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编绘
浅谈煤矿区综合地层柱状图的建立

浅谈煤矿区综合地层柱状图的建立摘要:地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地质勘探工作中,综合地层柱状图的建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为野外地质人员在各煤矿区的工作提供基础性的图件,为矿区地层对比分析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就如何建立煤矿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的编制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柱状图;如何建立;编制方法1.数据的获取1.1利用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如果煤矿区只有实测剖面资料,而无深部钻探地质工作,则可利用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实测剖面可从槽探、短槽、公路、沟谷和小煤窑等实测编录资料中获取。
首先编制每条实测剖面的地层柱状图,然后根据岩性、厚度、化石、标志层、沉积相特征等进行地层对比,建立全区的地层层序、接触关系、以及岩浆活动的顺序、范围与围岩的关系。
将同一层位的地层岩性加以综合,一般应分组、段进行综合描述。
具体描述时可分出上、中、下,或者再细分出顶部、底部,分别描述其岩性、厚度及其变化情况,尽量总结出同岩层在全区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对于所含化石、地貌水文、矿产等情况应单独描述。
同时,统计同层位、同岩性的厚度值,求出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其平均值作为作图采用厚度值。
一般情况下是求算术平均值,求平均值时,参加计算的厚度数目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客观实际的厚度,所以应尽量多的利用实测剖面的厚度资料,以及在地质测量过程中观测的厚度资料1.2利用钻探资料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如果煤矿区已有一定的钻探工程,则可利用钻探资料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首先采用前面所讲述的方法,编制钻孔的钻孔柱状图,然后根据岩性、厚度、化石、标志层、沉积相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进行地层对比,绘制地层对比图,建立全区的地层层序、接触关系、以及岩浆活动的顺序、范围与围岩的关系。
对于勘探工程没有揭露的有关地层,可收集区内或附近的有并资料加以补充。
对同一层位的岩层进行综合和描述时仍采用上述方法。
统计同层位、同岩性的厚度值,求出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其平均值作为作图采用厚度值。
05柱状图作图方法

2015年11月19日星期 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队
20
2015年11月19日星期 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队
21
– 二叠系
• 山西组(P1s):由两个沉积旋回构成,第一旋回底部为厚层块 状变质含砾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向上渐变为中薄层中细粒岩 屑砂岩、粉砂岩和黑色炭质板岩;第二旋回底部为中厚层中细 粒岩屑砂岩,向上过渡为薄层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并夹可采煤 一层。化石:Sphenophyllum sp.(楔叶),Lobatannulania sinensis (中华瓣轮叶),总体上为河湖沉积。厚?m (用实测 剖面数据)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 杨家屯组(P1y):以粗碎屑沉积为主,下部为绿灰色厚层块状 变质角砾岩、变质粗砂岩及变质含砾粗砂岩,中部粗中粒变质 岩屑砂岩,上部为中薄层变质细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总 体上为河湖相沉积。厚10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队
15
– 一段(Jxt1):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及白云质泥岩,发 育水平藻纹层及层理,偶见双向交错层理,代表潮间带沉积; – 二段(Jxt2):深灰色、灰黑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夹黑色板岩, 发育水平及波状藻纹层,反映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 – 三段(Jxt3):灰白色中厚层细晶—微晶白云岩为主,上部发育大 型包卷叠层石,含化石:Cryptozoon sp.(包心菜状叠层石); Chihsienella sp.(蓟县叠层石),代表潮间带沉积。 • 青白口系(青白口群)(Qb) – 下马岭组(Qbx):灰色薄层千板状板岩,灰黑色、黑色薄层含炭质 千枚板岩、千枚状板岩、砂质板岩,羊屎沟变质为红柱石石榴石云 母片岩。发育纹层状水平层理,富磁铁矿,含化石:Chuaria sp. (藻类化石),反映为泥坪与泻湖相沉积。厚161m,与下做地层呈 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一次构造升降运动——芹峪运动;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编绘

