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设计说明

河道治理设计说明
河道治理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公园景观工程段河道治理工程位于莲花滩河右岸一级支流小桥河沟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段,治理河段上起新洲大道下游约90m处,下止花房子(金曾路公路桥),治理河道全长1.26km,治理岸线左右两岸总长2.51km。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包括以下两部分:(1)开挖还补因花房子公园建设占用的严家桥节制闸滞洪库容,保障严家桥节制闸的滞洪功能不受影响;(2)打造城市景观廊道,并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同时通过新建护岸重塑岸坡,保障滞洪区内防洪库容不受影响,以及保护岸坡稳定、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美化周边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产业园区。主要建设内容为库容还补(库岸拓挖)、生态护坡及附属工程。

2 编制依据

2.1技术规范

(1)《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4)《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

(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6)《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10)《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

(1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12)《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设计规范》(SL654-2014)

2.2有关文件及其他

(1)《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发〔2009〕1号)

(2)《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渝财建〔2010〕237号)

(3)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的通知(渝水总〔2013〕5号)(4)《重庆市XXXXXXX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重庆市XXXX农业委员会《关于XXXXXXXXXXXXXXXXX公园景观工程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九龙坡农委〔2017〕114号)

(6)整治河段实测地形图

3 工程设计

3.1库容还补

根据《XXXXXXXXXXXXXXXXX公园景观工程段(已成)河

道治理工程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测算,花房子公园景观工程建成后将侵占285.0m~291.0m间滞洪区防洪库容1.72万m3,高程288.5m~291.0m间调节库容4.09万m3。本次拟对工程河段库岸进行拓挖,以还补花房子公园景观工程的建设占用的严家桥节制闸滞洪库容。主要控制坐标见表3-1、表3-2。

表3-1 左岸主要控制坐标表

表3-2 右岸主要控制坐标表

3.2生态护坡

左岸小左0+000.00~小左1+255.93,右岸小右0+000.00~小右1+254.96均采用格宾石笼镇脚+草皮护坡。

3.3附属工程

结合现场情况,分别在小右0+206、小右0+529、小右1+138和小左0+508设置排水涵管4处。另外,根据需要在设置水尺2套、沉降观测点10个。

4 主要技术(施工)要求

4.1基础开挖

(1)岩质地层临时开挖坡比为1:0.75,粉质粘土临时开挖坡比为1:1.0,开挖后应加强边坡稳定监测,并应避免开挖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时间过长导致垮塌等现象。

(2)基础开挖应从上而下进行,开挖坡比根据设计图纸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并应切实注意施工安全,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开挖结合排水考虑,排水沟逐层领先;基坑积水应及时抽排,有泉眼出露应作排引处理,不得随意填埋,以确保工程质量。

(3)建基面上不得有倒悬坡、陡坎尖角;结构面上的泥土、锈斑、钙膜、破碎和松动岩块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岩体等均必须采用人工清除或处理。

4.2堤身、堤后回填

(1)填筑前应完成填筑部位的基础、覆盖层清理和排水工作,堤基范围内的坑、槽、沟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

(2)填筑前应按照《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的方法进行碾压试验,验证填筑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根据碾压试验结

果确定施工压实参数,包括铺料厚度、含水量的适宜范围、碾压机械类型及重量、压实遍数、压实方法等。

(3)本工程护堤填筑压实度不小于0.93。

(4)未尽事宜按《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的要求执行。

(5)如遇雨季施工,开挖面原则应采用防雨覆盖设备,并在雨前将开挖面土压实并有横向排水坡度,雨后复工前应检查填筑开挖面及回填料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如若不符,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6)未尽事宜按《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的要求执行。

4.3场地清理和弃土的堆置

(1)应清理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表层有机土壤,并将开挖的土运到指定地区堆放。

(2)堤基基面清理范围包括堤身、铺盖、压载的基面,其边界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30cm~50cm。

(3)基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报验。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时,应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应再检验,必要时须重新清理。

