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合集下载

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1.1区域地质概况珠江口盆地是位于南海东北部的大陆边缘盆地(系指N12°以北的区域, 包括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台西及台西南和中建南、双峰及笔架等盆地),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及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三个洲际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和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混合叠置区[1]。

珠江口盆地其地理位置为E111°00′~118°00′,N18°30′~23°00′, 东西长约800 km, 南北宽约100 ~360 km , 海域面积为17.7×104km2。

为了适应油气勘探管理,中海油以E113°10′为界将珠江口盆地分为东、西2部分,即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和神弧隆起, 珠江口盆地东部珠一坳陷和珠二坳陷以及东沙隆起和番禺低隆起。

该盆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大规模油气勘探以来,在北部裂陷带及中央隆起区已陆续勘探发现了20多个油气田, 且石油年产量保持在千万立方米以上,约占中海油在南海北部开采量的66%以上[1]。

图1珠江口盆地基本构造单元组成及裂陷带与隆起带展布(据傅宁等, 2007)1.2地层发育作为被动大陆裂谷盆地的珠江口盆地,与中国其他裂谷盆地一样具有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共性,在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后,本地区在中生代褶皱基地上共发育了九套地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古近系神狐组、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新近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万山组及第四系(图2),各地层发育的沉积环境差异,导致其地层发育的不同。

具体分述如下:1.神狐组(古新世一早始新世,65.0-49.OMa,Tg-T90)神狐组沉积于盆地裂陷初期,地层与燕山期花岗岩基底呈不整合接触,在珠一坳陷仅有局部地区钻遇到。

岩性为一套杂色含凝灰质砂岩夹紫红、棕褐色泥岩,沉积相为浅水湖泊相和火山岩相。

2.文昌组(中始新世,49.0-39.OMa,Tg-T80)文昌组沉积于盆地裂陷一幕,与下伏神狐组存在明显的岩性突变,在大部分地区直接超覆于前古近系基岩上,地层底界面为T90反射层;文昌组沉积末,由于珠琼二幕构造运动,断陷整体隆升,使文昌组上部地层遭受强烈剥蚀,顶面T80反射层具有全区不整合特征。

层序地层学—松辽盆地

层序地层学—松辽盆地

盖 储

松辽盆地综合地层柱状图
–2、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1)界面类型
–古构造运动界面:区域不整合面; –构造应力场转换界面:盆内不整合面; –构造机制转换面:局部不整合。 坳陷阶段 萎缩阶段
裂陷阶段
泉头组(河流相、三角洲相)——青山口组 (浅湖至深湖相)——嫩江组(浅湖至河流相)
二、陆相地层层序的形成机制
4、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变化对层序的控制
基准面是控制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何者发生的一 个临界面,即在基准面之上要发生侵蚀作用,而基准面 之下则发生沉积作用。基准面是一个受构造沉降、 气候变化、沉积物补给、海(湖)平面升降、沉积地 形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可容空间是指沉积物表面与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 物充填的全部空间。
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认为海平面升降、 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是层序形成 与分布的控制因素,其中海平面升降起主要 作用。
– 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相对海平面变化:
• 控制可容空间变化,从而决定着层序空间分布;
– 沉积物供给速度:与可容空间增加速度共同控制着层序构型; – 气候变迁:控制沉积物的供给速度以及沉积物类型。 气候变迁
松辽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构 造沉降曲线显示,在124 Ma前 后盆地存在着构造沉降速率的 重大转折(如图),即由前期的 快速沉降转为后期的缓慢沉降, 而这一时期恰为松辽盆地断坳 转换时期的开始。断陷时期构 造沉降曲线斜率较大,即构造 沉降速率较大;而坳陷时期曲 线段斜率变缓,即构造沉降速 率趋小。表明在盆地演化不同 阶段构造作用的控制强度不同, 断陷盆地受构造因素影响更为 突出。
在构造沉降保持线性沉降的前 提下,基准面快速下降,可容空间减 小,且Δ A/Δ S<1或≈1时,形成小型 进积或加积的准层序组,此时,常构 成低水位体系域;基准面快速上升, 可容空间迅速增大,且Δ A/Δ S>1时, 产生退积式的准层序组,常形成水进 体系域;基准面缓慢上升,可容空间 缓缓增加,且Δ A/Δ S=1时,产生加积 式的准层序组,常构成高水位体系域; 基准面快速下降,可容空间迅速减小, 且Δ A/Δ S<1时,产生大型进积式的 准层序组,形成水退体系域。(可容 空间增量Δ A与沉积物补给增量Δ S)

