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与平板显示技术(修正版)
正文TFT-LCD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代表着人类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
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家庭与个个人电子信息系统的逐步推广,人们对信息的显示需求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广泛,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往电视机与电脑显示器采用的CRT(阴极射线管)均有体积大、重量重、荧屏尺寸大小受限等缺点,替代CRT开发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变得尤其必要与先觉性。
其中,平板显示(FPD)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
由于平板显示具有清晰度高、图像色彩好、省电、轻薄、便于携带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上述信息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FPD是市场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凭着其低压、低功耗、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寿命长、无辐射等优异特性占据整个平板显示技术的主导地位。
液晶显示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消费电子中,横跨1英寸到100英寸的市场,液晶显示器的市场规模巨大,已占平板显示市场的90%,因此,我国显示器产业将重点发展TFT-LCD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TFT-LCD显示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其的结构特点来整体认识TFT-LCD。
然后详细介绍了TFT-LCD制造的工艺过程,包括前段制程Array玻璃基板的制作、中段制程Cell玻璃基板的对盒及液晶的灌注、后段制程模块组装三大步骤并对其原理进行了阐述。
最后通过对市场的需求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对其应用做了研究。
关键词 TFT-LCD的发展概况;结构特点;工艺过程;原理;市场应用第1章绪论什么是TFT-LCD?TFT-LCD即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的缩写,意即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
简单地说,TFT-LCD面板可视为两片玻璃基板中间夹着一层液晶,上层的玻璃基板是与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而下层的玻璃则有电晶体镶嵌于上。
当电流通过电晶体产生电场变化,造成液晶分子偏转,借以改变光线的偏极性,再利用偏光片决定画素(Pixel)的明暗状态。
几种显示技术的比较

几种常见显示技术的比较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器件(LCD)、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LED),场发射显示器件(FED )、表面传导发射显示器件(SED )、无机电致发光器件(IOE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 等。
下面就其中的几种做简要的介绍。
1、液晶显示器件(LCD )液晶显示器件是液晶应用的主体,发展很快。
液晶显示器的优缺点:(1)结构和产品体积。
传统显示器由十使用CRT,必须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到屏幕,因而显像管的管颈不能做得很短,当屏幕增加时也必然增大整个显示器的体积。
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体积也不会成正比的增加(只增加尺寸不增加厚度所以不少产品提供了壁挂功能,可以让使用者更节省空间),而且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CRT显示器要轻得多。