(4)堆存的有机土壤应利用于工程环境保护。

(5)开挖渣料不得随意堆弃,不允许在开挖范围的上侧和沿河岸岸边弃土。

4.4格宾石笼工程

(1)施工中,格宾石笼基面应保持整平。填料时应均匀的向同

层的多个石笼内填料,不应向单格箱体内一次性投满,填充材料顶面宜高出结构体30~50mm,确保封盖后结构体密实。

(2)封盖时,应将盖板与格宾垫四周端网片以及隔片按要求绑扎,相邻的盖板也要相互绑扎。如果多个格宾石笼单元体同时封盖,则可用卷网一次性封盖。

(3)未尽事宜参照《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4.5封头及渐变段处理

堤防封头段应根据实际地形与原状岸坡平顺衔接,且嵌入原状岸坡深度不小于 2.0m,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渐变段长度,保证渐变段平顺过渡,防止陡变,影响堤防稳定。

5 其他

1、施工开挖中若遇地下管线,应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

2、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执行。

河道整治施工图设计说明

A县B大沟(上段)整治工程(一分册)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B大沟是A县C河以北、D河以南的主要排涝河道,B大沟南起主题公园,北讫D河(原C中干渠),河道全长约4.5km,现状河道底宽2.0~6.0m,河底标高 6.8~5.5m。根据《A县主城区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治理规划》,B大沟担负约4.86km2排涝任务。设计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目前河道淤积严重、过水断面小、排水能力降低、涝水难以排除,排涝标准远不能满足城区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急需整治。 本次设计采用国家85高程参考高度,下同。 二、设计依据 1、规范依据 《A县主城区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治理规划》(2013年6月) 《A县B大沟整治工程(0+000~1+40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GB50288-99);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其他施工、地质、环评、经济规范规程。 2、其他依据 ①《A县B大沟整治工程(0+000~1+400段)地质报告》(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2) 三、工程地质 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可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详见以下描述: 1层:素填土(中粉质壤土,Q4ml)。上部多为杂填土,以建筑、生活垃圾为主;中、下部多以暗黄色或黄色壤土、砂壤土为主。层底标高为6.08~8.20米,层厚1.5~2.6米。 2层:轻粉质壤土(以砂壤土夹壤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 Q4al)。暗黄色、暗灰色。软塑状。层底标高为4.08~5.94米,层厚0.7~3.4米。 3层:重粉质砂壤土,夹壤土(Q4al)。灰色。中密状。层底标高为-0.02~3.55米,层厚1.0~5.0米。 4层:粉质粘土(Q4al)。灰色、灰绿色。软塑~可塑状。层底标高为-1.02~1.85米,层厚1.1~5.7米。 5层:淤泥质粘土(Q4al)。灰色、灰绿色。含腐植物,味臭。层底标高为-4.92~-3.29米,层厚0.7~6.2米。 6层:粘土(Q3al)。灰绿色、灰黄色。可塑~硬塑状。层底标高为-4.59米,层厚1.1~1.3米。 7层:中粉质壤土(Q3al)。暗黄色。软塑~可塑状。孔深15.0m未揭穿该层。 地质评价: (1)河道边坡涉及土层为1层素填土(中粉质壤土)、2层轻粉质壤土及3层重粉质砂壤土,边坡稳定性均较差,抗冲刷能力均较弱,建议进行衬砌。 (2)河道边坡涉及土层透水性均较强,施工时需采取合理有效的降、排水措施。 (3)开挖土层中各边坡稳定性较差,需放坡开挖。 各土层参数详见表1: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2) 第三章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 (4) 第四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14 第五章确保质量目标的技术组织措施 (18) 第六章确保工期目标的技术组织措施 (33) 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8) 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56)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和节能方法 (61) 第十章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72)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74) 第十二章施工总体布置 (80) 附表一:劳动力计划表 (89) 附表二: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90) 附表三: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表 (91) 附表四:资金使用计划表 (93) 附表五:施工进度网络图 (94) 附表六: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临时设施布置方案 (97)

