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编码:18000029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催化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学完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以后所开设的,是综合所学过的各门课程的基本原理,结合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去组织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门课程,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工业生产所用原料的来源与基本性质;熟悉各类基本反应的原理,熟悉各种化工操作单元,学会组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并具有一定的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了解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任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四种原料;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第2章原料资源及其加工了解无机化学矿及其加工、石油及其加工、天然气及其加工、煤及其加工、生物质及其加工、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空气和水第3章烃类热裂解熟练掌握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与反应机理: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烃类热裂解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熟练掌握烃类管式炉裂解生产乙烯:原料烃组成对裂解结果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管式反应器的改进与急冷器。
掌握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概述;酸性气体的脱除;脱水与脱炔,;裂解气的压缩。
熟练掌握裂解气的深冷分离:顺式分离流程;优化分离流程的组织原则;乙烯分离的三种流程及其比较;脱甲烷塔及操作条件;能量的综合利用。
第4章芳烃的转化了解芳烃的来源;芳烃的供需和芳烃间的相互转化。
掌握芳烃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主要转化反应及其反应机理;催化剂。
熟练掌握芳烃的歧化和烷基转移:甲苯歧化的化学过程;工业生产方法;掌握C8芳烃的分离和异构化:C8芳烃的分离;C8芳烃的异构化。
化工工艺学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氨厂——
美国凯洛格公司MEAP工艺:29.89GJ/t; 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AM-V工艺:28.81GJ/t;
美国布朗公司深冷净化工艺:29.08GJ/t。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中型氨厂—— 英国ICI公司的LCA工艺:29.31GJ/t。 以煤为原料的小型氨厂—— 42.28GJ/t。
肥料的需求;
¤ 能耗仅为氰化法的一半,30年代以后成为氨的主要生产方法。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氨产量不断增长, 1994年世界氨产量
113.46Mt,其中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占了一半以上。合
成氨工业已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c
15
第一讲 引言
4、早期合成氨法
名称 哈伯-博施法(Haber-bosch) 克劳特法(Claude) 合成压力/MPa 20 100 年份 1913 1917 国家 德国 法国
(1) (2)
K P1
3 PCO PH 2
PCH 4 PH 2O
KP1=f(T) KP2=f(T)
KP2
PCO2 PH 2 PCO PH 2O
c
33
第二讲
平衡组成的计算
粗原料气制取
设原料气中: 水碳比为m;系统压力为P(Mpa);系统温度为t(℃)。 以1mol甲烷为计算基准,设无炭黑析出,(1)式转化甲烷 xmol,(2)式转 化一氧化碳ymol,则平衡时各组分mol量为:
c
18
第一讲 引言
3、低能耗新工艺
合成氨能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3%。 中国的合成氨生产能耗约占全国能耗4%。 吨氨生产成本中能源费用占70%以上。因此能耗是衡量合成 氨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志。 一次能源:天然气、石油、煤炭 二次能源:电力、蒸汽
《化学工艺学》课程内容简介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艺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Chemical Process Technology)目的和要求化学工艺学介绍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基本化工原料的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与工艺条件和过程涉及的设备等。
具体包括基本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方面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在对化学工业的发展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化工原料生产的资源变迁和发展历程,掌握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并清楚化工清洁生产工艺的基本内容。
无机化工部分以合成氨生产工艺为例讲授从原料气制取、一氧化碳变换、原料气交换和氨合成等工序的生产原理及工艺安排。
有机化工部分主要讲授烃类蒸气裂解制烯烃的工艺、石油化工中的催化氧化工艺、催化加氢工艺、催化脱氢与氧化脱氢工艺。
生物化工则主要介绍部分成熟的生物工艺过程。
要求学生能了解这些有代表性的化工过程的化学原理、过程热力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催化剂应用、工艺设计要求与工程考虑。
使学生对基本化学工业典型过程的共性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并具有综合应用大学三年所学知识对工业化实际过程进行分析的能力。
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主体内容(60学时)第一章绪论(5学时)1.1课程介绍及参考书1.2化学工业的分类1.3化学工业的特点1.4化学工业的发展史1.5合成氨工业发展1.6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第二章合成氨工艺学(13学时)2.1合成氨的生产方法2.2烃类蒸汽转化]2.3重油部分氧化2.4煤气化2.5一氧化碳变换2.6原料气净化2.7氨的合成第三章烃类热裂解(12学时)3.1概述3.2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与机理3.3裂解反应的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3.4烃裂解工艺3.5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3.6乙烯生产的三废问题3.7石油化工的作用及乙烯生产无机化工工业部分小结(看录相)第四章催化加氢(4学时)4.1概述4.2催化加氢的一般规律4.3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第五节催化脱氢与氧化脱氢(6学时)5.1烃类脱氢反应的“化学”5.2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5.3烃类的氧化脱氢第六章催化氧化(10学时)6.1概述6.2均相催化氧化6.3非均相催化氧化第七章生化工艺(4学时)7.1氨基酸生产工艺7.2抗生素生产工艺第八章化工清洁生产8.1清洁生产的必要性8.2清洁生产的内涵8.3清洁生产的审计主要参考书[1]陈五平主编,无机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79[2]吴指南主编,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修订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0[3]俞俊堂等主编,生物工艺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1991[4]梁仁杰等编,化工工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1998[5]贡长生主编,现代工业化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武汉,1999[6]吴志泉等编,工业化学,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上海,1991[7]P hilip J. Chenier, Survey of Industrial Chemistry,2nd Revised Edition,VCH Publishers, Inc. 1992[8]C. A. Heaton, An 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Chemistry, 2nd Edition,Blackie and Son Ltd. 1991。
