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集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2.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单项选择题

1.C 、

2.A 、

3.D 、

4.C 、

三、双项选择题

1. BD.

四、多项选择题

1. A B C D E

2.A C D 3 A C D

五、名词解释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发生有适应性意义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 主动转运被动转运胞吐和胞纳作用

2. 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3. 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需要消耗能量

4. 胞吐胞纳主动

5.K + Na +

6.Na + 增多 K + 增多

7. 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

8.Na + -K + 依赖式 ATP 酶维持细胞内外 Na + 、 K + 的不均衡分布,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和兴奋性

9. 兴奋性动作电位

10. 增大

二、双项选择题

1.B C

2.B E

3.A B

4.A E

5.A C

6.B C

7.A E

三、多项选择题

1.B C D

2.A D E

3.A B C D

4.A C D

5.A B C D

6.B C E

7.B C D E

8.A C D

四、名词解释

?又称强度阈值或阈值。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它与兴奋性呈反比关系。

?指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可扩布的一系列电位变化。动作电位分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细胞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是指可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也就是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兴奋性是以兴奋细胞的极化状态为基础的。

五、简答题

?答:活细胞、组织或机体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衡量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是阈强度。兴奋性与阈强度呈反比关系,阈强度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强度小,表示兴奋性高。

?动作电位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而传导的。在兴奋部位内为正膜外为负,邻旁未兴奋区膜内负外正,两者间存在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可使未兴奋

区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便可产生动作电位。于是兴奋就由原兴奋部位传向邻旁安静部位。

六、问答题

?答:细胞膜转运物质主要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形式。被动转运又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单纯扩散是指一些脂溶性物质通过溶解于膜脂质而顺浓差扩散。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载体或膜通道的顺浓度差扩散。被动转运形式和主动转运形式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第一,被动转运形式是一种顺浓度差转运,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而主动转运则是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逆浓度差转运。第二,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细胞本身的能量,其扩散的动力来自物质的分子运动;而主动转运则需消耗细胞的能量( ATP )。

第三章血液

一、填空题

1.7.35 ~ 7.45 NaHCO 3 /H 2 CO 3

2.NaCl 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3. 不变不变

4. 铁蛋白质

5. 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愈大

6. 下降增多

7. 血容量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

8. 促红细胞生成素肾脏

9. 运输 O 2 和 CO 2 缓冲酸碱度的变化

10. 细胞外液内环境

二、双项选择题

1.AD

2.AC

3.CE

4.AD

5.BD

6.CE

7.BE.

三、多项选择题

1.B D E

2.A B C D

3.A B D E

4.B C E

5.A B C E

6.A B C

四、名词解释

1. 由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而开始的凝血系统。参与该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除部分存在于血浆中,还需组织因子参与。

2. 血型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主要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命名,临床意义最大的是 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

五、简答题

1. 凝血过程是一连串酶促反应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因子Ⅱ转变为凝血酶;

?凝血因子Ⅰ转变为纤维蛋白。

2. 答:血浆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运输功能,作为载体参与体内许多物质的转运;

?缓冲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参与血液凝固和生理止血功能。

六、问答题

在 ABO 血型系统中,人类的红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凝集原, ABO 血型鉴定根据红细胞膜上 A 、 B 凝集原分布的不同,将血液分 4 型。仅有 A 凝集原者为 A 型,其血浆中则含有抗 B 凝集素;仅有 B 凝集原者为 B 型,其血浆中则含有抗 A 凝集素;兼有 A 、 B 两种凝集原者为 AB 型,其血浆中不含抗 A 和抗 B 凝集素;二种凝集原均缺乏为 O 型,其血浆中含抗 A 和抗 B 二种凝集素。为防止引起凝集反应,输血时应首选同型输血,无法找到同型血液,也可考虑异型间输血,但只限于小剂量输血。异型间输血选择原则是: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能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例如 O 型血液,可输给其他任何血型的人。又如 AB 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输血时必须严格遵循输血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填空题

1. 长平台

2.Na+ 胞外胞内

3. 快大

4. 窦房结心跳起搏点

5.4 期电位不能保持稳定水平,可自动去极化。

6. 房室交界浦肯野纤维网

7. 增高

8. 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9.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