第一章编制依据 综合说明: 根据招标单位提供的“市东城区鹿鸣湖成湖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建设单位对工期、质量的要求等,为使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原则 1.1认真贯彻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1.2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 1.3结合单位工程具体特点,配备具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选择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科学合理的配备生产要素,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1.4安排精干队伍进场,结合单位工程施工特点,调集具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 1.5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制订施工方案。 1.6高效、有序、优质、安全、文明的组织施工。针对施工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力保单位工程按期完成并全部达到质量目标。 1.7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1.8采用先进的施工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 1.9合理储存物资,尽量减少物资运输量。 1.10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1.11合理安排土方平衡,尽量减少土方在现场的倒运次数和倒运量。

小型河道综合治理设计方案

日照岚山 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方案 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九年一月 董事长:刁锋 项目负责人:陈克森、崔振才 技术负责人:冷爱国、甄红锋 报告编写人:冷爱国、张云清 主要设计人员: 水利水文计算:崔振才、肖汉 建筑物设计:冷爱国、张云清、刘昌礼、吕贵梅、张宁经济评价:陈克森、肖汉、丁健全 估算编制:张云清、刘祥柱

目录 一、综合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工程建设缘由...................................................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工程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工程量及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自然地理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地形地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水文气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水文水利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设计洪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工程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区域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河道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 设计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 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 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方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方公里,其中,在A境内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整个流域呈叶状,其中山区约占%,丘陵占%,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本流域内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公里,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 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公里; 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 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

等特点,目前河道内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严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中通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严重。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第三节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文件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 2、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范围、标准和定额资料;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二、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

最新版河道清淤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河道清淤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本次治理范围自淮河路至保丰河,河道总长3.8km,设计河道底部宽度12~25m,设计河底高程为24.05~24.40,河道常水位27.50,排涝水位28.48~28.32,河底淤泥量约为86799m3。**河平面位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河平面图 现状**河人民路至一道河路河道景观已完成,泉河至人民路、一道河路至淮河路段已有设计方案。保丰河至五道河段位于规划城区范围外,现状两岸为农田,由于倾倒大量建筑、生活垃圾,致使河道严重堵塞,过水断面锐减,严重影响城市汛期排涝。并且由于**河常年收纳周边污水,且河内生态环境破坏,无法自净消解,因此,现状**河河道过水断面狭小,河底污泥淤积严重,水中浮萍、杂草疯长、溶氧减少、鱼虾锐减、蚊虫滋生、水质变坏、恶臭扑鼻,市民怨声载道。详见图1.2**河现状图。

因此,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及招标文件相关要求,针对**河河道进行清淤拓宽、岸坡防护及景观绿化,彻底消除河道内源污染,净化水质,消除黑臭,并提高城市汛期排涝能力,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图1.2 **河现状图 2 编制依据 (1)阜阳市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标段二)招标文件 (2)阜阳市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标段二)投标文件 (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D252-2017); (4)《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8)阜阳水系初设报告报批稿 3 施工总体布置 3.1施工总布置原则 工程总布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河河道疏浚拓宽工程为线性工程,工程施工区位于阜阳市郊区施工环境较好。经过踏勘**河K4+057.6~K3+357段东岸红线范围内已拆迁完毕,空地面积大约5万㎡,可用于布置淤泥晾晒场。 晒干淤泥可用于填补红线范围内低洼处,部分淤泥可用于深埋换填绿化种植土,其余按照招标初设方案外运至泉河、颍河防洪堤范围内。

