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护理安全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

护理安全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

二、化学性因素
(一)化学消毒对人的影响
1、临床使用中的消毒剂:甲醛、含氯消毒剂、戊二 醛、过氧乙酸等,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 体造成伤害,长期接触可引起视力下降、神经系 统的损伤及头痛、心悸、失眠等。
PPT课件
17
化学性因素
(一)化学消毒对人的影响
2 、各种化疗药物和抗生素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频繁接触各种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这些药物在 配制过程中挥发入空气内的微粒可通过皮肤、呼 吸道、消化道吸收,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可 致白细胞(WBC)计数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疲 劳、皮肤过敏,重者可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过 敏性休克、猝死等。
PPT课件
20
化学性因素
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
含氯消毒剂的防护:储存时应注意存放在阴凉处, 以防止有效氯的挥发。在配制过程中严格按照配 制原则,水温不宜过高,最好不要超过30度,先 兑水,再向水内兑药液。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护橡 胶手套、口罩避免直接接触,配制完后应立即清 洗手套,双手皮肤并密闭容器。
由于用热水配置会引起有效氯快速挥发,挥发氯 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研究已表明大量氯可使 人出现窒息、昏迷等。
护理安全与医务人员职 业安全防护
PPT课件
1
相关概念
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士的过失,造成病人身心痛苦 或延长治疗时间但未造成人身损害的严重后果或构成事故。 能举例说说吗? 护理事故: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士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 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功能障碍或造成严重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能 举例说说吗? 护理安全: 狭义概念:病人在接收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外的心 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广义的概念:还包括护士的职业安全。

第五章护理安全 ppt课件名师教学资料

第五章护理安全 ppt课件名师教学资料

(一)物理性损伤及防范
•压力性损伤 —常见压力性损伤有因长期受压所致的压疮 —因高压氧舱治疗不当所致的气压伤 —因石膏和夹板固定过紧形成的局部压疮等
(二)化学性损伤及防范
•医院内常见的化学性损伤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药物 配伍不当或错误用药导致 —护理人员应具备(一一定)的物理药性理损知伤及识防范 —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 —执行药疗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药物之间 的配伍禁忌 —及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等 —同时还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安全用药的有关知识
二、病人安全的评估
•治疗方面 —是否在服用影响精神、感觉功能的药物 —是否正在接受氧气治疗或冷、热治疗 —是否需要限制行动或身体约束 —病房内使用的电器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等
三、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 —物理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 —生物性损伤 —心理性损伤
(一)物理性损伤及防范
•机械性损伤:跌倒和坠床最常见,防范措施如 下:
—病区走廊、浴室及卫生间应设置扶手;浴 室和卫生间应设置呼叫系统
—进行各种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动 作轻柔,防止器械损伤病人皮肤黏膜;妥 善固定导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妥善处理好各种锐器
(一)物理性损伤及防范
•温度性损伤:防范措施如下 —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听取 病人的主诉,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 —对于婴幼儿及特殊病人,热疗期间用有专人陪护 —加强对易燃易爆品的管理,进行防火教育,制订防 火措施,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对医院内各种电器设备及电路应定期检查维修 —做好禁烟的宣教活动
(二)辅助器的应用
辅助器是为病人提供保持身体平衡与身体 支持物的器具,是维护病人安全的护理措 施之一

护士职业防护ppt课件

护士职业防护ppt课件
Biblioteka 护士在高危环境 下的自我防护
中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减少感染机会。
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
七步 洗手法
护士在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2、护士对病区空气飞沫传播疾病的自身防护:
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用和保存口罩。 第一步:
检查口罩
第二步: 佩戴口罩
第三步: 调节口罩
第四步: 调节鼻翼
护士在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14
健全管理制度
1.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具体 措施以及发生职业暴露的上报制度及补救措施。如2004年卫生部 颁布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 行),使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既暴露后的 处理有了依据。 2.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制定预防对策,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预 防标准。 3.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 收集、存放和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医疗危险品的警示标 识(黄色)。 4.医院应确保提供手套、口罩、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一次性 擦手纸等物品的供应。在洗手池旁张贴七步洗手法,制定医疗垃 圾处理流程、针刺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
具体防 护措施
加强教育培训
1.对护士实施职业安全教育和规范化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 的主要措施。在国际上被很多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 主要措施。据研究表明,定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
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有效预防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
2.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岗前培训和定期在职培训 与考核。
3.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43
祝愿天使们 健康快乐!
Thank You !
物理性因素
2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常见的有受辐射、 触电、烫伤、碰伤、噪音等损害的危 险。 1.锐器伤:是最常见的有害因素之一, 感染的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 最主要因素。 2.负重伤:用力不当或弯腰姿势不正 确,造成腰椎间盘突出,长期站立引 起下肢静脉曲张 3.放射性损伤:紫外线、激光 4.温度性损伤:烫伤、烧伤各种电器 的使用

基础护理学地5版-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基础护理学地5版-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四)心理性损伤