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油气勘探潜力

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油气勘探潜力

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油气勘探潜力王艳【期刊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2)006【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油气勘探; 勘探潜力; 成藏条件; Karroo裂谷; 欧加登盆地【作者】王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欧加登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的东南部,是在前寒武系基底之上发育的海陆叠合盆地,构造上处于非洲板块的东北角,是索马里盆地的一个次盆,盆地整体呈菱形,总面积约35×104 km2[1]。

盆地内发育上二叠统—三叠系(最大厚度3 000 m)、侏罗系—下白垩统(最大残余厚度4 000 m)、上白垩统—新生界(最大残余厚度2 000 m)。

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有10余家国际石油公司在此开展勘探活动[2],至2013年底累计采集二维地震2.3×104 km,钻井47口,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Calub气田和Hilala油气田[3],由于各家公司矿权区较为分散,因此一直未开展盆地级别的评价。

2014年通过收集所有老地震资料并重新处理,同时在重点地区新采集3 000 km二维地震资料,于2016年发现了Dohar油气田,预示着该盆地可能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需要重新探究整个盆地的勘探潜力。

1 盆地结构特征欧加登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叠合盆地,盆地底部的Karroo裂谷发育于晚二叠世—三叠纪,空间上表现为三段式,左支和右支走向为北北东向,中支走向为北东东向,主要发育了湖泊—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

侏罗纪—早白垩世海相地层属中生代陆间裂谷沉积,盆地表现为整体坳陷结构特征。

通过区域地震剖面解释,根据Karroo期裂谷的构造格局[4-6](图1),可将盆地划分为“三隆起三斜坡一坳陷”七个一级构造单元,将坳陷进一步划分为: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西部凹陷、中部凹陷、东部凹陷和中央凸起共七个二级构造单元。

气温柱状图

气温柱状图

统计图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终年高温,干湿两季,700-1000 mm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和西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等终年高温少雨,25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0°大陆东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等(亚洲独有的气候之一)终年高温,分为雨旱两季,1500-2000mm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0-25°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均有分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500mm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皆有分布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00mm(雨热不同期)温带大陆性全年降水少< 500mm ,集中夏季,温差大温带季风 500-600mm(>500mm),雨热同期最冷月 <0℃亚热带季风 800-1500mm ,雨热同期温带海洋性 季节分配均匀,700-1000mm 地中海 冬雨型,300-1000mm 最冷月 >0℃ 亚热带和温带热带沙漠 250mm 以下,温差大热带季风 雨旱两季,1500mm 以上 热带草原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雨林 降水>2000mm,分配均匀 最冷月 >15℃热带 气候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 35-55°N 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沿海(亚洲独有的气候之二)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00-6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 40-70°N 温带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常年干旱少雨,降水量不足5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 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700-1000mm寒带气候南北极圈以内北冰洋沿岸 格陵兰岛内部和南极大陆全年寒冷干燥气候类型的判读: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第二步:确定热量带----------最冷、最热月气温; 第三部,确定类型-------------降水情况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煤矿常用地质图件

