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七: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最新实验七: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最新实验七: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实验七:编制地层综

合柱状图

实验七: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770 更新时间:2009-5-29一、目的要求

1. 建立地层层序律的概念,熟悉地质年代表。

2. 了解地层柱状图的内容及意义,初步学会编制地层柱状图。

二、实验用品

方格纸、直尺(或三角板)、铅笔、小刀与橡皮等。

三、实验内容

1. 地层柱状图简介

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将工作区地层自下而上(即从老到新)把各地层的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等现象,用柱状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图件,称地层柱状图或称柱状剖面图(图1)。

地层柱状图可分为一般地层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两类。

(1)一般地层柱状图

一般地层柱状图习惯上简称地层柱状图。它是一种原始地质图件,是根据一口钻井或一条地层剖面所确定的地层层序,地层厚度、岩性特征等资料编制的。编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 应严格反映地层的生成顺序,在地层柱状图上严格按上新下老的顺序,按时代逐层绘制。

② 按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厚度达lmm的岩层,原则上均应反应出来;对矿层、标志层或具有其它重要意义的岩层,即使在图上其厚度小于lmm时,也应适当夸大给予表示,对于重要性不大岩性相仿的岩层,可适当进行归并,对一些岩性单一、厚度极大的岩层,可用省略符号适当缩短其在柱状图上的长度(见图1第l层)。

③ 在柱状图上,地层的接触关系必须用规定的符号清楚地表示出来。国际统一规定以“————”表示整合接触,“----------”表示假整合接触和“﹏﹏”表示不整合接触。

④ 地层剖面中如果有岩浆岩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的时代等,是否应反映出来,可视情况而定,如任务是研究地层,且没有影响地层的厚度时则可以不表示;但在钻孔柱状图等图件中,则必须表示。

(2)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一种综合性图件,它是根据整个工作地区若干个钻井或若干条地层剖面资料,经过综合整理后而编制成的;它是工作区内地层、岩性特

征、厚度变化、岩相、古生物的变化等情况的总结;是区域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图件有助于对该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地质发展史的恢复。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与一般地层柱状图基本相同,但其各项内容均有综合色彩,故编图时除上述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 柱状图上,不仅要表明各地层的基本岩性、岩相特征,而且要在文字中阐明其变化;对水文地质情况、含矿性等,应设专栏描述。

② 除在地层厚度栏内标注平均厚度外,不需注明最大和最小厚度,反映区内厚度的变化范围;在岩性描述时还应阐明各地层厚度在空间的变化情况与变化规律。

③ 在化石一栏中要详细列出确定地层时代的主要化石名称。

④ 必须用规定符号将工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体,绘画在柱状图相应的位置上。

图1 沙岗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2.地层柱状图的格式

地层柱状图应包括地层年代,地层名称、代号,柱状图(地层柱或岩性柱)、地层厚度、地层分层号,岩性描述等项目。另外,根据图幅类型、工作

目的、任务的不同,还可列出地层分布、化石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产位置等栏目。因此,表格各栏目的宽度应按内容多少而定。地层柱的宽度一般为2—3cm 为宜,若地层厚度大时可适当加宽。分层号一栏应自下而上统一编号。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格式,参见图1。

3.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方法与步骤

(1)整理该区地层资料

地层资料可通过搜集或实测而获得。研究地层层位、厚度、岩性特征及其变化,作好并层和统一进行编号等工作。

(2)选取比例尺

根据工作的精度和地层总厚度,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再按工作任务定出应表示的内容栏目,在方格纸上设计表格宽度,画好图框、表格纵线和图头

(3)柱状图长度确定

据地层总厚度按比例尺截取柱状图的长度,再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逐层按累加厚度进行分层,并标注各单层厚度。此时,应考虑到需省略、夸大与合并等地层的位置。如果柱状图顶层为厚度较小的地层时(如第四系),为填写地层年代,可在该层上方适当地留空(见柱状图1第19层)。

图2 常见的岩性花纹与符号

在编绘图件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内容准确、布局合理、线条清楚、字体工整、图面清洁美观。