原因:情绪不稳、精神受到打击而引起 防范措施

以高质量护理行为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建立良好关系 帮助患者与周围人群建立一个和睦的人际关系 注意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引导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
5- 17
(五)医源性损伤

原因: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

常用保护具


床档(bedside rail restraint) 约束带(restraint)
支被架(overbed cradle)
5- 20
(一)保护具的应用

适用范围
小儿患者 坠床发生几率高者 实施某些眼科特殊手术者 精神病患者 长期卧床、极度消瘦、虚弱及其他压疮易发生
四、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 措施

生物性损伤 锐器伤 化疗药物损伤

负重伤
5-45
(一)生物性损伤

原因:

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 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

预防措施

洗手
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戴手套、戴口罩或护目镜、
穿隔离衣 安全处理锐利器具


医疗废物及排泄物的处理
5-46
(二)锐器伤
第一节患者的安全第二节护士的职业防护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患者安全需要的评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患者方面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意识是否清楚是否有安全意识警觉性是否良好是否因年龄身体状况或意识状况而需要安全协助和保护感觉功能是否正常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影响安全的不良嗜好如吸烟等治疗方面患者是否正在使用影响精神感觉功能的药物患者是否正接受氧气治疗冷热治疗患者是否需要给予行动限制或身体约束病房内是否用电器设备患者床旁是否有电器用品化学性损伤及防范生物性损伤及防范心理性损伤及防范医源性损伤及防范年老虚弱行动不便者

护理安全与防护ppt课件

护理安全与防护ppt课件

01
02
03
定期安全检查
对病房设施、医疗设备等 进行定期安全检查,确保 其正常运行。
患者安全评估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识 别高危患者,采取相应措 施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护理操作规范评估
对护士执行护理操作的过 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 操作规范、安全。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建立完善的报告机制。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与法规
建立完善的职业防护制度
包括职业暴露报告、监测和预防制度,以及应急处理流程等。
严格执行相关法规
如《护士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确保护士的职业安全得到保障。
提供职业防护培训
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和演练,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技能和应对能力。
加强监督和管理
医院管理者应加强职业防护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再次发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预防措施
评估患者情况,提供安全 环境,如保持地面干燥、 设置扶手等。
处理方法
发生跌倒后,立即报告医 生并检查患者情况,确保 无严重损伤。
案例二: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护士职业暴露涉及多种风险,如 针刺伤、接触感染等,需采取有
效措施预防和处理。
预防措施
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隔 离衣等;规范操作流程,避免锐器 伤。
护理安全管理的原则与目标
原则
预防为主,注重细节,持续改进。
目标
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02
患者安全防护
预防患者跌倒
01
02
03
04