煤矿常用地质图件

2.绘制水平标高线
• 按照图旳百分比尺,绘出现互平行、 等间距旳水平线,每条水平线旳两侧 均注明标高值。
• 一般1:2023,每50m一条;1:5000, 每100m一条,假如矿井旳开采水平不 是整倍数旳标高线,还要内插出各个 不同水平旳开采水平标高线。水平标 高线旳数量由剖面深度决定。
3.选定基准线
•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 向相反时,地层界 线旳弯曲方向(“V” 字形弯曲尖端)和地 形等高线旳弯曲方 向相同,但地层界 线旳弯曲程度比地 形等高线旳弯曲度 小。 “V”字形露 头形态。如右图。
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旳旳体现(二)
•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而且倾角不小于坡 角时,地层分界线旳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旳 弯曲方向相反。 “V”字形露头形态如下图。
图10-22.1 辅助剖面图
B4 二石门
-87 -100
图1-0-122.11 辅0助剖面图 -125
8.连接地质界线 将多种实际资料投绘到剖面图上后,将 剖面图上旳同一煤层、同一地层分界线、 断层,按分析旳构造形态进行连线。即 得到地质剖面图。 9、加工整顿 根据有关要求,对图件进行清绘、着色, 加工。去掉不必要旳标识。最终成图。
多种地质现象在地形地质图上旳体现
• 水平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旳旳体现
• 水平岩层或水平地质界面旳出露界线是水平面与地表面 旳交线。水平岩层旳露头形态与地形等高线一致或重叠。 地势高处,出露新地层,地势低洼处出露老地层。
直立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旳旳体现
• 直立岩层旳岩层面或 地质界线与地面旳交 线位于同一种铅直面 上,露头各点旳连线 旳水平投影都落在一 条直线上,所以不论 地形平坦还是起伏, 直立岩层旳地质界线 在地质图上是一条切 割等高线旳直线。

