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期末测试卷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太阳高度角2、土壤导热率3、露点温度4、干绝热直减率5、气旋6、寒潮7、可照时数8、大气活动中心9、气温年较差10、气象要素11、地面有效辐射12、有效积温13、梯度风14、大气的保温效应15、可能蒸散16、季风17、太阳常数18、气旋19、作物的水分关键期20、光补偿点二、填空题1、晴天,到达某地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主要取决于 , 两个因子。
2、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
3、在等高面图上,等压线愈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愈,该地区的风速也愈。
4、低压对应的多为天气,其中心附近盛行气流。
5.晴天条件下,山顶的散射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直接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的,总辐射比山脚下的。
6、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是、 .7、甲、乙两气团,水汽压相同,相对湿度甲大于乙,则甲气团的温度比乙气团。
8、沿海地区相对湿度对日变化规律与气温日变化,这主要与沿海地区的有关。
9、三圈环流模式的假设条件是,按三圈环流模式北半球纬度30~60的地面风带是。
10、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
11、云中水滴增大的途径主要有、两过程12空气中水汽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饱和途径有、、、三种基本方式13、冷云中凝结增长的方式是。
14、辐射雾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是。
15、某地纬度为北纬36度,其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16、从季风形成的原因来看,东亚季风是原因形成的。
17.、地转风是在、作用下形成的风18、相同气象条件下,干燥土壤的日较差潮湿土壤,粗糙地的最低温度平整地面。
19、沿海地区白天底层空气的流向是。
20、空气中产生大气逆辐射的最主要物质是。
21、夏半年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而,冬半年,可照时数随纬度的增加而。
22、云中大水滴的饱和水汽压小水滴,溶液滴的饱和水气压纯水滴。
23.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成分。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植物生长周期B.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C. 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气象灾害D. 农业机械化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气象灾害?A. 干旱B. 洪涝C. 霜冻D. 土壤盐碱化3. 农业气象观测中,哪个仪器用于测量土壤水分?A. 雨量计B. 蒸发皿C. 土壤水分计D. 风速计4. 农业气象学中的“气候适宜度”是指什么?A. 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气候条件B. 作物生长的最低气候要求C. 作物生长的极端气候条件D. 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范围5. 农业气象服务中,以下哪项服务不是针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A. 病虫害预报B. 灌溉指导C. 作物生长预测D. 土壤改良指导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A. 提供气候资源评估B. 指导病虫害防治C.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D. 提供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7. 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包括:A. 建立气象预警系统B. 选择抗灾性强的作物品种C. 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D. 增加农业保险8.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A. 光照强度B. 温度C. 土壤类型D. 空气湿度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科学。
()10. 所有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都是有利的。
()11. 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完全替代农民的田间管理。
()12.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可以减少农作物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13. 农业气象学不涉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4. 简述农业气象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5. 阐述农业气象服务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五、论述题(15分)16. 论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六、案例分析题(20分)17. 某地区连续三年遭受严重干旱,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气象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农业与气象的关系B. 农业与气候的关系C. 气象与地理的关系D.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酸碱度答案:D3. 农业气象站通常设置在什么地方?A. 农田中心B. 农田边缘C. 农田附近的山顶D. 农田附近的河流旁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A. 温度B. 降水C. 风速D. 土壤成分5. 农业气象预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A. 提供灌溉建议B. 提供病虫害防治建议C. 提供种植时间建议D. 以上都是答案:D6. 农业干旱指数是衡量什么的指标?A. 土壤湿度B. 空气湿度C. 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D. 温度与湿度之差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灾害?A. 干旱B. 洪涝C. 冰雹D. 地震答案:D8. 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农作物产量B. 减少自然灾害损失C.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观测的仪器?B. 湿度计C. 风速计D. 土壤pH计答案:D10. 农业气象数据通常用于哪些方面?A. 农作物种植规划B. 农业灾害预警C. 农业资源管理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包括哪些?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答案:A、B、C2. 农业气象站的主要观测内容有哪些?A. 温度B. 降水C. 风速D. 土壤湿度答案:A、B、C、D3. 农业气象预报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A. 灌溉建议B. 病虫害防治C. 种植时间安排D. 灾害预警答案:A、B、C、D4.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哪些?A. 干旱B. 洪涝C. 冰雹D. 霜冻答案:A、B、C、D5. 农业气象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 种植规划B. 灾害预警C. 资源管理D. 产量预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农业气象学只研究农业与气象的关系。
农业气象考试题2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1.5分,共15分)1.大气科学
2.大气污染
3.太阳常数
4.太阳高度角
5.容积热容量
6.逆温
7.降水量
8.蒸散
9.风压定律
10.大气活动中心
二、简答题(每小题4~5分,共33分)
1.简述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
2.简述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
3.地球上的季节是如何形成的?
