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高中高三上册语文三个境界教学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课件

合集下载

《三个境界》课件解析

《三个境界》课件解析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二十一分。
全词借景言情,感情跌宕深邃,章法开合有致。本词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是全词之 眼目,也把词人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把主人公的深 笃情意及诚挚情感概括得十分形象生动,同时也表达出 词人的一种矢志不渝、锲而不舍、执著坚毅的精神。
• 这是一首借离情别绪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 孜孜不倦追求的词。词中以独特奇妙的想象, 不遮不掩的情感,吐露了自己对人生事业及 理想目标的追求,表达了为了实现这一理想, 尽管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和巨大的努力也在 所不惜。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二十一分。
• 三、热闹的场合借喻学术(科学)研究等 随大流、人云亦云的现象。灯火阑珊没有 什么人的地方借喻学术(科学)研究另辟 蹊径,独具慧眼,有独到的发现。在学习 研究、科学研究方面,只有独辟蹊径,认 真钻研,不人云亦云,才能真正有所发现, 有所得。结尾两句,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 了现在有些人做学问只是抄抄写写,搜集 资料而已,这是对前文所提“热闹场合” 的印证。
读书心得的不同的写法:
•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 见或感想.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 略的文字,然后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 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
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
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
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2、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
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三种境界”词赏析ppt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三种境界”词赏析ppt

人生的三种境界[转载] 茫茫宇宙,浩浩人海,大千世界,流转飞扬。任你生活在天 南地北,人生常常是活出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一出生,单纯似莲,看见什么便是什么。于是看见山,就叫 山;看见水,就叫水。一切以眼中所见为准,耳听所闻亦多相信。 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让生活多姿多彩, 绚丽无比。以人之初,性本善来形容也不为过。热爱人生,积极向 上,常常憧憬着美好的理想早日实现,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在此时阶段,经历了一些事情,挫折与困苦相伴走过一步步 阶梯。看到的黑暗面多一些,在生活和工作中抱怨居多,总有怀才 不遇之感,或世事沧桑,人世如梦,作些事情就想拥有荣誉,否则 就郁郁寡欢。 恍恍然,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不曾对其改变 太多。似看透一切,又似浑然无所依,生活如和尚敲钟一样的度过, 总是人生不如意事之八九,多想改变环境,少想改变自己
林清玄曾经说过化妆的三种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部的化妆,二流 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女人四十一枝花 应该依赖于精神的化妆,一个人,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家人, 拥有善良的心地,经常对人展露和善温良的笑容,这样的人怎能不 美呢?但是我更想追求生命的化妆,用阅读来充实生活,用知识来 丰富生命,快乐的爱人,幸福的被爱,让自己更有品位,更有内涵, 更有女人味,即使年华老去,也会老得优雅吧
大事业 人 大学问 生
感 受 领 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第一种境界要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 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孤 独和寂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 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 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PPT课件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PPT课件

第6页/共16页
三种境界
间词话》
——《人
第7页/共16页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 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傅雷家书》
第3页/共16页
王国维认为,景多无限,情也说不 尽,“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 个元质构成的。但不论是客观的“景”, 还是主观的“情”,都是“观”——人的 精神活动的结果。“情”,“景”这种特 殊矛盾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形成千姿 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境界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 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画面。
第16页/共16页
第4页/共16页
原稿卷首 题诗
戏效季英作口号诗
舟过瞿塘东复东,竹枝声里杜鹃红。 白云低渡沧江去,巫峡冥冥十二峰。
朱楼高出五云间,落日凭阑翠袖寒。 寄语塞鸿休北度,明朝飞雪满关山。
夜深微雨洒帘栊,惆怅西园满地红。 秾李夭桃元自落,人间未免怨东风。
双阙凌霄不可攀,明河流向阙中间。 银灯一队经驰道,道是君王夜宴还。
三种境界三种境界确立确立志向和目标志向和目标努力努力探索和追求探索和追求实现实现理想和愿望理想和愿望第10页共16页三种境界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一、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 1927),字静安,一字伯 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中国近代集史学家、 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 家、词学家、金石学家、 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 于一身的学者,国学大师。 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 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பைடு நூலகம்挫折,似乎 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 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高中语文《人生的境界》课件-人教版第五册

