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PPT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ppt课件

ppt课件
14
7.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ppt课件
15
7.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ppt课件
10
5.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C人生观受世界观的制约和支配 D自然与人的关系
ppt课件
11
5.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C人生观受世界观的制约和支配 D自然与人的关系
ppt课件
B人生目的的根本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D各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ppt课件
6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 供:
A理论结论 B经验材料 C具体方法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ppt课件
7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 供:
A理论结论 B经验材料 C具体方法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心主义
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ppt课件
18
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物质的运动和发展 B是否承认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
题的不同回答
D对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 的不同回答
ppt课件
19
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标准是: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 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康德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 人的意识的产物。
理论学习 疑难解析
物是感觉的复合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贝克莱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经院哲学式的唯心主义:
是同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已主义, 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基督教神学,是欧 洲中世纪封建统治阶级特有的哲学形态。
疑难解析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等。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疑难解析
“全部哲学,特别 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 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二、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内容提要
1、哲学的基本问题
重点难点
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第一章
理论学习 疑难解析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 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 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 基本派别。
疑难解析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古代的唯心主义:
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质,而把世界的 本原归结为精神。
疑难解析
王守仁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在西方有苏格拉底、柏 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在中国有董仲舒、陆九渊、 王守仁等。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
精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T课件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其发展中,各自
经历了不同的理论形态。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或几种“原初物 质”(始基),世界万物由它变化而来, 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如中国 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 认为一切来源于火,以及德谟克里特的 “原子论”等。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 物质性的正确立场,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 内涵,但缺乏科学论证,充满了模糊而有 朴素的猜想。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性
不彻底性
机 械 唯 物 主 义
形而上学性
直观性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对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扬弃,把唯物主义世界 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建立 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并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
了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是“爱智”之学
•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
“philosophia”,由philem (追 求)和sophia(智慧)合成,意思 是“爱智慧”。中国古代汉语中 “哲”也被界说为“智”的意思。
“爱智慧”则意味着人们对真、善、
美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因此,哲学 也被理解为“智慧之学”。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人皆有之,但是并不
是人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
界观的理论形态。
2.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
从哲学与各 门具体科学 比较中看
哲学以世界的本质、普遍规 律、法则、秩序为自己的研 究对象;具体科学以世界的 某个领域、层次、方面的事 物和问题为研究对象。 哲学从总体上和变化中把握 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其知识 形态来说,哲学作为人类精 神的灵魂,具有深刻的思想 性和崇高的理性性。
哲学唯物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只看到运动否定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只看到静止 否认运动会导形而上学不变论
3、我国地名文化资源浩如烟海内涵丰富 、底蕴深厚,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地名中均有 体现。可以说,地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 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充分有效运用那些有意味的地名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遗 产,能够成为一种鲜活的爱家乡教育的生动形式,唤起人们的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 ,既要保护好传承好、使 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 名,又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运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7.(2015年课标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
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 要 增 强 认 识 活 动 的 目 的
意识
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 性,积极主动地把握事物 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 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
对物 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认识能力。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在治沙过程中,反复实验确定树种,实践中 摸索造林方法,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表现。
③
库布其因地制宜、科
学选种,企业产业化成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正视精神的力量。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正视精神的力量。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方法论』: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
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和自然界和谐相处。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方法论』:尊重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5、运动原理『世界观』: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体。
『方法论』: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原则。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汇总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形势、国情、实际、学习情况;意识:规划、方案、法律条文、目的、规律、科学)【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行。
世界上只有上尉认识植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反对错误意识。
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主义。
三、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看。
四、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

哲学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自然客观性原理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③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世界物质性原理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
意识能动性原理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主观能动性原理①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②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要正确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都在人。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④坚持正确的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
规律客观性原理①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马哲ppt[全部]
![马哲ppt[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aea7b8a827284b73f3425061.png)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2】 唯物主义 ① 基本观点 ②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 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什么是哲学(把握三个方面的关系)
①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一般世界观是人们在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朴素
观点,但缺乏理论性、系统性。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 的世界观
联系 :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
论形式。
②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 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即 哲学是研究世界的共性、普遍性。 具体科学研究客观世界 某个领域、层次的特殊规律。
①列宁物质概念的含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 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 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质是可认识的。
C、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一切 物质形态的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绝对的
② 理解列宁的物质概念应注意几个方面
二、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的本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特征: 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 生产实践 社会实践 科学试验 (三)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① 实践的主体 实践主体特征 实践主体基本形式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①事物发展中内外因同时存在, 缺一不可,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 结果。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③外因 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④外因通过内因 而起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注重内因, 又要看到外因。
十五、矛盾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即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 ②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③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地矛盾分 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十六、矛盾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矛盾,同一事物 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它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也是正确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③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部 分隶属于整体;两者的功能不同,一方面,整体具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当部分以一 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 功能之和。
(方法论) • 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十、发展的观点原理
• (方法论)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要 重视量的积累,不适时机的促成质的飞跃。
十二、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世界观)①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②事物发展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 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③发展的实质,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前提和基础。(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 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 ③ (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 必要条件。(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革命热情, 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 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在能动地认识和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 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 发展。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反 对错误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的基本的观点。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
认识具有阻碍作用。科学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
正确认识的能动作用。
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的,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 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④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线。
七、联系的观点原理
• (世界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多样性。
•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 转移。
八、因果联系原理
(世界观)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
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 的关系。
②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如果混淆二者, 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
(世界观)①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中 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③相对的 静中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运动和静止 结合起来看。
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 关系原理
•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
• ①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 ② (世界观)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③因果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对于我们
科学的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九、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因为
整体是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因为 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哲学三大板块
• 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运动和静止、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直接经验与间 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现象 与本质
•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3个)、发展的 观点(3个)、矛盾的观点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 发展到理性认识,实现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辩证统一的,是获 得知识的两条途径。
②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具体途径既可以通 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 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 经验。
③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 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则仍 为直接经验。
•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 的,也要有走曲折道路的准备,善于在曲 折中前进。
十三: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③矛盾的同一性体现在矛盾双方相互联系:一方面,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 前提,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朝着自己的对立面 转化。矛盾的斗争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 互排斥。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往前 发展。
• (世界观)整个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世 界
•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要把 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要弄清事 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十一、量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 (世界观)①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 质变的统一。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由量变到质变, 又有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 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使事物 不断的由低级阶段进到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