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教案模板
胎盘早剥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胎盘早剥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胎盘早剥是指胎儿在妊娠后期胎盘脱离子宫壁,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并引发严重出血的一种急性妊娠并发症。
胎盘早剥是一种突发疾病,需要医疗团队迅速应对,因此进行胎盘早剥应急预案的演练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次胎盘早剥应急预案演练的记录。
一、演练目的通过胎盘早剥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疗团队应对胎盘早剥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二、演练时间XXXX年X月X日上午X时X分三、演练地点XX医院产科手术室四、演练人员1.产科医生:X名2.麻醉科医生:X名3.护士:X名4.儿科医生:X名5.院感科医生:X名五、演练内容1.演练背景:模拟一例35周妊娠的妇女,突发胎盘早剥,出现严重出血和母儿生命危险的情况。
2.演练流程:a)宣布紧急情况:当演练开始时,由护士宣布“发生紧急情况,胎盘早剥”。
b)召集医疗团队: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护士、儿科医生等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并进行简要沟通。
c)制定行动计划:由产科医生领导,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抢救方案,明确各自分工和任务。
d)实施抢救措施:按抢救方案进行抢救,包括停止出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血等操作。
e)与院感科医生协作:与院感科医生进行沟通,确保抢救环境安全,避免交叉感染。
f)模拟转运:将模拟婴儿迅速转运至儿科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处理和监测。
g)结束演练:当模拟患者稳定后,由产科医生宣布演练结束。
六、演练效果及问题分析1.演练效果:a)医疗团队迅速到场,并协同配合,进行了有效的抢救。
b)成功控制了出血,并维持了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c)模拟婴儿及时转运至儿科重症监护室,得到了进一步处理和监测。
2.问题分析:a)演练中有些团队成员的反应速度较慢,需要更加强调应急响应的重要性。
b)部分操作步骤不够规范、流畅,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的配合和默契程度。
c)在与院感科医生协作时,沟通不够顺畅,需要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胎盘早剥应急预案及演练

一、背景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胎儿宫内死亡、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母婴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演练。
二、组织机构1. 主任: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
3. 护理组长:负责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组织培训及演练。
4. 医生、护士、助产士、新生儿科医生等:参与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三、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应加强产前检查,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警惕性。
(2)孕妇出现阴道出血、腹痛、宫缩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
(3)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
2. 早期救治(1)对疑似胎盘早剥患者,应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备血等基础生命支持。
(2)迅速评估胎儿宫内情况,必要时进行胎儿监护。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如病情危重,应立即进行剖宫产。
3. 预防产后出血(1)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宫缩、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
(2)根据出血量,给予宫缩剂、缩宫素等药物,必要时进行宫腔填塞、结扎等手术。
4. 术后观察与护理(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出血量。
(2)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3)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应急预案演练1. 演练目的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母婴安全。
2. 演练时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3. 演练内容(1)情景模拟:模拟孕妇出现胎盘早剥的临床症状,医护人员进行早期识别、报告、救治等环节。
(2)实际操作:对疑似胎盘早剥患者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备血等基础生命支持。
(3)剖宫产演练:模拟胎盘早剥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观察手术过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 演练流程(1)情景模拟: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早期识别、报告、救治。
胎盘早剥应急预案演练案例

一、背景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母婴生命危险。
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母婴安全,我院特开展胎盘早剥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熟悉胎盘早剥的病情评估、诊断及治疗流程。
2. 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与沟通,确保抢救流程顺畅。
4. 发现并改进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完善救治流程。
三、演练场景1. 患者信息:孕妇王女士,28岁,孕36周,因突发下腹部剧烈疼痛、阴道出血,由家属陪同入院。
2. 演练流程:- 接诊:急诊科医生迅速评估病情,开通绿色通道,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胎心监护、超声检查等。
- 诊断:超声科医生进行床旁超声检查,确诊为胎盘早剥。