布曲组沉积相综合柱状图

布曲组沉积相综合柱状图

核形石灰岩
700
96-95
鲕粒灰岩 深缓坡
94-90
600
89-88
介壳灰岩
87-78
500 77-76 75-67 e e e
泥灰岩 潮坪
生物碎屑、砂屑、藻屑 生物碎屑、砂屑
e 鲕粒、核形石、 生物碎屑、藻屑 e 核形石,生物碎 屑、藻屑、砂屑 e 生物碎屑,砂屑、藻屑 以核形石为主,少量生 物碎屑、砂屑、藻屑 e e
泥岩 浅滩 泻湖 潮坪 泻湖 页岩
400
66-64 63-58 57-56
e e e
e
300
55-50 e
球粒灰岩 以藻鲕粒、核形石为主, 少量藻砂屑、生物碎屑 e 生物碎屑为主,少量 砂屑、核形石、藻屑 生物碎屑为主, 少量砂屑 少量生物碎屑 少量生物碎屑 少量生物碎屑 少量生物碎屑 少量生物碎屑 少量生物碎屑 腕足、腹足、瓣鳃、棘屑 腕足、介形虫、棘屑、瓣鳃 腕足、瓣鳃、海百合、 苔藓、蓝绿藻 以棘屑、介形虫、瓣鳃为 主,少量有孔虫、腹足 腕足、瓣鳃、腹足、介形 虫,海百合、有孔虫 少量介壳碎片 少量瓣腮 少量腹足、瓣鳃、介形虫 浅滩
0
沉积环境变化曲线
TF LN SS SB DR OR Ba
图例
120-117 1000 116-115
e
泻湖 泥晶灰岩 浅滩 e e e e 生屑灰岩 e
900
114-107
核形石、生物碎 屑、砂屑
苔藓、腕足、有孔 虫、介形虫、海百合
泻湖
106-103 102
核形石、生物碎 屑、砂屑、鲕粒
腕足、介形虫、苔藓、海百合 浅滩 泻湖
砂屑灰岩
800
101-97
核形石、鲕粒、砂屑、 腕足、介形虫、腹足、海胆、 浅滩 生物碎屑、鲕粒、藻砂 海百合、苔藓、有孔虫 砾屑 外缓坡 e e 生物碎屑、少量砂屑 e e 核形石、鲕粒、藻砂砾 屑、生物碎屑、藻屑 e e 核形石、生物碎屑、 砂屑、藻屑、鲕粒 腕足、介形虫、苔藓、 海百合、海胆、有孔虫、 米齐藻、蓝绿藻 腕足、介形虫、海百合、 有孔虫、苔藓 介形虫、腕足 泻湖 腕足、介形虫、海百 合、有孔虫、蓝绿藻 腕足、介形虫、海百合、 苔藓、有孔虫、蓝藻 腕足、介形虫、棘屑、 苔藓、腹足、蓝藻 腕足、苔藓、海百合、介形 虫、珊瑚、海胆、有孔虫 泻湖 腕足、介形虫、海百 合、海胆、苔藓、有 孔虫、腹足、蓝绿藻 浅滩 腕足、介形虫、腹足、瓣 鳃、海胆、海百合、有孔 虫、苔藓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岩,含泥灰质结核,底部含细砾石。
2 0 0 -3 4 5
盆地北部及东部见到气显示,
上部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中厚层砂岩。下部为灰绿色 东部神木地区较富集,有中
厚层块状砂岩(局部含砾岩)夹暗紫色泥岩。
低产
2 0 0 -3 4 0
紫红色、黄绿色砂质泥岩与浅棕灰色、黄绿灰色砂岩互 盆地北部及东部见到气显示,
灰色结晶白云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
1 0 -8 8
灰色石灰岩、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东部地区为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竹叶状灰岩。
8 1 -2 7 0 灰 色泥 质灰 岩、 竹叶状灰岩及灰 岩,东 部以 白云 岩为主 。
5 0 -1 7 5 5 3 -1 2 6
灰色结晶灰岩 、鲕状灰岩 。
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夹薄层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灰质粉砂岩 。
2 5 0 -3 0 0
灰黑色泥岩与灰白色中细砂岩夹煤层 , 砂岩多为厚
208
层 块状 ,中-细 粒, 底部 发 育巨 厚含砾粗砂 岩( 宝塔
宁夏、陇东、吴旗、志丹地
区为主要油层
山 砂岩) 。
0 -1 5 0
灰色泥岩夹灰白色中细粒 、含砾粗砂岩 。
0 -2 4 5 1 2 0 -1 6 0 1 0 0 -1 7 0
455
1 3 0 -2 1 5 4
西缘为绿灰色页岩夹砂岩及砾状灰岩透镜体。陇县 为黄灰色页岩夹薄层砾岩 、骨屑、团粒灰岩及 凝灰岩,富产笔石及珊瑚、腕足和腹足类化石 。
耀 参1井;2 4 2 m /d;
旬 探1井 :5 5 m /d;
465
鄂7井: 1 4 .3 m /d
2 0 0 -1 5 5 6
志留 系S
上 志 留 统 S3 中 志 留 统 S2 下 志 留 统 S1

0803南海西部海域基本地质特征

0803南海西部海域基本地质特征


+ +
T60 Tg
+ + +
+ +
T60
T62
Tg
4000

T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70 · ~ · ~ ~
崖 城 凸 起
崖 13-1
5000
~ ~~~
T80
崖南凹陷 Tg
(m )
T60 ~

高 压烃源岩
1 新近系地层特征 2 古近系地层特征 3前古近系岩性特征
1.
地 层 主 要 特 征 和 录 井 要 点
地层剖面及油气层分布
1.1 新近系地层岩性特征
1.1.1望楼港组:
浅灰、灰黄色细~含砾砂岩与灰 色 泥岩不等厚互层。大量生物碎屑、有孔 虫。 1.1.2灯楼角组:WZ6-10-1 泥岩灰、绿灰色,不纯;砂岩灰黄、 黄灰色,粉~粗粒。含生物碎屑、有孔 虫。
·
T7
Source rock
5000 T6 T8
高温超压区
Tg
崖城地层压力系数剖面
YC26-1-1 YC26-3 YC21-1-1
T50 T5
0
T60
T60 T62 T70
T62
T70
图4
琼东南盆地崖城区地层压力系数剖面图

