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吞咽障碍
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表现

·健康管理·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表现会造成影响的因素,就会导致小儿脑瘫,同时还会造成其他不利影响,胎儿在宫内生长时一旦受到伤害,就会出现脑损伤前期症状,同时会造成一些其他方面影响。
②母亲因素。
孕妇在妊娠期间如果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会导致母婴死亡。
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现象包括早产、宫内窘迫,还有可能出现宫内发育迟缓,并且会增加脑瘫的危险性。
(三)出生时原因出生时原因主要包括产伤和新生儿窒息。
①产伤因素:新生儿在出生时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例如头盆不对称、助产不恰当、急产等。
产伤一方面引起颅内出血以及脑组织受伤,另外一方面还有可能产生骨折、脊髓损伤或者内脏损伤等情况,这些因素会导致出现出血、心力衰竭,从而时,家长并没有注意到孩子不会翻身的情况,在孩子两岁时,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应该会走路,将孩子的这些症状视为孩子胖,或者认为孩子不愿意动,或者是缺钙以及佝偻病,这样就会导致很多患儿在一周岁后才发现有脑瘫,这时就会大大降低康复概率。
实际上脑瘫儿的早期症状很容易发现,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可以,脑瘫儿在早期会有运动异常、进食异常或者姿势异常的症状,在观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动作与姿势异常婴儿会出现全身发软、无力或者四肢发紧的情况;非常容易受到惊吓,很少动或者频繁乱动;在喂奶时经常出现吸吮无力的情况,经常有呛、吐奶情况,吞咽比较困难;婴儿的哭声非常微弱,哭声37会发出阵阵尖叫,不能很好地闭合嘴巴;2 ̄3个月的婴儿手指不灵活,只会紧握,另外还不会做抬头动作;4 ̄5个月的婴儿还不会翻身;8个月时不能坐,一些简单的抓、握动作不能完成,还有出现颤抖或者流口水的现象;在婴儿学站时候,出现脚尖着地,不能将两腿保持并拢状态,出现剪刀形等。
(二)很少主动运动婴儿运动发育迟缓有两个表现,第一是粗大运动,第二是精细运动。
在健康小儿,三个月时,健康小儿就会抬头;在4 ̄5个月时可以主动伸手去接触物体,并且在安静状态下可以玩弄自己手,两只手可以进行相握;在6 ̄7个月时,可以独立坐在比较硬的床面或者椅子上,不会出现跌倒的情况;8 ̄10个月时会双上肢或者双下肢交替爬行;在1 ̄1.5岁时可以走路。
新生儿脑瘫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新生儿脑瘫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哪些?
导语:婴儿出生就代表着新的希望,是每个家庭期盼的事情,可是孩子出生后将面临着很多疾病的迫害,如新生儿疾病,在新生儿疾病中常见的就是新生儿
婴儿出生就代表着新的希望,是每个家庭期盼的事情,可是孩子出生后将面临着很多疾病的迫害,如新生儿疾病,在新生儿疾病中常见的就是新生儿脑瘫,引起此病的因素众多,与产伤、宫内窘迫、窒息等原因有关,因此分娩的时候必须听从医生的安排,防止分娩的过程中发生意外,而家属还要观察新生儿脑瘫的症状表现,能早期发现疾病,那么新生儿脑瘫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哪些?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
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
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
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生活常识分享。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由于小儿脑瘫患儿病情轻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区别,但运动发育迟缓、肢体功能障碍是共同的症状。
部分患儿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感觉、行为、言语、咀嚼、吞咽和智力等多种复合功能障碍。
1、听觉障碍。
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
2、视觉障碍。
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
视觉缺陷可影响眼-手协调功能。
3、反应迟钝。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无名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智力低下。
据报道,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约25%为重度智力低下。
5、语言障碍。
脑瘫患儿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
6、其他感觉和认知异常。
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
7、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脑瘫患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8、口面、牙功能障碍。
有些脑瘫患儿吸吮无力。
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
有些患牙病或牙齿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见。
9、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10、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11、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言行一致提示椎体外系损伤。
12、情绪、行为障碍。
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脆弱、易激动等。
13、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4、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5、癫痫。
统计约有半数脑瘫患儿伴发癫痫,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
儿童脑瘫症状表现