河道治理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公园景观工程段河道治理工程位于莲花滩河右岸一级支流小桥河沟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段,治理河段上起新洲大道下游约90m处,下止花房子(金曾路公路桥),治理河道全长1.26km,治理岸线左右两岸总长2.51km。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包括以下两部分:(1)开挖还补因花房子公园建设占用的严家桥节制闸滞洪库容,保障严家桥节制闸的滞洪功能不受影响;(2)打造城市景观廊道,并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同时通过新建护岸重塑岸坡,保障滞洪区内防洪库容不受影响,以及保护岸坡稳定、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美化周边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产业园区。主要建设内容为库容还补(库岸拓挖)、生态护坡及附属工程。 2 编制依据 2.1技术规范 (1)《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4)《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 (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6)《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10)《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 (1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12)《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设计规范》(SL654-2014) 2.2有关文件及其他 (1)《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发〔2009〕1号) (2)《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渝财建〔2010〕237号) (3)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的通知(渝水总〔2013〕5号)(4)《重庆市XXXXXXX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重庆市XXXX农业委员会《关于XXXXXXXXXXXXXXXXX公园景观工程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九龙坡农委〔2017〕114号) (6)整治河段实测地形图 3 工程设计 3.1库容还补 根据《XXXXXXXXXXXXXXXXX公园景观工程段(已成)河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现代城市河道治理设计理念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12月第12期 摘 要:鉴于传统河道整治通常功能单一、仅以城市防洪排涝为目的,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该文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如何治理城市河道?如何提高河道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并对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河道平面、断面与护岸设计提出了一些想法,以期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城市河道,设计理念,多功能,复式断面,护岸设计中图分类号:TV8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12)12-0114-03 收稿日期:2012-07-18作者简介:许朴(1982-),男,江苏常熟人,工程师,从事城市河道水工结构设计工作。 许 朴1,田爱平2 (1.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2.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上海200050) 现代城市河道治理设计理念浅析 0前言 河流、湖泊孕育了城市文明,滨水区已成为城市 最为宝贵的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挤占河道,使河道空间减小,水域缩窄,行洪排涝能力降低;而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的滞后,又致使大量污水进入河道,水质普遍恶化。同时,城市化也使地表径流量增加,洪涝灾害频发。为了抵御这些灾害,传统做法是加高加厚堤防护岸,修筑混凝土河床和浆砌石岸墙来加大河道过流能力并隔离污水渗 透;有时还采取 “裁弯取直”的办法疏浚河道,以增加河道的行洪能力。可是渠道化的河道也有很多问题:河道的生态环境多样性丧失、生物的生存条件被破坏、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通道被阻断、大大削弱了河道生态自然修复功能等。因此,如何治理城市河道,使其既满足城市的防洪排涝、排污要求,又保护美化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是现今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1河道治理设计新理念 现代城市河道治理须改变过去工程水利的传统观念,建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设计理念,即在满足防洪排涝、排污、通航等多种功能的前提下,以 “安全、生态、景观”为设计目标,建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河流,从而营造一个生态、舒适、优美的滨水生活环境。其主要设计理念如下[1][2]。1.1功能理念 满足城市河道防洪、排涝、航运等的基本功能,同时保护、美化周边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1.2生态理念 充分顺应自然的水生态环境,合理设置河道 平面与断面及两岸截污系统,维持区域内的生态完整性,与自然环境达到有机结合,创造舒适、优美的滨水绿化空间。1.3以人为本理念 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及河道水生态系统,建造城市特色滨水景观带,为周边市民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场所。1.4蓄洪涵水理念 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之灾害。而设计过程中用百年一遇的标准,高筑防洪堤坝,裁弯取直,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洪水的破坏力被强化。1.5文化理念 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设计力求将现代理念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 2河道治理工程设计 河道治理新的设计理念,强调工程顺应自然生态,河道断面力求规整天然河道,河道底部在满足防止洪水冲刷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天然河床,两侧边坡则依河道水力条件采用天然或仿天然材料辅以耐水、耐冲刷植物,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河道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找出设计河道本身存在的问题,明确治理目标,其次要根据现有河道的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的地理优势,采用合理的总体布局,选取合理的河道平面 走向、 设计适宜的河道纵横断面,最后对河道进行护岸和景观的设计。2.1河道治理平面设计 河道平面设计主要为河道中心线、河道岸边蓝线的确定,其受河流现状、水流动力、周围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等诸因素影响。故河道轴线布置的 防洪排水114

河道治理方案

河道治理方案 一、治理方案设计依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XX)水质分类指标标准 3、某xx河综合水样检测数据 4、生态微生物学原理 5、水生生态学原理 二、xx河道污染形成原因 城市的xx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是污染源的侵入,如天然降雨、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污染水体形成的基本途径流程图: 三、目前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技术方法 1、物化方法 物化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污染水体不断进行电解、絮凝、催化氧化、过滤等方法,硝化、降解、分解吸收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此种方法在处理污染水体效果