南海西部海域
地层基本特征和现场录井要点
(一)北部湾盆地地层基本特征和现场录井 要点
涠三段地层特征
涠三段(633m~1100m):主要为杂色泥 岩与灰、浅灰色粉砂~粗砂岩不等厚互 层,底部(涠四段)见灰色、褐灰色 泥岩。该段地层的细砂~粗砂岩厚度大, 中~厚层,为凹陷主要储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石化新区 地层综合柱状图
南方新区 地层综合柱状图
四川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川滇黔坳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下扬子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湖北省中海扬子相海地相层地岩层性综合综剖合面剖示面意示图 意图
地层 年代

烃 面源

储 集 层
盖 层
成油 组合
碳酸岩台地
盆地
海 退 台地边缘 海 进
J J1
2 T3
T2
T T1
强烈断陷
滨浅湖
河流相
早燕山Ⅱ
上统 0-200
褐灰色安山岩与砂砾岩
反转褶皱
陆相火山岩 沉积
侏 罗

中下统
0 │

720 ~ △
上部褐灰色砾岩、砂砾岩 与泥岩、碳质泥岩或煤层 互层;下部凝灰质砂岩、
凝灰质角砾岩
早燕山Ⅰ
拉张断陷
晚印支
滨浅湖 河流相
古生界 (Pz)

~~
穿~~
杂色—绿灰色中性—基性
海西 │
气 层
表 井 反射层 界面
性质
T 赛 2 不整合
40
T 井 3 不整合
T6 不整合
赛 1 井

尔0 善│ 组 800
褐灰色砂岩、砾状砂岩与 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灰色—杂色凝灰质砾岩、 砂砾岩夹同色泥岩
T8 不整合
赛 4 井

上统

罗 系
中下统
古生界 (Pz)
0-200
0 │

720 ~ △ 未
~~
P2
P
P1
C C1C2
D D2 S2
S S1
O O2+3 O1 3 2
1
Z Z2
Z1
66
55 4
Ⅰ-2
4
1
33
2 2 11
Ⅰ-1
ψψψ
ψ
南盘江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楚雄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中西部坳陷
东部坳陷
地层系统 岩性柱
统组 E 赵家店组 K2 江底河组 K1 普昌河组
高峰寺组 J3 妥甸组
蛇店组 J2 张河组
晚期缓慢抬升 早期稳定沉降

