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赏析

合集下载

晏殊的《浣溪沙》赏析

晏殊的《浣溪沙》赏析

晏殊的《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是唐代诗人晏殊的著名作品。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晏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着清新的唯美情怀,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好评。

《浣溪沙》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是一首艺术性很强的诗篇,写了庄子在清凉好风中欣赏美丽风景的景象。

诗人在度假途中,到浣溪沙去耍乐,在一片无比的山林里沉醉在清新的空气中:“上有六龙飞翔之处,下有冷泉清洌之声。


仔细观赏后,他把自己所见的景色用诗词侃侃而谈,并把他自己乐观、明朗的口吻表达了出来。

他写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可见,此诗歌所表达的精神是要放松心情,享受自然的美好。

此外,从这首诗歌中不难发现晏殊惊鸿一瞥的感人之情。

他将山林之美、山色的秀美和自己的心思表达的淋漓尽致:“况复西风,恰似兰桂,微开窗户,遥望蒙蒙”。

这一句尤其突出,表现出晏殊强烈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愫。

总之,晏殊在《浣溪沙》一诗中抒发了极为细腻、深情動人的审美情感,把他明快、愉悦的心态完美地表达出来。

诗歌中晏殊对美好生活的崇拜,说明了当时追求安逸、自由且由衷的态度。

读这首诗,无不让人深深受到思绪深处美好时光的震撼。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了士大夫的一种一淡淡的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1huàn xī shā浣溪沙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诗翻译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

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古诗赏析《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

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

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的原文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的翻译是: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
这首词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北宋时期。

晏殊是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深受后人喜爱。

这首词以其清新自然、婉约含蓄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词中通过对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同时,通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慨。

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更是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

晏殊作为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征。

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慨和无奈,也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心理感受之一。

总的来说,《浣溪沙》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词作。

通过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晏殊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2)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3)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4)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5)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6)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7)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译文:填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

评析:据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七:晏元献因观王琪大明寺诗板,大加称赏。

召至同馆,步游池上。

时春晚有落花,晏公云:“每得句或弥年不能对,即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

”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

”自此辟置荐馆职。

按晏殊每至一名胜,辄喜闭目徐行,令从人诵墙上题诗,偶过扬州大明寺,得闻王琪诗,诧为异才,遂引入门下。

“无可奈何”二语,诚为千古名句。

花落燕归,物候相推,本是大自然的常态。

但一加以“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便觉意蕴无穷。

盖前句伤春,未免怅惘不甘。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浣溪沙作者:晏殊朝代:北宋体裁:词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

分上下两阙,各三句,共计四十二言。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和去年一样。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意为春光无法挽留,一切该逝击的都留不住。

④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译文】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

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

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赏析】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

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

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

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

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我安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

晏殊《浣溪沙》赏析

晏殊《浣溪沙》赏析

晏殊《浣溪沙》赏析晏殊《浣溪沙》赏析晏殊《浣溪沙》赏析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1]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作品赏析【注释】:[1]“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2]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

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晏殊《浣溪沙》赏析2《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宋代: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高考诗歌精读

晏殊《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高考诗歌精读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赏析古诗鉴赏1226 1158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赏析:晏殊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晁元咎曾称其词“风调闲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上面这首词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清王士俊纂修的《河南通志·河南府·陈州》“西园”条记载:西园“在州城西,宋知州张咏创。

中有七亭,曰:流芳、中燕、流杯、香阴、环翠、洗心、望京。

有阁曰吟风,堂曰清思。

又筑台曰望湖。

宋晏殊以故相居此,于隙地有莎丛生,作《庭莎记》。

据晏殊《庭莎记》记述:“介清思堂、中燕亭之间隙地,其纵七八步,其横南八步,北十步,以人迹罕践,有莎生焉。

”他命人移植莎草,建为莎场,于是“光风四泛,纤尘不惊”,环境甚为幽美。

词人“级藉吟讽,无施不谐”,悠然自得。

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的春末夏初之际,晏殊于这年春天自颍州移知陈州。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像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

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

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赏析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赏析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赏析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宋代: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译文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

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

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

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

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

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注释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过:飞过,过读平声。

晚花:春晚的花。

红片:落花的花瓣。

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

莎草为草本植物,叶条形,有光泽,夏季开黄褐色小花。

一霎:一会儿,一阵子。

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好几次下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

词句化用五代孙光宪《思帝乡》词:“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赏析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赏析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宋代: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译文
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

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

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

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

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

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注释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过:飞过,过读平声。

晚花:春晚的花。

红片:落花的花瓣。

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

莎草为草本植物,叶条形,有光泽,夏季开黄褐色小花。

一霎:一会儿,一阵子。

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好几次下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

词句化用五代孙光宪《思帝乡》词:“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赏析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

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

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晚”,一指
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

“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

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

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

“一霎”、“几回”乃互文。

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

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

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

下句“圆荷”即荷叶。

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

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

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

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

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

”此词可见一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