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2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精编版课件

返回
(一)加强护理职业安全的教育。 (二)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 (三)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 (四)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建立连续监测的安全网络。
返回
第二节 护理职业防护 一、概述
(一)概念
护理职业防护 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 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 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 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 到最低程度。
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这个图片是一个关于“照完蓝光新 生儿脚上起燎泡”的图片。也是一个 因为忽略了护理安全隐患所造成的事 故,值得从中吸取教训。行蓝光治疗 的新生儿,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蓝光 箱温设置和箱内温度计的温度是否一 致,过高会引起烫伤,过低则会引起 体温不升或寒冷综合征。
(三) 管理因素
本章重点与难点
护理安全与防护
第一节 护理安全防范 第二节 护理职业防护
一、概述
一、概述
二、影响因素
二、危险因素
三、防范原则
三、防护措施
第一节 护理安全防范 一、概 述
(一)概念
护理安全
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 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 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 或死亡。
配制化疗药物
B 的操作要求
污染物品 D
的处理要求
C 执行化疗药物
的操作要求
下一页
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要求
条件允许应设专门化疗配药间,配有 空气净化装置,在专用层流柜内配药,以 保持洁净的配置环境,操作台面应覆以一 次性防渗透性防护垫或吸水纸,以吸附溅 出的药液,以免蒸发造成空气污染。
返回
配制化疗药物的准备要求
中意外滑落。
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 用流动水和 洗手液彻底 洗手并行沐 浴,减轻药 物毒性作用。
护理职业安全和防护

有多少医务人员被经血液传播的病菌感染?
1982乙肝疫苗问世,1985~1996 感染的医务人员个倒下降90%,每年 800左右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乙肝。
丙肝(HCV):研究表明1%在医 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曾有过丙肝感染。
艾滋病毒〔HIV):1985~2000 年,57名医务人员通过医源性途径被感 染上 HIV,其中25例发展成艾滋病。
估计操作有血溅可能时采用适当的保 护工具:手套、护目镜、面罩、围裙等。 (抡救受伤者、气管插管、接产)
2.紧急处理方法;
(1)立即用健侧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 (2)先肥皂水后流动水,约5MIN (3)用碘伏,碘酊,乙醇消毒伤口 (4)向主管部门汇报 (5)请有关专家评估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该做什么?
1、即时处理: 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
或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 毒并除去血渍。
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消毒剂和挤压 伤口排血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不主 张用腐蚀的液体(漂白水)洗伤口。
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乙肝:越早越、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几小 时内,动物实验显示:接触感染24—36 小时后才进行补救治疗效果不佳。但这 个时间限度是否在人类产生相同效果并 不清楚。
护士自我防护
1、配置化疗药物的环境要求: 专门的配药间 空气净化装置 生物安全柜内配药 一次性吸水纸和护垫
护士自我防护
(2)配置化疗药物的准备要求:
配药前洗手、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内 加垫数块无菌纱布),穿防护衣,戴聚氯乙 烯手套,防护眼镜。操作台面覆以一次性 防护垫(可用一次性治疗巾代替),以减少药 液污染。准备好注射器,棉签等配药用品 。
护士自我防护
(4)执行化疗药物的操作要求: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护理安全和职业防护在医疗领域中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护理安全和职业防护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护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护理工作与患者紧密接触,涉及到疾病传播、患者隐私和人身安全等敏感问题。
护理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工作者的职业风险。
护士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受到有效保护。
二、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1. 感染控制感染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护理工作中。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遵守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政策。
此外,护士还应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
2. 职业暴露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职业暴露的风险,如血液暴露和化学品暴露等。
护士需要注意个人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和护目镜,并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确保自身的安全。
3. 身体力行护士的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提起重物,容易导致腰背痛和其他职业病。
为了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护士应该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的单调动作,并定期进行体检。
4. 患者安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
例如,避免误用药物或者给予过量的药物,确保合理的药物配药和给药途径。
此外,护士还应该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护士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工作具有职业风险,包括工作压力、职业暴露和身体损伤等。
护士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职业健康法规,同时积极采取个人保护措施,减少职业风险的发生。
1. 职业保险护士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包括职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疾病时,护士可以享受相应的保险赔偿和治疗。
2. 职业培训定期参加职业培训和培训课程是护士保持职业素质和更新知识的必要途径。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首先,护理职业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消毒清洁工作环境。
在工作过程中,护士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以防止感染病原体。
并且,需要定期更换这些装备,确保其有效性。
此外,护士还应注意手卫生,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消毒剂。
另外,护理工作环境的清洁也非常重要,每天都应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工作,以杜绝病原体的传播。
其次,在护理职业中,护士们经常面临各种职业危险和压力,如长时间的劳动、体力负荷大、工作环境复杂等。
因此,护士们应注意自身的职业安全。
首先,护士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正确使用肢体力学原理,避免过度劳累,防止意外伤害。
其次,护士们需要注意个人保护,避免接触危险物质,如化学药剂、尖锐物品等。
此外,护士需要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
此外,护理职业防护和职业安全还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保障。
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护和安全规章制度,包括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
护士们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并时刻关注新的防护技术和工作流程。
此外,医疗机构应及时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备,并保持其良好状态。