同时液晶显示器由十功耗只在十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传统CRT显示器也要小得多。
(2)辐射和电磁波干扰。
传统CRT显示器由十采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在打到屏幕上后会产生辐射,尽管现有产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把辐射损害降到最小,但不可能根除。
在这一点上,液晶显示器具有先天的优势,它根本没有辐射可言。
至十电磁波的干扰,液晶显示器只有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只要将外壳严格密封即可排除电磁波外泄,而传统CRT显示器为了散热,不得不将外壳钻上散热孔,所以电磁波干扰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液晶显示器也被称为冷显示器或环保显示器。
(3)平面直角和分辨率。
液晶显示器一开始就使用纯平面的玻璃板,其平面直角的显示效果比传统显示器看起来好得多。
不过在分辨率上,液晶显示器理论上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但实际显示效果却差得多。
而传统显示器在较好显卡的支持下达到完美的显示效果。
(4)显示品质。
传统显示器的显示屏幕采用荧光粉,通过电子束打击荧光粉显示,因而显示的明亮度比液晶的透光式显示(以口光灯为光源)更为明亮,在可视角度上也比液晶显示器要好得多。
图像平板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器件的原理
液晶显示的原理用液晶的电光效应, 通过施加电压改变液晶的光学特性,造成 对入射光的调制,使液晶的透射光或反射 光受到所加信号电压的控制,从而达到显 示的目的 。
液晶显示器件的特点 电视台广播的电视信号主要针对显 象管的非线性作了非线性(γ)预先校正, 而液晶显示屏的电光转换特性近似线性, 即γ≈1 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经过非线性(γ) 校正,再送到液晶屏上显示 所以液晶电视机的视频放大级应增 加一个γ≈2.2的非线性校正电路
脱机/条形LED电子显示屏
一、脱机/条形LED电子显示屏系统结构
– 脱机屏/条屏由计算机和显示屏屏体组成
计算机负责显示内容的编辑,并通过通信接口向显示屏发 送 显示屏屏体内含控制卡和多个驱动模块
– 条屏是指可显示一行或两行点阵汉字的脱机显示屏 – 脱机屏以显示屏屏体所包含的发光点的数量(列× 行)作为其大小的计量单位
图像显示处理设备
●字符叠加器 ●画面分割器 ●视频分配器分配器
字符叠加器
字符叠加器是视频叠加器的一种, 即专门在视频信号中混入字符的视频 叠加器
对字符叠加器的基本要求
(1)能在屏幕上稳定地显示叠加的内容,叠加的 信号必须与图像信号同步
实现同步的两种方式:
• 分离出场、行同步信号 • 本身产生出场、行同步信号
• 12行×24列 • 共288个字符 • 256种字形 • 字符闪烁功能
字符叠加器的接口
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可编程驱动的监控 屏幕,对外提供一组打印控制命令,使任 何具有RS-232、RS-422和RS一485接口的设 备都可以对其进行控制,从而把一些动态 变化的信息实时地叠加到显示器的屏幕上
画面分割器
以72帧/s的速率送向同步板。同步板上产生行、列 地址,逐点存入帧存板。扫描板顺序取出,通过编码发 向模块接口板
平板显示技术ppt课件

n p sin n 0 , 1 ,2 ,
⑤由于胆甾相液晶分子的螺旋排列还使其在特定波长 范围内具有圆偏振二向色,
10
1 有序参量
图3-5向列相液晶分子长轴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取向位置
11
2 液晶的各向异性 正性液晶和负性液晶在电场作用下分子的行为
(3)对应εx ≠ εy ≠ εz 的情况,一般有两个光轴方向,称为双轴 晶体,如云母、蓝宝石。 少量液晶具有双轴晶体光学特性。
18
1.3.2 单轴晶体中光的传播 (n2- n2o)[( n2o sin2θ+ n2e cos2θ) n2- n2o n2e] = 0
n2 no2 n2 no2sin2no2nne2e2co2s
v//n c/ /cc no,s vn c //cs n/i/ n
22
图3-12 射入液晶光线的前进方向
23
v//n c/ /cc no,s vn c //cs n/i/ n
由于n// >n⊥,所以液晶中光速合成方向与液晶分子长轴的夹 角变小,即进入液晶后,光线向液晶分子长轴方向靠拢。
Ex 2Ey 22ExEyco sE 2o 2si2n