明显,但是投资费用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应治理大型水体。 2、生态湿地修复法 生态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的功能,使污染水体流过生态湿地逐步降解污染物,提高水质标准。但是生态湿地要求面积大,净化效率低。目前,在上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不具备建造大型生态湿地的条件,而且对于重污染水源无法治理,甚至会使生态湿地遭受破坏,植物死亡产生腐蚀质,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3、配水、调水方法 配水、调水对某一城市、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见效快,成本底,但是配水、调水不是真正解决污染水体的方法,只是将污染水体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是上游向下游的转移。如果大家都采用此方法,可以说是污染水体的循环,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水源的关系,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应“断头浜”的治理。 4、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在人为的干涉下,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经过原位培育,增加微生物活性能力,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目标是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小型河道治理设计方案

小型河道治理设计方案书 一、方案说明; 本治理工程该治理区位于xxx水中下游,其工程主要任务包括:(1)新建护岸7.129km;(2)河道清障8个区段,清障总长度2.49km,共41243m3;(3)改造加固灌溉引水坝3处、溢洪堰1处。该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由x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并报省水利厅审查通过。 本次施工图设计阶段,基本按照已经审批通过的总体设计规模和大的设计方案不变,只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一些变动:(1)对局部堤线线形进行优化和微调,使线形更加平顺美观;(2)对部分护岸基础深度进行优化,适当调整基础深度和宽度;(3)对浆砌石结构作进一步的优化,尽量减少断面尺寸,减少工程量和降低工程造价;(4)完善施工图绘制,包括各种主要建筑物平面布置图、纵横剖面图、配筋图、细部大样图等;(5)进一步分析土石方开挖和利用的关系,减少弃渣量外运及外运的距离,以便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目的;(6)进一步复核工程量,严格按工程预算编制原则、办法和有关定额进行工程投资的编制;(7)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程施工顺序和互相协调关系,加快工程进度,以便工程能尽快实施完成。 二、图纸; 施工图图纸主要包括总体平面布置图、结构平面布置图、纵横剖面图、配筋图、细部大样图、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施工总进度横道图等,均严格按有关设计标准和制图标准进行,保证设计深度能满足施工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大纲; 1、项目概况、设计范围 本次治理工程位于xxxxx,都庞岭北麓,距零陵城区12.5千米处。东临xx 水,与xxxx隔江相望,南接xxxx,西与xxx毗邻,北与xx接壤。辖x个村,总面积xxx平方公里,耕地xxxx公顷,xxx户,xxxx人。 该治理区位于x水中下游,沿河两岸人口相对较集中,两岸多为农田,局部为旱地和草地。工程区范围内属x水冲积堆积一级阶地,地势较平坦,x水大多为天然河岸,两岸河堤主要为粘土、粉砂及卵石构成,稳定性较差,汛期当冲段易产生坍塌,治理河段全线形成封闭防护圈难度较大,且受计划资金的限制,本次治理的重点应以护岸为主,其主要针对已发生崩岸的河岸、河弯凹岸、岸坡陡而土质差的不稳定河岸和需要平整减糙零乱的河岸进行护岸;对阻洪严重的河坝改造成闸坝;对局部河道进行疏挖清障;对于碍洪的狭窄河段和严重阻水的跨河建筑物,应予扩卡。通过以上工程措施,增强河道行洪能力,提高两岸防洪标准,增强治理区域防洪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其工程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已发生崩岸的河岸、河弯凹岸、岸坡陡而土质差的不稳定河岸和需要平整减糙零乱的河岸进行护岸; (2)对土石泥砂淤积较严重的河段进行疏浚处理; (3)对河道断面较窄的河段进行扩宽处理; (4)对阻洪严重的河坝改造成闸坝及对冲刷破坏严重的河坝进行加固改造等。 2、施工图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 (1)设计工作 本次招标项目的工程设计将依据省水利厅批复的初步设计,根据《治理工程