高中语文《人生的境界》课件-人教版第五册

晏 殊:蝶恋花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 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 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 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 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 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 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 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 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 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 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 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
练习
——王国维(清)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 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 江海宁人。清秀才。早年研究哲 学、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 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西美学为一 体的第一人。著有《曲录》、 《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 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种, 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
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
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

高中语文人生的境界ppt63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人生的境界ppt63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 古人把四方上下称为“宇”,把古往 今来称为“宙”。具有“天地境界” 的人的眼光与胸襟超越了现实社会, 是跨越时空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 皆包藏于其心中。
• 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 各种事,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 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 道与天道”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 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
合作探究
• 谈谈你对哲学的四个境界的理解。
•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利。 •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 谭嗣同: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4、讨论:陶潜的“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算不算自 然境界?为什么?
小结:自然境界的人是被动地 顺应,而天地境界的人是认识 到了宇宙的规律,主动地顺应。
• 1、人生是从“小我”走向“大我”, 由平凡上升为高尚我”, 由平凡上升为高尚的过程。人生是一 种心静如水,在喧嚣中静下心来拼搏 进取的人生态度。——谭菲菲

新课标高三语文人生的三大境界教学PPT学习教案

新课标高三语文人生的三大境界教学PPT学习教案
新课标高三语文人生的三大境界教学
会计学
1
作者简介
第1页/共24页
2021/6/24
2
宗璞和父亲冯友兰
第2页/共24页
2021/6/24
3
第3页/共24页
2021/6/24
4
冯友兰(1895—1990),哲 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 河南人.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
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
史分为“子学时代”和
小 2、读哲学论文,一要质疑思辨;二要联 结 系实际,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 。
第18页/共24页
2021/6/24
19
(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 ,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 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 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拓 为伊消 野 此第三境也。
第10页/共24页
2021/6/24
11
5、分析下面各例中人物的人生境
界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
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
重 点
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 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 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
“经学时代”,肯定了传
原统:儒追家究的价值。40年代写 《新理学第》4页/共《24页新事论》
《新世训》《新原人》
2021/6/24
5
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有哪几个层次?
归 纳
3、中国哲学的任务具体是 什么?
提 要
4、未来的哲学可能是怎样 的?
第5页/共24页
2021/6/24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论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课件)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论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课件)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论.上传者:cilai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这是给学生讲解如何进入学习的境界的,形象生动,意趣盎然!)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该篇文章看似比较凌乱,较难把握,所以,应用该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 上传者:sdsgwjy 「下载次数:271」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蔚蓝的王国是篇优美的散文诗!通过学习可以了解这种文体的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上传者:xuchi1977 「下载次数:246」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汉字背后的奥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我们除了学好课本知识,更要从课外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从生活中发现汉字的真谛!. 上传者:yyz627 「下载次数:355」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读时是一,用时是二. 差一点不准. 格外大方. 七十二小时 . 需要一半,留下一半 . 一口咬住多半截 . 要一半,扔一半 . 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 . . 上传者:yzy620 「下载次数:258」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4课《蔚蓝的王国》课件,主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因此课件穿插了许多和课文相符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看到优美的画面,利于他们更好地体会文章。

. 上传者:201212091314 「下载次数:565」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适合公开课使用。

本课件教学,能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环节清楚,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 上传者:余鑫hbxf 「下载次数:329」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构思清晰,画面唯美,设计巧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 上传者:faguowutong 「下载次数:320」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1、本课件内容完整、思路清晰2、图片含量大,优美. 上传者:小飞taiy 邮箱:******************「下载次数:345」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受梦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美好的情怀; 3、插上想象的翅膀,体味想象的魅力。

高三语文人生的境界公开课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21页PPT

高三语文人生的境界公开课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21页PPT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高三语文人生的境界公开课课 件 新课标 人教版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本高中高三上册语文三个境界教学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课件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三个境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⑴领悟读书“三个境界”的内涵。

⑵学习读书感悟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王国维“三种境界”中援引的词句原本的含义及现在由此而生发的含义。

2. 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学生由此及彼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迁移、梳理并加以融会贯穿。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构思:因文章篇幅较短,拟在让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采取以学生讨论而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进行。

力求前一节课以老师传授、点拨为主,后一节课学生的讨论居多。

. 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境界这篇课文,先来看课习题“三个境界”中的境界是什么意思?“境界”本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思是“造诣”,现在我们用来表示事物所到达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在这里,最切合的含义是“阶段”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汇总文章内容。

