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合集下载

政治必修四原理及方法论经典总结

政治必修四原理及方法论经典总结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二、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十一、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二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超详细整理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超详细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从哲学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追求智慧的。

b.从哲学的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4、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依赖于实践,哲学产生于实践。

(2)实践需要哲学。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

★(2)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具体知识分类(1)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2)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3)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6、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归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实践观)一、唯物论(6个)——第四课、第五课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结合党的思想路线、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精神、政策、观念、理念)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②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二、实践观(4个)——第六课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唯物主义)、主观能动性(辩证法)、社会历史性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运用、指导、应用)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知道作用),正确(错误)认识对实践起推动(阻碍)作用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①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树立正确认识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深化、发展、推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真理观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①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②对同一个对象只能由一种正确的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真理和谬论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1.哲学的来源和作用(1)来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1)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此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肯定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②客观唯心主义:众人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文科生必备高三版本)(一)辩证唯物论1。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也是变化的,但不是人去改变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第二单元唯物论+认识论第四五课(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运用“唯物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即:唯物论+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2.意识能动作用(或意识的作用)原理。

(或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4)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3.规律的有关知识(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方法论:(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
人类
6、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
①规律是普遍的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既要尊 重客观规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深化、发展、推进)
真理
4. 真理观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
是 ①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对同一个对象只能由一种正确的
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 式是主观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统一
4、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发挥大家力量、 民生问 题)
方法论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 展状况(分配制度、社会型态)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发展要求(政府机构改革、政策)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结局社会 基本矛盾, 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社会向前发展) ①坚持立党为民,执政为民。 ②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把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
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特别是①科学 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坚持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理论和
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树立正确认识
3. 认识过程的反 复性和无限性原
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

《生活及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确定意识原理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驾驭】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驾驭】6、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驾驭】7、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8、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物质确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动身的主观主义。

反对教条主义、阅历主义。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安排性、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相识之物,而没有不行相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建出没有人的参及恒久也不行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昂扬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丢失斗志。

(3)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我们确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因:自主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外因:政策、改革开放)
①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事物的内部的矛盾叫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关键词:根据、决定性作用)
③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关键词:加速、延缓作用)
④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中央、国家与民族、地区)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运用、指导、应用)
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知道作用),正确(错误)认识对实践起推动(阻碍)作用
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①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对同一个对象只能由一种正确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真理和谬论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追求真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归纳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实践观)
一、唯物论(6个)——第四课、第五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结合党的思想路线、理论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5、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是指是“扬弃”
①树立创新意识,不为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注重书本和权威,立足于实践
③实践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三、矛盾观(8个)——第九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对立统一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精神、政策、观念、理念)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实践观(4个)——第六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唯物主义)、主观能动性(辩证法)、社会历史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①注意分析和把握十五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直接、间接)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
②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一、联系观(5个)——第七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影响、造成、引起)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二、发展观(5个)——第八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道路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
②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状态观)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①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十五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4、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
②树立正确认识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深化、发展、推进)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观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