同时,护士们需要参与相关评估和改进活动,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职业防护和安全工作的改善。
最后,社会大众对护理职业的关注和支持也至关重要。
护理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职业,护士们为了他人的健康和生命默默奉献。
社会应加大对护士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护士职业的尊重和认识。
同时,也要加强对护士权益的保护,营造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为护士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
总之,护理职业的防护和职业安全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护士健康的重要举措。
护士们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和工作环境清洁。
同时,护士们也应注意个人职业安全,避免劳累和危险物质的接触。
医疗机构和社会也应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宣传,提供相应的防护装备和设备。
只有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和防护,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第二节 护理工作中的护士安全
一、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二、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
一、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生物性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等。 化学性因素:如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
剂等。 物理性因素:如噪声污染、电离性辐射及非电离性辐
射和锐器伤。 人体力学因素:如引起腰背部疼痛、关节损伤等,严
讨论
患者刘某,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突发痉挛、抽搐, 口吐白沫,在抢救的过程中护士小王不慎被污 染的针头刺伤手指。该患者检测证明是艾滋病 患者。讨论:小王护士应如何处理伤口?应做 哪些检查和预防用药?护士应采取哪些自我防 护措施,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小结
本次课应重点掌握:医院环境的控制、护 理安全的防护措施、护理职业损伤、护理 职业防护、锐器伤的概念及防护。
第三章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教学目标
1.掌握医院环境的控制、护理安全的防护措施、 护理职业损伤、护理职业防护、锐器伤的概念 及防护。
2.熟悉影响保护具的应用、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 因素。
3.了解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案例分析
实习护士小李,遵医嘱给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静 脉输液,输液结束后,小李在剪毁输液器具时被 针头刺伤。刺伤后有微量出血和疼痛,无任何其 他症状。
请分析: 1.实习护士小李出现了什么情况? 2.应该怎样处理? 3.如何做好防护?
第一节 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安全
一、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二、医院环境与患者安全 三、护理安全的防护措施
一、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人员因素 技术因素 管理因素 环境因素:物理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 患者因素
二、医院环境与患者安全
加强护理职业安全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 提高环境的安全性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

现有防护措施的不足
培训和教育不足
部分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及防护培训和教育不足,导致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防 护知识和技能。
设备及设施不足
部分医疗机构在职业安全及防护方面缺乏必要的设备及设施,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部分医疗机构在职业安全及防护方面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难以评估和改进防护措施的 效果。
护理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职业安全及防护的基本概念 • 护理职业安全及防护的必要性 • 护理职业安全及防护的现状 • 安全及防护的改进措施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护理职业特点
护理职业涉及众多高风险操作,如处理锐器、接触血液和体 液等,因此需要关注职业防护及职业安全问题。
研发新的防护技术和产品
针对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挑战,研发新的防护技术和产 品,提高职业安全的水平。
THANKS
护理人员需直接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以及进行各种护理操作。
紧急情况
护理人员需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抢救和治疗,以及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
护理职业中的安全风险
感染风险
01
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其他污染物质,容易被感染
和传播疾病。
物理伤害
02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可能受到锐器、高温、低温、辐
1
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 相成,共同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职业安全侧重于宏观的、全面的安全管理,而 职业防护则侧重于具体的、个体的防护措施。
3
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和 控制职业危害因素,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1. 护理安全概述
- 定义和重要性
-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 提高护理安全的原则
2. 职业防护措施
- 标准预防措施
- 手卫生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 针刺伤预防
- 正确处理污染物品
- 工作环境安全
- 人体力学原理
- 预防滑倒、跌倒和扭伤
- 化学品和辐射安全
- 心理健康保护
- 压力管理
- 预防职业倦怠
- 建立支持系统
3. 安全文化培养
- 持续教育和培训
- 鼓励报告不安全事件
- 建立安全政策和程序
- 领导层的承诺和支持
4. 质量改进和风险管理
- 事件报告和分析
- 根本原因分析
- 制定预防措施
- 持续监测和评估
5. 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
- 常见安全隐患案例
- 应急响应演练
- 小组讨论和反思
6. 法律和伦理考虑
- 相关法律法规
- 患者安全权利
- 医疗差错责任
护理安全和职业防护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员工健康的关键。
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安全文化培养、持续改进和法律遵从,我们可以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护理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护士们承担着患者护理、疾病预防和康复等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风险性,护士们面临着众多的安全隐患和职业风险。
因此,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的相关问题,并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
一、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护理安全是指在进行护理工作时,保障患者和护士本身不受到伤害的一种综合性要求。
护理安全的实施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护理安全也关系到护士们的职业声誉和工作环境,对整个医疗行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职业防护的必要性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减少护士自身受到伤害和危害的行为。
因为护士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时刻面临着病原体感染、药物误服、意外伤害等职业风险。
职业防护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保护护士们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的问题与挑战1. 环境因素:医院护理环境复杂多变,护士们需要应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噪音、光线、温度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健康造成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患者因素:护士在护理患者时需要与各类患者接触,其中可能存在感染传播的风险。