(4)接触关系确定

用规定符号在柱状图上表示各地层间不同类型的接触关系。

(5)花纹图案

实验七: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实验七: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770 更新时间:2009-5-29一、目的要求 1. 建立地层层序律的概念,熟悉地质年代表。 2. 了解地层柱状图的内容及意义,初步学会编制地层柱状图。 二、实验用品 方格纸、直尺(或三角板)、铅笔、小刀与橡皮等。 三、实验内容 1. 地层柱状图简介 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将工作区地层自下而上(即从老到新)把各地层的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等现象,用柱状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图件,称地层柱状图或称柱状剖面图(图1)。地层柱状图可分为一般地层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两类。 (1)一般地层柱状图 一般地层柱状图习惯上简称地层柱状图。它是一种原始地质图件,是根据一口钻井或一条地层剖面所确定的地层层序,地层厚度、岩性特征等资料编制的。编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 应严格反映地层的生成顺序,在地层柱状图上严格按上新下老的顺序,按时代逐层绘制。 ② 按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厚度达lmm的岩层,原则上均应反应出来;对矿层、标志层或具有其它重要意义的岩层,即使在图上其厚度小于lmm时,也应适当夸大给予表示,对于重要性不大岩性相仿的岩层,可适当进行归并,对一些岩性单一、厚度极大的岩层,可用省略符号适当缩短其在柱状图上的长度(见图1第l层)。 ③ 在柱状图上,地层的接触关系必须用规定的符号清楚地表示出来。国际统一规定以“————”表示整合接触,“----------”表示假整合接触和“﹏﹏”表示不整合接触。 ④ 地层剖面中如果有岩浆岩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的时代等,是否应反映出来,可视情况而定,如任务是研究地层,且没有影响地层的厚度时则可以不表示;但在钻孔柱状图等图件中,则必须表示。 (2)综合地层柱状图

如何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如何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1. 地层柱状图简介 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将工作区地层自下而上(即从老到新)把各地层的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等现象,用柱状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图件,称地层柱状图或称柱状剖面图(图1)。 地层柱状图可分为一般地层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两类。 (1)一般地层柱状图 一般地层柱状图习惯上简称地层柱状图。它是一种原始地质图件,是根据一口钻井或一条地层剖面所确定的地层层序,地层厚度、岩性特征等资料编制的。编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 应严格反映地层的生成顺序,在地层柱状图上严格按上新下老的顺序,按时代逐层绘制。 ② 按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厚度达lmm的岩层,原则上均应反应出来;对矿层、标志层或具有其它重要意义的岩层,即使在图上其厚度小于lmm时,也应适当夸大给予表示,对于重要性不大岩性相仿的岩层,可适当进行归并,对一些岩性单一、厚度极大的岩层,可用省略符号适当缩短其在柱状图上的长度(见图1第l层)。 ③ 在柱状图上,地层的接触关系必须用规定的符号清楚地表示出来。国际统一规定以“————”表示整合接触,“----------”表示假整合接触和“﹏﹏”表示不整合接触。 ④ 地层剖面中如果有岩浆岩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的时代等,是否应反映出来,可视情况而定,如任务是研究地层,且

没有影响地层的厚度时则可以不表示;但在钻孔柱状图等图件中,则必须表示。 (2)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一种综合性图件,它是根据整个工作地区若干个钻井或若干条地层剖面资料,经过综合整理后而编制成的;它是工作区内地层、岩性特征、厚度变化、岩相、古生物的变化等情况的总结;是区域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图件有助于对该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地质发展史的恢复。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与一般地层柱状图基本相同,但其各项内容均有综合色彩,故编图时除上述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 柱状图上,不仅要表明各地层的基本岩性、岩相特征,而且要在文字中阐明其变化;对水文地质情况、含矿性等,应设专栏描述。 ② 除在地层厚度栏内标注平均厚度外,不需注明最大和最小厚度,反映区内厚度的变化范围;在岩性描述时还应阐明各地层厚度在空间的变化情况与变化规律。 ③ 在化石一栏中要详细列出确定地层时代的主要化石名称。 ④ 必须用规定符号将工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体,绘画在柱状图相应的位置上。 2.地层柱状图的格式 地层柱状图应包括地层年代,地层名称、代号,柱状图(地层柱或岩性柱)、地层厚度、地层分层号,岩性描述等项目。另外,根据图幅类型、工作目的、任务的不同,还可列出地层分布、化石名称、