主要常用岩性花纹符号(详见SY5615-93)
六、几点说明
1)综合地层柱状图只表示实习区(研究区)内可 以见到的地层单位,实习区外地层一般不表示; 2)地层单位一栏是年代地层与岩石地层混用,年 代地层单位只标“界、系、统”,岩石地层单位只 标组; 3)绘制地层柱时 (1)无法以正常比例尺表示的特殊地层(如煤 层和粘土矿层等)可以夸大至1mm画出,但文字描述 应注明其真实厚度; (2)不同层厚要区别表示, 厚层状3mm,中层状 :
1. 实测剖面 2. XXX 3. XXX
1 1 1
图名 编图单位 编图日期 编图人 审核人
2
4
2
2
五、资料
地层特征:见下表、参考书p7-15;
地层代号:见下表
接触关系:6个角度不整合、3个平行不整合 花纹符号
华 北 板 块 燕 辽 地 区 前 新 生 代 地 质 发 育 史 简 表
(3)第四系可以夸大表示,画2cm; (4)厚度过大的地层单位,如岩性变化不大, 可以不按比例尺画,只画3cm,中间以双波浪线断开 表示省略,但厚度栏仍注明真实厚度; 4)岩性描述及化石栏要简明扼要,一般只描述岩 石名称、岩性组合以及地层所产标准化石,化石名 称用拉丁文。 5)备注栏可标注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如剖面位 置等。
谢谢!
柳江盆地经历的 主要构造运动:
喜山运动 燕山运动 印支运动
海西运动
泰康运动(加里东 运动)
蓟县运动
吕梁运动 五台运动
柳江盆地主要区 域不整合面:
六个角度不整合
三个平行不整合
第四系 上侏罗统 中侏罗统 下侏罗统 上三叠统 上二叠统 | 中石炭统 ------- 中奥陶统 | 下寒武统馒头组 ------- 下寒武统府君山组 -------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 上太古界
实习三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编制

1、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概念
为了概略的反映图区地层系统、各时代地 层岩性组合、层序、厚度、含矿性、接触 关系、时代依据和纵横变化的一种图件。 2、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编制要求 ①综合地层柱状图应有的内容:
地层系统、地层代号、(地质年代)、柱 状图、厚度、岩性描述、接触关系
④将各地层单元的综合柱状草图按地层时代 由新至老的顺序自上而下的排列联接,然 后根据所确定的比例尺、统一的图例。转 绘成正式的综合地层柱状图。
⑤综合地层柱状图中各地层单元的厚度按最 大值绘出。当某一分层岩性单一、厚度巨 大时,采用断折的缩减符号,表明柱状图 未按真实厚度绘出。含矿层、标志层、特 殊岩层可扩大表示。
②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比例尺要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 所表示的厚度最小地层单元的层位要反映清晰。 所占的图面的位置要合理,既综合地层柱状图的 长度要与地质图协调。
③综合地层柱状图应划分地层单元。综合地层柱状 图的资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 的。
通过综合对比,简化其岩性。统计其最大最小 厚度,标注化石采集的部位。审定地层的接触关 系。以简练的文字概括其岩性组合、岩相变化、 含矿性并列举代表性化石名称及产出层位,从而 得出该地层单元的综合柱状草图。
⑥在综合简化各地层单元的实测剖面柱状图 时,应保留其原来岩性组合和沉积旋回的 总体特征以及反映横向变化、尖灭等情况。 化石产出层位一定要力求精确。
⑦在使用既定符号表示接触关系时,应力求 清晰明显。不得与岩性花纹混淆.
宜昌市秭归野外地质调查实践__综合地层柱状图制作

综合地层柱状图
岩性描述要简化,可分为顶部、上部、中部、 下部、底部等几个部分综合描述,简简写出最 主要岩性;
备注栏可写上古生物化石及矿产情况; 写上图名、比例尺及责任表,不用画图例。
年代地层单位 界系统 10 10 10
岩石地层单位 地层代号
群或组 段
20
15
15
柱状图 厚度(m)
25
15
岩性描述 150-180
层单位(群、组、段);代号;岩性柱;厚 度;岩性描述;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沉积 环境等 图例 沉积构造;岩性花纹 责任表
方格纸大小 30 ×47
秭归县泗溪日月坪南华系莲沱
组(Nh1l)实测地层柱状图
比例尺 1:500
年代地层 单位
界1 系1 统1
岩性地层 单位
群1 组1 段1
地 层 代 号
1
分 层 号
备注 30
综合地层柱状图-区域地层序列
用地层最大厚度按1:10000比例尺画出地层柱,地层顺序由下至上由老 至新逐层画出,地层厚度大的地层单位柱体可用舒缓的双曲线断开(注 意两端不封口),表示厚度省略。地层厚度较小时,柱状图按实际厚度 画,但两侧文字说明部分可用较陡的斜线向上或向下加高至能容纳文字 说明;
地层柱中岩性花纹按统一要求画,顶底不留空格,接触关系用规定的线 条表示,并在岩性描述一栏中用中文注明(参见附录Ⅰ、Ⅱ、Ⅳ);
秭归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地层剖面测制与柱状图绘制
本节课共有3个知识点 一、实测剖面的目的、要求及野外工作步骤 二、室内地层剖面图制作 三、综合地层柱状图制作
知识点3:
综合地层柱状图制作
主要内容
一、实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状图绘制 二、综合柱状图绘制
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勘查线剖面图的编录方法

