觉症状,往往容易被护士所忽略,但这些药物可以释放、挥发到空气中,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被人体直接吸收,对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化疗药物,护士在配制和接触这些药物的过程中经呼吸道、皮肤直接吸收,剂量虽小,但因蓄积的作用,便会造成白细胞减少、流产率高,甚至致癌、致畸等危害。

放射也是护士职业损伤危害因素之一,一些治疗释放出来的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力很强,如果放疗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放射线,会造成有机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孕不育、放射病、致癌等。

环境因素:三班倒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可引起失眠、饮食代谢紊乱、慢性疲劳。

同时,长期的睡眠不足,对人的认知能力和神经性行为的影响也是严重的。

主要表现:一为注意力下降,警觉性降低;二为认知能力下降,必将导致工作效率低;三为记忆力下降;四为经常感疲乏,即使睡眠充足,亦感觉疲劳、无力;患者的痛苦表情、患者及家属的无理刁难均可使护士产生不良心境。

另外,护理专业在社会中的各种评论及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也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及消极情绪。

防护对策防止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护理部及科室应组织学习,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护理安全和职业防护在医疗领域中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护理安全和职业防护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护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护理工作与患者紧密接触,涉及到疾病传播、患者隐私和人身安全等敏感问题。

护理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工作者的职业风险。

护士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受到有效保护。

二、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1. 感染控制感染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护理工作中。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遵守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政策。

此外,护士还应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

2. 职业暴露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职业暴露的风险,如血液暴露和化学品暴露等。

护士需要注意个人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和护目镜,并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确保自身的安全。

3. 身体力行护士的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提起重物,容易导致腰背痛和其他职业病。

为了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护士应该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的单调动作,并定期进行体检。

4. 患者安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

例如,避免误用药物或者给予过量的药物,确保合理的药物配药和给药途径。

此外,护士还应该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护士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工作具有职业风险,包括工作压力、职业暴露和身体损伤等。

护士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职业健康法规,同时积极采取个人保护措施,减少职业风险的发生。

1. 职业保险护士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包括职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疾病时,护士可以享受相应的保险赔偿和治疗。

2. 职业培训定期参加职业培训和培训课程是护士保持职业素质和更新知识的必要途径。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首先,护理职业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消毒清洁工作环境。

在工作过程中,护士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以防止感染病原体。

并且,需要定期更换这些装备,确保其有效性。

此外,护士还应注意手卫生,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消毒剂。

另外,护理工作环境的清洁也非常重要,每天都应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工作,以杜绝病原体的传播。

其次,在护理职业中,护士们经常面临各种职业危险和压力,如长时间的劳动、体力负荷大、工作环境复杂等。

因此,护士们应注意自身的职业安全。

首先,护士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正确使用肢体力学原理,避免过度劳累,防止意外伤害。

其次,护士们需要注意个人保护,避免接触危险物质,如化学药剂、尖锐物品等。

此外,护士需要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

此外,护理职业防护和职业安全还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保障。

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护和安全规章制度,包括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

护士们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并时刻关注新的防护技术和工作流程。

此外,医疗机构应及时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备,并保持其良好状态。

同时,护士们需要参与相关评估和改进活动,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职业防护和安全工作的改善。

最后,社会大众对护理职业的关注和支持也至关重要。

护理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职业,护士们为了他人的健康和生命默默奉献。

社会应加大对护士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护士职业的尊重和认识。

同时,也要加强对护士权益的保护,营造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为护士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

总之,护理职业的防护和职业安全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护士健康的重要举措。

护士们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和工作环境清洁。

同时,护士们也应注意个人职业安全,避免劳累和危险物质的接触。

医疗机构和社会也应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宣传,提供相应的防护装备和设备。

只有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和防护,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