(a) ( a )/ / , 0( b ) /, / 0
图3-6Np与Nn液晶在电场作用下分子的行为
12
液晶 中的 三种 形变
13
14
f 1 2 k 1 ( 1 n ) 2 k 2 [ n 2 ( n )2 ]k 3 [ n 3 ( n )2]
式中:k1l−−展曲弹性系数;k12−−扭曲弹性系数;k33−−弯 曲弹性系数。
11 12 13
《平板显示技术》课件

等离子显示技术利用气体放电发 光的原理,实现图像的显示,具 有高亮度、高对比度、视角广等
优点,但功耗较高。
04
平板显示技术应用案例
LCD显示技术的应用案例
电视
LCD液晶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领域,提供高清、大屏的观看 体验。
计算机显示器
LCD液晶显示器是计算机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清晰的图像和 稳定的显示效果。
3D显示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的视觉体验 ,也是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02
平板显示技术分类
LCD显示技术
总结词
液晶显示技术
详细描述
LCD(液晶显示)技术利用了液态晶体的光学性质,通过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 排列,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LCD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是平板显示的主流技 术之一。
LED显示技术
平板显示技术的挑战与前 景
平板显示技术的挑战
技术更新迅速
平板显示技术发展迅速,不断有新技术涌现,对 传统技术构成挑战。
高成本
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研发成本高,市场推广难度大 。
性能与稳定性
新型平板显示技术性能和稳定性有待提高,需要 不断改进。
平板显示技术的创新方向
柔性显示
柔性显示技术是未来平板 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具 有可弯曲、轻薄、便携等 特点。
《平板显示技术》 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平板显示技术分类 • 平板显示技术原理 • 平板显示技术应用案例 • 平板显示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01
引言
什么是平板显示技术
01
平板显示技术是一种使用电子技 术来控制和显示图像的技术,它 通过控制像素的开/关状态来显示 图像。
02
平板显示技术具有轻薄、低功耗 、高清晰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 电视、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 等领域。
平板显示器技术

显示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是信息时代重要的标志之一。
1897年,德国的布朗发明了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 Ray Tube)的雏形。
CRT的缺点:从大屏幕显示方面来讲,100cm以上的CRT质量要超过100kg,体积大,搬动困难,不能适应现代家庭对高清晰度电视(HDTV)和现代战争对大屏幕显示器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平板显示技术应运面生,而且获得了迅速发展。
平板显示在国际上尚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显示器的厚度小于显示屏幕对角线尺寸四分之一的显示技术。
这种显示器厚度较薄,看上去就像一块平板,平板显示因此而得名。
1-2 平板显示器的种类及其特性平板显示器因其结构上,与传统的显示器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平板显示器的种类,也因基本原理、元件结构和去方式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分类,而且其物理特性也是各有不同的表示。
