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16例分析
胎盘早剥13例临床分析

警惕胎盘早剥。本文中有 8 例均为 B超确诊胎盘早
维普资讯
7 6
延安大学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第 2 卷 1
1 例 中有 6 3 例合并中度或重度妊高征 , 其中 5 例胎盘早剥致胎死宫内, 例早剥面积大于 5 , 4 0 并 出现子宫卒中, 切除子宫 2 由此可见妊高征是胎 例。 盘早剥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妊高征患者主要病变 是全身小动脉痉孪, 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 故 硬化, 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 , 血 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 形成血肿导致胎盘 自 子宫壁剥离。 而且妊高征本身由于胎盘供血不足 , 胎 儿多数发育较差 , 如果出现胎盘早剥 , 胎儿的预后就 更差 。因此对妊高征患者未临产出现腹痛或阴道流 血一定要警惕胎盘早剥的可能, 应及时 B超明确诊 断, 终止妊娠 , 以免对母婴造成更大伤害。 2 12 机械性 因素 .. 是另一个常见的危险因素, 其包括外伤, 行外倒 转术及羊膜腔穿刺术等。本文 中有 2 例有负重史 , 1 例有同房史。 2 13 脐带的长短 .. 脐带过短 、 新生儿脐带绕颈也是发生胎盘早剥 的 因素 。 2 14 其它 .. 近年来人们认为吸烟、 胎膜早破、 饮食营养、 孕 产次、 胎儿性别 ( 本文中 9 例为女婴) 有关0 。 ]
中图分类号 : 1. 5 R7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62 (0 2 o—0 50 10—0X 2 0 )107—3
水。 例 自觉胎动减慢或消失。 例 以胎死宫内就诊 , 3 2 B超诊断为胎盘早剥。1 例无任何症状 . 仅产后发现 有胎盘早剥 其中 8 例为 B超确诊 。 合并中、 重度妊 1 I床 Nhomakorabea料 I 缶
胎盘早剥16例临床分析

正常位置的胎盘自妊娠20周后至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如处理不及时会引发严重后果,如DIC、肾衰及产后出血等,危及胎儿生命。
为了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与母儿预后关系,现将16例胎盘早剥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发病率1987年1月~2001年12月,14年间我院分娩总数5600例,发生胎盘早剥16例,发病率为2.86‰,其中妊高征557例,占分娩总数的9.95%,发生胎盘早剥11例,占胎盘早剥总数的68.75%。
1.2 年龄及胎次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2岁,以23~30岁最多,占81.25%;初产妇占87.50%,经产妇占12.50%。
1.3 孕周34~37周占25.00%,37~41周占68.75%。
42周以上占6.25%。
1.4 实验室检查16例中血红蛋白50~80g/L占12.50%;80~90g/L占31.25%,90g/L以上占56.25%。
1.5 出血量本组16例胎盘早剥平均出血量300ml,其中≥400ml者占31.25%,>1000ml 者占12.50%,失血性休克占6.25%,需输血者占25.00%。
1.6 胎盘早剥面积16例中无胎盘全部剥离者;剥离2/3者占12.50%,剥离1/2者占6.25%,剥离1/3者占25.00%,剥离1/4者占56.25%。
1.7 分娩方式16例中行剖宫产者占62.50%,阴道正常产占31.25%,阴道手术助产占6.25%。
1.8 产后出血本组产后出血6例,其中阴道产2例,均用宫缩剂及按摩子宫促进宫缩奏效。
剖宫产手术中无发现子宫卒中,产后出血2例,子宫壁注射宫缩剂,按摩子宫,效果满意。
16例胎盘早剥均保留子宫。
2 讨论2.1 早期诊断是关键早期诊断胎盘早剥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胎盘剥离导致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通常有胎盘后血肿形成,这种情况可以是自限性的;随着进一步的出血,胎盘后血肿增大,将胎盘从底蜕膜掀起,当剥离面积达1/3时,胎儿可发生窘迫甚至死亡。
胎盘早剥典型病例

手术经过
新生儿转由在场新生儿科,等麻醉科医生抢救,经紧急气管插管正压给氧,胸外按压,药物治疗,阿氏评分1分钟3分,5分钟9分,10分钟9份。
检查胎盘胎膜完整剥离后迅速,子宫腔内出血不多,立即缝合子宫切口,给予缩宫素10U宫底肌注,10U静滴。热盐水纱布包裹子宫按摩,子宫颜色恢复后将其放入腹腔内,子宫表面见大片红色内膜异位病灶,手术顺利,术中失血1100毫升,急查血气分析及凝血功能提示中度贫血,凝血功能正常。术后血压90/70㎜Hg,
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1.羊水过多 2. 胎儿生长受限? 3.高位胎膜早破? 4.孕1产0孕38+6周待产 LOA
初步诊断
入院治疗
入院后给予: ①检测胎心胎动:动态听胎心,胎心监护一日一次; ②观察产兆: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检测有无宫缩,; ③观察阴道流液情况:并无增多情况; ④决定分娩方式:患者家属要求阴道试产。
并发症处理
(3)预防肾功能衰竭: 尿量<30ml/h——补充血容量 尿量<17ml/h或无尿——甘露 醇或速尿 尿毒症——透析疗法
羊水过多破膜→子宫骤然收缩→胎盘早剥 本例病因
治疗原则
低铜饮食 减少铜的吸收 促进排铜 对症治疗:抗震颤、抗精神病药、抗抑郁、护肝治疗
谢谢!
感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手术后
术后诊断
