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让每个人都能学习

知识共享让每个人都能学习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共享的理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识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而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由获取、共享和传递知识时,社会才能实现全面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知识共享的意义、形式以及对学习的影响,旨在呼吁人们共同推动知识共享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受益。
二、知识共享的意义知识共享是指将知识以共享的方式向他人发布、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既可以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各类知识资源,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分享。
知识共享的意义在于:1.促进智力的集体进步:通过知识共享,个人可以从他人的经验和学识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知识共享也可以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智力的集体进步。
2.缩小知识差距: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资源往往分布不均,导致知识差距的加剧。
而知识共享能够将知识资源公平地分配给每个人,尤其是那些缺乏机会接触到高质量教育资源的人群,从而有效缩小知识差距。
3.推动社会发展:知识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通过知识共享,优秀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应用,创新的理念能够更快速地传递和推广,从而促进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三、知识共享的形式知识共享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开放教育资源:许多知名大学和教育机构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如视频课程、教材、学术论文等,供全球网民免费学习和使用。
2.在线学习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诸如Coursera、edX、MOOC等平台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允许学习者在时间和地点上更为灵活地学习。
3.知识分享社区:互联网上存在着众多的知识分享社区,如知乎、Quora等。
人们可以在这些社区中提问、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4.科研成果开放获取: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期刊主张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以便更多的人可以共享、学习和引用这些成果,推动科学研究的共同进步。
知识共享机制

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共享机制是一种通过无私分享和互相合作来推动知识传播和创新的方式。
在这个机制下,个体或组织将自己的知识和创意分享给社区,其他人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享这些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发展。
一、知识共享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共享是指将知识和创意通过特定的方式向其他人提供,并允许他们使用、修改和分享这些知识的过程。
它基于一种共享经济的理念,认为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和传播,而不是垄断和保护。
知识共享机制的出现得益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
二、知识共享的优势和意义1. 促进创新和进步:知识共享可以激发创新和创意的产生,通过多方合作和交流,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碰撞出更加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2. 提高知识普及率:知识共享可以将专业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3. 降低学习和研究成本:通过共享已有的知识资料和研究成果,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4. 促进合作与共赢:知识共享通过构建合作网络和分享资源,可以促进不同组织和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三、知识共享的实践和应用1. 开放式教育资源: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者和教育机构可以共享各类教育资源,如教材、讲义、视频资料等,提供给学生和广大公众自由学习与使用。
2. 开放式科学研究:科学家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数据和论文与他人共享,促进科学研究的共同进步,加快科学创新的速度。
3. 开源软件和开放数据:开发者可以将自己的软件代码和数据开放给他人,使更多人能够使用和改进,推动软件和数据的发展与应用。
4.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平台,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资源和知识的共享与优化配置。
四、知识共享的挑战和问题1. 知识权益保护: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如何保护知识创造者的权益,避免知识被滥用和盗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质量和可靠性控制: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共享的知识和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防止错误的传播和使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浅论知识共享

浅论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指将知识资源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取并使用知识。
知识共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在各领域推动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以《浅论知识共享》为题,探讨知识共享的重要性、益处和现状,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知识共享的关注和支持。
一、知识共享的重要性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包含丰富的信息和经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知识共享作为知识传播的一种形式,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知识共享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和流通。
在互联网的时代,知识可以迅速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通过开放共享的方式,更多的人能够获取知识资源,从而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和流通,促进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知识共享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知识共享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共同解决问题,推动技术的进步,加速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知识共享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智慧。
通过知识共享,不同人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交流,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智慧水平。
这对于社会的长期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知识共享可以推动社会公平与和谐。
在知识共享的体系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取知识资源,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知识的红利,可以避免知识的垄断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从而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知识共享可以降低知识获取的成本。
在知识的共享体系中,很多知识资源是免费开放的,这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同时也方便了人们获取知识。