⑴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王国维的资料老师指导:王国维是清未学者,新史学的开山鼻祖,靠刻苦学习登上学术研究的殿堂,是我国近现代之交学术研究论著最多,成就很高的学者之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三首宋词中的名句来形象概括治学之路 , 其实是治学经验之谈 . 也是他生”仔细地去领会 , 仔细地去做”的真实定照 .⑵引导学生谈谈如何学习本文。

参考:本文白寿彝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札记后所写的读书感悟。

本文作者白寿彝是历史学家 , 在治学上也是”仔细地去领会 , 仔细地去做”的 . 因此 , 读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 , 结合自己的实践谈领会 , 领悟尤深 . 。

⑶. 全体浏览课文,扫清词语障碍。

正音:“蓦然回首”中的“蓦”应读作mo而非 mu。

释义:“消得”意为“值得”,“阑珊”意为“衰落、衰残”,例“春意阑珊”即指暮春时分,春意衰落、没落的样子。

师点拨:这篇文章,王国维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个阶段,可这三个阶段他是用三位词人的词句来表达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原作者在词句中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生朗诵三首词,讨论三首词中这三句话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师最后点拨总结归纳。

1)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中扣住“独”、“望尽”两个词语表达女主人公高楼凭望,不见所思的孤单之感,而“西风凋碧树”表现的是西风劲厉肃杀的景色,这里用景色萧条来烘托人的愈发孤单之感。

这首词主要表达的是女主人公不见所思的离愁。

( 2)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中扣住“衣带渐宽”与“不悔”、“消得”与“人憔悴”的比1 / 4照,鲜明勾画出一个痴情男子想念意中人的执着之情。

3)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中扣住“千百度”与“回头蓦见”两个词语表达了主人公在寻寻觅觅的追求意中人的过程中,于不经意中终得所愿的一种幸福而又辛酸的美妙一瞬。

6. 师总结归纳强调:这三句话的原作者都表达的是有关爱情的词句,而王国维将它们化用、迁移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请生讨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表达的是那三个阶段体现的是怎样的情感?(仍采用先学生讨论,后老师点拨总结归纳的方法。

)要义: 1)这三句话体现了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个阶段:开始阶段的茫然无措、不见尽头的迷惘,中间经历的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执着,以及最后水道渠成的必然。

2)突出明确这三个阶段的关系是缺一不可、按部就班的,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期盼已久的成功。

请生讨论古今中外现实生活中经过了这三个阶段而获得成功的例子。

如西汉的司马迁所作的 ?史记 ?、荷兰画家凡高生前被人目为疯子,百般不被人理解,然而最终历史给予了的评价。

凡此种种,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8.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请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迁移、梳理,加以融会贯穿,找出古诗词当中意思最贴切的诗词,重新组合写成自己的三种境界。

生讨论交流,师筛选出最贴切的,出示在黑板上。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归处。

”(秦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8. 师点明除了诗歌中又和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意境相似的诗词,其实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篇相似意境的文章,请生回顾并讨论交流。

(对第三阶段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可由生陈述各自的意见,然后师再汇总。

)板书设计:三个境界王国维迷惘树立目的、高瞻远瞩执着锲而不舍、孜孜以求顿悟一朝顿悟、水到渠成返回学生汇总解说课文内容:⑼文章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 ( 第⑴2自然段 ) ,提出论点:治学要仔细地去领会,仔细地去做。

这是作者读书的“自得”,是文章议论的中心。

第二局部(第 3 自然段)依照自己的领悟解释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

第三局部 ( 第 4—6 自然段 ) ,在领悟的基础上,对三个境界逐一论述,表达自己的的见解。

⑽老师指导学生领悟课文每段内容。

学生做好笔记,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1 段,用设问名开头提出论习题“怎样治学”。

