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 实验5

合集下载

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实验指导书(5)

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实验指导书(5)
7
实 验 次 数
设定参数
p
待测参数 q
( L / min)
P 电
(kW )
计算结果 n (r/min)
(MPa)
η pv
η pm
ηp
Pi
( kW )
Po
( kW )
五、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1、根据测试数据和计算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画出以下特征曲线。 1) p —q 曲线; 3) p —η 总 曲线; 2) p —η pv 曲线; 4) p — Pi 曲线。
1、液压系统原理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液阻特性实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1-电动机 2-液压泵 3-溢流阀 4-节流阀1 5、8、9-压力表 7-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10-流量传感器 11-节流阀 212-温度计
2、实验步骤 (1)薄壁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2
1)启动计算机,进入薄壁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2)按油路图将被测试件薄壁小孔及控制件接好,启动电机,,全松溢流阀 3,按下 供压按钮,关闭节流阀 4,调节溢流阀 3 至系统工作压力 6.3MPa; 3)调节节流阀 4,使泵出口压力表显示值 6 MPa (由被测元件液阻特性决定); 4)以自己的学号填写【测试数据文件】名和【实验报告 HTML 文件存储】名; 5)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测试数据】 ,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的编辑 框内,填写【测试次数】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全松节流阀 11,观 察显示区流量(L/min)最大值。 6)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流量测量点最小值附 近; 7)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点击【数据记录】键,测试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 中; 8)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下一个流量测量点附 近,重复操作 6) ,直至测试完成。 9)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结果表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 内【项目运行】 。 10)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曲线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 【项目运行】 。 11)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输出实验报告(HTML 格式) 】 ,点击【实验 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 12)拷贝计算机中实验记录文件。 2)细长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1)启动计算机,进入细长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2)按油路图将被测试件细长小孔及控制件接好,启动电机,,全松溢流阀 3,按下 供压按钮,关闭节流阀 4,调节溢流阀 3 至系统工作压力 6.3MPa; 3)调节节流阀 4,使泵出口压力表显示值 6 MPa (由被测元件液阻特性决定); 4)以自己的学号填写【测试数据文件】名和【实验报告 HTML 文件存储】名; 5)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测试数据】 ,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的编辑 框内,填写【测试次数】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全松节流阀 11,观 察显示区流量(L/min)最大值。 6)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流量测量点最小值附 近; 7)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点击【数据记录】键,测试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 中; 8)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下一个流量测量点附 近,重复操作 6) ,直至测试完成。 9)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结果表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 内【项目运行】 。 10)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曲线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 【项目运行】 。 11)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输出实验报告(HTML 格式) 】 ,点击【实验 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 12)拷贝计算机中实验记录文件。

树木学实验指导书(5个实验)

树木学实验指导书(5个实验)

树木学实验指导书树木学课程组编2010年3月树木学实验工作守则一、实验室内一切仪器设备、实验桌椅及实验材料,未经许可,不得任意搬动或取走。

二、爱护和保管好实验用具、腊叶标本,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三、保持实验室安静清洁的良好工作环境,不许大声谈笑,不可乱丢纸屑废物。

四、课前必须预习本实验指导书,实验过程中应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五、实验课须自备文具、笔记、参考书及实验报告纸。

必须遵守上课时间,不得无故缺席。

实验一裸子植物常见代表科的观察裸子植物是一类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而以种子进行繁殖的木本维管束植物,其主要特征是形成裸露的种子,不形成果实。

一、目的:通过松柏纲松科(Pinaceae),杉科(Taxodiaceae),柏科(Cupressacear)各科球花,球果的观察,进一步明确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松、杉、柏各科的分类特征。

二、材料与用具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雌雄球花和球果杉木Cunninghamia lancata的雌雄球花和球果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实验用具: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Motic SMZ-140、刀片、解剖针、培养皿、镊子。

教师所用示范设备:1. 数码体视显微镜Motic DM143 用于操作示范。

2. 数码显微镜Motic DMB5-223IPL 用于示范裸子植物花药切片。

三、操作与观察球花指的是裸子植物孢子叶的集结物,亦称孢子叶球,松柏纲植物是孢子异型的,小孢子叶集结成单独的小孢子叶球即雄球花。

1、马尾松球花、球果的观察我们将首先看到一群数目很多的小孢子叶球(雌球花)紧密地着生(旋生)在春枝(当年生枝)的基部,而带红色的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则是单独或成对或三个在一起地着生于幼枝顶端,在松树上发育的小孢子叶球要比大孢子叶球多得多,在春末4-5月,小孢子叶球执行传粉功能后,就脱落了。