平板显示器依其光源机制(应用层面),可分为:▪直视型(Direct V iew)▪反射型(Reflective)直视型▪发光型▪非发光型反射型▪液晶平板显示器1-2-1 平板显示器的种类区分发光型平板显示器▪交流或直流电式的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有机或无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发光二级管平板显示器▪冷阴极电子发射型平板显示器非发光型平板显示器▪二端子型的薄膜二级管元件▪金属绝缘金属元件▪三端子型的非晶硅的或高溫/低溫多晶硅的薄膜电晶体元件反射式的液晶平板显示器早期所使用之LCD如笔记型电脑的TFT-LCD面板均为穿透式平板显示器,附有一个级为耗损电量的背光源模组,藉由电压控制液晶的排列,进而调节穿透光线的强度,当使用于户外明亮的环境时,背光源模组的光强度较周边环境的光线为弱時,就会造成影像画质的劣化。
一般简单型反射式平板显示器,亦就是无所謂的背光源模组,藉由液晶分子调制反射光的强度,并用以显示所需的信息,因而既省电量,同時也非常适合于强光环境下使用。
反射式彩色高解析度之薄膜液晶平板显示器因应而生。
平板显示技术(LCD)

谢文法
xiewf@
显示技术的发展
液晶显示器件(LCD) 液晶显示器件
LCD的发展 的发展
什么是液晶
The fourth state of matter:
Liquid crystal
什么是液晶
• 一般固态晶体具有方向性 一般固态晶体具有方向性: -欲改变固态晶体方向 =>须旋转整个晶体 须旋转整个晶体 • 液态晶体 (Liquid Crystal) -具有方向性又具有可流动性 -欲改变液态晶体方向 =>可经由电场或磁场来控 可经由电场或磁场来控 制 • 液晶分为两大类: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前者要 液晶分为两大类: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 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才显示出液晶态, 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才显示出液晶态,后者则 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呈现出液晶状态。 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呈现出液晶状态。 • 作为显示技术应用的液晶都是热致液晶。 作为显示技术应用的液晶都是热致液晶。
把有机电解质等离子型导电性物质掺人液晶材料中, 把有机电解质等离子型导电性物质掺人液晶材料中 ,将液晶夹在两块导电玻 璃之间构成液晶盒,基片项处理,使液晶分子沿面排列。在不通电的情况下, 璃之间构成液晶盒 ,基片项处理,使液晶分子沿面排列。在不通电的情况下 , 液晶盒是透明的。 液晶盒是透明的。当V>VW(称VW为威廉斯畴阈值电压,约为 称 为威廉斯畴阈值电压,约为10V),产生周期 , 性的液晶分子环流, 性的液晶分子环流, 呈现出有与液晶盒厚度相同间隔的周期性的静态条纹图 称这种图案为威廉斯畴。再增加电压,就变成如图紊流, 案 , 称这种图案为威廉斯畴 。再增加电压, 就变成如图紊流 , 结果使光变成 强烈地向前散射,称之为动态散射(DS)效应,这时液晶变成乳白色,对入射光 效应, 强烈地向前散射,称之为动态散射 效应 这时液晶变成乳白色, 不透明。 不透明。 产生动态散射必须有三个条件:1、液晶盒必须足够厚 大于 大于6µm);2、液 产生动态散射必须有三个条件: 、液晶盒必须足够厚(大于 ; 、 晶材料的阻值要低,小于(1-2)×1010 cm;3、介电各向异性必须为负。 晶材料的阻值要低,小于 × ; 、介电各向异性必须为负。 缺点:电流较大;对比度差;出现光散射的紊流使图像边缘不很清晰; 缺点:电流较大;对比度差;出现光散射的紊流使图像边缘不很清晰;由 于掺入电解质添加剂,液晶材料质量变差,工作寿命不够高。 于掺入电解质添加剂,液晶材料质量变差,工作寿命不够高。
LCD平板显示器的技术基础

第一章 LCD平板显示器的技术基础第一节液晶彩色显示器的结构液晶显示器件从结构上说,属于平板显示器件。
其基本结构,呈平板形。
典型液晶显示器件基本结构如图3-7所示。
它主要由如图3-8所示的几大部件组成。
当然,不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件其部分部件可能会有不同,如:相变型、PDLC、多稳态型液晶显示器件没有偏振片,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件在基板上制作有有源矩阵电路等,但是所有液晶显示器件都可以认为是由两片光刻有透明导电电极的基板,夹持一个液晶层,封接成一个偏平盒,有时在外表面还可能贴装上偏振片等构成。
下面以典型的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件(TN)为例,进行介绍,见图3-7。
将两片光刻好透明导电极图形的平板玻璃相对放置在一起,使其间相距为6~7um。