10. 有效不应期长收缩期和舒张早

11. 胞外胞内增强

12. 长强直

13. 短长

14. 心率心率

15. 关闭开放

16. 心室舒张充盈期房缩期

17. 开放关闭

18. 快速射血快速充盈

19. 等容收缩等容舒张

20. 收缩初收缩

二、双项选择题

1.B E

2.B C

3.B D

4.B D

5.A E

6.B D

7.A D

8.B C

9.C E 10.A B

11.A D 12.A D 13.B E 14.A C 15.C D

三、多项选择题

1.B C D E

2.C D E

3.A B C DE

4.A C D

5.A B D

6.B C D

7.A B C

8.A B C

9.A

B D 10.A B

C D

四、名词解释

1. 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 搏出量×心率,正常值约为 4.5~ 6.0 升 / 分。左、右两侧心室的心输出量基本相等。

2. 在每一心动周期中,随着心脏的收缩、舒张,动脉管内压力发生周期性升高、降低,使动脉管壁相应地产生扩张和回缩的搏动,这种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3.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瓣膜启闭、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及形成湍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

4.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成年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约为 125 毫升 , 搏出量约为 70 毫升。射血分数则为 70 毫升 /125 毫升× 100%=56% 。正常人安静时射血分数的正常范围是 50~60% 。

5.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它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包括七个组成部分和三条通路。

6. 由体表一定部位引导的心脏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的综合电位变化称为心电图。它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恢复过程。正常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包括 P 波、QRS 波群和 T 波等。

五、简答题

1. 答:心室肌动作电位分 0 、 1 、 2 、 3 、 4 期五个时期,与神经或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相比,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时程特别长,复极化过程缓慢,有平台期。

心室肌动作电位 1 、 2 期形成的离子基础是: 1 期是 K + 的一过性外流形成,2 期主要是 Ca 2+ 内流与 K + 外流引起。

2. 答:一个心动周期可分为 7 个时期:①等容收缩期;②快速射血期;③减慢射血期;④等容舒张期;⑤快速充盈期;⑥减慢充盈期;⑦房缩期。②③期为心室收缩射血期,此两期血液从心室流向主动脉。⑤⑥期为心室舒张充盈期,⑦期心房收缩,心室继续充盈,这 3 期内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3. 答:动脉脉搏压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值。可使动脉脉搏压特别增大的因素主要是:①大动脉管壁弹性变差,使收缩压明显升高而舒张压降低;②每搏输出量增加使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明显;③外周阻力明显减小使舒张压明显降低。

4. 答: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性是都可以与心肌细胞β 1 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

活动增强。但由于两者受体结合能力不同,肾上腺素与β 1 结合的能力较强,因而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肾上腺素对于血管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中α受体与β 2 受体的分布情况,小剂量肾上腺素常以兴奋β 2 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血管舒张,只有在大剂量才引起缩血管反应。去甲肾上腺素主要能与α和β 1 受体结合,使全身各器官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明显升高,故临床上常用作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虽有强心作用,但在完整机体内,却由于升高血压而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减慢。

六、问答题

1. 答:形成动脉血压需要四个条件:血管系统有足量的血液充盈是物质基础;心室收缩射血是基本条件;外周阻力阻止血液迅速流向外周是维持舒张压的必要条件;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弹性贮器作用是缓减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的重要条件。因此,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包括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弹性和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使动脉血压下降的可能因素有:①心肌收缩无力或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减少。②血管扩张。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③大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充盈度下降。

④全身血管容量增加,回心血量减少。

2. 答:心脏活动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递质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 1 受体结合,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兴奋传导加速;心肌不应期缩短和收缩增强、增快。总的是起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 M 受体结合,可引起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和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减慢等。总的是起抑制心脏功能的作用。