2. 2 编 制 方 法
1 . 1 岩层 综合 厚 度 的 确 定 按区内岩、 煤 层 划 分 与 对 比的 结 果 , 把 同层 位 的 岩层 进行 层 厚统计 , 列 出各 层 厚 度 的 变 化 范 围 , 并计 算出平均厚度 , 该 厚 度 是 编 制 岩 性柱 状 的 层厚 依 据 。 在 综 合 柱 状 的层 厚 一栏 中 , 一 般 用 分数 形 式 表 示 , 即分母表示平均厚 度 , 括号 内为平均 的点数 , 分 子 表 示 厚 度 变 化范 围。 1 2 相 变岩 层 的 表 示 方 法 在 某 一 层 位 的 岩层 发生 相 变 时 , 可用“ 半柱 状 ” 法来表示 , 即 岩 层 在 区 内 由 砂 岩相 变 为粉 砂 岩 相 时 ,柱 状 中 该层 位 的 岩 性 可 半画砂岩 , 另一半画粉砂岩。 也 可按 它们 在 区 内的 分 布 面 积 按 定 的 比例 各 画 一部 分 。 1 . 3 煤 层 分 叉或 尖 灭的 表 示 煤 层 有 分 叉 时 ,可 由其 所 在 层 位 的一 端 开 始 向 另 一 端 分 叉 成两层 , 两层 间 的 夹层 要 按 其 岩 性 填 绘 。 煤 层 有 尖 灭现 象 时 , 可 由所 在 层 位 的 一 端 开 始 , 向另 一 端 逐 渐 减 薄 至 消 失 , 绘 制 时 要 注 意 消 失 点 不 可 顶格 。
【2019年整理】地层综合柱状图作图方法

• 马家沟组(O2m):青灰色厚层灰岩、纹带灰岩、豹皮灰 岩,夹薄-中层白云质灰岩,海水趋于正常,为正常浅海 沉积。厚180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 上古生界
–石炭系
• 本溪组(C2b):底部为硬绿泥石角岩或红柱石角岩,太 平山北坡出现底砾岩(三好砾岩);下部以灰色、灰绿色 粉砂岩、粉砂质板岩为主,夹有一层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 上部为黑灰色板岩及红柱石板岩、压力影板岩。化石: Fusulina sp.(纺缍蜓)及蜓、腕足类、双壳类、植物类等 碎片,主体为滨湖沼泽相沉积。厚24m,与下伏地层呈平 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一次构造升降运动——加里东运动。 • 太原组(C3t):下部为灰色细砂岩及粉砂岩与红柱石角 岩互层;上部为炭质板岩、杂色板岩夹薄层粉砂岩,顶部 见煤线。含化石:Neuropteris ovata(卵脉羊齿),为 砂泥坪与近海湖泊沼泽相沉积。厚68m,与下伏呈整合接 触。
• 张夏组(2z):灰色板岩夹中层鲕粒灰岩,为浅海高能 环境下产物。厚36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 黄院组( 3h ):下部以灰黄色薄-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 为主,夹数层鲕粒灰岩;上部为豹皮状灰岩与纹带灰岩及 白云质灰岩。含化石:Ptychaspis sp.(褶盾虫), Blackwelderia sp.(蝴蝶虫)。为滨浅海沉积,相对张夏 组海水变浅。厚123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奥陶系
• 冶里组(O1y):底部泥质纹带灰岩,向上泥质成分减少, 以中厚层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和白云质豹皮灰岩,含 化石:Piloceras sp.(枕角石),Ophiteta sp.(蛇卷螺), 为水下高能带产物,仍为浅海陆空环境。厚67m,与下伏 地层呈整合接触。 • 亮甲山组(O1l):灰色中厚层白云岩与灰质白云岩,含 少量燧石团块,含化石:Armenoceras sp.(阿门角石), 为潮上蒸发环境。厚7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地层柱状图的编绘