患者安全与护士职业防护PPT成品

患者安全与护士职业防护PPT成品

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二:化学性损伤及防范:
主要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引起。 防范措施:熟悉各种药物应用知识;严格执行药物管理 制度和给药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药物间 的配伍禁忌;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做好健康教育。
(详见JCI员工教育手册P15,P90药品管理及使用。)
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料包扎伤口。
•大伤口:需请外科பைடு நூலகம்底清创。
锐器伤后如何处理
报告:
先上报不良事件,暴露者再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报告处理单》→ 科室负责人签名确认→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暴露源为梅毒者到皮 肤科门诊就诊),医生开化验单→公共卫生科(院感办)登记备案 →暴露者凭化验单到检验科门诊检查→暴露者凭查血结果到感染性 疾病门诊就诊,感染科医生在《医务人员锐器伤报告处置单》上填 写评估意见→暴露者带化验单及《医务人员锐器伤报告处置单》到 公共卫生科(院感办),根据感染科意见进行相应处置→公共卫生 科(院感办)定期通知当时人复查→结案存档。
生物性损伤的原因: 1、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 2、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 预防措施: ➢洗手; ➢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戴手套、戴口罩或护目镜、 穿隔离衣; ➢安全处理锐利器具; ➢医疗废物及排泄物的处理。
锐器伤后如何处理
一挤
二洗 三消毒 四上报
处理: •小伤口(如针刺伤):轻轻挤压伤口周围(防止用力过大产生负 压差,引起可能污染血液的回流),迫使伤口出血,尽量挤压出可 能污染的血液,用流动水源冲洗受伤部位,再用碘伏消毒,防水辅
•使用有影响安全 的不良嗜好
治疗方面:
•是否使用影响精神、 感觉功能的药物
•是否使用氧气治疗 或冷热治疗。
•是否需要行动限制 或身体约束。 •是否使用电器。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五)医源性损伤
原因: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伤。 防范措施
5- *
四、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
保护具的应用 辅助器的使用
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常用保护具 床档(bedside rail restraint) 约束带(restraint) 支被架(overbed cradle)
5- *
2.温度性损伤
原因
热水袋、热水瓶所致的烫伤; 冰袋、制冷袋等所致的冻伤; 各种电器如烤灯、高频电刀等所致的灼伤; 易燃易爆品如氧气、乙醚及其他液化气体所致的各种烧伤等。
5- *
2.温度性损伤
防范措施
应用冷、热疗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听取患者主诉及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 易燃易爆品:强化管理,并加强防火教育,制定防火措施,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医院内的电路及各种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对患者自带的电器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并进行安全用电的知识教育。
5-*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完善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整体防护能力
5-*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护理,还要在工作中保护自身免受损伤
5-*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第五章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 职业防护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5- *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患者的安全 第二节 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一)职业防护相关概念 1、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
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 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
★护理职业暴露 (nurs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指护士在从事
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 病原微生物,以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三)物理性因素
1、锐器伤:血源性疾病传播—肝炎(乙丙)艾滋病 2、负重伤: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 3、放射性损伤:皮肤、眼睛、免疫功能受损 4、温度性损伤:烫伤、烧伤、灼伤等
5-11
(四)心理社会因素
1、护士数量不足,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2、由于人们的观念差异,使某些患者及患者家属对
护理工作存在偏见,致使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在 处理护患矛盾时,会产生紧张情绪。 3、长期超负荷工作以及紧张的工作气氛,使护士容 易发生机体疲劳性疾病,且易产生心理疲惫,引 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5-15
层流手术室
层流手术室
感应式洗手、干手设施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五)强化和推进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 即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等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 措施,以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和非血源性传播 疾病的传播。
标准预防
• 标准预防3个基本内容
1、隔离对象: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及其被污染的物品等都具有传染性。
戴手套: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 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 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 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一 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一副手套 也不能用于不同的患者,操作中 如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套 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标准预防技术
戴 口 罩 、 眼 罩
穿 隔 离 衣 或 塑 料
5-4
一、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一)职业防护相关概念 2、护理职业风险(nursing occupational risk) 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3、职业防护(occupational protection)是针对可 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 措施,以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降低到 最低程度。
5-5
二、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 (二)化学性因素 (三)物理性因素 (四)心理社会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最常见
主要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治疗、护理 及检验工作过程中,意外沾染、吸入或食入的病原微 生物或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物。
1、细菌: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 球菌、大肠杆菌等围 Nhomakorabea裙
标准预防技术
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密闭黄色医疗垃圾袋 标本的处理---防污染 避免锐器损伤—防渗漏、耐刺的锐器盒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六)重视护士的个人保健 1、定期进行健康查体 2、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方案与种类 1、必须接受的方案:重组乙肝疫苗、流感疫苗、麻疹
活疫苗、腮腺炎活疫苗、风疹活疫苗、水痘-带状疱 疹活疫苗 2、可选择的方案:卡介苗、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 苗、狂犬疫苗、破伤风与白喉疫苗、伤寒疫苗等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三)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1、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2、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3、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护
理,还要在工作中保护自身免受损伤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四)改进护理防护设备 1、防护设备及用品:层流手术室、感应洗手
设备、隔离物品、安全注射装置、锐器盒 等 2、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培训的药师和护 士,严格操作程序。
2、病毒:常见的病毒有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冠状病毒等
(二)化学性因素
主要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治疗、护 理及检验工作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的化学物 质。
1、常用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皮肤、眼睛 2、常用抗肿瘤药物:皮肤、吸入—白细胞下降 3、麻醉废气:蓄积中毒 4、其他:汞—神经毒性和肾毒性作用
第五章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二节 护士的职业防护
一、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二、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四、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
5-2
教学目标
1、了解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2、熟悉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护理职业
防护的管理。 3、掌握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
5-25
四、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
(一)生物性损伤 (二)锐器伤 (三)化疗药物损伤 (四)负重伤
(一)生物性损伤
1、生物性损伤原因:
(1)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针头丢弃环节 (2)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未消毒、未戴口罩等,抢救。
2、预防措施
(1) 洗手: (2)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戴手套、戴口罩或护目镜、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一)完善组织管理:医院职业安全管理委员会、 职业安全管理办公室、科室职业安全管理小组 三级管理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整体防护能 1、健全制度:制定与完善并认真遵守执行各项规
章制度,是保障护士职业安全的基本措施 2、规范各类操作行为:如生物性因素防护规程;
有毒气体的管理和操作规程;预防锐器伤操作 规程;预防化疗药物损伤操作规程等
穿隔离衣 (3)安全处理锐利器具:锐器收集器 (4)医疗废物及排泄物的处理:双层防水污物袋—密封—
贴标记—焚烧;排泄物、分泌物—专用容器内---消毒后 处理入污物池
(二)锐器伤
锐器伤定义: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 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及安 瓿等造成意外伤害。
锐器伤种类: (1)玻璃类:药瓶、输液瓶、试管、体温计等 (2)金属类:针头、输液针、缝合针、刀片等
2、防护: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
手的时机。
• 标准预防技术: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 戴护目镜和面罩等。
标准预防技术
洗手:
如果手被体液或人 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 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 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 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 手。
标准预防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