相反地,大孢子叶球并不脱落,而在传粉后的1-2年内继续发育,逐渐变成结有种子的球果。

电机学实验指导书-5个

电机学实验指导书-5个

实验一他励直流电动机(认识)实验、实验目的1、认识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了解电机拖动实验的基本要求与安全操作规程。

2、认识和了解在电机拖动实验中所用的电源、开关、仪表、挂件、电机等组件及使用方法。

3、熟悉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接线、起动、(固有、人为)机械特性、改变转向与调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项目1、了解DD01电源控制屏及电枢电源、励磁电源、变阻器、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直流测速发电机转速表的使用方法;了解校正直流测功电动机、普通直流电动机的铭牌参数及要求。

2、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连线、起动准备、起动;测试机械特性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及改变转向。

三、实验设备及控制屏上挂件排列顺序1、实验设备:DD03-DJ23-DJ15 D31、D42、D31、D44 D51、D55-1。

2、控制屏上挂件排列顺序:D31、D42 D31、D44 D51、D55-1。

四、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1、由指导人员介绍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面板布置及使用方法。

图1 -1他励直流电动机接线图断开控制屏上的电源,按图1-1接线。

直流他励电动机用DJ15 (其额定功率P N=185W额定电枢电压U=220V,额定电流I N=1.2A,额定转速n N=1600r/min, 额定励磁电压U F N=220V,额定励磁电流I fN V0.13A)。

校正直流测功机MG乍为发电机使用。

TG为测速发电机。

直流电表选用D31 (含直流电压表,直流安培表,直流毫安表各一块)。

M励磁回路串接的电阻R f1选用D44的1800Q阻值,MG励磁回路串接的电阻Fh选用D42的1800Q阻值,M的起动电阻R选用D44的180 Q阻值,MG勺负载电阻R2选用D42的2250Q阻值(采用串并联接法:900Q与900Q串联加上900 Q 与900并联)。

接好线后,检查M MG及TG之间是否用联轴器联接好。

2、他励直流电动机起动步骤(1)起动准备:检查接线是否正确,直流电表的极性、量程选择是否正确。

实验指导书[005]

实验指导书[005]
式中Ea为反应的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1.987卡/度·摩尔)。测出不同温度时的k值,以lgk对1/T作图,可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
由此式可求得活化能Ea。
表1(NH4)2S2O8与KI的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室温:℃)
试验编号
1
2
3
4
5




(cm3)
0.20mol·dm-3(NH4)2S2O8
编写人:马荔
编写时间:2003.12
10
10
0.01mol·dm-3Na2S2O3
8
8
8
0.2%淀粉
4
4
4
0.2mol·dm-3KNO3[1]
10
10
10
0.2mol·dm-3(NH4)2SO4[1]
0
0
0
催化剂的用量0.02mol/LCu2+/滴
1
2
3
反应时间 /s
33.52
22.65
17.02
七、实验结果计算及曲线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求:=/{[S2O82-]m[I-]n},m=n=1,的单位:dm3·mol-1·s-1
根据数据,可以得出:(平均)=4.842*10-3dm3·mol-1·s-1
总结: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但由于温度不变,速率常数基本不变。
3、温度的影响
试验编号
4
4
4
4




(cm3)
0.20mol·dm-3(NH4)2S2O8
另外,由反应速度方程可知:
(3)
当固定 的浓度时,不同的 得到不同的反应速度V1、V2且, ,由于 = ,

实验5 双向移位寄存器 (2010)

实验5 双向移位寄存器 (2010)