四周用环氧胶密封,但在一侧封接边上留有一个开口,该开口称为液晶注入口。
液晶材料即是通过该注入口在真空条件下注入的。
注入后,用树脂将开口封堵好,再在些液晶盒前后表面呈正交地贴上前后偏振片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液晶显示器件。
当然,作为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件,在液晶盒内表面还应制作上一层定向层。
该定向层经定向处理后,可使液晶分子在液晶盒内,在前后玻璃基板表面都呈沿面平行排列,而在前后玻璃基板之间液晶分子又呈90度扭曲排列。
从而使其具有了如图3-9所示的光学和电光学特性。
现将构成液晶显示器件的三大基本部件和特点介绍如下:1、玻璃基板这是一种表面极其平整的浮法生产薄玻璃片。
表面蒸镀有一层In2O3或SnO2透明导电层,即ITO膜层。
经光刻加工制成透明导电图形。
这些图形由像素图形和外引线图形组成。
因此,外引线不能进行传统的锡焊,只能通过导电橡胶条或导电胶带等进行连接。
如果划伤、割断或腐蚀,则会造成器件报废。
2、液晶液晶材料是液晶显示器的主体。
不同器件所用液晶材料不同,液晶材料大都是由几种乃至十几种单体液晶材料混合而成。
每种液晶材料都有自己固定的清亮点T L和结晶点Ts。
因此也要求每种液晶显示器件必须使用和保存在Ts~T L之间的一定温度范围内,如果使用或保存温度过低,结晶会破坏液晶显示器件的定向层;而温度过高,液晶会失去液晶态,也就失去了液晶显示器件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液晶按形成可分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以及两性晶体。
困扰液晶技术的主要因素:拖尾(响应速度)、对比度、视角。
液晶按工作模式可分为:反射式、透射式、投影式。
2.彩色显示的三个特征:对比度、还原度、亮度。
3.按气体与电极是否接触分类,PDP可分为:DC-PDP(电极与气体直接接触的直流型)和AC-PDP(电极用覆盖介质层与气体相隔离的交流型)。
4.按制备材料,OLED可分为:聚合物(大分子)器件(PLED)和小分子器件(OLED)。
5.LCD投影仪,其电路系统包含:信号处理部分和液晶面板驱动部分。
6.对PDP而言,气体能够稳定放电区域的有:正常辉光放电区(EF)、反常辉光放电区(FG)、弧光放电区(G以后)。
7.LED按PN结制备材料,可分为:同质P-N结LED和异质P-N结LED。
8.投影方式有:前投影显示和背投影显示。
9.根据量子状态的不同,激子可分为: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
其比例在小分子材料是1:3。
10.根据半导体理论,LED多采用(III- V)族化合物的四元合金半导体制作以获得较大的发光效率,而半导体由于需要声子的参与,辐射复合效率降低。
11.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能做液晶显示器的是:热致液晶,目前商用化的液晶显示器是:AM-LCD为端子的A-SI TFT-LCD。
12.响应时间是指施加电压到出现图像显示的时间,又称上升时间,从切断电源到图像消失的时间称为下降时间或余辉时间。
13.分辨力是指人眼能能够分辨电视图像的最小细节的能力,是人眼观察图像清晰度的标志,通常用屏面上能够分辨出的明暗交替的线条的总数来表示,而对于用矩阵显示的平板显示器常用电极线数目来表示其分辨力。
14.视网膜含有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感光细胞包括杆体细胞(能在暗环境下感受外界微弱的光刺激)和锥体细胞(能在明环境下精细地感受外界光刺激)。
15.色温是指一个光源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某温度时所发生的光色相同,这个光源的色温便是该温度。
16.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波长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
色调是颜色最重要的特征。
饱和度是指这个颜色的鲜明程度。
明度是指刺激物的强度作用于眼睛所发生的效应,它的大小是由物体反射系数来决定的,反射系数越大物体明度越大,反之越小。
17.加法混色三原色:红、绿、蓝。
对于光谱中的每一种色光,都可以找到另一种按一定比例与它混合得到一种白色的色光,这一对色光称为互补色。
如(红青、绿紫、蓝黄)。
18.减法混色:(黄、青、品红)。
19.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复合同步脉冲,复合消影脉冲,在彩色电视中还包括色同步信号。