知识共享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合作。
在知识共享的体系中,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更容易地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当今世界,知识共享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推动知识共享。
在学术界,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开放获取的学术出版平台,推动学术成果的开放共享;在科技界,一些技术公司也在积极推动知识的开放共享,推动技术的进步;在文化领域,许多文化机构也在积极推动文化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共享和协作的个策略

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共享和协作的个策略知识共享是一种推动创新和进步的重要方式,它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协作。
在现代社会,知识共享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个人或组织来说,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共享和协作。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策略,旨在帮助个人或组织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和协作的目标。
一、搭建共享平台搭建共享平台是促进知识共享和协作的首要策略。
共享平台可以是一个在线论坛、博客、社交媒体或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等。
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人们可以方便地分享和讨论知识,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建立知识分享文化要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协作,建立知识分享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组织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积极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要提倡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知识。
通过培养一种共享的文化氛围,知识共享和协作将变得更加顺畅和自然。
三、设立奖励机制为了促使个人或团队更积极参与到知识共享和协作中,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
这些奖励可以是经济奖励、晋升机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激励措施。
通过这样的奖励机制,个人和团队将会更加有动力和热情地分享和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协作。
四、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提高知识共享和协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举办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分享会,可以提高个人和团队的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知识共享和协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创新方法和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共享和协作。
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实现知识共享和协作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合作,可以共享彼此的知识和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还可以扩大知识共享的范围,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创新力量。
六、保护知识产权知识共享和协作的前提是要保护好知识产权。
个人或组织在进行知识共享和协作时,应当注意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避免知识的滥用和侵权行为。
只有在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人们才会更愿意进行知识的共享和协作。
总结起来,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共享和协作的个策略主要包括搭建共享平台、建立知识分享文化、设立奖励机制、培训和教育、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等。
知识共享制度1

知识共享制度1知识共享制度知识共享制度(Knowledge Sharing System)是一种基于合作和共享原则的知识管理和分发机制。
它通过建立一套开放的框架和流程,鼓励人们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知识共享制度的定义、原则、实施步骤以及对组织和个人的影响。
一、知识共享制度的定义知识共享制度是指一种组织或机构内部或跨组织之间,通过建立合适的机制,收集、管理、分发、交流和利用知识的系统。
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和交流,还注重知识的创新和共同进步。
知识共享制度旨在打破信息壁垒,提高知识的流通效率,推动协同工作和组织学习。
二、知识共享制度的原则1. 开放性原则:知识共享制度必须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没有任何限制或障碍,促进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知识交流。
2. 共享性原则:知识共享制度强调共享,而不是竞争。
在这个制度中,个人和组织应该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并乐于接受他人的知识和经验。
3. 创新性原则:知识共享制度注重创新和学习。
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新观念和新知识的诞生和发展,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4. 平等性原则:知识共享制度倡导平等,任何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和访问共享的知识。
不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益和资源。
三、知识共享制度的实施步骤1. 设定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愿景,确定共享的范围和领域。
明确知识共享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2. 建立平台:建立适合组织的知识共享平台,提供各种工具和资源,方便人们共享和获取知识。
该平台可以包括在线论坛、内部文档库、社交媒体等。
3. 培养文化:创造一种鼓励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
培养员工的意识,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并认可他们的贡献和价值。
4. 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个人和团队。
例如,可以设立知识分享的奖项,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
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

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共享是指将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与其他人或组织进行交流和分享的过程。
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对于促进创新、提高组织绩效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的必要性、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一、知识共享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共享知识,个人和组织可以获得以下益处:1. 创新:知识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岛,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合作。
通过获取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
2. 学习与成长: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知识共享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分享自己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加深自己的理解。