最新实验七: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实验七:编制地层综 合柱状图

实验七: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770 更新时间:2009-5-29一、目的要求 1. 建立地层层序律的概念,熟悉地质年代表。 2. 了解地层柱状图的内容及意义,初步学会编制地层柱状图。 二、实验用品 方格纸、直尺(或三角板)、铅笔、小刀与橡皮等。 三、实验内容 1. 地层柱状图简介 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将工作区地层自下而上(即从老到新)把各地层的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等现象,用柱状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图件,称地层柱状图或称柱状剖面图(图1)。 地层柱状图可分为一般地层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两类。 (1)一般地层柱状图

一般地层柱状图习惯上简称地层柱状图。它是一种原始地质图件,是根据一口钻井或一条地层剖面所确定的地层层序,地层厚度、岩性特征等资料编制的。编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 应严格反映地层的生成顺序,在地层柱状图上严格按上新下老的顺序,按时代逐层绘制。 ② 按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厚度达lmm的岩层,原则上均应反应出来;对矿层、标志层或具有其它重要意义的岩层,即使在图上其厚度小于lmm时,也应适当夸大给予表示,对于重要性不大岩性相仿的岩层,可适当进行归并,对一些岩性单一、厚度极大的岩层,可用省略符号适当缩短其在柱状图上的长度(见图1第l层)。 ③ 在柱状图上,地层的接触关系必须用规定的符号清楚地表示出来。国际统一规定以“————”表示整合接触,“----------”表示假整合接触和“﹏﹏”表示不整合接触。 ④ 地层剖面中如果有岩浆岩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的时代等,是否应反映出来,可视情况而定,如任务是研究地层,且没有影响地层的厚度时则可以不表示;但在钻孔柱状图等图件中,则必须表示。 (2)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一种综合性图件,它是根据整个工作地区若干个钻井或若干条地层剖面资料,经过综合整理后而编制成的;它是工作区内地层、岩性特

地层综合柱状图记剖面图的编制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一、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及其意义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是根据一个地区的地层资料,按时代顺序、接触关系以及厚度编制的图件。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不但表示了地层的顺序、接触关系、厚度以及概略的地质发展史,同时还提供了矿产及水文资料。它是野外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绘制一个地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必须是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二、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及内容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其内容包括: ①地层系统:代、纪、世是划分地质年代的时间单位,界、系、统则是在相当于代、纪、世的时间中所形成的地层。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时间单位:代纪世期 地层系统:界系统阶 根据古生物、岩性等特征,还可将地层划分为群、组、段。 ②地质代号:每个代(界)、纪(系)、世(统)以及群、组、段等地质时代和地层单位,都有一个通用的代号。 ③厚度:是指岩层上下层之间的最短距离。一个代或纪所形成的地层,是由许多小层组成,它们总厚度则是这些小层之和。 ④岩性符号:用来代表各种岩性的符号。 ⑤层序:按照地层新老的顺序,从下而上加以编号。 ⑥岩性描述:要把岩石的主要特征加以简要的描述,包括岩石的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及成分等。 ⑦化石:化石是鉴定地层最可靠的根据。因此必须把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名称写上。 ⑧其它:地层中的矿产,水文地质、地貌及其它存在的问题都应注上。 ⑨比例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是根据地层厚度编制的,因此,要根据需要和使用方便按照比例缩小,一般都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 ⑩图名:通常是用实际资料的所在地名来命名。如果该地太小则一定要写上大地名:如“大庆油田葡萄花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在图上必须写上制图人的姓名以及所在的单位,制图年、月、日等。这是因为要对该图负责任。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上的地层层序,必须从下而上,由老到新的绘制,绝不能颠倒。剖面图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 三、制图方法步骤 1.整理地质资料,了解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浆活动等情况; 2.按照格式画好图框,图框的长短要根据地层的总厚度,每格的宽度应该根据内容的多少来确定。 3.按规定比例尺,以累计厚度,自上而下。由老到新,逐段画出各地层的分界线,表示出接触关系的类型(如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等)。另外在岩性描述栏的地层接触线上应

