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灸(1)

合集下载

火疗(1)

火疗(1)

火疗部位及应用—脚
脚裂、脚干、脚凉、脚汗、脚臭、脚气
脚 部
小周天与大周天
• 小周天:先烧腹部再烧背部 • 大周天:从头烧到脚
火疗部位及应用—腹部
肠炎、胃寒、腹胀、消化不良、呕吐、便秘、月经不调、 痛经、子宫糜烂、附件炎、宫颈炎、阳痿、早泄、体热、 性冷淡、腹部减肥
腹 部
火疗部位及应用—背部
权健火疗的广泛性
• 作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无禁区 • 作用于全身的数十条经络,无风险 • 作用于全身上百个穴位,无死穴 • 调理上百种疾病,无毒副作用
权健火疗的注意事项
• 不能空腹,需饭后一小时方可火疗 • 火疗前后应大量喝温水(拒绝一切冷饮冷食) • 火疗后12小时内不能洗澡,6小时后可用温热水擦拭 • 当场做完火疗后必须在床上平躺45分钟休息
多属于风湿 4、呈现火势对走,多属于上火下寒有气滞不通
症状为手足冰凉 5、呈现淡蓝色火苗比较高时,实属正常
观火判身体
6、喷洒酒精后点不着或很快就灭,说明病人经络不通 7、烧后背时,如果在腰眼部不着火,说明肾虚、多梦 8、烧后背时如果在腰眼的上部不着火,说明四肢体有问题
好转反应
心脏问题者:出冷汗,脸发白,心跳加快,腹部, 胸部,喉部 疼痛,心绞痛,肩部疼痛,呼吸困难,水 肿,呕吐,食欲不振,咳嗽,昏眩,血压不稳,脉搏加 快,发烧。
权健火疗十大禁忌
• 阴天下雨 • 孕妇 • 经期 • 癌症 • 精神恍惚
• 严重心脏病 • 严重糖尿病 • 肾功能不全 • 高血压(170以上) • 皮肤病
权健火疗的适做范围
• 各种疼症 • 无菌性炎症 • 慢性功能性的内脏疾病 • 美容、减肥、保健
权健火疗的顺序
阴 腹部 手心 脚心 胳膊内侧 腿后部

火龙灸知识Microsoft_Office_Word_文档[1]

火龙灸知识Microsoft_Office_Word_文档[1]

定义:火灸作为一种效用显著的温灸疗法,是通过热力循序渐进把药效渗透到人体,温灸时所用药物由多种中草药精制而成,根据配合药物的不同,治疗不同症型的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车、脸盆、温水、毛巾、纱布、药饼模具、橡胶手套、垫单、药粉、黄油膏、和药罐、勺子、95%酒精、打火机注意事项:1.有无禁忌症2. 放置药饼及做的过程中避免烫伤,及时有效沟通3.注意明火,加强安全意识,避免火灾四大神奇功效:温、通、调、补。

温,火龙灸的材料全部采用上等陈年艾柱,并融入了数味贵重的中草药合制而成。

因火龙灸火力柔而温,渗透力极强,在对经络穴位温热刺激后,药物能很好渗入人体,起到温经散寒,以火攻邪,祛寒,散滞,化瘀,加强血液循环,强化脏腑,促进细胞再生的功效。

通,人体的脊柱之上是火龙灸的主要操作范围,而任督二脉都经于此。

传统中医认为调理保健应“以通为用”。

火龙灸的芳香走窜特性正好可以刺激任督二脉,药艾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经络,加速人体气血循环,改善心脑供血,提高淋巴排毒功能,使人身心充满活力。

调,火龙灸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辐射能谱,既有远红外线辐射能谱,也有近红线外辐射能谱。

而近红外线辐射能谱可以穿透人体2-5mm,深入人体组织,刺激人体激发出“免疫激活素”,这种“免疫激活素”具有免疫和调节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的调节女性的荷尔蒙和雌性激素的分泌,曾强卵巢功能,平衡脏腑奇迹,降低兴奋厥值,暖宫调经,散结止带,滋养引导,消除异味,稳定情绪,调控忧郁。

经常用火龙灸调理更可以改善和消除更年期提前等女性常见症状。

补,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倘若人体的阳气衰败,就好象天空布满了阴云万物就会枯萎。