儿童脑瘫症状表现(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高,整体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发生改变极易怒,亲吻散射进一步增强相伴抽搐。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
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无法走跌,4~5月够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当在3~5月时看到物体可以低头揪,若5月后还无法者疑似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
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脑瘫的整体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相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到:脑瘫婴儿(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就是肌张力低落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看见。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以确诊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落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就是肌张力失调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看见。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以确诊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就是智力低落的早期整体表现,通常指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做名无反应,可以确诊为智力低落。
4.头围异常头围就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存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紧固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1.综合康复医疗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指南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指南吞咽障碍影响着世界8%的人口,从婴幼儿到老人均可能发生吞咽障碍,很多疾病进展过程中都可出现吞咽障碍,包括:1、自然老化;2、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颅脑外伤、退行性病变、痴呆、早产儿、脑瘫、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3、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系统疾病、肿瘤、传染病;4、医源性原因,如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外科手术等。
文献资料显示,美国60岁以上,一般状况显示正常的老年人中,约50%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脑卒中早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64%-78%,痴呆患者吞咽造影检查只有7%正常。
25%-45%的正常发育婴幼儿会有喂食和吞咽障碍,30%-80%的发育异常婴幼儿会有进食和吞咽异常。
我国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等情况与国外资料相近。
吞咽障碍患者宜选择密度均匀、黏性适当、有一定硬度、质地爽滑、易于变形通过咽部和食管的食物,并常将固体食物改成糊状或凝胶状,在稀液体内加入增稠剂以增加黏度。
合适的食物种类包括软食、半流质食物、糊状食物。
吞咽障碍可通过各方面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即使是轻度的吞咽障碍,也会影响生活质量。
《汉书》中有一句话: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进食足够的食物对维持营养及保持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吞咽障碍会带来临床上和心理上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部分吞咽障碍患者可通过食物质地改良而获得再次经口进食的机会。
食物的质地改良和液体增稠已成为吞咽障碍管理的基础。
我们通过临床进食评估、吞咽造影检查或喉镜检查等来确定合适的质地改良食物。
患者可能是由于咀嚼能力差、舌肌力量减退、咽部收缩力不足,环咽肌开放功能障碍等原因而需要在进食过程中对食物的质地进行改良。
吞咽障碍患者除对食物性状有严格要求外,仍需注重食物营养搭配及患者个人喜好,通过食物的调配及结合吞咽的姿势与辅助手法保障患者安全有效进食。
一、不同性状食物的调配:根据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评估和仪器检查评估的结果可以判断患者适合进食何种性状的食物。
临床实践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性状应首选糊状食物,亦可根据吞咽障碍影响吞咽器官的部位,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食物并进行合理配制,不同质地的食物根据需要,可调制成不同形态。
小儿脑瘫吞咽障碍最新管蔚畅-V1

小儿脑瘫吞咽障碍最新管蔚畅-V1
小儿脑瘫吞咽障碍最新管蔚畅
吞咽障碍是小儿脑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
量和营养摄入。
目前,最新的管蔚畅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有效
缓解了患儿的吞咽障碍症状。
管蔚畅治疗方法
1.基于肌肉训练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针对性的肌肉训练,有效强化和训练患儿口腔、喉部
等吞咽相关肌肉,改善其吞咽功能。
2.姿势调整和辅助器械支持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严重的吞咽障碍患者,通过调整患儿的姿势和
使用支持性辅助器械,帮助患儿有效地进行吞咽。
3.食物改变和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针对的是那些患有窒息风险的患儿,通过改变食物的质地
