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问题的基本方向。 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人类的一 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 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课堂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意识和物质有无同 一性 2.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 ( ) 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谁是本 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④思维能否正确 反映存在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 “心外无物”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⑥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④⑤⑥
简答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唯一标准。 (2)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 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同一性问题:世界是否可 知?)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 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 质具有同一性。)
为什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 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 避的基本问题。 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 界观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对个人来说,我们在人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 的活动中不断地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 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 ③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决定着解决其他哲学 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词汇,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思考的道路,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而在哲学的广袤领域中,有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那么,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简单来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这实际上是在探讨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如果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决定意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

比如,我们看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存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相反,如果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决定物质,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意识创造的,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贯穿了整个哲学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而柏拉图则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这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

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唯心主义大行其道。

但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逐渐占据了上风。

再来看第二个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这是在探讨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就是可知论的观点。

相反,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或者至少不能彻底认识存在,这就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可知论者相信,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凭借自身的理性和智慧,能够逐渐揭开世界的神秘面纱,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不可知论者则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表示怀疑,认为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世界的真相。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

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0
唯心主义两种历史形态
1 主要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2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 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是我的精神 (感觉、观念、情感、意志等)的产物,没有我 就没有世界。 3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 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确定 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世界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这个“客观精神” 的表现和产物。
15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 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16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没有脱离 运动的物质,也无脱离物质的运动。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 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 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 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 史观的统一。
12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a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 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b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 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 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而复 写、摄影、反映。” ------列宁
脱离运动 脱离物质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17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 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 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 稳定性、有条件性。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 成了事物运动的矛盾运动。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客观存在的事物。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思维 (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 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 识的辩证关系”。 等。
A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 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注意: “谁先谁后”、 ①“何者为本原”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的别称: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存在
狗在人脑 中的形象
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 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物主义
2.存在即被感知 唯心主义 3.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 合”。 唯心主义 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唯心主义 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唯物主义
这就反映了哲学的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否正确认识 这个世界,反映这个世界?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章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 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 2、哲学基本问题 内容
哲学基本派别
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 方法论是……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2、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 的关系问题
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 列宁物质定义的哲学意义
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 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 知论。
3. 体现了唯物和辩证的统一。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
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
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
不在你的心外?”
客观唯心主义
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自存 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朱熹
黑格尔
• “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 者,有形有状是此器。” 某物是某理的具体实例。若没有如此之 理,就没有如此之物。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世界是物质的(自然与社会P33-34),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 物质的运动是在时空当中进行的 (物质的运动与时间和空间)。
1、运动与物质不可分P32
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存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设想存在无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世界观哲学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哲学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而多世界则认为,存在多个真实的世界
3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世界本质的理解和解释
总结
总结
世界观哲学是一个复杂 而深奥的领域,它涉及 到对世界本质和人类存
在方式的看法和解释
不同的哲学流派和思想 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 法,但这些观点和看法 都试图回答人类对世界 和自身存在的根本性问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 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和 学习,以更好地理解世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哲学流派 和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世界观哲学中,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是最为对立的两种基 本观点
0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
本质,物质先于意识存在,意
02
识是物质的产物或反映
这两种观点在哲学史上一直存
04
在着激烈的争论
03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 界的本质,意识先于物质存在,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或反映
自由意志是指人类具有自由选择自己行动的能力,而 决定论则认为,一切都是由因果律所决定的,人类的 行为也是由先前的因果关系所决定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人类自由和责任的理解
单一世界与多 世界
单一世界与多世界
1
在世界观哲学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单一世 界与多世界的解释
2
单一世界是指我们所感知到的只有一个真实的
存在与本质
存在与本质
另一个重要的世界观哲学问题 是关于存在和本质的关系
一些哲学家认为,存在先于本 质,即先有存在后有本质;而 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本质先 于存在,即先有本质后有存在
这个问题的争论涉及到对世界 和人类存在的根本性理解
现象与实在
现象与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

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

所以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世界观。

所谓理论化、系统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形态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都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是第一性的,都是唯心主义。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是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也有少数的哲学家,如休谟和康德,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在本原问题上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世界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是 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 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①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的 观点看世界,坚持矛盾的规律
“人不能两次踏进 同一条河流”
二分法; 阿基里追龟
芝诺
②形而上学: 用孤立、静止 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 矛盾的存在和 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划分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 正确认识存在。 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世界可知 马克思主义可知论: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②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世界是不能被人 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无物存在 即使有某物存在,我们也无法认识它 即使我们可以认识某物,我们也无 法把它告诉别人 知识的可靠性得不到证明:“休 谟问题” →归纳问题 彻底的不可知论者——休谟
高尔吉亚
康德认为现象可知,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本质。 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康德
柏拉图:理念论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 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 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 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同宗教和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 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①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 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 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的问题,也叫思维和存在有无同 一性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提要: 一、世界观和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 (2)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依据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重点问题: 1、世界观、哲学及其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进行了怎 样的划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②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唯心主义的两大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 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 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 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 则的外化形式。
赫拉克利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谢谢,再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难点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与划分哲学不同派别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世界观 唯物主义
哲学 可知论
思维 存在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阿奎那
笛卡尔
弗朗西斯培根
约翰洛克
莱布尼茨
休谟
伊曼努尔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 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原意为爱智慧。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 本问题,是思 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依据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划分 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