河道整治设计说明书

**市**河河道整治工程设计 矩形断面方案 摘要 **河穿越**市,本次整治段从黄河路—湨河入口段全长度为1950米,为了保护河道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进行本次河道整治工程,此次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选定设计方案,设计河道横断面,推求水面线,进行河道堤防设计,河道中心线设计,河道护坡工程设计和栏杆、排水沟、伸缩缝等细部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统计与工程概算。 本次设计的方法及过程有以下:选择断面形式,矩形断面水力试算,通过伯努利方程推求水面线高程,然后设计堤顶高度;为了规顺洪水河槽稳定堤岸,进行河道中心线设计,首先在平面图上粗拟中心线,然后对有折角的位置圆弧化修改,圆弧半径应取3—5倍的水面宽度;最主要的设计是护坡工程设计,由于断面采用矩形断面,故只进行挡土墙设计和校核,细部结构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栏杆设计、排水沟设计、伸缩缝设计,最后是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统计与工程概算。大大提高了该河段泄洪能力,减轻沿河两岸地区的防汛压力,河道将按50年一遇洪峰流量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洪水不漫堤,防洪效益十分显著,配合挡土墙护坡以及堤顶道路绿化带,可增加植被,美化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避免附近沟道淤塞,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增强河道沿岸绿化,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关键词:河道中心线布置;矩形断面;施工组织设计; Jiyuan SangYu river course the engineering design -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scheme Abstract SangYu river, this regulation period through jiyuan Ju river entrance from dimness - all for 1950 meters length of sec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iver to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masses, so safe for this river regulation engineering,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design is: selected design scheme, design river channel transverse section, the water line, derive river levee centerline design, design, river channel revetment engineering design and baluster, drains, expansion joints, such as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detail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quantity statistics and project budget. The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sses have the following: select section form,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hydraulic try to calculate, through the Bernoulli equation deduced the water line, then design elevation constructed height; In order to gauge the river bank, stable flood centerline design, first in river to plan, and then the centerline of coarse position of a discount Angle of circular arc modifications, arc radius should be take 3-5 times the surface width; The main design is revetment engineering design, because, it adopts rectangle section section only retaining wall design and check, detail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including a railing design, drainage design, design, final is adjustable seam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quantity statistics and project budge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behaviors, reduce the discharge capacity along the river, the river flood area will press pressure in 50 years the peak flow design, 100 years in a check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公里,其中,在A 境长43.9公里,流域面积443.3平公里。整个流域呈叶状,其区约占15.4%,丘陵占49.2%,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35.4%,本流域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12.5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155.5公里,流域面积64平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39.7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容: 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20.52公里; 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10.26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 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

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等特点,目前河道淤积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重。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第三节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文件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 2、有关法律、法规、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现行有关技术经济围、标准和定额资料;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河道治理方案资料

城区河道治理项目 河 道 治 理 方 案 编制人: 有限公司 2013 年 3 月 15日

一、治理方案设计依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分类指标标准 3、某景观河综合水样检测数据 4、生态微生物学原理 5、水生生态学原理 二、景观河道污染形成原因 城市的景观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是污染源的侵入,如天然降雨、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污染水体形成的基本途径流程图: 三、目前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技术方法 1、物化方法 物化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污染水体不断进行电解、絮凝、催化氧化、过滤等方法,硝化、降解、分解吸收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此种方法在处理污染水体效果明显,但是投资费用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应治理大型水体。 2、生态湿地修复法