化工工艺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工艺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代码:学时:108学分:6适用专业:应用化工一、学习领域课程描述(一)课程定位《化工工艺学》课程是应用化工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它集工艺理论原理与工程实践应用与一体,是学生将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本课程构建于《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煤炭气化工艺》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化工生产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内容,本着化工企业化工产品生产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为进行化工工艺学提供技能训练,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二)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化学、物理和其它科学的成就,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原料,加工成为产品的方法、原理、流程和设备。
以寻求在技术上最先进、经济上最合理的生产途径的学科。
概言之,化工工艺学就是研究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经济地、先进地将各种原料生产出化工产品的技术、过程和方法,是化工产品生产的工程技术、诀窍和艺术。
(三)课程特色本课程主要阐述几种重要化工领域产品的制备原理、生产特点、工艺过程和关键设备,较系统地介绍了一些重要化工产品、石油和煤炭资源的能源化工生产工艺现状,重点地反映了现代国内外化学工业的发展面貌,特别突出了化学工业的一些新的工业进展,如微反应原理与设备等。
二、学习领域目标课程综合能力综述。
(核心能力,基本能力、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促进综合能力的形成。
)(一)专业知识目标1、具备化工原料分析知识2、具备合成氨原料气制备、净化、合成的原理、方法、设备、流程方面的知识3、具备原油预处理方法、设备、流程等方面的知识4、煤的气化原理、工艺、应用知识。
(二)专业技能目标1、化工原料管理能力2、生产方法分析能力3、工艺流程分析能力4、工艺条件选择评价能力5、反应设备的操作能力6、产品质量监控与分析能力(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素质;2、具有组织和协调能力;3、具有团队精神和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4、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精神;5、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化工工艺学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课程编号: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51学时开设学期:五开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应用化学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说明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为更有价值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的过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它的作用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建立较为系统的基础,能较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基础。
本课程根据化学工业的结构特点,以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为主线,介绍每个典型产品所涉及的化工过程。
共分9章,每一章均根据其特点侧重介绍了有关基础理论和生产方法,如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工艺路线、反应原理、影响因素、工艺条件的确定、流程的组织、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等内容。
同时,对技术经济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及废物处理也有一定的介绍和论述。
二、教学目标1.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处理实际生产过程问题;2.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特点、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理解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中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3.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4.理解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宜的操作条件,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结构,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交流、习题评讲、答疑、等环节,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较好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应力求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上通过实物、挂图、多媒体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 平时考核10% + 中期考核30% + 期末考核60%六、参考书目[1] 刘晓勤,吕效平编.《化工工艺学》.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0.[2] 崔英德编.《实用化工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 廖巧丽,米镇涛编.《化学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 米镇涛编.《化学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 陈五平编.《无机化工工艺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化学工业的概况。
化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化工工艺学》课程标准英文名称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学分数:3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适应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从事化工生产工艺运行及故障处理、工艺流程的组织与实施等化工工艺运行与技术管理的综合工作能力。
是培养学生从事化工生产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构成重要支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宗无机化工产品和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是支撑整个化工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产品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既是发挥化学工程学的理论指导作用的重要成果,也是化学工程学发展的基础,其生产原理、生产工艺对其它化工产品和化工过程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化工工艺学的坚实基础,对化学加工工业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学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具备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改进、开发新产品等能力,以掌握化工工艺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重点,增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介绍无机化工产品、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和煤化工产品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特反应过程的反应规律、机理;引导学生正确化工生产理念,使学生掌握生产化工产品原料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宜的操作条件,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结构和材质,产品的质量控制;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等内容,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意识,使学生具备设计和开发新化工产品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发展观的素养。
职业核心能力目标是:(1)能够对化工产品工艺路线分析与选择(2)能够分析化工生产影响因素(3)能够正确选择和操作生产设备(4)能够组织生产工艺流程(5)能够规范地进行生产操作及控制(6)能够分析并解决反应中出现的问题(7) 理解“SHEQ”(安全、健康、环保、质量)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管理理念。