地层柱状图的编绘
一、地层柱状图的基本概念
地层柱状图是将某一地区的地层按其原始顺序,用规定的符号、格式表示地层岩性、接触关系等特征的图件。
地层柱状图通常由年代地层单位、岩性地层单位,地层代号、厚度、岩性符号、岩性描述、备注等组成。
3、岩性缩减符号不封口。
引折线两端对齐,根据岩性描述内容的多少确定高度,注意上下大致一致。
4、岩性描述应与岩性符号要严格对应,当某一地层的岩性具有数个岩性段时,其岩性符号也应表示出。
5、本次实习岩性符号的厚度规定:
页岩的岩性符号厚1.5毫米,泥岩2毫米,薄层-中厚层粉砂岩2-3毫米,中厚层岩层3毫米,厚-巨厚层状岩层4毫米。
6、本次实习砂岩岩性符号的规定:
7、其它参考指导书74、77页相关内容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四系可以夸大表示,画2cm; (4)厚度过大的地层单位,如岩性变化不大, 可以不按比例尺画,只画3cm,中间以双波浪线断开 表示省略,但厚度栏仍注明真实厚度; 4)岩性描述及化石栏要简明扼要,一般只描述岩 石名称、岩性组合以及地层所产标准化石,化石名 称用拉丁文。 5)备注栏可标注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如剖面位 置等。
三、编图方法
1.资料整理
野外工作结束后,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 地层划分、厚度计算、岩矿分析测试及化石鉴定, 厚度统计、接触关系、岩浆活动等综合整理。 在此基础上,开展编图。
2.编图步骤
(1)布局:根据内容、厚度等确定比例尺,规划图面布 局; (2)画岩性柱:按比例尺自上而下累积厚度,由新到老 的顺序画出地层界线、接触关系、填充花纹; (3)地层:在岩性柱左侧标注地层单位、代号,在岩性 柱右侧对应地层单位标注厚度和进行岩性、矿产描述, 绘制层序地层划分或海平面变化曲线等内容; (4)完善:图名、比例尺、图例(顺序:碎屑岩(粗— 细)、化学岩、岩浆岩、变质岩、断层(正、逆)、不 整合(角度、平行不整合))等; (5)注明资料来源、责任表 (6)认真检查、核对数据及资料,提交老师审核通过后 着墨清绘。
15
XXX
2
资料来源:
1. 实测剖面 2. XXX 3. XXX
1 1 1
图名 编图单位 编图日期 编图人 审核人
2
4
2
2
五、资料
地层特征:见下表、参考书p7-15;
地层代号:见下表
接触关系:6个角度不整合、3个平行不整合 花纹符号
华 北 板 块 燕 辽 地 区 前 新 生 代 地 质 发 育 史 简 表
二、图面内容
必有:
图名、图例、比例尺 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名称、代号及 相互关系) 地层岩性柱状剖面及接触关系(岩性、接触关 系以花纹符号表示,厚度按比例尺绘制) 地层厚度 岩性、化石及矿产简要描述
可选:
地貌及水文特征等 沉积相、层序地层划分、海平面变化等
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可选内容略有变化
四、图面样式及规格
本实习要求统一图面样式和规格。
图名:柳江盆地综合地层柱状图 编图纵向比例尺:1:4000
具体格式要求详见后图
柳江盆地综合地层柱状图
比例尺 1: 4000
1cm
1
地层单位 界 系 统 组 代号
1 n
岩性 剖面
厚度 (m)
岩性描述及化石
备注
1
1
1
1
1
1
XXX
2
3
2
1cm
图例
XXX
XXX
谢谢!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编绘
王嗣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
一、概念及意义
概念:
在对实习区(研究区)内有关地质资料综合研究 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尺编绘柱状图并附简要文 字描述的方式编制而成的图表综合图件。 综合地层柱状图一般置于地质图左侧,或作为地 层研究综合成果图件单独使用。
意义:
1)建立区内地层序列、时代顺序、接触关系, 了解地层厚度、岩性、古生物等特征; 2)揭示区内地质发展历史(构造、沉积、生物、 古地理、古气候)。
柳江盆地经历的 主要构造运动:
喜山运动 燕山运动 印支运动
海西运动
泰康运动(加里东 运动)
蓟县运动
吕梁运动 五台运动
柳江盆地主要区 域不整合面:
六个角度不整合
三个平行不整合
第四系 上侏罗统 中侏罗统 下侏罗统 上三叠统 上二叠统 | 中石炭统 ------- 中奥陶统 | 下寒武统馒头组 ------- 下寒武统府君山组 -------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 上太古界
主要常用岩性花纹符号(详见SY5615-93)
六、几点说明
1)综合地层柱状图只表示实习区(研究区)内可 以见到的地层单位,实习区外地层一般不表示; 2)地层单位一栏是年代地层与岩石地层混用,年 代地层单位只标“界、系、统”,岩石地层单位只 标组; 3)绘制地层柱时 (1)无法以正常比例尺表示的特殊地层(如煤 层和粘土矿层等)可以夸大至1mm画出,但文字描述 应注明其真实厚度; (2)不同层厚要区别表示, 厚层状3mm,中层状 2mm, 薄层状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