第五章呼吸

一、填空题

1. 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换气

2. 肺通气肺换气

3. 通气功能加温润湿作用防御作用

4. 收缩减少

5. β 2 型肾上腺素舒张减小

6. 增大增加降低入肺

7. 膈肌肋间外肌呼吸辅助肌

8. Ⅱ 维持肺泡容积相对稳定

9. 相等低

10.HbO 2 HCO 3 -

二、双项选择题

1.A E

2.A B

3.B C

4.B C

5.A C

6.B C

7.A D

8.C E

9.A E 10.A C

三、多项选择题

1.A B C E

2.A B D

3.A B C D E

4.A C D

5.A B C D E

6.A B C D

7.A B C D E

8.A B C

9.A B D E 10.A C D E

四、名词解释

1. 平静呼吸的全过程,胸膜腔内的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称为胸内负压。

2. 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正常值:男平均为

3.5L ;女为2.5L 。

五、简答题

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其生理作用是: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缩,减少吸气阻力;②维持肺泡容积相对稳定;③防止肺水肿发生。

2. 氧解离曲线是指氧分压与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呈“ S ”形。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①pH 和 CO 2 。 pH 降低或 pCO 2 升高,曲线右移;反之,曲线左移。②温度:温度升高,曲线右移;反之曲线左移;③ 2 , 3 二磷酸甘油酸( 2 , 3 — DPG )。 2 , 3 — DPG 增多,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六、问答题

1. 答: O 2 和 CO 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都有两种: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但以化学结合为主要,物理溶解是基础。 CO2 的化学结合形式是形成 HCO 3 - (主要)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O 2 的运输主要是以 HbO 2 的形式进行。肺泡中的O2 进入血液后,通过溶解于血浆的形式不断进入红细胞。 O 2 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反应是可逆的,在肺部氧分压较高,O 2 与 Hb 结合,形成 HbO 2 而运输;所以 O 2 主要在红细胞内运输。由于在组织处氧分压低, HbO 2 迅速解离而放出O 2 ,形成去氧血红蛋白。此反应不需酶催化,反应速度快。

2. 答:临床上易出现缺氧,而不易发生 CO 2 潴留,是因为 CO 2 的扩散速度比 O 2 的扩散速度快。根据气体扩散规律,在 6 个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中,分压差,溶解度和分子量 3 个因素 CO 2 和 O 2 不同, CO 2和 O 2 在血浆中的溶解度分别为 51.5 和 2.14ml/100ml , CO 2 溶解度是 O 2 的 24 倍( CO 2 扩散快)。 CO 2 和 O 2 的开方根之比为 1.17 : 1 ( 1.17 倍)。

虽然肺泡气与混合静脉血的气体分压差比较, O 2 分压差( 8kPa )高,但综合考虑 CO 2 的扩散速率约为 O 2 的 21 倍。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填空题

1. 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 迷走神经胃泌素

3. 唾液淀粉酶 4 .5

4. 壁细胞耗能的、主动

5. 胃运动抑制

6. 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7. 酸蛋白 ?、蛋白胨

8 体液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

9. 副交感(或迷走)增强

10 脂肪胆盐

二、双项选择题

1 . C E

2 . B D

3 . A C

4 . A B

5 . B E

6 . A C

7 . B D

8 . A B

9 . A C 10 . B D

三、多项选择题

1 . A B C

2 . A B C D E

3 . A B C E

4 . A B C E

5 . A B C

6 . A B

D E 7 . A B C D 8 . A B C 9

. A B C D E 10 . A B C E

四、名词解释

1 .是胃粘液与 HCO —3 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道屏障。其主要作用是中和向胃壁扩散的 H+ 而形成 PH 梯度,保护胃粘膜。

2 .进食时,食物刺激咽、食管、胃壁牵张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松弛。

五、简答题

1. 答:小肠的运动形式有:

⑴紧张性收缩,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

⑵分节运动,其意义: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进行;②使食糜与肠粘膜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③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

⑶蠕动,把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一步。蠕动冲可把食糜由小肠始段推送到末端,甚至进入大肠。回肠末端有逆蠕动,有助于食糜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2. 答:胆汁主要对食物中的脂肪进行消化,是由胆汁中的胆盐起作用。胆盐的作用是:①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乳化脂肪以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②与脂肪酸等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以促进脂肪的吸收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问答题