接着指出这个问习题历来受到普遍的注意:“不断有人提到”、“有人还想得到一些秘诀”。

第三句从事物的一规律来说:“最重要的道理,往往是最普通的道理。

”意为解决问习题在于道理是谁都可以知道的,没有什么秘决。

也就是说,“怎样治学”这个普遍性的问习题,是谁都可能答复,“问习题在于你是否仔细地去领会,仔细地去做。

”这就指出了治学的关键,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这就是。

“仔细领会,2 / 4仔去做。

”可以是古今大事家、大学者的共同感受。

王国的此感,本文作者也有此感。

因此,作者再引出王国的治学三境界之后,直接道:“是得好的”。

2 段摘引王国在《人》中的三境界,下文。

3 段,第一境界,王国借引晏殊的意思,是不怎的客条件(“昨夜西凋敝”),都要能甘居寂寞,敢于去坐“冷板凳”,毫不地去学。

(一个“独”字,形象点出个意思)“上高楼”,是了看得深;也只有“上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

白寿彝用“目光大,意志决”来解第一境界,抓住了它的根本。

第二境界,作者解是“能吃苦耐,得起考”。

正是王国的本意,他借柳永的,加以形象、生的表达。

第三境界,作者解“在的所里是不能有所,你他千百度也不行,但偏偏是在灯火珊没有什么人的地方,找到他了。

”什么在的所是里不能有所在呢?治学在独。

随大流、湊,随声附和,亦步亦,是有什么人“。

指的是能不偏所囿,不偏所,敢干冲玻的蕃,刻苦的研、探索,有真知灼,能独辟蹊径 , , 功到自然成 , 就能独具慧眼去”他”.第 4—6 段,首先,把第一境界一步“立志”,并提出:“要立好志并努力它其不容易。

”一个人求学、做事,要是漫无目的,不辨方向,那将一事无成。

同道理,治学,首先就要立一个大的目的其不懈地努力,也就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那么立什么志呢?作者用“不是要 . 而是要”的并列复句作了明确的答复。

“于我国家民族的所奉献,在学上有所成就”,是代予我的神圣,也是当代一切治学的人立的志。

文章接着指出“最重要的是一个‘立’字,看你立得住立不住”,是的关。

“志”或大或小,都会有,但“立”并且要“立”得住,就要靠行,靠不懈的努力,刻苦的学,“不要被吓倒”,是在“立”的程中要做到的。

作者些述,既是本于王国的原文,又在原文的基上,有性地。

,文章就具有指意了。

5 段,第二境界,作者首先用三个判断来述“上也的是立志的具本表”,是承第一境界,提醒如何“立”;第三句指出“必思想感情到了第二境界才可到达”,也就是要心甘情愿地、不吝一切地像恋中的情人那去追求(“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句提醒精神,就是荀子所的“而不舍”的精神。

下文分两述,第一引用《学篇》中的名句“不跬步,无以致千里;和小流,无以成江海”来明“而不舍”的精神,指出学知要与日俱增,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效果自;“一金石可”,是学必持不懈。

第二,指出“而不舍”的重要作用——它能使我,一步步前,得到利。

在一的述中,引用了《礼中庸》中的“人一已百“的名言。

最后,用“天堂的大是敞开着的,只要好好‘修行’,可以去”,来上文,形象提醒“而不舍”的必然果,并开启下文,渡到第三境界。

6 段,第三境界,作者指出它的核心就是“自得”(自得,就是自己的有所会,形成自己的解)。

并用孟子的来述:深造就是了自得,真正掌握了知,融会穿,才能运用自如。

然后,人在治学中的向,从多方面来述何正确理解自得:既不成心地立异,无根据地新,又不随事附和;既要向他人求教,又不能唯唯;不表示自己的解,而有独到之。

些述,都照上文“在的所中不能有所”的解。

文章最后指出3 / 4自得对个人学业、对学术界的进步都大有好处,并附带指出当前“有一种不好的风尚,不器重自得之学”,表现在报刊上不少文章访问演出上是论文,“往往是一些资料的聚集与改写”,仅仅是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这是不能有所创新的。

三、老师汇总课文写法与语言全文通过对“三个境界”的领悟来论述有关治学的见解,体现了读书感悟的特点:一个是“读”,即读什么,一个是“得”,从中得到什么,两者严密相连;先写所读文章的内容和领悟,再写感悟见解,后者是重点。

全文以阐述为主,论点来自读书受到的启发;以所读书的内容为论述的依据,把原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识交融一起来阐述,语言朴素严谨,在说服力。

四、作业⑴把课文所引用词的原意与王国维的理解、白寿彝的理解加以比较。

⑵写一则读书感悟。

4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