火龙灸具有特殊的纯阳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旺,扶正祛邪,固本强身。

它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

阳气充盛气血就会充盈,脏腑经络的功能就会正常,人体的防御能力就会加强。

火灸(1)汇总

火灸(1)汇总

艾 绒 制 作方 法
▪ :将采集的艾叶、花朵晒干后;用木棍槌成绒状(不槌断 艾叶),清除杂质及土石等物,再用点燃的等题或后古特 奖若枝条轻轻烧烧艾缴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绒变成墨 绿色。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喷洒麝香水,晒干后 槌成易燃艾绒,包入纸中搓卷成粗细不等的艾条。根据用 处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头尖底圆、易于放置和 燃烧的艾炷。
南杰札 桑
祖先口述
争鸣
金巴医著
五、繁荣时期
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藏医药学的繁荣时期,藏 医学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发展,而藏药学的成就体现 在藏药巨著《晶珠本草》的问世。

桑杰嘉措





《晶珠本草》
植物
帝玛·丹增彭措
(公元19世纪)
动物
药材
矿物
味道 功能 性质 产地 用法 词藻 标本图解
《苯医四续》
二、奠基时期
藏医药学奠基时期是指公元6世纪到9 世纪中叶这一段时间。
编写了举世闻名的藏医药巨 著《四部医典》
九大名医之一 宇妥宁玛元丹贡布 (公元708—833年)
《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根本医典 论说医典 秘决医典 后续医典
囊括了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
三、发展时期主要成就
小宇妥·元丹贡布对《四部医典》进行评注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昌狄·降贝桑布和昌狄·班旦措西对《四部医典》的研究和人体解剖 学做出重大贡献
艾炷大小
▪ :用于脊椎各穴,以食指尖大小为宜;头部和四肢及前身 各穴,以小指尖大小为宜;失血需要封闭脉道者,以扁圆 如羊粪粒大小为宜;用于肿疮和痞瘤等肿块坚硬疾病,以 中等诃子尖大小为宜;灸小儿的剑突穴位或其它穴位,以 豌豆粒大小为宜。

中医火灸疗法

中医火灸疗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自然医学》中医火灸疗法古今的火灸疗法共分14大类,共计115种,火灸疗法是我国独特的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灸疗与针刺疗法并成为针疗。

火疗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更先于针法,关于火灸疗法的起源:(一)北京人发现火疗,据近代考古学研究证明,我国早于170万年的〃元谋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距今60 万年前的〃北京人〃则已长期用火,先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一部分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和痊愈,多次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火灸疗法。

(二)春秋战国始有记载:火灸疗法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脉》即是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首次记载火灸疗法的医学典籍,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3官能》中指出火灸疗法适应包括外感病,内伤病,脏病,寒热病,痈疽等。

《黄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火灸疗法的基础。

(三)东汉初步形成火灸疗法体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对灸疗的应用和禁忌证较《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四)晋唐宋代火灸疗法趋于成熟:从两晋至唐宋,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火灸疗法的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翁(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七卷。

晋隋时期医学家陈延之提倡火灸疗法的先驱之一,所撰《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的方书,他指出〃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皆表明:火疗简便有效,易于推广,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千金翼方》文中也载述了大量火疗内容,在火灸疗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鼓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等,在火灸疗法的防治范围上有了较广的扩展。

02中医火灸疗法

02中医火灸疗法

02中医火灸疗法中医火灸疗法火灸是一种集传统中医火灸与本人经多年临床摸索的经筋平衡法而推出的特殊推拿点穴手法与一体的新型疗法,它不仅运用了灸疗的经络热效应作用加之特殊推拿点穴又综合中医的贴敷法,再加上多年研究的药酒配以人体几个关键部位?--头、足、腰骶尾闾、颈肩上背部、肾区及腰骶部、腹部肚脐膝关节。

通过手法推拿点穴、疏通。

然后点燃药酒,通过抓酒火,控制酒火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将药气在酒火的作用下进入人体经络当中、借助医生手法的渗透力使药物成份通过肌肤进入体内,从而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激活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免疫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药火灸的作用: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运用火灸技术的补泻作用,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

2、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寒者喜温?,?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火灸疗法通过逐渐加温?,?可使热力达到体内深层?,?敷药后达到病灶?,?温气而行血。