和液态,降低患儿窒息风险的同时,还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支持。
治疗效果
经过上述方法的治疗,大部分患儿的吞咽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咽下
时间缩短,窒息现象减少,并且能够增加患儿的饮食种类和营养摄入,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总结
小儿脑瘫患者的吞咽障碍给患儿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是通过最新的管蔚畅治疗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摄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宝宝脑瘫的早期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小心了

宝宝脑瘫的早期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小心了宝宝脑瘫的早期消失这些症状就要当心了1本能反应困难:新生的宝宝大脑发育的还不够完全,神经系统也还没有发育完全,这个时候的他们多半都是依靠一些本能反应来关心自己更好的生长发育,但是假如孩子消失了一些脑瘫的状况,于是家长们会发觉宝宝表现出一些本能反应困难的症状,比方说喝奶的时候吞咽比较吃力,我们最常见的抓握也比较困难,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一些本能的行为,假如消失了这种状况,就说明孩子有可能是脑瘫~家长们肯定要准时的带孩子去检查治疗,避开消失一些不好的结果!生长发育缓慢:孩子脑瘫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以家长们会发觉孩子消失一些发育缓慢的问题,比方说身高体重会比同龄的孩子要低一点,或者是体弱多病反抗力低下的状况!假如是消失了这种状况,家长们肯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但是引起孩子生长发育缓慢的因素有许多,并不是孩子生长发育缓慢就肯定是脑瘫导致的,所以家长们要留意推断了!社交发育缓慢:正常的孩子在长大到肯定程度以后,就能够和家长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小伴侣进行一些沟通了,虽然他们说话可能都还说不清晰,但是家长们能够通过孩子的表情或者是孩子的一些行为来理解孩子,但假如宝宝消失了一些脑瘫的`症状,宝宝就会表现出来一些社交障碍,比方说七八个月的时候还不能够精确的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说话,甚至是在受到一些刺激的时候也不会哭闹,整个人就给人一种特别呆滞的感觉!没有过多的表情,不会被逗笑,这些问题都是反映出宝宝脑瘫的重要症状!所以家长们肯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避开消失一些不好的结果!宝宝脑瘫的早期消失这些症状就要当心了2脑瘫是一种威逼新生儿生命的特别危急的疾病,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目前我们国家的新生儿脑瘫数量正在增加,新生儿脑瘫有许多种致病缘由,多数是由于脑部细胞实质性的损伤导致的,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智力低下等症状,比较严峻的患者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脑瘫的早期表现是什么,吞咽不协调是小儿脑瘫的症状吗以下百分网小编整理出来的对于小儿脑瘫症状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1、新生儿期:是否有哺乳困难,如小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劳无力;是否有表现过份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是否自发运动少,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呈无力状态;是否表现为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增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强直伸展;是否有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是否有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
2、1-3个月的婴儿:是否有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是否有不注意看人,眼不追视眼前东西;是否有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或头偏向一侧,俯卧位不能抬头;是否有肌张力的改变,如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
3、4-5个月:是否有眼不追视眼前东西,不注意看人,眼神不灵活;是否有表情呆板不灵活,逗引时无反应;是否仍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是否有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姿势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样; 身体姿势不对称等。
4、6-7个月:是否见到手、口、眼动作不协调;是否手抓物很快松开或不持久;是否仍有非对称姿势;是否有坐位不稳呈前倾或后倾;是否有头背屈、肩后伸、下肢内旋、手握拳;是否有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宝宝脑瘫推拿按摩疗法推拿与按摩疗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疗法之一,是经络调节的主要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是祖国医学对小儿脑瘫的主要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推拿与按摩手法熟练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的好坏,也是治病成败的关键。
小儿与成人不同,皮肤娇嫩,肢端位小,又不配合,所以只有熟练掌握操作手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熟练手法除着重练用力均匀,稳妥着实,持久有力,使之达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兼的程度以外,还必须注意手势得当,否则也会影响施术。