1.羊水过多 胎膜早破 胎盘早剥 2.急性胎儿宫内窘迫 新生儿重度窒息 3. 孕1产1孕39周剖宫产 LOA 4.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足月小样儿 5.产后出血 失血性贫血
本病例加深了我们对于羊水过多患者发生胎盘早剥风险的认识。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羊水过多患者,这类患者经阴道试产存在潜在的胎盘早剥风险,对于先露未完全固定患者还存在脐带脱垂的风险,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需严加防范。 当判断可能发生胎盘早剥时,需争分夺秒,给予积极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借助B超,检验等辅助科室,与新生儿科,麻醉科,输血科齐心协力,针对病情发展的各个阶段,方面,全面掌控病情。
胎盘早剥16例临床分析

胎盘早剥1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对16例胎盘早剥病人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孕29~35周合并高血压的、且以阴道出血者占多数,产前B超确诊率为89%。
结论妊娠中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B超早诊断,建立门诊病例。
标签:胎盘早剥病因早期诊断胎盘早剥为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往往发病急、发展快,如处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儿生命。
早期诊断、积极处理是抢救母儿生命的关键。
现将我院发生的16例胎盘早剥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2月至2010年2月发生胎盘早剥16例。
孕妇年龄24~38岁,以25~31岁占多数。
初产妇12例,经产妇4例;孕24~28周2例,孕29~35周10例,孕36~40周4例。
患者中本地人员10例,另6例为外地打工人员,16例中仅有6例正规建卡做孕期保健,其他10例孕期未作任何产前检查。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以阴道流血者最多,共9例,面色苍白,低血压休克者2例,腰酸、下坠者1例,血性羊水者3例,发生胎儿窘迫1例。
1.3 诊断产前B超确诊16例,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均有血块压迹。
本组资料中产前疑诊胎盘早剥13例,产前未诊断者3例。
1.4 治疗16例中有4例产前休克,产前积极抗休克治疗,输新鲜血及新鲜冷冻血浆,增加凝血因子,提高纤维蛋白原,尽快终止妊娠。
剖宫产术中发现8例子宫胎盘卒中,取出胎儿后立即用热盐水纱布覆盖子宫并按摩,持续应用宫缩剂,全部转危为安。
1.5 分娩方式剖宫产9例,正常产7例。
1.6 胎盘剥离程度与出血量剥离2/3者2例,剥离1/3者4例,剥离1/4者10例。
出血量200~1500mL>1000mL 者3例,400~1000mL 者7例,<400mL者6例。
1.7 诊断正确率及误诊率本资料在发病3h内确诊14例,正确率89%; 误诊2例,误诊率11%。
2 讨论2.1 病因胎盘早剥的真正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中期胎盘早剥15例分析

中期胎盘早剥15例分析作者:殷菲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临床症状与预后,为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病例资料回顾分析的方法,对于15例发生胎盘早剥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经B超确诊,2例经保胎治疗后,症状消失,经B超确诊情况稳定后,继续妊娠至自然分娩,4例发生流产,另外9例均经剖宫术终止妊娠。
结论对于有胎盘早剥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预后。
【关键词】胎盘早剥;产前检查;妊娠结局胎盘早剥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严重影响母婴妊娠结局。
据国内相关研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约为2.31%[1]。
在发生胎盘早剥的病例中,多数发生于妊娠晚期,妊娠中期发生胎盘早剥的病例较少[2,3]。
不过发生于妊娠中期的多数预后明显不良。
本文通过分析15例已往病例,对其治疗经过以及其转归进行探究和分析,分析胎盘早剥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15例患者,所有患者平均年龄在25岁,平均孕周(26±4)周,所有患者孕周均小于28周。
15例患者中7例初产妇,还有8例是经产妇。
2例有高血压史,余无明显疾病史。
15例患者仅有2例有定期产前检查,1例不定期产前检查,余下病例未做任何产前保健。
1.2 影像学特点所有病例均经B超确诊,2例在院外经B超确诊,余下13例经院内B超确诊,B超报告: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有异常回声。
或者,胎盘有着异常增厚。
这些影像学证据均提示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
1.3 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特点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主诉为:急剧腹痛,且伴阴道流血,触诊可扪及不同程度子宫收缩。
12例有血红蛋白下降,6例凝血功能异常,2例肝肾功能异常,还有1例出现休克体征,血压出现下降,意识昏迷。
2 结果15例胎盘早剥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经过细致的保胎治疗后,症状消失,经过B超确诊,异常回声消失。