深灰色、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较深湖

燕 早燕山Ⅳ

白 垩 系
下 统

一 段
50 │ 1000

灰色泥岩、砂砾岩、 细砂岩、粉砂岩略等厚互层

稳定沉降
较深湖

支 早燕山Ⅲ

褐灰色砂岩、砾状砂岩与 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期
较深湖
尔0
善│ 组 800
灰色—杂色凝灰质砾岩、 砂砾岩夹同色泥岩
C1d3 C1d2 C1d1
C1y3
C1y2
C1y1 D3x2 D3x1
D3s
D2q D2t D2b
厚层块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深灰色薄层状灰岩、泥灰岩 灰~灰黑色硅质加硅质页岩
上部:粉砂质泥岩、泥灰岩;下部:砂岩为 主、泥岩及煤层
在黑色钙质泥页岩、偶夹砂岩
P1m:以灰岩为主,夹硅质灰 岩 P1d:灰黑色~ 棕色含铁硅质岩夹硅质灰岩
大河
沿组 2600
P2d
3.1
湖泊
扇 三 角 洲
滨 浅 湖
扇三 角洲
~~~半
深 湖 | 滨 浅 湖
扇三 角洲
| 冲积扇
自 生 自 储 下 生 上 储
六盘山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北方新区 地层综合柱状图
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海拉尔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塔木察格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连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储盖组合 组合 地层系统 岩性柱 储层 盖层 划分 统 组
E 赵家店组 K2 江底河组
缺失
Ⅰ J2 张河组
储盖组合 组合 储层 盖层 划分

J1 冯家河组
J1 冯家河组
T3 舍资组
T3 舍资组
T3 干海资组 T3 普家村组 T3 云南驿组
T3 干海资组
T3 普家村组
P C
D2-3 宰格组

华宁组
D2 渔子甸组
D1 坡脚组
翠峰山组
O 大箐组
巧家组
红石崖组
汤池组 ∈3 二道水组

∈2 陡坡寺组
龙王庙组
沧浪铺组
∈1 筇竹寺组
渔户村组
湘中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层
代号
基本岩性
生储 盖组

组合 划分
分布 区域
侏中 罗下 系统
J1-2
以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粉砂区泥岩互 层、下部夹煤层或煤层透镜体。
上 统 三
造上组 三丘田组
9
100
3
7.0
200
4
7.0
300
3 7.0
3
400 7.30
4
500
3 4
3
600
4 5
4
700
3
4
800
侏 罗 系

西
900
7




组 1000 8
J2x
1100
7 8

三工 1200 河组
7
J1s

八道 1300 湾组
8
J1b 1400
岩性剖面
接触 关系
沉 积
~~~ 相
~~~
咸 水 湖 泊
沉积特征
生储盖组合
湖水升降 降升
沉积相 烃源 储集 盖层
第四系 100 +│
喜 黄灰色及灰色砂、砾岩 山
整体抬升剥蚀
第三系 380

中晚燕山

汉 50 塔│
杂色泥岩、砂砾岩, 底部为砂砾岩夹泥岩
构造反转
河流相
拉 472

早燕山Ⅴ
灰—深灰色泥岩,
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滨浅湖
二 400

段 1500 △
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与

汉 50


拉 472

二 400

段 1500 △



白 垩 系
下 统

一 50

段 1000
黄灰色及灰色砂、砾岩
杂色泥岩、砂砾岩, 底部为砂砾岩夹泥岩 灰—深灰色泥岩, 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与 深灰色、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灰色泥岩、砂砾岩、 细砂岩、粉砂岩略等厚互层
③ ②
油 代 地震地层
松辽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结雅-布列亚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三江-中阿穆尔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辽河坳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萨哈林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依兰-伊通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都如吉洼槽带地层综合柱状图
层 位 厚 岩性
系统

度 段 (m)
剖面
岩性简述
生储盖组合 烃源 储集 盖层 组合
第四系 100
+

第三系 380
厚层状灰岩夹灰质页岩及泥灰岩
上部:灰白色厚层灰岩夹白云岩或白云质灰 岩。下部:块状白云岩、云灰岩
灰色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部分地区夹 石膏层
砂、泥岩互层夹煤层 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生屑灰岩夹泥质
灰岩 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灰质泥岩
及页岩
深灰色灰岩、泥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灰~黄灰色灰岩、泥灰岩、砂岩、粉砂岩、钙 质页岩
塔里木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塔里木盆地阿北顺北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准噶尔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综合柱状图
准噶尔盆地西缘-精河地层综合柱状图
准噶尔盆地北部区块地层综合柱状图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区块地层综合柱状图
T3Z 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红泥岩、泥岩夹煤层
T3S
灰~灰白色砂岩、粉砂红泥岩、泥岩夹煤层或 煤线
选 中 麒麟山组
T2q T2q:钙质粉刷岩、钙质页岩加薄层砂质泥灰岩。
系统
三宝坳组 T2s
T2s: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
上 残留分 组 布于零 合 陵凹陷
下 嘉陵江组

大冶组
大隆组
上 统
龙 潭
生储盖
组合
生 储 盖 ⅠⅡⅢ


| 湖



~~~上Biblioteka 湖泊|储扇三
角洲
湖沼
湖泊 河沼
~~~
生 界
三 叠 系
古二 生叠 界系
1500


山 街
1600
7


T3sh 1700
1800
1900 3.1

克拉 2000
玛依
统 组T2k
7
2100
3.1
2200

尔 2300


组 2400 P2t
7

2500
上段
二 选
组 下段

茅口组

当冲


栖霞组
中、

壶天群

梓门
大 桥段
石 炭 系下

塘 测水段
阶 石磴
子段
刘家
岩 塘段
关 阶
孟公 坳段
邵东段
上 统 泥 盆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