小儿脑瘫的按摩手法: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生长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病,传变较快,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手法宜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食
体模式活动
4~6月
奶、蛋黄、 米粉、水果 泥
勺子喂食有吸吮动作反 可上下咬;舌和下颌间无分离运动;吸吮/吞
应
咽/呼吸协调;觅食反射、张力性咬合反射消
失
7~9月
奶、稠粥、 烂面条
会“抿”勺中食物,口腔 唇、舌的活动范围明显增大,下颌稳定性仍 内移动食物,从两侧到 差;咬食物时舌、唇与下颌有少量分离活动 中间
喂吸VS吮吸
时间 舌
下颌垂直运 动范围
喂吸
出现后至6月
■舌的前后运动,向
后运动为主
■最常引起喂吸动作
的是对舌顶部的碰击
较大
吮吸 6月之后渐变明显 舌强烈的上下收缩
较小
分离活动的出现
吮吸
非营养性吮吸
营养性吮吸
■指对手指、玩具等的吮吸 ■速度快,约2次/ s ■呼吸时不停止,不引起吞咽 动作
■速度慢,约1次/s ■有助于判断其可否恢复经 口喂养
脑瘫儿童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康复科
管蔚畅
主要 内容
婴幼儿吞咽发育过程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脑瘫儿童吞咽障碍的评估 脑瘫儿童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婴幼儿吞咽发育过程
小儿口腔结构特点
解剖位置 口腔
咽 喉
婴幼儿
舌占据整个口腔,口腔空间 小而舌相对较大
无牙 舌休息位时向上顶着上颚,
二、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脑瘫的定义及分型
脑瘫定义:
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时期非进行性脑Hale Waihona Puke 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
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心理行为异常,感
知觉障碍及其他功能异常。
分型
按临床表现分为6型: (1)痉挛型; (2)不随意运动型; (3)强直型; (4)共济失调型; (5)肌张力低下型; (6)混合型。
位在牙后方 无脂肪垫,颊肌参与咀嚼活
动 上下颌骨间的大小比例接近
成人,下颌骨向前生长
咽延长,口咽结构明显可见 (人类的语言器官)
鼻咽与颅底成90度
喉大小为成人 真声带的1/3,由软骨折叠形
成 会厌宽且平
小儿吞咽里程碑
食物
进食技能
口肌功能
0~3月 奶
以喂吸/吞咽反射的模式 原始反射保留;以喂吸模式吸奶,口肌呈整
项目 意识 营养 身体情况 环境 体位 方式 情绪 进食时间 饮食种类 饮食偏好 效果
饮食问诊
问诊要素 认知水平,意识情况
肌张力低下型
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 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
混合型
脑瘫某两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于一个患儿的身上时称为混合型,以痉挛 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 类型的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
10~12月 软饭、小饺 出现真正的吸吮动作 子、小混沌、 碎肉
吸吮/吞咽/呼吸协调性提高;咬软食时下颌 稳定好,口腔内食物移动范围增大,能超越 中线
13~15月 普膳
咬固体食物时有少量自 下颌稳定性提高;舌和唇能分离活动;吸吮/
控能力
吞咽/呼吸协调性良好;能合唇咀嚼
16~18月 普膳
能很好的控制流汁食物 下颌主动控制能力增强;吞咽时舌外伸减少; 吸吮/吞咽/呼吸协调性更趋于完善
强直型
肢体僵硬,活动减少。被动运动时,伸肌和屈肌都有持续抵抗,因此肌张力呈现铅管状或 齿轮状增高。无腱反射亢进,常伴有智力落后、情绪异常、语言障碍、癫痫、斜视、流涎 等。
共济失调型
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步幅小,中心在足跟部,基底宽,身体 僵硬,方向不准确,过度动作或多余动作较多,动作呆板而机械。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 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
咽期
饮水呛咳 进食咳嗽 进食困难 留置鼻饲管 胃造瘘术后
问诊—常见主诉
病史问诊
生产史 年龄、足月/早产,顺产/剖腹产,有无缺氧/黄疸 既往史 癫痫,外伤等 用药史 抗癫痫药、肌松药等 发育史 抬头、坐、爬、站、走 行为问题 特殊爱好、刻板行为、触摸情况
按瘫痪部位分为5型: (1)单瘫; (2)双瘫; (3)三肢瘫; (4)偏瘫; (5)四肢瘫。
临床表现
痉挛型
主要表现: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折刀”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关节活动范围 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不随意运动型
主要症状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 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头部控制差,与躯干分离动作困难,难以实现以 体轴为中心的正中位姿势运动模式。有皱眉,眨眼,张口,颈部肌肉收缩,脸歪向一侧, 独特的面部表情。
舌尖置于上、下唇之间 颊部有脂肪垫(颊肌间的脂
肪组织),参与吮吸活动。 下颌骨相对较小,并向后缩
鼻咽与喉咽连成一体,缺乏 真正的口腔结构
鼻咽形状圆钝
喉大小为成人的1/3 真声带的1/2由软骨折叠形
成 会厌窄而直
成人
口腔空间增大,舌静止时位 于口底部
有牙 舌休息位时离开上颚,舌尖
19~24月 普膳
能用吸管饮,自如咬肉 能连续饮,在口腔内超过中线移动食物,动
类食物
作自如
25~36月 普膳、与成 食物在口腔内能从一侧 下颌控制较好;舌的发育逐渐完善,能舌上
人无异
转移至另一侧
抬
不同阶段吞咽能力
出生至6个月:母乳、奶。 6-9个月:开始进食幼滑糊状食物,可以用匙坃饮水及流质食物。 9-12个月:可进食含粒粒的糊仔、捣碎或容易融化的固体食物,婴儿开 始可以用杯子喝水。 12-18个月:婴儿可自己拿餐具将食物放入口中进食,亦可用双手拿杯 饮水。 18-24个月:比上阶段能进食更多种类食物,食物可以切成大块,质地 带点硬的食物都能够吃到。 24-36个月:基本上可以进食的固体食物,与成人无异,以及用普通杯 饮水。
三、脑瘫儿童吞咽障碍的评估
吞咽障碍儿童评估
问诊 主诉 病史问诊 饮食问诊 吞咽功能临床评估 简易口部肌肉运动功能评估 喉部功能评估 仪器检查
问诊—常见主诉
口腔准备期和口腔期
吸奶困难 进食时间长,>30min、含而不吞 流口水或食物溢出 食物残留 不会用杯子持续喝水 缺乏食欲 过分挑食 语言发展障碍 不愿尝新 身体发育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