现有防护措施的不足
培训和教育不足
部分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及防护培训和教育不足,导致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防 护知识和技能。
设备及设施不足
部分医疗机构在职业安全及防护方面缺乏必要的设备及设施,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部分医疗机构在职业安全及防护方面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难以评估和改进防护措施的 效果。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职业安全及防护的基本概念 • 护理职业安全及防护的必要性 • 护理职业安全及防护的现状 • 安全及防护的改进措施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护理职业特点
护理职业涉及众多高风险操作,如处理锐器、接触血液和体 液等,因此需要关注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问题。
研发新的防护技术和产品
针对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挑战,研发新的防护技术和产 品,提高职业安全的水平。
THANKS
护理人员需直接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以及进行各种护理操作。
紧急情况
护理人员需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抢救和治疗,以及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
护理职业中的安全风险
感染风险
01
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其他污染物质,容易被感染
和传播疾病。
物理伤害
02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可能受到锐器、高温、低温、辐
1
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 相成,共同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职业安全侧重于宏观的、全面的安全管理,而 职业防护则侧重于具体的、个体的防护措施。
3
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和 控制职业危害因素,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1. 护理安全概述
- 定义和重要性
-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 提高护理安全的原则
2. 职业防护措施
- 标准预防措施
- 手卫生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 针刺伤预防
- 正确处理污染物品
- 工作环境安全
- 人体力学原理
- 预防滑倒、跌倒和扭伤
- 化学品和辐射安全
- 心理健康保护
- 压力管理
- 预防职业倦怠
- 建立支持系统
3. 安全文化培养
- 持续教育和培训
- 鼓励报告不安全事件
- 建立安全政策和程序
- 领导层的承诺和支持
4. 质量改进和风险管理
- 事件报告和分析
- 根本原因分析
- 制定预防措施
- 持续监测和评估
5. 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
- 常见安全隐患案例
- 应急响应演练
- 小组讨论和反思
6. 法律和伦理考虑
- 相关法律法规
- 患者安全权利
- 医疗差错责任
护理安全和职业防护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员工健康的关键。

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安全文化培养、持续改进和法律遵从,我们可以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护理职业安全与防护
平凉医专基护教研室
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都对护理服 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和技术的 进步应该为患者及护理人员营造出一个安 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和氛围。安全 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 要,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管理者及护理人 员的重视。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行为的可性, 保证患者的安全,预防护理职业性损伤。
禁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
尖锐物收集箱 应放在使用处
不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
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 锐器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 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 过1次以上锐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仪 器刺伤的发生。
第二节 护理职业防护
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 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 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 程度。
一,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
• 1.科学规避护理职业风险 • 2.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 • 3.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
二,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 (一)生物性因素:
• 1.病毒:乙肝、丙肝、艾滋病
• (四)管理因素:主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 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 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 的组织管理因素。
三,护理安全的控制
一,加强护理职业安全的教育:医院感染、 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继续教育
二,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学法, 懂法,知法,依法行医
三,护理安全的控制
有多少医务人员被经血液传播的病菌感染?
1982乙肝疫苗问世,1985~1996 感染的医务人员个倒下降90%,每年 800左右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乙肝。
丙肝(HCV):研究表明1%在医 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曾有过丙肝感染。
艾滋病毒〔HIV):1985~2000 年,57名医务人员通过医源性途径被感 染上 HIV,其中25例发展成艾滋病。
●医源性因素:主要指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 过失、用药时药物配备不当、给药途径不当,设备、 设施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 安全结果。
二,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
• (二)患者及家属因素:不遵医嘱 • (三)环境因素: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
要因素包括:医院内污染、环境污染、食品污 染。
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 清洗、抢救、 手术后器械 4、用双手回套针帽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洗手、戴手套 2.锐器使用中的防护: 3.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4.纠正损伤的危险行为: 5.加强护士健康管理: 6.和谐沟通相互配合 7.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危险?
2、丙肝(HCV):基于有限研究: 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 的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 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但相信这种 危险性很小,但也曾有过报道。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危险?
3、艾滋病毒(HIV):被含有 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 0.3 %;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鼻 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 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 0.1 %,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 引起感染。
学习目标:
• 掌握: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
• 熟悉: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
• 了解: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第一节 护理安全控制
护理安全:一般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 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 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 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一.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2.有利于创造和谐执业环境,树立良好
• 2.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大肠杆菌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危险?
1、乙肝(HBV):没有经过乙肝 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针头 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根据其乙肝病人e 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 6~30%。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 抗原(HBcAg)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 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二,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 (二)化学性因素:
• 1.化学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

消毒剂、戊二醛
• 2.化疗药物:甲氨蝶呤、丝裂霉素、5-
• 氟尿嘧啶、长春新碱
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
1、最严重的毒性反应――骨髓抑制 主要表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和红细 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 、远期毒性――生殖系统毒性 表现: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 儿致畸作用。 3、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出现过敏反应
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
主要在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打 开粉剂安培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 时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 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二,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 (三)物理性因素: • 1.机械性损害 • 2.温度性损伤 • 3.放射性损伤 • 4锐器伤 • 5噪声 • (四)心理-社会因素
三、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锐器伤
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
公众形象 3.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
二、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护士因素 • ●人员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
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工作基本要 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
●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够。
人员素质 数量
●技术因素:主要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 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技术水平低 经验不足 协作能力不强
三,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定期系统的专业培训和理论技能考核,学 术专题会议
四,提高护理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运用 现代质量管理方法
(1)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加强护理文 书档案的考核
三,护理安全的控制
(2)加强护患沟通 (3)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4)监控重要环节 五,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