实现74LS194左移、右移逻辑功能的逻辑电路图:
5.测试74LS194的右循环移位逻辑功能和左循环移位逻辑功 能(即构成环形计数器),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并列出状态
转换表。
设计思路提示:移位寄存器的最高输出接至最低位的输入 端;或将最低位的输出接至最高位输入端,即将移位寄存器 的首尾相连就可实现。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指导书中实验内容1、2、3的要求,对双向移位寄 存器74LS194进行功能测试。 2.根据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检测芯片的好坏。 3.根据实验指导书中实验内容4、5的要求,设计电路,并在 实验装置上安装电路,验证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五 常见问题
1.芯片使用前不进行功能好坏的检测。 2.电源连接不正确,接地点接到-5V上或接到模拟电子实验 箱的电源上,非常危险,上电后芯片烧毁。 3.逻辑开关电平前的发光二极管不亮,检查进入数字实验 箱的电源连接线是否断。 4.实验箱电源连接正确,电路自查确定无误后,电路验证 还是不正确的情况下进行下面的排错检查: (1)检查芯片的电源和地的电平是否正确。 (2)芯片的清零连接电平是否正确。 (3)芯片的控制电平(M1,M0)是否正确。 (4)从逻辑电平开关输入信号是否正确。 (5)时钟信号是否正确输入。 (6)从输出端按逻辑功能状态往前一步一步排查。
三 实验内容与实验原理
1.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介绍 双向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图
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
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引脚图
数据输 出端
数据输 入端
时钟 信号
控制Hale Waihona Puke 信号清零端右移输入端
左移输入端
2.测试74LS194的置数功能,用发光二极管显示。
3.测试74LS194的右移逻辑功能,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并将 状态填入表1。 4.测试74LS194的左移逻辑功能,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并将 状态填入表2。

CASS实验指导书(实验五)

CASS实验指导书(实验五)

实验五 CASS8.0在工程中的应用本章主要讲述CASS8.0在工程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基本几何要素的查询、土方量的计算、断面图的绘制、公路曲线设计、面积应用以及如何进行图数转换。

5.1 基本几何要素的查询本节主要介绍如何查询指定点坐标,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查询线长,查询实体面积。

首先打开任一已有.dwg图像,如STUDY.DWG。

5.1.1查询指定点坐标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中的“查询指定点坐标”。

用鼠标点取所要查询的点即可。

也可以先进入点号定位方式,再输入要查询的点号说明:系统左下角状态栏显示的坐标是迪卡尔坐标系中的坐标,与测量坐标系的X和Y的顺序相反。

用此功能查询时,系统在命令行给出的X、Y是测量坐标系的值。

5.1.2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

用鼠标分别点取所要查询的两点即可。

也可以先进入点号定位方式,再输入两点的点号。

说明:CASS8.0所显示的坐标为实地坐标,所以所显示的两点间的距离为实地距离。

5.1.3查询线长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线长”。

用鼠标点取图上曲线即可。

5.1.4查询实体面积选择“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实体面积”,用鼠标点取待查询的实体的边界线或内部点即可,要注意实体应该是闭合的,如房子、菜地等。

5.2土方量的计算5.2.1 DTM法土方计算由DTM模型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三角网来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DTM法土方计算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完全计算,一种是依照图上的三角网进行计算。

完全计算法包含重新建立三角网的过程,又分为“根据坐标计算”和“根据图上高程点计算”两种方法;依照图上三角网法直接采用图上已有的三角形,不再重建三角网。

下面分述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1. 根据坐标计算●用复合线/多段线(命令:PL)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

去除率~沉速曲线(η~u 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公式。

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0000)1(P sdP u u P η 其中: η —— 总去除率P 0 、P —— 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 u s 、u 0 —— 沉淀速度 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

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 0,去除率η=0。

设水深为H (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 i 时间能沉到H 深度的最小颗粒d i 的沉速可表示为:ii t Hu =。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i s u u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i s u u <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i s u u <,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 ,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在 t i 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 i ,沉速i s u u ≥(i d d ≥)的颗粒的去除率:000011i i i C C C P C C η-==-=-,其中,0C CP i i =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绘制 P ~u i 关系曲线,可知121212000C C C C P P P C C C -∆=-=-=,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即颗粒粒径有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

当P ∆无限小时,dP 代表了小于d 1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5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5