20.LCD显示器的特点:低压、微功耗,平板结构,被动显示型,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
缺点:显示视角较小,响应速度慢。
21.液晶因分子排列有序状态不同分为:近晶相液晶,向列相液晶和胆﹖相液晶,大量应用于显示器的是向列相液晶。
22.液晶显示原理:在电场、热等外场作用下,使液晶分子从特定的初始排列状态变为其它分子排列状态,随着分子排列的变化,液晶的光学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变换为视觉变化。
23.液晶分子排列的方法:基片表面的处理方法分为三类:直接取向处理法(用具有垂直取向能力或平行取向能力的取相机对基片表面进行直接处理,在取向剂与液晶分子之间产生范德华力、偶极子之间的引力和氢键等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力)、间接取向处理法(将取向剂溶解在液晶中,注入到液晶盒后取向剂从液晶中析出而吸附在基片表面上)、基片表面变形取向处理法(将原来光滑的基片表面变成不光滑的表面,通过不光滑表面与液晶的弹性的相互作用,使液晶分子成一定的排列方向而固定下来。
由摩擦法和倾斜蒸镀法)。
24.液晶显示器的三大主要材料是液晶、偏光片、ITO(氧化铟锡)玻璃。
25.光刻工艺: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去膜和清洗。
26.取向排列工艺:清洗(高纯水、超声波、高效有机溶剂)、涂膜、预烘、固化、摩擦取向。
27.PDP显示器(AC-PDP(又分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和DC-PDP)。
28.PDP显示器的特点:高速响应、可全彩色显示、伏安特性非线性强,具有很陡的阈值特性、具有存储功能、无图像畸变,不受磁场干扰、应用的环境范围宽、工作于全数字化模式、长寿命。
29.气体发生稳定放电的区域由三个:正常辉光放电区、反常辉光放电区、弧光放电区。
30.表面放电型AC-PDP的两组电极分别制作在前后基板上,并且相互正交,在每一个交叉点后称一个放电单元,维持放电在前后基板间进行。
表面放电型AC-PDP的显示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制作在前基板上,寻址电极制作在后基板上并且与显示电极正交,一对显示电极与一条寻址电极的交叉区域就是一个放电单元,维持放电在两组显示电极间进行。
AC-PDP在电极上均有一个介质层(氧化镁)做保护膜。
31.彩色AC-PDP显示原理:利用混合气体放电产生的VUV来激发三基色光致荧光分发光,与荧光灯的发光原理相似。
32.彩色AC-PDP对放电气体的要求是:着火电压低,辐射的真空紫外光谱与荧光粉的激励光谱相匹配,而且强度高、放电本身产生的可见光对荧光粉发光色纯影响小、放电产生的离子对介质保护膜材料溅射小、化学性能稳定。
33.障壁的制作:丝网印刷法、喷沙发。
新方法:光敏浆料法、填平法、模压法。
34.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基本性能主要包括:发光颜色和色纯度;发光效率和亮度;稳定性和寿命。
35.辐射复合:直接复合和间接复合。
直接复合:指电子在导带与价带间直接跃迁引起非平衡载流子的复合过程。
也称带间复合。
间接复合:这类材料导带带底与价带顶的k不一样。
电子空穴的复合过程必须有第三者声子的参与,为三体过程。
36.对于异质结,由于n区的禁带宽度大于p区,产生的光波波长长于p区的禁带宽带宽度被p区吸收,所以只有p区发光。
37.外延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一层新单晶的技术。
新单晶层的取向取决于衬底,并且由衬底向外延伸而成。
主要有气相外延、液相外延、分子束外延、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淀四种。
二、名词解释1.LCOS答:LCOS的基本含义是在硅片上的液晶,通称硅基液晶,是一种液晶反射式投影器件。
其结构是在硅单晶圆片上,利用半导体技术制作驱动面板(又称为CMOS-LCD),然后将单晶片用研磨技术磨平,并镀上铝当作反射镜,形成CMOS 基板,然后将CMOS基板与含有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贴合,在注入液晶,进行封装测试。
2.着火点压答:由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图,当极间电压增大到B点时,放电电流迅速增大,有很微弱的光辐射,放电由非自持转变为自持放电,B点的电压称为着火点压(击穿电压)Vf。
3.LCD的响应时间答:根据流体变性理论可将液晶的响应时间τ=ηᵢ(ɛ₀ΔɛE²kᵢᵢq²)⁻¹,式中各量定义为已知,其中:E为外加电场;q为形变频率,指盒厚对响应的影响:q=PI/d,d为盒厚。