- 抢救:启动胎盘早剥应急预案,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联合抢救。
- 手术:产科医生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麻醉科医生进行麻醉,新生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 术后:新生儿科医生对新生儿进行复苏处理,产科医生对产妇进行止血、输血等治疗。
四、演练过程1. 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医护人员迅速评估病情,开通绿色通道,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胎心监护等。
2. 超声科医生进行床旁超声检查,确诊为胎盘早剥。
3. 产科医生迅速进行剖宫产手术,麻醉科医生进行麻醉,新生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4. 手术中,产科医生发现胎盘剥离面积较大,出血较多,立即进行止血、输血等治疗。
5. 新生儿科医生对新生儿进行复苏处理,产妇及新生儿安全度过危机。
五、演练总结1. 演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反应迅速,各科室协作默契,抢救流程顺畅。
2. 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以下不足:- 部分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标准掌握不熟练。
- 部分医护人员对抢救流程不够熟悉。
- 部分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有待加强。
3.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标准及抢救流程的培训。
-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胎盘早剥教学教案

胎盘早剥教学教案教案标题:胎盘早剥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胎盘早剥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 掌握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学习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和紧急处理措施。
4. 培养学生对胎盘早剥的预防和护理意识。
教学内容:1. 胎盘早剥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 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和紧急处理措施。
4. 胎盘早剥的预防和护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胎盘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胎盘早剥吗?它有哪些临床表现?”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胎盘早剥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 解释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几个胎盘早剥的病例,让学生分析病例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并讨论可能的处理原则和紧急处理措施。
第四步:教学总结(10分钟)总结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和紧急处理措施,并强调胎盘早剥的预防和护理意识。
第五步:教学延伸(10分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胎盘早剥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治疗方法。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理解能力。
3. 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胎盘早剥处理原则和紧急处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胎盘早剥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几个真实的胎盘早剥病例供学生分析。
3. 阅读材料: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文献,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拓展知识。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2. 引导学生关注胎盘早剥的预防和护理,提醒他们重视孕妇的健康和安全。
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胎盘早剥应急预案演练剧本

一、背景某医院妇产科,产妇张女士,28岁,孕34周,因突然出现腹部疼痛、阴道出血等症状,被诊断为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母婴死亡。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应急处置能力,特举行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和警惕性。
2. 优化胎盘早剥的救治流程,确保母婴安全。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下午14:00-16:00四、演练地点医院妇产科产房五、参演人员1. 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妇产科主任)、副组长(护士长)、成员(产科医生、助产士、护士等)。
2. 演练参与者:产科医生、助产士、护士、新生儿科医生、麻醉师等。
3. 观摩人员: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实习学生等。
六、演练场景1. 患者张女士因突然出现腹部疼痛、阴道出血等症状,被送往产房。
2. 接诊护士迅速评估病情,发现患者有胎盘早剥的迹象。
3. 产科医生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抢救。
七、演练流程(一)启动应急预案1. 患者张女士进入产房,护士迅速评估病情,发现患者有胎盘早剥的迹象。
2. 护士立即通知产科医生,医生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产房。
3. 医生确认患者病情后,立即启动胎盘早剥应急预案。
(二)救治流程1. 初步评估:医生迅速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2. 止血:护士立即为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如使用止血带、压迫等。
3. 准备手术:医生与护士迅速准备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消毒、麻醉等。
4. 手术过程:医生在手术室内对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取出胎儿和胎盘。