因此,本法具有良好的温通经脉,散寒除湿。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

火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差,补中益气?---“上气不足,推而扬之”。

火灸对气血运行能起到“推而扬上”的引导作用。

如:温百会穴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5、回阳救逆?---火灸法治疗疾病有回阳复脉之功,临床上对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证候,用火疗灸技术治疗,能达回阳救逆的功效。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人以阳气为本,得其所则体强而寿彰,失其所则体弱而寿天。

火灸能温阳,如用足三里、关元、神阙、大椎等穴位,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治病,延缓衰老,强身益寿之功。

中药火灸的功效火灸疗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手法加药酒在酒火的作用下对人的肌体进行理疗,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养生、美容减肥的功效。

火灸的功效与作用

火灸的功效与作用

火灸的功效与作用火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火灸是通过燃烧草药,使其产生温热刺激作用,从而刺激和调节人体经络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火灸有着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火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火灸时,草药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液得以更顺畅地流通。

当火灸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穴位时,可以增加该穴位周围的血供,提高血液的供应量,促进氧气和养分的输送,有利于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消除或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

其次,火灸还能够调节气血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火灸能够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

当火灸作用于特定的穴位时,能够激活经络,畅通气血,调节人体内的阴阳气血,进而改善疾病状态。

比如,在面部火灸中,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面部光滑细腻,提高面部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

火灸还有促进免疫力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火灸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火灸时,草药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提高机体的体温,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流动,增加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还发现,火灸对于调节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火灸还能够促进新陈代谢。

火灸作用于穴位时,能够通过热量的传导和刺激,促进细胞内物质的代谢,加速细胞的更新和修复。

研究发现,火灸能够增加细胞内ATP的含量,提高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再生,对于刺激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火灸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在火灸诊疗中,经常会采用“热痛疗法”来缓解疼痛症状。

火灸时,草药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和缺氧状况,减轻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同时,火灸还能够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起到镇痛的作用。

火灸也能够起到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火灸疗法

火灸疗法

火灸藏医火灸,帝玛·丹增彭措的《火灸教诲明示·白晶鉴》和居·米旁的《医学全集》中载:“火灸种类二十三种之多。

”可见藏医火灸种类较多。

但粗分则为二大类,即艾灸法与非艾灸法。

在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是艾灸法,现将各种灸法,简介如下:1.艾灸法艾灸是在一定的穴位或痛点上面置放艾炷,点燃,用以清除隆病和寒性疾病的一种峻治法。

有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的特点,是藏医火灸中最常用的一种灸法。

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

藏医灸疗的精华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1)艾叶种类:《晶珠本草》载:“艾草有野艾、草艾和小艾三种。

其中野艾冠厚实,呈花形,茎短小;草艾生长于草甸沼泽地带,叶对生,花黄白”。

野艾花叶茂盛,做艾炷较好。

草艾分大小两种。

其中小艾不适于艾灸,大艾生于田梗地头,或种植于家园,枝高叶大,也可用于做艾炷。

(2)艾叶采集时间:医学《后续》中载:“秋季三个月为采艾最佳时期”。

每年七、八、九三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时期艾叶和花朵生长茂盛,无籽,枝叶不宜断残,这时采集为最佳。

(3)艾绒制作方法:将采集的艾叶、花朵晒干后;用木棍槌成绒状(不槌断艾叶),清除杂质及土石等物,再用点燃的等题或后古特奖若枝条轻轻烧烧艾缴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绒变成墨绿色。

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喷洒麝香水,晒干后槌成易燃艾绒,包入纸中搓卷成粗细不等的艾条。

根据用处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头尖底圆、易于放置和燃烧的艾炷。

(4)艾炷大小:用于脊椎各穴,以食指尖大小为宜;头部和四肢及前身各穴,以小指尖大小为宜;失血需要封闭脉道者,以扁圆如羊粪粒大小为宜;用于肿疮和痞瘤等肿块坚硬疾病,以中等诃子尖大小为宜;灸小儿的剑突穴位或其它穴位,以豌豆粒大小为宜。

火灸疗法

火灸疗法

火灸療法傳統中醫火灸療法,又稱火療、灸療、灸法,是中醫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堪稱世界醫學中的一朵奇葩。

《靈樞·官能》中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記載。

《扁鵲心法》亦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空間醫學理論指導下的火灸療法,是集傳統中醫火灸與空間按摩手法於一體的新型療法。