不同类型的液晶,其响应时间也不相同,且液晶显示器件的响应时间都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出现拖尾现象。
4.TN和STN答: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TN-LCD,结构:在TN-LCD盒的最外侧是偏光片,上下偏光片之间偏光轴正交90°。
在偏光片下是经过表面处理带有定向膜和ITO膜的玻璃基板,上下基板分子排列方向正交90°。
在两块间隙5um左右的上下玻璃形成的盒内充满正性向列相液晶,TN液晶盒工作于黑白模式,其不加电时呈现亮态,加电压后呈暗态。
STN:将传统的TN液晶器件的液晶分子扭曲叫加大到大于90⁰,一般在180⁰~270⁰的可以改善电光特性的陡度的液晶器件称为超扭曲向列(STN)液晶盒。
其具有很明显的特征:(1)大扭曲角(180⁰~270⁰);(2)高预倾角;(3)偏光片光轴与分子长轴之间夹角特殊设置。
STN液晶盒工作于有色模式、黑白模式以及彩色模式。
5.正性液晶:偶极距平行于分子长轴的P型液晶,∆ɛ大约在10~20之间。
其中ɛ为介电常数,反映了在电场作用下的介质极化的程度。
6.负性液晶:偶极距垂直于分子长轴的N型液晶,∆ɛ<0,结构特点是侧向含CN、F等基团,介电各向异性大,适于低电压工作。
7.TFT答: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TFT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使被扫描的行电极能够保持住扫描期间的电压,改善了STN会闪烁(水波纹)模糊的现象,得以实现高路数搞对比度显示。
8.潘宁电离答:在给定的基本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杂质气体,如果杂质气体的电离电位小于基本气体的亚稳态能级,混合气体的着火点压会小于基本气体的着火点压,这种现象就是潘宁电离。
9.激子:存在一定相互作用而稳定、有一定寿命的“载流子对”。
10.明适应、暗适应答:明适应:眼睛由暗到亮的适应过程叫明适应,在这过程中演的感受度降低。
暗适应:眼睛由亮到暗的适应过程叫暗适应,它包括两种基本的过程:瞳孔大小变化和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
11.临界闪烁频率答:但闪光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闪光,而感到一种固定的或连续的光。
但此闪光频率并不恒定,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刺激的强度、刺激的面积、视网膜的不同部位、不同背景光及不同的刺激色光。
12.LUMO和HOMO轨道:已占有电子的能级最高的轨道称为最高已占轨道,用HOMO表示。
未占有电子的能级最低的轨道称为最低未占轨道,用LUMO表示。
HOMO、LUMO统称为前线轨道,处在前线轨道上的电子称为前线电子。
三、简答题1.光通量、发光强度、亮度之间的关系答:光通量(Ф):能够被人的视觉系统所能够感受到的那部分光辐射功率的大小的度量,单位lm(流明)。
发光强度:一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称作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I。
亮度:指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即L=∂I/∂A。
光通量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辐射能所能引起的人眼光亮感觉的能力。
发光强度I描述了光源在某一方向上发光的强弱,它考虑了光源发光的方向性,发光强度与光通量之间的值可以进行一定的相互转换。
亮度不仅可以描述一个发光面,还可用来描述光路中的任意截面。
2.简述何谓辉光放电?简述辉光放电中阴极到阳极的七个放电区域?答:稀薄气体自激导电的现象称为气体辉光放电,PDP正是利用气体辉光放电而发光的。
按辉光放电中的阴极到阳极的七个区域描述:刚离开冷阴极的电子能量很低,不足以引起气体原子激发和电离,所以,阴极近表面为一暗区,即阿斯顿暗区;随着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当电子的能量足以使气体原子激发时,就产生辉光,这就是阴极光层;电子能量进一步增加时,就能引起气体原子电离,从而产生大量的离子与低速电子,这一过程并不发可见光,这一区域称为阴极暗区,阴极位降主要发生在这一区域中;低速电子增加速度后,会引起气体原子激发,从而形成负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