4.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5.绘图说明土壤温度的四种垂直分布类型。
6.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7.绘图说明三圈环流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
(5分)
8.绘图说明海陆风形成过程。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地理纬度为0°、30°、60°和90°地区的春、秋分日和冬、夏至日,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请说明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2.已知作物某发育阶段的逐日日平均气温为:12.5℃、11.5℃、9.5℃、8.5℃、7.5℃、7.5℃、8.5℃、8.5℃、9.5℃、7.5℃。
生物学下限温度为=8.0℃。
请计算该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3.已知水气压为38.3hp a,相对湿度为67%,请求算饱和水气压和饱和差分别为多少?。
农业气象学试卷A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红河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2021学年秋季学期《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2分)1、干洁大气:2、太阳常数:3、气温直减率:4、水汽压:5、土壤蒸发:6、低压槽:7、山谷风:8、变性气团:9、反气旋:A.植物蒸腾B.土壤蒸发C.光合耗水D.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3、下列温度中,属于农业界限温度的是()。
A.3℃B.5℃C.12℃D.18℃4、太阳辐射、温度、湿度、气压、风、云、蒸发和降水等,称为()。
A.气象B.农业气象C.气象要素D.气候5、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按天文学划分,春季是从春分至夏至B.按气候学划分,春季是从1~4月C.按农业科学划分,春季是候均温达到10~22℃D.按古代民间习惯划分,春季是从立春至谷雨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霜和霜冻具有相同的内涵B.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C.霜是一种天气现象D.霜冻则是一种生物学现象7、把地球公转的轨道等分为24等分,每一等分为()。
A.0°B.15°C.20°D.30°8、一天中土壤表面温度最高温度出现在()。
A.5时左右B.6时左右C.11时左右D.13时左右9、日晕和月晕的出现,都需要天空中()。
A.有一层低云B.有一层中云C.有一层高云D.无云10、由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而形成的中间区域,称为()。
A.高压脊B.鞍形场C.低压槽D.闭合等压线四、计算题(共10分)在黑光灯下诱集的水稻二化螟初步判定为3月15日化蛹,蛹的有效积温是132℃,蛹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8℃,3月15日到4月20日的平均气温为16.8℃,问越冬二化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羽化为成虫?五、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雾对农业生产有何利弊?2、风对植物生长及产量有何影响?3、灌溉的小气候效应如何?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2分)1、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 下列哪项是农业气象研究的范畴?A. 种植技术的改进B.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C. 农作物的收获和贮存D. 气象服务的推广与应用2. 气象因素对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的是:A. 温度B. 降水C. 光照D. 风速3. 下列哪项是描述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的正确说法?A. 肉眼观测法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天气现象B. 土壤分析法是通过探测机器测量土壤湿度和温度C. 遥感方法是通过卫星和无人机获取大气资讯D. 样本调查法是通过随机调查农户的意见和建议4. 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时,下列哪项应对措施是不正确的?A. 喷洒水雾增加作物温度B. 使用农业覆盖膜C. 改种适应低温的作物品种D. 增加灌溉水量5. 下列哪项是农业气象灾害的典型代表?A. 干旱B. 暴雨C. 强风D. 高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根据题意完成简答,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 简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并阐述其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请简要介绍农业气象预报的方法及预报的作用。
三、论述题(20分)根据题目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论述,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论述气象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附:答题卡姓名:学号:一、选择题(40分)1.2.3.4.5.二、简答题(30分)1.2.3.三、论述题(20分)附:答题卡*注意: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请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祝你考试顺利!。
农林气象学考试题及答案

农林气象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象因子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气象因子?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肥力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势D. 人口密度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气象学中的温度单位?A. 摄氏度B. 华氏度C. 开尔文D. 兰金度答案:D4. 以下哪项是描述降水量的正确单位?A. 毫米B. 米C. 厘米D. 千米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土壤质地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气象学中的风向描述?A. 北风B. 南风C. 西风D. 东北风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气象因子?A. 光照强度B. 温度C. 湿度D. 土壤pH值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霜冻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土壤温度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类型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降水C. 土壤肥力D. 作物种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A. 光照强度B. 温度C. 土壤pH值D. 二氧化碳浓度答案:ABD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蒸腾作用?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土壤水分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A. 温度B. 光照C. 土壤肥力D. 病虫害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产量?A. 温度B. 降水C. 土壤肥力D. 作物品种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病虫害发生?