胎盘早剥胎死宫内20例临床分析

胎盘早剥胎死宫内20例临床分析周桂渊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妇产科014000【摘要】目的:对胎盘早剥胎死宫内临床病例进行分析, 提高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4年1月20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病例的诊治方法。
结果: 20例中, 妊高征为主要诱因, 阴道流血,下腹痛为常见临床症状, 产前超声诊断15例, DIC5例, 剖宫产18例,阴道分娩2例,治疗前后积极扩容并纠正DIC, 无孕产妇死亡。
结论: 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极大, 临床治疗上应重视其诱发因素及临床症状, 再结合超声有助于做出早期诊断, 对于胎盘早剥胎死宫内患者, 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及时机可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关键词】胎盘早剥;胎死宫内;超声胎盘早剥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 围产儿死亡率高,对孕产妇影响大。
胎盘早剥起病急、发展迅速, 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如产后出血、DIC、肝肾衰竭等(1)。
本文章回顾分析了20例胎盘早剥并胎死宫内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 2014年1月发生胎盘早剥胎死宫内20例,所有病例均产后检查证实。
患者年龄22~ 40岁, 平均30岁; 孕周26~ 40周, 平均33周; 初产妇11例( 55%),经产妇9例( 45%)。
所有病例均胎死宫内, 3例在入院时存在胎心异常, 很快胎心消失。
9例于入院前已胎死宫内,1.2 临床表现1.2.1 阴道流血及下腹痛所有病例均有下腹痛表现, 11例入院时已出现阴道流血,其中15例为典型的板状硬子宫,。
1.2.2 基础疾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例, 外伤3例, 胎膜早破2例, 无明显诱因15例。
1.2.3 DIC及血压所有病例中, 10例合并DIC, 7例伴有血压下降。
2、结果2.1 超声检查16例入院时行超声检查, 其中8例产前超声提示胎盘早剥, 1例提示可疑血管瘤,2例提示胎盘回声异常,。
重型胎盘早剥病例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胎盘早剥病例的观察与护理摘要】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其发生率为0.46%~2.1%,围产儿死亡率为25%[1]。
若处理不当导致母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母婴生命[2]。
早期观察,正确处理及护理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3]。
现对我院近5年诊治的25例重型胎盘早剥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重型胎盘早剥;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91-02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分娩总数12782例,收治胎盘早剥82例,发生率0.64%,其中重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25例,产前B超诊断18例。
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8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9例,其中25~36周发病17例,37~42周发病8例。
1.2 发病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2例(占48%),双胎妊娠2例(占8%),脐带过短2例(占8%),胎膜早破3例(占12%),羊水过多2例(占8%),静滴催产素1例(占4%),臀位1例(占4%),外伤2例(占8%)。
1.3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产后出血100%(25/25),子宫胎盘卒中80%(20/25),凝血功能障碍60%(15/25),肾功能衰竭4%(1/25),围产儿死亡率100%(25/25),行子宫次全切除2例,无孕产妇死亡。
2.结果2.1 25例重型胎盘早剥病例的发病原因以妊娠高血压疾病占首位,双胎妊娠、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导致宫腔压力骤减次之;另外静滴催产素、脐带过短及外伤等机械性因素也可导致胎盘早剥。
2.2 25例重型胎盘早剥病例的分娩方式22例为剖宫取胎终止妊娠(占88%),2例出诊途中车上分娩(占8%),1例孕25周死胎、臀位宫口近开全行臀位牵引娩出(占4%)。
3.病情观察胎盘早剥出现的临床症状多样,常见临床表现有腰胀或痛,血性羊水、阴道流血等,因此,严密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重型胎胎盘早剥以隐性出血为主,应持续心电监护,需监测神志、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临床结局分析【摘要】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是一种严重妊娠并发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文通过对30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手术治疗方案等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了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并研究了胎儿和母亲的预后情况。