生态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的功能,使污染水体流过生态湿地逐步降解污染物,提高水质标准。但是生态湿地要求面积大,净化效率低。目前,在上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不具备建造大型生态湿地的条件,而且对于重污染水源无法治理,甚至会使生态湿地遭受破坏,植物死亡产生腐蚀质,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3、配水、调水方法 配水、调水对某一城市、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见效快,成本底,但是配水、调水不是真正解决污染水体的方法,只是将污染水体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是上游向下游的转移。如果大家都采用此方法,可以说是污染水体的循环,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水源的关系,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应“断头浜” 的治理。 4、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在人为的干涉下,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经过原位培育,增加微生物活性能力,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目标是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方法很多,如建造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生物滤床、生物激活剂等,但其核心内容就是利用载体将有益微生物培育成优势群落,激活其活性能力。 由于水体污染成因不同,有害物质的成份也多样性,在治理污染水体的技术上采用单一的技术是很难治理污染的水体,必须有针对性的、采用综合性的技术。在实践中将物化(人工增氧)和微生物栽培技术相结合,整治景观河道是比较理想的方法。这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案例。 三、某景观河概况 景观河道是原来老河道改造而成,整个河道面积约3000m2,平均水深约1.5米。1993年清过一次淤泥,后一直未清淤。我公司于2005年3月11日上午对景观河道进行综合水样检测,详见指标如下表:

四川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初稿)

关于印发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扩权县水务局,厅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快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保证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深度和质量,根据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财政厅有关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要求,结合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我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总则 1 编写依据及目的 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规范设计内容,提高设计质量,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通知》(水规计【2009】497号)和《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819号),以及四川省水利厅、财政厅印发的《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川水函【2010】1102号)等文件精神,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及有关规程规范,并针对四川实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以下简称《编制大纲》)。 2 适用范围 《编制大纲》适用于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项目,以及按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3 治理标准 中小河流治理要符合流域、区域防洪规划,设计应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并结合中小河流防洪保护区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选择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一般采用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一般采用5~10年一遇。 4 设计原则

最新版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最新版 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4) 1.1 基本情况 ....................... . (4) 1.1.1项目名称 ........................ .......... .... . (4) 1.1.2项目性质 ............................. ... ....... (4) 1.1.3项目位置 ..................................... . . (4) 1.1.4项目发起单位 ............................... .. (5) 1.1.5项目实施机构及政府出资人代表.................... .. (5) 1.1.6项目协调机制.............. ............... ....... (5) 1.1.7项目运作方式..................................... . (5) 1.1.8合作期限................................. (6) 1.1.9项目回报机制 (6) 1.1.10项目建设的背景................................. .. (6) 1.1.11项目 PPP运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7) 1.2 经济技术指标 (9) 1.2.1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9) 1.2.2项目实施计划 (11) 1.2.3投资规模 (11) 1.2.4资金来源..................................... . (11) 1.2.5收益指标 (12) 1.3项目公司 (12) 1.4项目前期工作概况................................... (12)

某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1综合说明 1.1绪言 1.1.1流域概况 墨水河为“淮涉”与“墨水”两河的通称。墨水河有两处发源地:主源出于城阳区惜福镇的标山、二标山、三标山一带,经棉花、楼山、演礼村,通过书院水库进入即墨市的团彪水库,出库后经西南贡、前北葛村、官庄至前留村;另一源称留村河,源于即墨市石门乡莲花山西南麓一带,流经留村乡的西九六夼附近,绕过天井山至即墨县城关的前留村,两源在前留村汇流后经刁家烟霞、中障村、即墨市城关折向南经大韩村、城阳区西城汇、皂户村注入胶州湾。全长42.2km,流域面积392.9km2(含洪江河),平均干流坡降0.002m/m。 1.1.2墨水河历年治理情况 自1999年以来,青岛市和即墨市、城阳区政府多次对墨水河进行治理,现已完成河道护岸砌筑61.15km(左、右岸合计),新建改建拦河、跨河构筑物15座,铺设截污干管54.11km,工程总投资42573万元。其中: 1999年~2002年,即墨市对墨水河即墨城区段进行了综合治理,护岸砌筑26.20km,铺设污水管道12.0km,项目总投资8257万元。 2005年2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决定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分期治理。一期工程2005年5月开始实施,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12.41km,护岸砌筑8.48 km,新建、改建桥梁2座,铺设截污干管24.49 km,工程总投资8725万元。 2006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二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7.49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6座,铺设截污干管17.62km。工程总投资9956万元。 2007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三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8.78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4座。工程总投资7435万元。 2008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四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四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护岸长10.20km(两岸合计),接长张家西城南桥1座,新建桥梁2座,护砌大沽河倒虹1座,新建水质自动检测站1座。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