化工专业《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2101404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学时/学分:56/3.5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对化工生产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合成氨、尿素、甲醇等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原理、操作条件(工艺参数)的确定,熟悉有关工艺流程以及主要设备结构;了解当今化学工业的概貌及发展方向,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建立化工工艺基础。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化学工业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各类化工资源的加工利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化工资源,掌握合成氨、尿素和甲醇生产的基本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石油及其加工利用。
教学难点是石油的几种不同的一次加工方法。
4.教学内容(1)概述主要知识点:化学工艺学研究范畴;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指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指导和规范的文件,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三部分。
引言概述:化工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工艺设计和控制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指导方针和参考标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正文内容:一、基础知识与理论1.化工工艺学概述a.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化工工艺学相关知识a.物质转化与反应动力学b.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c.流体流动与输送d.传热与传质3.化工工艺学的经济性评价a.生产成本的计算与分析b.利润与投资回报率的评估c.经济性指标的计算和比较二、工艺流程与设计1.工艺流程的基本要素a.原料准备和处理b.反应器的选择与设计c.分离和纯化技术2.化工工艺流程的优化a.工艺流程的改进和优化技术b.节能与减排的措施c.安全与环保要求3.工艺设备与控制a.工艺设备的选型和设计b.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c.工艺操作与控制策略三、工艺模拟与优化1.工艺模拟的基本原理a.工艺模拟的定义和目的b.工艺模拟的模型建立方法c.模拟软件的选择与应用2.工艺优化的方法与技术a.整体工艺优化的数学模型的建立b.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c.工艺优化的案例分析四、工艺安全与环保1.安全生产管理与控制a.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组织机构b.安全生产控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2.工艺环保与减排措施a.废水废气的处理与回收利用技术b.固废的处理与处置技术c.绿色工艺与可持续发展五、案例分析与实验教学1.典型工艺流程的案例分析a.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流程b.工艺缺陷与问题分析2.实验教学与实习a.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b.实习环节的安排和要求总结:《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的编制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工艺设计和控制能力,让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是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化工工艺学》课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工艺为主线,突出“宽、精、新、用”思想,即强调口径宽阔、简明精练、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型实用化,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教学容更加合理化,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生产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石油加工、生物化工等各方面理论和知识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大化工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完整性、充实性,奠定现代化工工艺技术基础,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个人简介
景崮,男,1949年7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师大学化学系,82年起在师学院化学系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从事化学教育和教学研究,主讲课程有:《化工基础》、《化工原理》、《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学》。
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化学工艺。
近年来撰写论文20余篇,并从事了化工生产的科技实践。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专业课。
本课程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
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废物处理作一定的
论述。
通过加强基础、面向实际、引导思维、启发创新,使学生掌握广博的化学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打下牢固的化学工艺基础。
3、课程的教学容、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教学容主要集中在无机化工与有机化工典型工艺的分析讲解,
学生通过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去安排化工生产过程。
重点讲解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方法、流程安排、工艺条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通盘考虑能量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及后续产品生产。
4、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课堂讲授基本要求:了解各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生产工艺的流程安排、技术指标,设备的结构类型,能量的综合利用;掌握各产品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衡算、有关相图,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三废治理方法。
课外教学基本要求:为弥补学生实习环节中实景感受较少的缺陷,本大纲拟安排一次课外教学,时间为8学时(一天),结合课堂讲解,让学生参观1~2个实际生产过程,对课堂容加深理解。
作业基本要求:主要采用计算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每一章节都安排2~4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学时分配
6、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反应工程。
相关课程:化工电算,化工设计,无机化工进展。
7、考核方式
期末考查,其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
8、教学参考书
曾之平、王扶明主编化工工艺学第一版:化学工业,1997
黄仲九等化学工艺学:高等教育,2001
吴志泉等工业化学:华东化工学院,1991
五平主编无机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化学工业,1996
吴指南主编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修订版:化学工业,1990
临沂师学院
教学日历
2006 ——2007 学年度第2 学期
课程化工工艺学
化学系(院)应用化学专业2004 级1,2“1+3”班任课教师景崮职称副教授
任课教师景崮职称副教授
教务处教学科印制
附注:1、本日历一式两份,一份存系(院)办公室,一份由讲授者保存。
2、复习,指复习资料、笔记等,可不填容;阅读主要参考书填写书目。
3、任课教师填(2)、(3)、(4)、(5)、(6)栏;辅导教师填(5)、(6)栏。
4、本表(7)~(12)栏,于学期结束前由教研室、系、填写,并上报教务处教学科。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nao.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