加强消毒、规范操作流程以及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对于预防感染的传播至关重要。
3. 职业风险:护士在工作中容易受到一些职业风险的威胁,比如医疗事故、药物误服、腰椎损伤等。
护士们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职业风险。
四、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的解决方案1. 环境改善:医院管理层应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如合理调节光线、温度等,减少不利于工作的干扰。
护士们也可以通过开窗通风、使用办公桌养护腰椎等方式改善工作环境。
2. 个人防护:护士要充分认识个人防护的重要性,严格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健全 业务培训不到位 管理监督不得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 环境因素
1. 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置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2. 环境污染所致的隐性不安全因素 。 3. 医用危险品使用不当。 4. 病区治安管理不严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 技术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 作错误、忽视细节性观察、违反操作常规、业务知识缺 欠、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应激性处理的经验等对病人安 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护 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 仅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概念
普及性预防 即在为病人提供医疗 服务时,无论是病人 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 和深层体液,也不论 其是阳性还是阴性, 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 的传染性加以防护。
标准预防 即假定所有人的血液 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 的传染性,接触时均 应采取防护措施,防 止职业感染经血液传 播疾病的策略。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护理职业防护 一、概述
(一)概念
护理职业防护 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 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 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 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 到最低程度。
护理职业暴露 指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 特定的环境之中,在为 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 中,经常暴露于感染病 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 物污染的环境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
A
提高护士职业 生命质量
B
科学规避护理 职业风险
C
营造轻松和谐 工作氛围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一))生生物物性性因因素素
细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球菌 大肠杆菌
病毒
肝炎病毒 冠状病毒 艾滋病病
(一) 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数量配备不足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 实施者,当前社会对护 理专业人员数量的需求 有较大提高,应及时根 据护理专业发展的情况 进行调整,如超负荷工 作,身心处于疲劳状态 。
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包括 政治思想素质、职业 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等。当这些素质不能 满足护理职业的要求 时,就有可能造成言 语、行为不当或过失, 给病人身心造成不良 后果。
护理安全
护理差错
护理事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护理安全防范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2
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
3 保护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人员因素 技术因素
影响因素
管理因素
环境因素 病人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护理安全、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 理职业防护、护理职业暴露、普及性预防、标准 预防的概念;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安 全的原则;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常见护理职业损 伤的防护措施。 本章难点:锐器伤的职业防护;化疗药物损害的 职业防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化学性因素
化学消毒剂
甲醛、过氧乙酸、 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等
化疗药物
对正常组织有抑制作用 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物理性因素
放射性
机械性
噪声
主要原因
锐器伤
温度性
下一页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监护仪、呼吸机的机械声、报警声、电 话铃声、病人的呻吟声、物品及机器移动的声音等。研究人 员发现,从1960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医院白天的平均声音 强度从57dB上升到了今天的72dB,而晚上的声音强度则从 原来的42dB上升到了60dB。远远超过WHO规定的医院噪声 标准,即病房中的声音强度不应超过35dB。护理人员长期 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会引发多器官功能的改变,严重者 可导致听力、神经系统等的损害。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心理社会因素
护士 面临的危险因素
精神压力 工作紧张
频繁夜班 人际关系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
(一) (二) (三) (四)
锐器伤 化疗药物
的职业防护 损害的 职业防护
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这个图片是一个关于“照完蓝光新 生儿脚上起燎泡”的图片。也是一个 因为忽略了护理安全隐患所造成的事 故,值得从中吸取教训。行蓝光治疗 的新生儿,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蓝光 箱温设置和箱内温度计的温度是否一 致,过高会引起烫伤,过低则会引起 体温不升或寒冷综合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 病人因素
病人的心理素质、对疾病的 认知程度及承受力。如擅自 改变输液滴数、不按医嘱服 药、不遵医嘱控制饮食、
不定期复查、不配合 护理操作等。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
(一)加强护理职业安全的教育。 (二)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 (三)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 (四)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建立连续监测的安全网络。
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
护理事故 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
致功能障碍或造成病人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
后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粗 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
护理差错 程等原因,给病人造成精神及肉体的痛苦,或
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未造成严 重后果和构成事故。
护理安全与防护
第一节 护理安全防范 第二节 护理职业防护
一、概述
一、概述二、影响因素 Nhomakorabea二、危险因素
三、防范原则
三、防护措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护理安全防范 一、概 述
(一)概念
护理安全
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 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 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 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