结果显示,对于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及时干预的患者,预后较为良好,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已经发生胎儿死亡的患者预后较差。
总体来说,对于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寻求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胎盘早剥;子宫胎盘卒中;临床结局;手术治疗一、引言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是一种妊娠并发症,是胎儿和母亲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该病的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孕妇中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胎盘早剥和子宫胎盘卒中是导致胎儿和母亲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对于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国内外学者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研究。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为了更好地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本文通过对30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手术治疗方案等相关数据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方法1.研究对象本文选取了30例经临床确诊的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从18岁到34岁不等;妊娠期从20周到38周不等;病程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了完整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2.临床分析本文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手术治疗方案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
分析的指标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孕周、早期症状、病程时间、患者与胎儿的生命指标、药物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效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16例分析
目的:对重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病例进行分析,提高重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的诊断及处理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的高危因素、诊断、处理方法及对母婴的影响和预防。
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
其次胎膜早破、双胎妊娠、羊水过多也是胎盘早剥的常见原因。
凝血功能障碍9例,心功能衰竭2例,14例急诊行剖宫产妊娠,术后行子宫全切术2例,髂内动脉栓塞术8例。
2例经阴道分娩。
讨论:重型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依据B超及临床症状早诊断胎盘早剥并及时处理,防止发展为重型胎盘早剥,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标签:胎盘早剥;诊断;并发症预后
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PA)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于胎儿娩出前全部或部分从子宫壁剥离[1]。
胎盘早剥是导致妊娠中晚期阴道出血及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胎盘早剥的预后与早期诊断、有无子宫胎盘卒中、是否及时治疗有关。
本文就我院2012年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例重型胎盘早剥致胎死宫内的15例病例进行分析如下,以期在临床上提高识别能力,及时诊断并实施干预,改善母儿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分娩产妇7314例,其中发生胎盘早剥61例,重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16例,发生率8.3%。
PA患者年龄18 ~44(29+-0.5)岁,其中初产妇6例(占37.5%),经产妇10例(占6
2.5%)。
阴道流血6例(占37.5%),宫缩频繁或呈板状13例(占81.3%),胎动减少9例(占56.2%),超声异常13例(占81.3%)。
发病时孕周28-38周。
1.2 诊断标准:(1)PA及子宫胎盘卒中诊断:全部PA患者均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依照曹泽毅主编的枟中华妇产科学杂志(第2版)[2]。