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pH值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气象学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通常出现在______。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哪些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 气候变化B. 土壤肥力C. 作物病虫害D. 水资源分布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湿度D. 化肥种类3. 气象学中,什么是“气候带”?A. 根据气温和降水划分的地球表面区域B. 根据作物种植区域划分的地带C. 根据人类活动划分的地带D. 根据海洋和陆地划分的地带4. 农业气象学中的“光合作用”是指什么?A. 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 植物通过吸收水分,进行水分循环的过程C.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养分,促进生长的过程D. 植物通过释放氧气,进行呼吸的过程5. 在农业气象学中,什么是“积温”?A. 一定时期内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B. 一定时期内日最高气温的累积值C. 一定时期内日最低气温的累积值D. 一定时期内每小时气温的平均值6.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气象学中的降水类型?A. 降雨B. 降雪C. 露水D. 霜冻7. 在农业气象学中,什么是“干旱”?A. 长期缺乏降水,土壤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B. 短期内降水过多,导致水土流失的现象C. 土壤温度过高,导致作物生长受阻的现象D. 土壤温度过低,导致作物生长缓慢的现象8. 农业气象学中的“风向”是指?A. 风从哪个方向吹来B. 风的速度大小C. 风的持续时间D. 风的周期性变化9. 在农业气象学中,什么是“气候异常”?A. 气候长期稳定不变的现象B. 气候短期内出现极端变化的现象C. 气候随季节变化的正常现象D. 气候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现象10. 下列哪个是农业气象学中常用的观测工具?A. 气象卫星B. 土壤湿度计C. 光照计D. 所有选项都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气象学中的“气压”是指________对________施加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气象学2017-2018期末测试卷一、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如果一种物体,它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将辐射到它表面上的任何波长的能量全部吸收,这种物体称为···2.太阳常数:地球大气上界,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垂直于太阳平行光线,单位时间穿过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能。
3.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4.气象学:研究发生于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过程,总结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对未来天气作预测预报的科学。
5.干洁大气:指的是去除水分及固液态杂质的大气常定成分6.辐射:物体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7.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时间受到白天与黑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其时间长度的影响,这种现象称植物的~8.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温度和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9.对流:空气的垂直运动成为对流。
10.平流:指空气的水平方向运动或其运动的水平分量。
11.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12.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13.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数14.辐射雾:由于地面和近地层空气辐射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
15.大气环流:地球表面各种规模(尺度)的空气运动总体表现称~16.下垫面:啊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1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18.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经线的夹角。
19.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0.饱和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21.等高面:空间位势高度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2.等高线:一组等高面与同一等压面形成一组交线,每根交线为一等高线。
23.等压面:空间大气压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4.鞍形场:两高两低气压系统相对形成的特殊气压系统二、填空题: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氮)、(氧)、(二氧化碳)?和(氩)。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夏天比冬天(低)?。
??5.(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根据大气中(温度)的垂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平流)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200)千米。
15.绝对黑体温度升高一倍时,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16.太阳赤纬在春秋分时为(0°)19.冬半年,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减小)。
?20.湖北省在立夏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偏北)。
??21.在六月份,北京的可照时间比武汉的(长)。
??22.在太阳直射北纬?10°时,北半球纬度高于(80°)的北极地区就出现极昼。
?23.由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可照时间逐渐(延长)。
?24.光照时间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发育速度就会(减慢)。
?25.在干洁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辐射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辐射传播距离(短)。
?26.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直接辐射中长波光的比(增加)。
?27.地面温度越高,地面向外辐射的能量越(多)。
?28.地面有效辐射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地面与空气温度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29.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30.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日出前后)时。
陆地年变化是最热月在(7),最冷月在(1)月。
??31.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推迟)。
??32.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大)。