图 6-7 工作表标签进入可编辑状态 (3)然后输入“成绩表”按回车键即可完成工作表的重命名操作,如下图 6-8所 示结果:
7
图 6-8 重命名之后的工作表【成绩表】 技巧 1 直接双击工作表标签也可快速的进入工作表名称标签的编辑状态。
6.3.4 对成绩表进行操作
【要求】 计算每个同学的①总成绩、②平均成绩、③求出各科成绩的最高分和④最低分,⑤ 最后利用 IF 函数评出总成绩>=255 分的优秀同学。 1、方法一:使用公式求总成绩 总成绩=管理学成绩+计算机成绩+英语成绩 (1)用鼠标单击第一位同学即“李华”与“总成绩”列相交的单元格(也就是F3) , 如下图 6-9所示。
I
实验6 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Excel基础操作)
本实验完成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MS Excel 的基础操作。
6.1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 Excel2003 的启动与退出; 2、 认识 Excel2003; 3、 熟练掌握文本、数值和日期型数据的输入(包括序列填充等自动输入的方法) ; 4、 掌握部分公式和部分常用函数的使用; 5、 熟练掌握对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6、 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方法; 7、 熟练掌握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删除和重命名; 8、 掌握创建嵌入图表和独立图表的方法; 9、 图表的整体编辑和对图表中各对象的编辑; 10、掌握图表的格式化。
1
6.3 实验内容和步骤 6.3.1 启动Excel2003
1、启动 进入 Windows 桌面,用以下方式启动 Excel2003:单击“开始”选“程序” “Microsoft Office”单击“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即进入 Excel2003 界 面,如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实验指导书陈鸣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三年二月5应用层实验(4学时)实验9:利用Java开发网络应用程序1. 实验目的1)基本掌握利用Java开发环境调试应用程序的方法。

2)理解基于套接字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过程,深入理解Ping工作原理。

3)深入理解HTTP协议的格式和工作过程,理解Web代理服务器工作原理。

2. 实验环境1)运行Windows 2008 Server/Windows XP/Windows 7操作系统的PC 2台。

2)每台PC具有以太网卡一块,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3)具有Java开发包jdk-1_5_0_06-windows-i586-p.exe。

3. 实验步骤1)安装Java编程环境(1) 安装开发包JDK。

双击JDK安装程序jdk-1_5_0_06-windows-i586-p.exe图标,进行安装。

根据安装提示选择安装目录后开始安装过程。

在安装JDK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安装Java运行环境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接下来。

配置Java环境变量。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

然后选择“高级”选项卡,点击“环境变量”,即弹出如图45所示的界面。

图45 环境变量配置界面(2) 修改环境变量的值。

在“用户变量”中,分别设置JA V A_HOME、PATH和CLASSPATH 这3项属性。

若已存在则点击“编辑”,不存在则点击“新建”。

JA V A_HOME指明JDK的安装路径,也就是在安装时选择的路径,如D:\Java\jdk1.5.0_06,在此路径下包括lib、bin、jre 等文件夹。

PATH使得系统可以在任何路径下识别Java命令,该值设为“%JA V A_HOME%\bin; %JA V A_HOME%\jre\bin”。

CLASSPATH为Java加载类路径,只有类在classpath中,Java命令才能识别,该值设为“.; %JA V A_HOME%\lib\dt.jar; %JA V A_HOME%\lib\tools.jar”。

测试安装结果。

选择“开始”菜单中的“运行”,键入“cmd”。

在命令提示符中键入 “java –version”、“java”和“javac”命令,出现如图46所示画面则说明环境变量配置成功。

图46 运行Java命令结果(3)在命令提示符环境编译运行java程序。

Java程序编写后,就可以在命令提示符环境下编译和运行。

启动命令提示符后,先利用“cd”命令进入Java程序所在的目录,然后键入“javac java类的文件名”命令编译该Java程序。

如果编译成功,则不会显示错误信息并直接返回,如图47所示。

图47 在命令提示符中编译Java程序此后,在该目录下会产生一个.class文件。

直接键入“java java类名运行参数”即可运行该编译好的Java程序,如图48所示。

图48 在命令提示符中运行java程序如果想要退出正在运行的Java程序,按“ctrl+C”即可完成。

2)在Java集成开发环境下调试程序前面假定编写的Java程序是正确的,而事实上自己首次编写的程序通常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此,需要借助于Java集成开发环境来调试程序。

(1)安装Java集成开发环境。

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有很多,对于IBM公司开发的开源Java 集成开发环境eclipse,在解压eclipse压缩包后,双击eclipse.exe即可运行eclipse。

图49是eclipse运行后的主界面。

图49 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主界面(2)在eclipse中创建、编译和运行java程序。