2.结果
2.1 病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例(占62.5%);双胎1例(占6.25%);外伤1例(占6.25%);羊水过多1例(占6.25%);胎膜早破2例(占12.5%);不明原因1例(占6.25%)
2.2并发症的发生:产后出血16例(占100%),子宫胎盘卒中12例(占75%),凝血功能障碍9例(占56.3%),心功能衰竭2例(12.5%),围生而死亡16例(占100%);
2.3终止妊娠的方式:其中14例急诊行剖宫产妊娠,术后行子宫全切术2例,髂内动脉栓塞术8例。
2例经阴道分娩,分娩孕周为28周及30周,一例为胎膜早破引起PA,一例为外伤后引起的PA。
3.讨论
胎盘早剥是妊娠期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平均发生率为1-2%,国内为0.23-2.1%[1],我院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83%,与文献报道一致。
3.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血管病变、机械因素、子宫静脉压升高等高危因素有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
本组资料显示,由重度子痫前期所致子宫胎盘卒中的比例较高(62.5%),因此及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其次胎膜早破、双胎妊娠、羊水过多也是胎盘早剥的常见原因。
3.2.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出现的临床症状多样,频繁宫缩或板状腹(子宫迟缓差或强直子宫收缩)是胎盘早剥的典型临床表现。
本研究频繁宫缩占81.3%,但待出现“板状腹”典型症状时为时已晚,病程已进展到一定的严重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阴道出血并不是胎盘早剥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37.5%,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阴道出血,但有其他症状和体征时也应高度怀疑胎盘早剥。
Glantz等(2002年)研究表明超声对胎盘早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4%、96%、88%和535。
B超对诊断小面积或急性的显性剥离较困难,而对隐性剥离相对较容易。
超声的正确诊断率为15% ~25%[3]。
本组资料超声异常占68.7%。
高于文献报道,可能随着超声仪器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提高有关。
因此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尽快诊断胎盘早剥并积极治疗,为改善母婴结局赢得了时间。
3.3.处理原则: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确诊为胎盘早剥,应争取在胎盘自宫壁完全剥离前迅速结束分娩,对于重型胎盘早剥,无论胎儿是否存活,如不具备阴道分娩条件,均应立即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抢救过程中应注意生命体征及输血、输液量的控制,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
本组资料中2例心衰者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量输血、输液后所致,分别输血1500ml,2300ml。
3.4并发症的处理:对胎盘早剥引起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是否切除子宫,应持慎重态度,子宫胎盘卒中不是切除子宫的指针。
经过多种措施积极处理后,仍无法控制的出血,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但现在随着介入学科的发展,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为难治性产后出血,保留子宫的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资料对8例子宫胎盘卒中,其中有7例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成功保留了子宫。
本组资料中2例切除子宫者。
有生育史,术中子宫胎盘卒中面积超过2/3,经多种促子宫收缩方法无效,并出现了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后方行子宫全切术。
重型胎盘早剥围产儿死亡率高达100%。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及早识别胎盘早剥并及时处理,可减少母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准确、理
想的方法来预测胎盘早剥的发生,确诊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医生的临床经验数来预测胎盘早剥。
因此对高危患者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测、尽早发现病情,出现胎盘早剥症状后及时寻求和得到正确的救治,阻断早剥加重,以减少不必要的母婴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7-120.
[2]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6-430.
[3]罗红,罗扬.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9(4):696,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