以郭志辰大夫精心研製的藥酒為原料,以人體的幾個關鍵部位——頭、足、尾閭、右肩胛等為治療重點,以暢通人體空間、推動能量運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為目的。

治療時,按摩師首先對治療部位進行按摩、疏通。

然後,點燃藥酒,通過抓火,控制火的大小和溫度的高低,將火作用於人體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關鍵部位,借助酒在燃燒過程中釋放的味和熱,借助按摩師手法的滲透力,增強藥物的滲透作用,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作用。

第一節火灸療法基本原理火灸療法的基本原理是調整人體空間能量壓力、濃度,創造空間新動力點,推動空間能量流動,並沿公轉路線統一運行,從而改變人體物質積聚或不足。

人體物質的統一點為會陰部,能量的總出口為百會。

這就形成人與自然統一的總路線,即百會至會陰的中心空間通道。

這兩個空間通道的暢通,則為人體整體細胞開合運動正常創造條件,這就是“調功能,祛其疾”。

第二節火灸的主要部位及原理火灸療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創造能量、創造物質混化異化的空間,從而調整人體空間壓力、濃度的變化,同時,這也是人體的新動力點,利用這個原理推動人體空間能量流動,並沿著公轉路線統一運行來改變物質運動。

人體物質的統一點為會陰部,能量的總出口為百會。

這就形成人與自然統一的總路線,即,百會至會陰的中心空間通道。

這兩個空間通道的暢通,則為人體整體細胞正常開合運動創造條件。

這就是“調功能,祛其疾。

”目前最佳火灸之法為:第一、以掃火為佳。

其特點:溫度中和,易觀膚色之變(膚色之變,表明火力作用之程度),靈活作用。

火灸作用區,溫度均勻,能量散補均衡,此法最為舒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杰嘉措
药 王 山 医 学 院
《晶珠本草》
植物
帝玛· 丹增彭措 (公元19世纪)
动物
矿物
药材
味道 功能 性质 产地 用法 词藻 标本图解ຫໍສະໝຸດ 是藏医史上影响最大的药物学专著
六、振兴时期
自八十年代以来藏医学在教育、科研、制药等方面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县级藏医医疗机构50余家 藏医药专业人员一万一千余人 科研机构十余家 藏医药教育已成体系 制药企业几十家
四、争鸣时期
在15世纪中期,藏医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同学派争鸣的 局面,其中以强巴学派和苏咯巴学派的影响最大,也称为 南派和北派。


南 派
年尼多 杰 南杰札 桑
北 派

祖先口述

金巴医著
五、繁荣时期
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藏医药学的繁荣时期,藏 医学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发展,而藏药学的成就体现 在藏药巨著《晶珠本草》的问世。
《苯医四续》
二、奠基时期 藏医药学奠基时期是指公元6世纪到9 世纪中叶这一段时间。
编写了举世闻名的藏医药巨 著《四部医典》
九大名医之一 宇妥宁玛元丹贡布 (公元708—833年)
《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根本医典 论说医典 秘决医典 后续医典
囊括了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
三、发展时期主要成就
小宇妥·元丹贡布对《四部医典》进行评注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昌狄· 降贝桑布和昌狄· 班旦措西对《四部医典》的研究和人体解剖 学做出重大贡献 俄金巴·仁钦华翻译《水银泡制经》、《耳传卫本》等医学典籍,其 门徒根据用药经验著成《药名之海洋》 唐东杰布创制出平衡人体功能的灵丹妙药洁白丸和治疗疫病的良药 红丸