5. 术后观察:术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出血情况等。
(三)应急物资准备1. 医生和护士迅速准备手术所需物资,如手术器械、药品、输血用品等。
2. 麻醉师准备好麻醉药物和设备。
3. 新生儿科医生准备好新生儿复苏设备。
(四)信息报告1. 护士立即向医院急诊科和手术室报告患者病情。
胎盘早剥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一、演练背景某医院产科,在正常分娩过程中,发现一名孕妇出现胎盘早剥症状,情况危急。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安全,特组织本次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2. 熟练掌握胎盘早剥的应急处置流程。
3. 加强医护团队协作,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4. 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三、演练时间2023年4月15日,上午9:00-11:00四、演练地点某医院产科分娩室五、参演人员1. 医生:产科医生、麻醉医生2. 护士:助产士、护士长、病房护士3. 其他:急诊科医生、检验科人员、输血科人员、行政管理人员4. 观摩人员:其他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六、演练场景1. 患者基本情况:孕妇,30岁,妊娠38周,突发腹痛,持续加重,伴阴道出血。
2. 演练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症状、报告、处置、总结。
七、演练流程第一阶段:发现症状1. 患者情况描述:助产士在观察孕妇分娩过程中,发现孕妇腹痛加剧,阴道出血量增多。
2. 助产士立即报告护士长。
第二阶段:报告1.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产科主任报告。
2. 产科主任启动应急预案,通知急诊科、检验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
第三阶段:处置1. 医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判断病情。
2. 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准备手术。
3. 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同时做好以下工作:a. 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
b.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c. 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4. 检验科人员采集患者血样,进行相关检查。
5. 输血科人员做好输血准备。
第四阶段:总结1. 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病情稳定。
2. 产科主任组织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演练结束后,向院领导汇报演练情况。
八、演练脚本1. 患者情况描述助产士:(观察孕妇)患者腹痛加剧,阴道出血量增多,疑似胎盘早剥。
2. 护士长报告护士长:(电话)产科主任,患者出现腹痛、阴道出血,疑似胎盘早剥,请立即处理。
胎盘早剥专题培训计划

胎盘早剥专题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理解胎盘早剥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2. 掌握胎盘早剥的常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性。
3. 学习胎盘早剥的处理方法和急救技能,提高处理胎盘早剥的能力。
4. 加强对胎盘早剥相关知识的更新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二、培训内容1. 胎盘早剥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胎盘早剥的定义和分类(2)胎盘早剥的病因与危险因素(3)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变化2. 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1)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症状(2)胎盘早剥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方法(3)胎盘早剥的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3. 胎盘早剥的处理方法和急救技能(1)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和手术指征(2)胎盘早剥的手术技术和注意事项(3)胎盘早剥的急救措施和处理流程(4)胎盘早剥的术后护理和并发症处理4. 胎盘早剥相关知识的更新和学习(1)临床案例分享和讨论(2)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参与(3)专业文献和指南阅读及总结三、培训目标1. 培训对象:产科医生、产科护士和相关临床医务人员2. 培训方式:线上学习和线下实操相结合3. 培训时长:1个月4. 培训形式:课堂教学、临床实践、个人学习和总结5. 培训工具:多媒体教学、临床模拟操作、教学资料和学术论文6. 培训评估:考试成绩、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评定四、培训流程第一周:胎盘早剥基础知识学习- 学习胎盘早剥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了解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 阅读相关文献和指南,了解最新研究进展第二周:胎盘早剥临床诊断方法- 学习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方法- 熟悉胎盘早剥的辅助检查技术和诊断要点- 进行临床案例讨论和诊断技能培训第三周:胎盘早剥处理方法和急救技能- 学习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和手术指征- 掌握胎盘早剥的手术技术和操作要点- 进行临床模拟操作和急救演练第四周:胎盘早剥培训总结- 学习胎盘早剥的术后护理和并发症处理- 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交流学术心得- 总结胎盘早剥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评估五、培训效果通过上述培训计划,产科医生和相关临床人员将能够全面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急救技能,保障母婴安全。
胎盘早剥的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背景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如未及时处理,可危及母儿生命。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母婴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识别、诊断和救治能力。