3.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共享经验和最佳实践,避免重复劳动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共享的知识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4. 促进合作与协调:知识共享能够促进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的存在。
通过共享知识,可以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二、知识共享的挑战尽管知识共享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1. 文化和心理障碍:有些员工对知识共享持保守态度,害怕别人窃取自己的成果或取得竞争优势。
此外,一些组织在知识共享方面缺乏文化建设,缺乏分享知识的意识和行为。
2. 缺乏有效的平台和工具: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需要支持的平台和工具。
缺乏适合的技术平台和工具会限制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效果。
3. 知识管理难题:知识的获取、整理、存储和传播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
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会导致信息杂乱无章,难以共享和利用。
三、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的解决方案为了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案:1. 建立知识共享文化: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分享知识,认可和奖励知识共享的行为。
通过培养良好的知识共享文化,可以逐渐改变员工的心态和行为。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理念和行动方式。
它提倡将知识和信息共享给所有人,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知识共享推动了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的创新,使这些领域的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在知识共享的理念下,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并为更多的人带来福祉。
知识共享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4年的美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现如今,知识共享涵盖了许多领域,如开源软件、开放教育资源、科学共享、公共图书馆以及知识产权法的改革等。
这些共享的实践使得知识不再被局限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可以被更多人所获取和应用。
在知识共享的背后有着许多积极的动力。
首先,知识共享可以促进创新。
通过将知识和信息共享给更多的人,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为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价值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其次,知识共享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共享已有的知识和信息,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再次,知识共享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
任何人只要有兴趣和需要,都可以从共享的知识和信息中受益。
这有助于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知识差距,推动社会的平等发展。
然而,知识共享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知识的共享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意识来约束,保护知识创造者和知识的使用者的权益。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它也限制了知识的自由流动和共享。
这需要在法律框架下寻找平衡,既保护创新的动力,又鼓励知识的共享。
其次,知识共享需要一个高效的平台和机制来实现。
现代科技的进步提供了许多工具和平台来促进知识的共享,但如何使其更加方便和易用,仍然是一个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知识共享的发展。
首先,加强知识共享的意识和理念宣传。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和好处,才能更主动地参与其中。
其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知识管理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身的知识资产,提高企业或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而在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是很重要的一环。
本文主要讨论知识共享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一、知识共享的作用1、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知识共享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
因为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员工之间可以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并且相互学习和借鉴。
这样可以让员工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更加融洽地合作。
同时,知识共享还可以减少员工之间的竞争,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协作效率。
2、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知识共享可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
因为知识共享可以让员工之间掌握的知识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还可以让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这样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知识共享还可以共同解决组织面临的困难,加速创新的推进。
3、节省组织的成本知识共享可以节省组织的成本。
因为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员工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组织的重复劳动和浪费。
同时,知识共享还可以减少组织在新项目或者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成本,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知识共享的实现方法1、搭建平台为了实现知识共享,组织需要搭建相应的平台。
这样可以让员工之间更加方便地共享知识和经验。
平台可以是一个内部论坛、知识图谱、博客或者其他形式的平台。
重要的是,平台需要具有简单易用、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2、完善知识管理制度知识共享需要在严格的知识管理制度下进行。
组织需要建立知识共享的规范和流程,并严格执行。
比如,规定知识共享应该具备哪些要素、知识共享的方式和流程等。
只有完善的知识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知识共享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性。
3、鼓励员工参与为了增强知识共享的效果,组织需要积极鼓励员工参与。
可以通过激励机制、荣誉机制、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和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要素
• 1、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 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所 以态度的组成成份经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的函数。 • 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 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 行为决策的影响。 • 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 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 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 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 行为。 • 4、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 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 • 5、行为(Behavior)是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BP
