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的基本国情

合集下载

初三政治国情国策知识点

初三政治国情国策知识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成就)(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最基本国情。

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足)(3)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意义)(4)我国提出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

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途径)3、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国策(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3)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我们青少年应该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阐述中国的基本现实国情

阐述中国的基本现实国情

8.阐述中国的基本现实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含义:初级阶段是指不发达阶段,不发达不是一两个方面,而是各个方面。

2.原因:a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b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
还不够高;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时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要一百年时间。

4.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阶级矛盾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
5.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我国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依据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7.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实际
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
(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

【1】人口资源丰富【2】人才资源匮乏
(2)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但是人均占有量少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我国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的国情

我国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 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 益所在。
渊源
小康
“ 小康思想”在民间影响深远。人们将经济比较 宽裕,薄有资产,可以安然度日称为“小康”。 “小康”就是温饱有余,富裕不足,已成为好生 活的代名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美中国
国情基本内涵和认识过程--1
什么是国情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 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 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 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 总和,也指一个国家某个 时期的基本情况。 具体包括国土面积、地 形、气候、经济实力、经 济体制、生产力、对外关 系、政党、政治体制、人 口、家庭、价值取向、宗 教信仰、国际环境和国际 关系等。
最美中国
我国的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 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 的社会发展阶段。
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 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 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 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水污染
视频 播放
目录
Contents
1. 国情基本内涵和认识 过程 2. 我国的基本国情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 发展战略 4.当今国情的变化
最美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面对这种国情, 我们的路怎么走?
1 、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基本国 情。 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或根本目的: 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 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

道法新课标手写笔记

道法新课标手写笔记

道法新课标手写笔记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4.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

9.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10.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12.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13.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14.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

15.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

16.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核心”类1.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4.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初三政治基本国情知识点

初三政治基本国情知识点

初三思想品德知识整合复习我国国情(一)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2、主要特征及表现:(1)主要特征是不发达。

(2)表现:①生产力水平比较低;②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

(二)祖国巨变1、表现:(1)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具体表现:(1)政治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三步走”目标前两步目标;(3)人民生活上: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

④祖国统一上:香港、澳门回归;⑤外交上:加入WTO;成功召开APEC会议;⑥科技上:“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⑦文化教育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⑧体育: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3、原因:(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主要原因①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 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④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⑤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⑥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⑦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⑧ 正确认识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⑨ 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4、得出结论(对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感受?)(1)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7)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三)共同理想:1、内容: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的重要国情及基本国策

我国的重要国情及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解决措施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问题 解决措施
1、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问题 解决措施
1、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谢谢大家!
请你想一想: 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
1、空气污染
2、水资源短缺
3、水污染严重
4、噪音污染
5、生活垃圾和白色污染蔓延
6、水土流失严重
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思考: 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思考: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 又是“资源小国”?
1、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解决措施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 发展做些什么?在你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为 环保事业做那些事情呢?
把生活中的废纸、废塑料、废旧电池卖给回 收站;垃圾分类归放;买菜使用布袋子;不吃 口香糖;夏季空调保持在26度;使用节能灯; 注意关好水龙头;细菜洗脸多用盆;就餐剩余 打包回家;不用一次性木筷;过节使用电子贺 卡等。
我国的重要国情及基本国策
学习目标
1、体会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对 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感受目前 我国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严 峻性。
2、认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 国情,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
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环境、 和资源问题。
学习难点: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资 源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初中政治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初中政治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初中政治知识点汇总(精华版)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作用: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土地总量居世界第三,人均不到世界的1/3。

)3.类型齐全(草地、耕地、林地),构成不合理: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 区域差异明显,分布特点:耕地:90%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我国耕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难以利用的土地: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5.我国有哪些土地资源构成类型?草地、耕地、林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

6.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滥伐森林、乱占耕地7.我国“土地日”的日期是()6月25日经典习题1.现在,某地有10 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①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②全部砍掉,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③把10 000公顷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一片,即1 000顷。

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以便森林能有更新的机会。

(1)你赞成哪一种办法?为什么?(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你的主意写出来。

(1)赞成第三种办法。

因为第~种虽然使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但没有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第二种属于过度砍伐,会破坏生态环境,是最不可取的,只有第三种既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能够使森林得到更新,保护了森林资源,所以是比较恰当的。

(2)略点拨:此题设置了三个情景来提出问题,然后我们辩证地分析,③是比较合理的。

(2)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

2.由于我国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