2. 熟悉胎盘早剥的应急预案流程,确保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3. 增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团队凝聚力。
三、演练组织1. 演练时间:2022年X月X日2. 演练地点:XX医院产房3. 演练人员:产房医护人员、助产士、护士、医生、检验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人员4. 演练流程:模拟胎盘早剥病例,进行诊断、救治、转运等环节的演练四、演练方案1. 案例设定患者,女,28岁,妊娠35周,孕前体重60kg,孕期体重增加15kg。
今日凌晨出现阴道出血,量较多,伴腹痛,无宫缩。
患者入院时血压90/60mmHg,心率110次/分,宫缩5-6次/10分钟,宫口开大1cm。
2. 演练流程(1)病例报告值班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值班医生接诊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为胎盘早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病情评估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问诊和查体,了解病史、症状、体征,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救治措施1)建立静脉通道:迅速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2)给予氧气吸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
3)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宫缩抑制剂、止血药物等。
4)剖宫产手术:如患者病情危重,胎儿情况不佳,需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
(4)病情观察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宫缩情况、阴道出血量等。
2)观察胎儿心率、胎动情况,评估胎儿宫内情况。
3)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转运如患者病情稳定,需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3. 演练总结(1)总结本次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如救治流程不够熟练、医护人员沟通不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盘早剥教案模板第1篇:胎盘早剥分娩方式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近两年临床处理胎盘早剥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0.5±4.5)岁;孕周为17-42周;其中11例为经产妇,另45例均为初产妇;34例采取剖宫产,22例采取阴道分娩。
1.2诊断方法及标准根据《中华妇产科学》[1]相关标准,在完成分娩后,给予所有患者胎盘检查。
检查结果可分为重型及轻型:(1)重型:突然发生阴道出血,且伴随有持续性腹痛,患者的子宫无法放松,对其胎盘剥离面积进行检查,发现超过了1/3的胎盘剥离。
按照Sher标准则属于Ⅱ、Ⅲ度。
本组资料中,21例患者属于重型。
(2)轻型:通过胎盘剥离面积检查,剥离面积低于1/3,且通过腹部检查,可观察到患者的子宫较软,宫缩有间歇,胎儿存活。
按照Sher标准则属于Ⅰ度。
本组资料中,35例患者属于轻型。
1.3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运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2结果2.1引发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通过对导致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高危居首位的应属妊娠高血压,占总比例的30.36%,其次则应属胎膜早破,占总比例的25.00%。
(见表1)2.2分娩方式的选择与胎盘早剥类型的关系56例患者中,34例采取剖宫产,22例采取阴道分娩;21例患者属于重型,35例患者属于轻型;其中阴道分娩患者中,16例(72.73%)为轻型早剥,而剖宫产患者中,19例(55.88%)为轻型早剥,由此可知,经阴道分娩轻型早剥患者更多,P=0.0372.3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早剥发生时间的关系根据表2对比结果来看,可以发现采取剖宫产患者中,25例(73.53%)在未临产阶段发生胎盘早剥,而阴道分娩患者中,13例(59.10%)在第二产程发生胎盘早剥。
P3讨论在本组资料中,在处理胎盘早剥时,主要根据产妇的孕周、早剥程度、孕妇体征以及胎儿存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孕周低于23周的产妇,或胎儿畸形、胎死宫内以及FGR伴重要脏器受损,首选阴道分娩;针对早剥程度较为严重,未临产以及胎儿存活者,首选剖宫产;而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宫内窘迫,胎盘早剥,无法短期内完成阴道分娩的产妇,及时安排剖宫产。
在本组资料中,由于部分患者的剥离程度较为严重,剥离面积较大,导致产妇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胎,致使产妇无法继续妊娠,但在及时治疗后,产妇的病情逐渐稳定,无病情加重情况,宫缩现象也逐渐消失。
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在不断改善,在判断胎盘早剥患者分娩方式时,应当对各方面周全考虑,尤其是胎儿情况、出血以及凝血功能等方面,尽可能地保留子宫,使患者能够保有再次妊娠的条件。
第2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发生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特征和母婴结局。
结果:观察组孕妇临床症状重,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差、并发症多且严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易并发胎盘早剥,加重孕妇临床症状,影响母婴预后,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监测和治疗,预防胎盘早剥。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临床特征;母婴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5%~10%,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约占妊娠相关死亡总数的10%~16%,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易并发多种疾病,其中胎盘早剥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左右[2]。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现象,此疾病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母婴生命[3]。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孕妇46例及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发生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8.16±2.52)岁;孕周28~40w,平均孕周(34.27±2.03)w;初产24例,经产22例。