英国石油公司的64个团队,一个团队发现提 高生产力的最佳实践,如果不共享,其效 果只有1;但如果通过共享,效果可以发挥 到64倍,再加上共享了彼此互补的知识, 而产生效应1+1>2,效应后再乘以64倍, 通过这种不断地良性循环就会促成 K=(I+P)S的指数增长效应。
– 主要特点与思考重点
• • • • 水平式平等。 品质的验证性。 虚拟实践团队。 主动积极。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图7-2 分散式方式
团队C 团队C
团队A 团队A
团队B 团队B
团队D 团队D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4 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影响因素
• 计划行为理论 • 影响知识共享态度的主要因素 • 影响知识共享行为「主观规范」的主要因 素 • 影响执行知识共享能力信心的主要因素
•
•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2 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问题与困 难
• • • • 知识的权力视角 员工的认知与能力视角 员工的态度视角 组织文化的视角:阻碍知识共享的组织文 化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2.1 知识的权力视角
1. 知识就是权力的问题 2. 薪酬制度的问题 3. 工作安全感的问题 4. 资源的问题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渠道(续)
– 知识库的建立 – 知识展览会(konwledge Exhibition )与知 识论坛(Knowledge Forum)
• 由组织来主导,在特定的时间与场所,对于其领 域的重要知识,召集相关知识来源团队与可能相 关的需求单位,自由交流共享知识。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2.1 员工的认知与能力观点
① 员工不知道本身具有组织需要的重要知识 ② 员工不知道组织内已存在本身所需要的知识 ③ 许多知识无法以言语描述(know more than we can say): 一般而言,人类80%的知识属于隐性的,能说出的只有 20% 20%。 ④ 以言语描述的部分较其实际了解的更多(Say more than we know) ⑤ 对于他人所传授的语意无法意会 ⑥ 单一僵化的眼界(Tunnel Vision):永远以自己熟悉的、专 长的只是解释任何问题,工具箱里只有一把铁锤,把世 界上的任何事物都看做铁钉,从而排斥新的知识。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表7-1 中央集权的知识复制与自 主性的知识网络之比较
知识传递方式 主要特色 主导者 知识内容 传递渠道 获取方式 优点 缺点 中央集权的知识复制 中央、由上而下、垂直传递 固定、标准化 正式的教育训练、研讨会,并规 定参加 知识供应方推动,利用最适合渠 道传递重要知识 知识经过整理,容易存贮与撷取 无法直接、即时、量身订作来解 决问题,较难有创意 自主性的知识网络 员工、水平交流、平等共享 不固定、自由漫谈 非正式、闲聊、不期而遇、自由 参加 需求方拉动,有问题才启动交流、 解决问题 可直接针对问题,快速得到解决 方案,容易激发自由创意 知识没有标准化,较难整理、存 贮与获取
3. 孤立无法沟通型的组织 – 此种组织文化的特性如下: • 缺乏共同的语言:各部门术语不同 • 缺乏共同的文化规范:文化、价值观、思考方式、 决策方式不同 4. 买书型的组织 – 此种组织文化具有以下特色: • 不清楚内隐知识的存在或价值 • 只重视外在的知识管理设备 5. 随意附加型的组织 – 只在员工日常工作上附加一些知识共享的工具。把月21日12时41分
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
1 组织知识共享的基本概念
• 1.1知识共享的基本定义 • 1.2组织知识共享的原因 • 1.3组织知识共享对组织的效益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1.1 知识共享的基本定义
• 是指组织的员工或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或 跨组织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交换、讨论 知识,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 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综合效应。
2. 非正式的机制
– 非正式网络
• 是指员工之间通过私底下的关系,例如沟通网络、 咨询网络与信任网络。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渠道(续1)
– 知识网络(或称实践社区)
• 是指组织内由兴趣、专长相同的员工所自行组成, 以「知识共享为目的」之实践社区。
– 非正式场所
• 即一般所指的「茶水间与谈话室文化」,是指员工 通过在非正式场所,不期而遇的对话与闲聊,及其 产生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一种方式而言。 • 缺点: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计划行为理论
•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计划行为理论( , ) 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TPB 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 •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Icek Ajzen提出的。是Ajzen和Fishbein (1975,1980)共同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继承者, 因为Ajzen研究发 现,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出于自愿,而是处在控制之 下, 因此,他将TRA予以扩充,增加了一项对自我“行 为控制认知”(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的新概念, 从而发展成为新的行为理论研究模式——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2.4 组织文化的观点:阻碍知识 共享的组织文化
1. 封闭储藏型组织
– 组织的文化鼓励员工尽量储藏资源,并借助其 来提高自己的绩效与私利。
2. 崇尚创新型组织
– 此类组织文化具有下列特色:
• • • 崇尚个人英雄 崇尚创新 耻于模仿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组织文化的观点:阻碍知识共享 的组织文化(续)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1.2 组织知识共享的原因
• 知识的本质:知识与一般资产不同,越是共享就越能
发挥价值
– 知识共享能产生综合效应 – 知识的共享会让其绩效成指数的成长: K=(I+P)s 其中,K=Knowledge;I=Information; +=Technology;P=People;S=Share 通过共享可将个人内隐知识外化为组织知识
– 不一定能找到急需知识的人 – 重要的知识无法有效传递给最需要的人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3.2 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复制与 传递方式
1. 中央集权的知识复制
– 是指组织以一种「制式内容」,通过组织主导 的正式渠道来传递及共享给员工。
2. 自主性的知识网络
– 是指通过员工彼此对某一知识主题的兴趣,由 员工自行主导。
图7-1 专家方式
专家
知识
接受团队A 接受团队A
接受团队B 接受团队B
接受团队C 接受团队C
接受团队D 接受团队D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专家方式与分散式方式(续)
• 分散式方式
– 基本假设
• 此方式假设每个人各有「深藏不露」的潜力与专长, 而优秀知识的产生是群体现象,随着互动、激荡而 不断演变出来。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2.1 员工的态度观点
① 自我中心(Ego)过重: – 永远以自我为思考的重点,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② 太过骄傲(Arrogance): – 德国汽车制造工程师,根本不屑了解日本车的制造技 术。 ③ 自我价值的保护(Protectionism): – 认为别人有比我更好的知识时,自己在组织内会变成 没有价值的人。 ④ 不信任: • 由于彼此的不认识、没有互动经验、不信任或不尊敬, 而不愿也不敢共享彼此的知识。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
4.2 影响知识共享态度的主要因 素
• 个人的特性 – 提供者方面:有的人具有利他主义,或认为良好技能 应传承的观念及大方不自私的个性。 – 接受者方面:若自我中心太重、眼界过于僵化等,则 此种人较不愿与人共享。 • 个人的动机 – 提供者方面:个人会感到是否因知识共享而丧失了一 些权力、工作的安全感、或有否受到威胁。 – 接受者方面:个人是否因共享他人的知识,而因此被 认为是能力不足,或个人在组织内的价值是否降低。
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
本章大纲
• • • •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组织知识共享的基本概念 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渠道与方法 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影响因素 组织知识转移的基本概念 连续性转移 相似性转移 差别性转移 战略性转移 专家性转移
2011年5月21日12时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