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大)。
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大),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大)。
??36.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天气突变及大规模冷暖空气入侵)?而造成。
多发生在(春夏和秋冬之交)季节。
??38.我国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大),低纬度地区(小),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大)。
??39.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温(最大),气温(其次),水温(最小)。
???42.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少)。
??43.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水层厚度)。
??44.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相反)。
??45.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辐射)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和(绝热)冷却。
??46.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100%)。
?48.季风以(年)为周期,海陆风以(日)为周期,且海风(强于)陆风。
??三、判断题: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错】??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错】?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错】?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8.绝对黑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
【错】?9.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地理纬度等于太阳赤纬。
??10.时角表示太阳的方位,太阳在正西方时,时角为?90°。
【错】?11.北半球某一纬度出现极昼时,南半球同样的纬度上必然出现极夜。
??12.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错】?13.光合有效辐射只是生理辐射的一部分。
??14.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
【错】15.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16.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的气体,对地面辐射也必然很少吸收。
【错】?17.北半球热带地区辐射差额昼夜均为正值,所以气温较高。
【错】?18.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错】?19.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20.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21.紧湿土壤,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均比干松土壤要慢。
??23.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要稍后。
【错】?24.日平均气温大于5℃的日期越长,表示农耕期越长。
【错】?25.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26.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错】?27.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错】?28.地面辐射差额最大时,地面温度最高。
【错】?29.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错】?30.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错】?31.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错】?32.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33.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34.在赤道和极地都存在有地转偏向力,但赤道上没有惯性离心力。
【错】35.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错】?36.高大山体的迎风坡,云雾往往比背风坡多。
??37.当空气作绝热上升运动时,气温要逐渐升高,气流越过山后,在山的背风坡下沉,气温将下降。
【错】?38.在山区的山谷风,夜间由山坡吹向山谷。
??39.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错】?40.海陆风以日为周期,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相反。
??41.夏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太平洋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错】?42.大气透明系数是指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大气上界的比值。
【错】?43.由于地表是空气的直接热源,一般来水,空气温度就要低于地表温度。
【错】?44.东北信风带一般出现于温带海洋上。
【错】?45.倒槽是一种特殊的低压槽,在我国一般出现于西南地区。
?46.典型寒潮过程中,最低温度多数出现于平流期。
【错】?47.毛发湿度计测定的是空气的相对湿度。
四、简答题:1.什么叫逆温?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的类型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
农业生产中,常利用逆温层内气流垂直运动弱的特点,选择上午喷洒农药和进行叶面施肥以提高药效及肥效。
2.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纬度高低:纬度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反之,则弱。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的太阳辐射强;阴雨天气辐射就弱。
海拔高低:海拔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反之,则弱。
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反之,则弱。
3.简述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局限性应用:①活动积温作为作物要求的热量指标,为耕作制度的改革、引种和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②用有效积温等作为作物的需热指标,为引种和品种推广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③应用有效积温作为预报物候期和病虫害发生期的依据等等。
局限性:积温是理论化的学说。
事实上在自然条件下作物的发育速度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作物的发育速度不单纯与温度有关,还与光照时间、辐射强度、作物三基点温度和栽培技术条件等因子有关。
??4.简述冰雹形成的过程:形成冰雹的积雨云需具备两个条件:强烈的、不均匀的上升气流和充足的水汽。
地表的水汽化后上升到空中,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5.简述水汽凝结条件:空气中要有凝结核或凝华核的存在。
二是大气中水汽要达到过饱和状态五、论述题:1.试论述风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利影响:风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状况风能传播花粉、种子风对蒸腾作用的影响不利影响:风害传播病虫害加重土壤风蚀和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