地质结构柱状图

柱状图依钻孔号按黄系高程自上至下绘出每层土厚度填充土类图案,标注该层起止高程及距钻孔口深度,如有地下水应在相应高程处标出水位,及取土样点高程位置。还要在每个土层格中描述其土类名称、成分、密实度、孔隙率等性状。 地质柱状图分两种: 一、钻孔地质柱状图; 1.野外工作: 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 2.室内工作:

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200, 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描述,填写责任表等。写图名。 二、实测地质柱状图,要先测地质剖面图: 1.室外工作: 选定工作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地段,进行实测。详细记录收集:地层、构造产状、分层依据,寻找化石和各地层(含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着重含矿地层的描述,记录剖面线的方位、各测段的坡角、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描述。 2.室内工作: 换算地层、构造的假(视)倾角,计算测线水平距离,计算各地层的真厚度。a.做地质剖面: 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换算,根据坡角,水平距离做出测线的地形,根据视倾角做出地层分界线,画图例,标上地层代号。 b.做地质柱状图: 取一张厘米纸,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实测地质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层从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岩浆岩从最底下往边上画,根据各地质队规定的图例,标上图例,标明地质年代代号,各地层厚度,地质特征描述等,写图名。 填写责任表:写上图名、做图日期、比例尺、负责人、做图人签名。 图做完成了后,编写一份地质报告。 这是简单的做图过程,要地质专业的人士才能做和看,其中牵涉到很多地质专业知识,我找了十多年的矿,做过很多剖面图和柱状图,也没有答得很完整。

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一、目的要求 1. 建立地层层序律的概念,熟悉地质年代表。 2. 了解地层柱状图的内容及意义,初步学会编制地层柱状图。 二、实验用品 方格纸、直尺(或三角板)、铅笔、小刀与橡皮等。 三、实验内容 1. 地层柱状图简介 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将工作区地层自下而上(即从老到新)把各地层的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等现象,用柱状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图件,称地层柱状图或称柱状剖面图(图1)。 地层柱状图可分为一般地层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两类。 (1)一般地层柱状图 一般地层柱状图习惯上简称地层柱状图。它是一种原始地质图件,是根据一口钻井或一条地层剖面所确定的地层层序,地层厚度、岩性特征等资料编制的。编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 应严格反映地层的生成顺序,在地层柱状图上严格按上新下老的顺序,按时代逐层绘制。 ② 按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厚度达lmm的岩层,原则上均应反应出来;对矿层、标志层或具有其它重要意义的岩层,即使在图上其厚度小于lmm时,也应适当夸大给予表示,对于重要性不大岩性相仿的岩层,可适当进行归并,对一些岩性单一、厚度极大的岩层,可用省略符号适当缩短其在柱状图上的长度(见图1第l层)。 ③ 在柱状图上,地层的接触关系必须用规定的符号清楚地表示出来。国际统一规定以“————”表示整合接触,“----------”表示假整合接触和“﹏﹏”表示不整合接触。 ④ 地层剖面中如果有岩浆岩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的时代等,是否应反映出来,可视情况而定,如任务是研究地层,且没有影响地层的厚度时则可以不表示;但在钻孔柱状图等图件中,则必须表示。 (2)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一种综合性图件,它是根据整个工作地区若干个钻井或若干条地层剖面资料,经过综合整理后而编制成的;它是工作区内地层、岩性特征、厚度变化、岩相、古生物的变化等情况的总结;是区域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图件有助于对该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地质发展史的恢复。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与一般地层柱状图基本相同,但其各项内容均有综合色彩,故编图时除上述外,

