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整理版)
期末复习:文学文化常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语(下)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班级姓名1、,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社戏》选自集《》。
【书P.2】2、“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
【书P.5】3、现代诗歌《回延安》的作者是,用陕北民歌“”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书P.10】4、成语“世外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指。
作者是(朝代)田园诗人,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出自该文的成语还有“”、“”、“”等。
文中的“黄发垂髫”采用借代手法,指。
【书P.54】5、记是古代的一种,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等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间接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景状物,如的《》、的《》;记事,如的《》。
6、《小石潭记》选自《》(以命名),于写景状物中寄托了作者心中郁积的苦闷心情。
作者,字子厚,河东人,代文学家,“”之一。
【书P.58】7、代的《核舟记》选自代编写的《》,是一篇文。
【书P.60】8、“盖大苏泛赤壁云”中的“大苏”即,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和他的弟弟。
【书P.60】9、《》出自《诗经·》,是《诗经》的,运用“”手法,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诗。
【书P.63】10、《》出自《诗经·》,是诗,采用的形式,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书P.64】1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合称《诗经》“六义”。
【书P.65】12、《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文学常识汇总(含名著)

八年级下文学常识1、《社戏》是一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药》,《阿q正传》,《祝福》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是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3、《灯笼》的作者是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4、《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竺可桢,他是我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5、《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曾获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极地》《新疆域》,他是公认的当代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
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7、《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河东人士,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和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为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为王孟韦柳。
8、《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选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
9、《关雎》和《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八下语文文学常识

八下语文文学常识01.社戏【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热风》等。
02.回延安【贺敬之】1924生,山东枣庄人,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
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调子自由,单纯易唱。
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03.安塞腰鼓【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
当代诗人、散文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
主要作品有《黄土情》《纤丽的阳光》,其中《羊想云彩》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他写陕北,追“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
这就抓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04.灯笼【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
【散文】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第一单元1、《社戏》作者,原名,字豫才。
浙江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和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社戏》体裁是。
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
人物描写包括:、、、、等。
情节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
2、《回延安》作者,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山东峰城人。
家庭出身贫农。
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
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
1956年用陕北“”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这首诗歌,影响较大。
3、《安塞腰鼓》作者,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
代表作《羊想云彩》获首届文学奖。
4、《灯笼》作者(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散文《南泥湾》、《记一辆纺车》、《》、《我没见过长城》等,作为范文收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作者(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6、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
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
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系列、《钢窟》系列等。
7、《大雁归来》作者(1887--1948),国生态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现代环境学的奠基者。
著有《》。
8、陶世龙,四川安岳人,作家。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出版。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第二单元一、教材文学常识1.竺可桢(1890一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2.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3.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4.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二、课外文化常识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八年级(部编版)下册文学常识填空标准答案版

八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文学常识标准答案版1.《社戏》选自《》,本文是一篇(体裁)。
作者______,原名___________,字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家、_________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中篇小说代表作《__________》,第一篇白话文小说《_________》。
我们还学过与本文出自同一本书的文章《________》、《_______》。
《社戏》选自《呐喊》,本文是一篇小说(体裁)。
作者_鲁迅_,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散文诗集《野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篇小说代表作《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我们还学过5.《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作者是浙江大学校长,浙江上虞人。
、学家。
《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作者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地理学家。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孟庆任译。
作者阿西莫夫,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代表作有《》和《新疆域》,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我清楚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大陆漂移说”,或是“说”,也或是“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
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代表作有《基地》和《新疆域》,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我清楚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大陆漂移说,或是撞击说,也或是火山说。
7.《大雁归来》选自《》,作者这位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突出了“,”的主旨。
《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少年》,作者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材料 文言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材料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1.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石潭:水清、石奇、树木环境。
2.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文章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潭水的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游鱼的:⑴动静结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5.作者描写小谭源流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溪身: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
6.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气氛: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概括: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作用:点明了环境使作者变得忧伤,借景抒情,揭示文章主旨,画龙点睛。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观鱼时:快乐;游览后:悲伤;原因: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的景致被埋没无人知晓,随着凄清环境的影响,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二、《岳阳楼记》作者: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1.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必知必会必背知识点大全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必知必会必背知识点大全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一)字词解释1.社戏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1. 《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鲁迅的小说《社戏》运用了人物和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地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夜航看戏的经历,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
游于濠梁之上》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此文中用鱼儿的快乐折射出庄子内心的愉快,高兴,正因庄子心胸豁达,对于一切事物都抱以欣赏的态度,才会有超然物外的乐趣。
这则故事应该是要告诉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要过分拘泥于现实,才会有物外之趣。
22.《<礼记>二则》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二则》中《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大道之行也》则运用了“对偶”的手法,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愿望;
名著导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
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在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意思是坚强的共产义义战士是在同阶级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作者常建。
这是一首题壁诗,景中含情,委婉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通过描写寺院的清晨,逼真地再现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心向佛门的隐逸情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首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