首先要创建java程序。

运行eclipse后,从菜单栏选择“File->New->Project…”,接着会弹出如图50所示的对话框。

图50 eclipse新建项目向导在下拉框中选中“Java Project”,点击下方的“Next”按钮,弹出“New Java Project”向导,在“Project name”中输入如“Example”,点击“Finish”按钮关闭对话框,这样一个java项目就建立完毕了,同时在eclipse的左侧会出现新建好的名为“Example”的java项目。

接下来右键点击“Example”项目,选择“New->class”,弹出如图51所示的新建类java对话框。

图51 eclipse新建类向导在“Name”中输入需要新建的类的名字,点击下方的“Finish”按钮即可创建一个新的java 类。

然后再编译和运行java程序。

在eclipse右侧的程序编辑框中编写完java程序后,点击菜单栏中的“保存”,eclipse会自动对代码进行编译并生成类文件。

在编译完java代码后,即可运行写好的类,右键选择需要运行的java类,选择“Run As->Run…”,弹出如图52所示的“运行”向导。

图52 eclipse运行向导选择“Arguments”选项卡,在“Program arguments”中输入程序运行参数(如图53所示),然后点击下方的“Run”按钮,即可运行该java程序。

图53 程序参数输入界面3)编写UDP Ping程序要采用UDP协议来实现ICMP协议中Ping报文的功能,就必须在应用层来模拟网络层中Ping报文的工作流程,即首先由客户机向服务器端发送一个应用层的UDP Ping请求报文,服务器端程序在接收到UDP Ping请求报文后,向客户机返回一个UDP Ping响应报文,客户机通过判断是否能够接收到该响应报文以及相应的丢包率、时延大小等信息来分析客户机与服务器端之间的链路状况。

因此需要利用UDP套接字实现服务器和客户机程序,在应用层模拟Ping报文的通信过程。

图54显示了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交互过程。

图54 服务器和客户机交互过程(1)编写服务器端程序。

服务器端程序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根据用户输入参数打开特定的插口,并对插口进行监听,接收从客户机发送过来的应用层Ping请求报文,打印该应用层数据内容,然后向客户机回复Ping响应报文。

图55显示了完成上述功能的服务器端代码,请学员阅读代码并回答下列问题:1)代码第16行为什么要加上port参数?不加该参数会出现什么情况?2)哪一行代码是用于接收客户机发送过来的Ping请求报文?3)代码第21至24行是模拟网络中的什么现象?4)代码第25行又是模拟网络中的什么现象?5)代码第26和27行所获取的参数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不提取该参数行不行?为什么?6)服务器端向客户机回复的Ping响应报文应用层数据是什么?1 import java.io.*;2 import .*;3 import java.util.*;4 /* 利用UDP协议实现ping报文请求的服务器端程序 */5 public class PingServer {6 private static final double LOSS_RATE = 0.3;7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AVERAGE_DELAY = 100;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9 {10 if (args.length != 1) {11 System.out.println("Required arguments: port");12 return;13 }14 int port = Integer.parseInt(args[0]);15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16 DatagramSocket socket = new DatagramSocket(port);17 while (true) {18 DatagramPacket request = new DatagramPacket(new byte[1024], 1024);19 socket.receive(request);20 printData(request);21 if (random.nextDouble() < LOSS_RATE) {22 System.out.println(" Reply not sent.");23 continue;24 }25 Thread.sleep((int) (random.nextDouble() * 2 * AVERAGE_DELAY));26 InetAddress clientHost = request.getAddress();27 int clientPort = request.getPort();28 byte[] buf = request.getData();29 DatagramPacket reply = new DatagramPacket(buf, buf.length, clientHost, clientPort);30 socket.send(reply);31 System.out.println(" Reply sent.");32 }33 }34 /* 将ping报文的数据按照标准输出流打印出来 */35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Data(DatagramPacket request) throws Exception36 {37 byte[] buf = request.getData();38 ByteArrayInputStream bais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buf);39 InputStreamReader 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bais);40 BufferedReader br = new BufferedReader(isr);41 String line = br.readLine();42 System.out.println("Received from " + request.getAddress().getHostAddress() + ": " + newString(line));43 }44 }图55 UDP Ping程序服务器端代码(2)编写客户机程序客户机程序需要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然后构建UDP Ping请求报文,并将其发送给服务器,同时等待和接收从服务器发回的响应报文,连续发送10次Ping 请求报文后关闭插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