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测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测制 在地质工作中,常需测制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以编制其它地质图件或为有关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一、实测地质剖面图的工作方法 实测地质剖面图的剖面线的选择,要看测制剖面的目的而定。如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层剖面,则可按地层剖面线选择的原则进行选择。当中途遇有地形、地物或其它因素干扰时,可以改变剖面线方向,也可以进行平移,或在旁侧加测辅助剖面(平移和加测辅助剖面时要注意地层的衔接关系,切误人为的歪曲地层真实厚度)。如果实测地质剖面是为了编制勘探线剖面图,那就必须按勘探线位置进行测量,剖面线要保持直线,中途不能改变方向,也不能平移。总之,根据实际需要来加以具体确定。 剖面线位置选好后,应沿剖面线进行详细踏勘,以了解和确定地层、岩层、岩体的划分、岩层层序、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组合规律及变化情况;找寻化石,确定地层的时代;初步选定标准层和地层划分单位;了解沿线地质情况和工作条件等。在踏勘过程中,对主要地质界线及标准层、标本、样品的采集地点,均应设立明显标记。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有半仪器法和仪器法两种。 (一)半仪器法实测地质剖面 用罗盘、皮尺或测绳、花杆或竹竿及手持水准仪等简单仪器,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称为半仪器法。通常这项工作是由一个工作小组进行,其分工如下。 1)测手 一般设前后测手各一人。主要任务是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导线长度,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角(剖面前进方向),用罗盘或手持水准仪测量测量导线坡度角。要保证测好地质剖面,测手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前测手的站位一定要在地形转折点或地质界线点上,这样既有利于丈量,又方便绘图。 (2)为便于分层读数,后测手应持皮尺或测绳的零点一端。 (3)前后测手均应测量导线方位角以互相校正,二者读数应相差180°,报数时要报导线前进方向的读数。

地层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附录:地层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一、地层柱状剖面图及其意义 地层柱状剖面图是根据一个地区的地层资料,按时代顺序、接触关系以及厚度编制的图件。 地层柱状剖面图不但表示了地层的顺序、接触关系、厚度以及概略的地质发展史,同时还提供了矿产及水文资料。它是野外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绘制一个地区的地层柱状剖面图,必须是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二、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及内容 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如图2所示。其内容包括: ①地层系统:代、纪、世是划分地质年代的时间单位,界、系、统则是在相当于代、纪、世的时间中所形成的地层。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时间单位:代纪世期 地层系统:界系统阶 根据岩性特征,还可将地层划分为群、组、段。 ②地质代号:每个代(界)、纪(系)、世(统)以及群、组、段等地质时代和地层单位,都有一个通用的代号。 ③厚度:是指岩层上下层之间的最短距离。一个代或纪所形成的地层,是由许多小层组成,它们总厚度则是这些小层之和。 ④岩性符号:用来代表各种岩性的符号。 ⑤层序:按照地层新老的顺序,从下而上加以编号。 ⑥岩性描述:要把岩石的主要特征加以简要的描述,包括岩石的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及成分等。 ⑦化石:化石是鉴定地层最可靠的根据。因此必须把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名称写上。 ⑧其它:地层中的矿产,水文地质、地貌及其它存在的问题都应注上。 ⑨比例尺:地层柱状剖面图是根据地层厚度编制的,因此,要根据需要和使用方便按照比例缩小,一般都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 ⑩图名:通常是用实际资料的所在地名来命名。如果该地太小则一定要写上大地名:如“大庆油田葡萄花地区地层柱状剖面图”。 在图上必须写上制图人的姓名以及所在的单位,制图年、月、日等。这是因为要对该图负责任。 地层柱状剖面图上的地层层序,必须从下而上,由老到新的绘制,绝不能颠倒。剖面图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 比例尺 1:2000 | 2 | 3 | 年月日制图人: X X X 审核人: X X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