作 方

:将采集的艾叶、花朵晒干后;用木棍槌成绒状(不槌断 艾叶),清除杂质及土石等物,再用点燃的等题或后古特 奖若枝条轻轻烧烧艾缴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绒变成墨 绿色。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喷洒麝香水,晒干后 槌成易燃艾绒,包入纸中搓卷成粗细不等的艾条。根据用 处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头尖底圆、易于放置和 燃烧的艾炷。
灸法的种类
煮 法
适应于痈疖、痞 瘤等症。首先灸 痛疖、痞瘤的四 周,以封闭脉道, 防止肿块扩散。 然后,灸肿瘤中 央,以破坏肿瘤 的巢穴。对于病 情较重者,于最 佳穴位连灸几壮, 一般20次为最好, 19次为次,17次 为下水
烧 法
: 适用于灰色培
根 病 和 黄 水病, 以 及 心 风病 等, 灸 15 次为最佳, 13 次 次之,9 次 为 下。 烤 法:适 用于 隆 病、寒性虫症、 大小便 闭 塞 或 尿频、洞泻不止 等症。灸 7次 为 最佳,5次 为次, 3 次 为 下。
艾 叶 种 类
草 艾
野艾 小艾
野艾冠厚实,呈花形,茎短小;草艾生长于草甸沼泽地带,叶对生, 花黄白”。野艾花叶茂盛,做艾炷较好。草艾分大小两种。其中小艾 不适于艾灸,大艾生于田梗地头,或种植于家园,枝高叶大,也可用 于做艾炷。
艾叶采集时间
医学《后续》中载:“秋季三个月为采艾最佳时期”。每年七、八、 九三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时期艾叶和花朵生长茂盛,无籽,枝叶不宜断 残,这时采集为最佳。

适 应 症
《四部医典》云:“可施火灸疗法之病症,食积
火衰浮肿水肿痞,胆寒头部四肢之黄水,痰核炭疽 以及虚热症,疯癫健忘一切脉疾类,发热之后一般 火灸除。总之风痰所转诸寒症,脉病黄水火灸堪称 奇”。对艾灸疗法的适应症阐述得已很清楚凡属消 化不良,胃火衰退、浮肿、水肿、寒性胆病(目微 黄,不发热,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大便色白)、 炭疽、虚热、疯狂痈证、一切脉病、以及热病后的 多数疾病均宜艾灸。总之,凡是隆培根所转化的一 切寒性疾病,均适用灸法治疗,效果颇为显著。
天祝藏医院
藏医药科研机构
俄罗斯科学院 英国藏学研究所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瑞士博德玛藏药公司 美国藏医协会 中国有藏医药科研机构10余家
藏药抗菌药、保健药开发研究 藏药质量标准及有效成分研究 心血管、肿瘤、癌症研究 在资源保护、栽培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藏医唐卡
悠久的历史,最早的绘制于1300年前 风格独特, 采用独一无二的藏族绘画艺术绘制 内容丰富,囊括了整个藏医药学的内容
胸 腹 部 穴 位
常用的有颈下窝天突穴:主治心绞痛、呃逆、咽喉阻 塞等症。两乳正中为黑白际穴(膻中穴):主治心神不安、 怔仲、抑郁等。天突穴下2.5寸是渡鸦眼穴、渡鸦眼三 口穴(该穴及左右各、寸处)。主治:血热。渡鸦眼下1 寸为中肺穴、中肺三口穴。主治:口有腥味、发热、咳嗽 吐痰等。中肺向下1 寸为小肺穴:主治一切寒热肺病。剑 突尖端三口穴:主治胸胁胀满疼痛、感冒。剑突下1 寸为 剑突穴:主治剑突痞瘤。剑突下2寸及左右各1 寸三穴为 痞穴:主治胃火衰微。痞穴之下1 寸及左右各1 寸处三穴 为等火穴:主治风寒增盛。脐中(神阙穴):主治不孕症、 月经过多、子宫风等。脐下1 寸左右各1 寸处三穴为小肠 上穴,再下1 寸之三穴为小肠下穴:主治寒性泄泻。小肠 下穴之下一寸三穴为膀胱穴:主治寒性小便不利或失禁。
藏医适宜技术——火灸疗法
天祝县藏医院 马周加
1. 历史及现状
藏医三大学说
五源学说 三因学说
寒热学说
2. 三大学说
3. 树喻图
1、藏医药学发展之萌芽时期
藏医药学萌芽时期是指从远古到公元6世纪 的这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是原始藏药和医疗经验 积累阶段。
象雄文化遗址
《苯医四续之根本医典》
传 承 者
第一位藏族医学家 杰普赤西(约公元前1800年)
火 灸 的 概 念
藏医火灸法又称藏医火灸疗法。火灸是五种藏医传统外治 法之一。藏医外治法分缓治法和峻治法两种。缓治法为施 术时无甚感觉和疼痛的一种疗法,峻治法是施术时较为疼 痛的一种疗法。火灸是峻治法之一,在既定穴位或痛点用 艾炷烧熨,利用火的热力及药物的作用将隆病和寒性疾病 平息于发病部位,达到根除寒症和部分热症的一种治疗方 法。所谓隆病,是指隆(相当于中医的风、气,但含义更 广泛)的平衡失调致的病证。关于灸法的作用,藏医大师 哲巴坚赞(公元1147~1216年)在《医疗· 国王宝库》中 明确指出:“于既定穴位灸之,温通气血息疾患”。针灸 学中强调灸疗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达到通调气血、平息 病痛的目的。藏医火灸虽未形成系统经络学说的理论,但 在许多经典著作中不乏这方面的类似阐述。
头部穴位
常用的如后囟、百会、囟门,三穴合称三结门穴:主 治因风所致头晕、昏厥。再如枕骨左右两处头发盘旋处, 主治疯狂、多语、昏厥。承浆穴:主治由风瘟所致之失语 症。囟门向后直下,后发际向上4横指处,灸之能治脑病、 健忘、头晕。7横指处,治鼻孔阻塞、鼻涕频多症。前发 际正中,灸之可治癫狂。印堂:主治目黄、全身黄疽、鼻 衄。
藏 医 火 灸 的 历 史
起源于民间的藏医火灸不是 单纯的某一民族医学,而是具 有多民族医学内容的综合医书。 是藏汉医药学与印度医学相结 合的产物。藏医火灸疗法的历 史非常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 公元前100年。在公元8世纪时 期,藏医火灸已经有了大量的 文字记载。至清代,藏医学家 帝玛· 丹增彭措所撰《火灸教诲 明示· 白晶鉴》一书是火灸长期 临床实践的结晶,从适应证和 禁忌症、灸法、次数、术后注 意及功效等八个方面进行论述, 其记载的穴位达322个。可谓是 集藏医火灸之大成。
一类与汉族中医的“阿是穴”相似,就是根据病人自诉疼 痛的穴位,痛点即是施灸所在的穴位。另一大类则是分布 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固定穴。常用穴位《四部医典》载有 71穴,《藏医药选编》吸取了部分中医 针灸穴位,载有 80穴。
火 灸
背 部穴位
:计23穴,藏医从第7颈椎算起为第1 椎,从第1 椎下开
始至第14椎下,每一椎间隙都有1 穴(该穴旁开左右各1 寸处也可施灸)。依次是风(龙)穴、胆(赤巴)穴、痰 (培根)穴、肺母穴、肺子穴、命脉穴、心穴、膈穴、肝 穴、胆穴、脾穴、胃穴、精府穴、肾穴。从15椎下至22 椎依次是脏腑总穴、大肠穴、小肠穴、膀恍穴、精穴、下 泄风门穴、21椎三口穴、22椎三口穴、马眼穴。
四 肢 穴 位
:两肩峰下之凹陷处灸之治肩关节炎。曲泽穴:主治黄水 病。精弓穴; 肘后骨之鸡突,灸之治骨病。风市穴:主治 下肢瘫痪。
施灸方法