选取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发生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7.96±2.41)岁;孕周28~41w,平均孕周(34.86±1.95)w;初产23例,经产23例。
已排除脐带过短、多胎、子宫畸形及羊水过多等影响妊娠结局疾病的孕妇。
两组产妇在年龄、妊娠周期、产次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两组孕妇均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胎盘母面出现陈旧紫黑色凝血块及血迹判定为胎盘早剥[4];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相关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所有孕妇均给与常规治疗或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及病情发展进行最佳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症状,包括剖宫产率、早产率(分娩周数低于37w所占比例)、以及母婴结局,发生率越高代表治疗结局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2.1 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早产率比较观察组46例孕妇中38例采用剖宫产,所占比例82.61%、对照组46例孕妇中28例采用剖宫产,所占比例60.8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表1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早产率比较[n(%)]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χ2 P2.2 两组母婴结局对比观察组新生儿窒息(47.83%)、新生儿死亡或死胎(23.91%)、胎儿生长受限(28.26%)、胎盘卒中(15.22%)、产妇凝血功能障碍(45.65%)、产后出血(89.13%)以及子宫切除(8.7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表2两组母婴结局对比[n(%)] 组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或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卒中产妇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产妇死亡剖宫产 28(60.87)38(82.61)5.36 0.02早产 3(6.52)11(23.91)5.39 0.02 对照组1(2.17)0(0.00)5(10.87)0(0.00)1(2.17)3(6.52)0(0.00)0(0.00)(n=46)观察组22(47.83)11(23.91)13(28.26)7(15.22)21(45.65)41(89.13)4(8.70)2(4.35)(n=46)χ2 25.57 12.49 4.42 7.58 23.90 62.9 4.18 2.04 P 0.00 0.00 0.03 0.00 0.00 0.00 0.04 0.15 3 讨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血压升高、水肿以及蛋白尿,严重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甚至昏迷、抽搐,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并发胎盘早剥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原因在于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得子宫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从而导致周围毛细血管坏死,甚至破裂出血,流出的血液在底蜕膜处积聚成血肿,最终诱发胎盘早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一旦发生,会加重孕妇临床症状,导致新生儿死亡率、产妇出血率、产妇死亡率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比例显著上升。
相关资料表明[6],做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监测和治疗,是预防胎盘早剥的最有效措施,若已经确定为胎盘早剥,应根据病情发展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或终止妊娠。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82.61%)、早产率(23.91%)、新生儿窒息(47.83%)、新生儿死亡或死胎(23.91%)、胎儿生长受限(28.26%)、胎盘卒中(15.22%)、产妇凝血功能障碍(45.65%)、产后出血(89.13%)以及子宫切除(8.7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易并发胎盘早剥,会加重孕妇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母婴预后。
因此,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监测和治疗,预防胎盘早剥。
参考文献[1] 吴锦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26):82-83.[2] 马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伴胎盘早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7):537-538.[3] Cande V.Ananth, PhD, MPH, Morgan R.Peltier, PhD, Wendy L.Kinzler, MD, John C.Smulian, MD, MPH, Anthony M.Vintzileos, MD.Chronic hypertension and risk of placental abruption: is the aociation modified by ischemic placental disease? [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7, 197(3):273.e1-273.e7.[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12):957-958.[5] 许英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6):58-58,60.[6] 杨国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