具体施灸时,将艾炷放在穴位 上,点燃之后,病人取静坐或 静卧姿式,切勿随意移动,直 到完成所欲达到的壮数。所谓 “壮”,就是指一个燃着的艾 炷在烧着后,到病人感觉灼热, 甚至略有些疼痛,就应移去, 是为一壮。根据病情的需要, 各种病所需的壮数也不一样, 因而也有不同的灸法,主要区 别在于灸疗壮数的差异。
藏 医火灸的种类
藏医火灸,帝玛· 丹增彭措 的《火灸教诲明示· 白晶鉴 》和居· 米旁的《医学全集 》中载:“火灸种类二十 三种之多。”可见藏医火 灸种类较多。但粗分则为 二大类,即艾灸法与非艾 灸法。在临床上常用的主 要是艾灸法,现将各种灸 法,简介如下:
艾 灸 法
非艾灸法
艾 灸 法
1.艾灸是在一定的穴位或痛点上面置放 艾炷,点燃,用以清除隆病和寒性疾病 的一种峻治法。有使用方便、效果显著 的特点,是藏医火灸中最常用的一种灸 法。 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 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 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 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 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 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 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藏医灸疗的精华 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 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 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 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禁 忌


一切热性胆病、血病、五官孔窍、男女 生殖器、动脉搏动处忌用灸法。阴毛间隙 上部之动脉,误灸则阳痿不举(相当于耻 骨联合上),此处有绝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