答:进食后胃液分泌增多,按感受食物刺激部位的先后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头期:进食时与食物有关的形象、气味、声音等刺激了视、嗅、听感受器和食物刺激口腔、咽、喉的机械、化学感受器,兴奋通过迷走神经传出直接引起胃腺分泌,还可通过兴奋胃窦 G 细胞释放促胃液素,引起胃液分泌;蛋白质消化产物直接刺激G 细胞使其释放促胃液素,促进胃液分泌。胃期:食物入胃后引起的胃液分泌。食物对胃底和胃体的机械刺激,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内在神经丛局部反射,引起胃液分泌;食物扩张胃窦,经内在神经丛作用于胃窦 G 细胞使其释放促胃液素,引起胃液分泌;蛋白质消化产物直接刺激 G 细胞使其释放促胃液素,促进胃液分泌。肠期:食糜进入小肠后引起的胃液分泌。食糜的机械和化学性刺激使十二指肠粘膜分泌促胃液素,和小肠粘膜释放肠泌酸素可促进胃液分泌。其中以头期、胃期分泌量最多,作用也最重要。

第七章体温

一、填空题

1. 肝脏骨骼肌

2. 显汗不显汗

3. 月经周期血中孕激素

4. 加强加强

5. 下降下降

二、双项选择题

1. A C

2. D E

3. D E

4. B C

5. A D

三、多项选择题

1 . A B C E

2 . A B C D E

3 . A B C D E

4 . A B D E

5 . A B C D E

四、名词解释

1 .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状态下,室温保持在20~ 25 ℃ ,排除肌肉活动,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2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机体通过有意识的适应性活动来调节体温。如在寒冷的环境中,躯体蜷曲等,使体温得以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五、简答题

可通过以下的方式降低温度。

1 .利用冰袋,冰帽给高热病人降温 ( 传导散热 )

2 .注意通风,降低室温 ( 对流散热 )

3 .利用酒精擦浴 ( 蒸发散热 ) 降低室温,增加辐射散热等。

第八章肾脏生理

一、填空题

1. 增多参透压减少

2.1.2 94

3.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肾小球血浆流量

4.10.7 ~24 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5. 负静电

6.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7. 升高肾髓质渗透梯度现象

8. 有效滤过压增大

二、双项选择题

1.AC

2.B D

3.D E

4.A C

5.C D

6.A E

7.C E

8.A C

三、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

2.A B D

3.A B C E

4.A C E

5.A B C

6.A C D

四、名词解释

1. 单位时间内 ( 每分钟 ) 两肾生成的超滤液的问题。正常成人平均约为

125ml/ 分钟。

2. 大量饮水后出现尿量显著增加的现象。大量饮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暂时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所造成。

3. 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值 9-10mmol/L 。

五、简答题

1. 肾脏的生理功能有:

?排泄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

2. 尿量减少。

因为汗液为低渗液,大量出汗而饮水少时使机体丢失的水分比丢失的盐要多,导致体内高渗性脱水。此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加强,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多,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

六、问答题

答:循环血量减少或动脉血压下降使肾缺血时,肾脏可通过以下活动使其趋于恢复。

?刺激肾脏颗粒细胞,使肾素分泌增多。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活动加强,起着保钠、排钾、保水的作用;

?反射性引起下丘脑 - 神经垂体合成、释放的血管升压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循环血量和动脉血压趋于恢复。

第九章感官

一、填空题

1. 适宜刺激换能作用适应现象

2. 眼视神经视觉中枢折光成象感光换能

3. 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双眼视轴会聚

4. 强光感受细胞视网膜中央强光辨颜色白天

5.A 视紫红暗

6. 弹性远凸

7. 杠杆面积增强降低

8. 感音换能螺旋器毛听颞叶

二、双项选择题

1.B D

2.B C

3.A C

4.A C

5.B C

6.C D

7.D E

8.A D

三、多项选择题

1.A B C

2.A D E

3. B C D

4.A B D E

5.A B C

6.A B C D

7.A B C D E

8.A B

C E

四、名词解释

1. 眼作最大限度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近点的远近主要取决于晶状体的弹性。眼处于静息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理论上应为无限远。

2. 人由亮处初入暗室,几乎看不见任何物体,过一段时间后,视力逐渐恢复,这一现象称为暗适应。暗适应后再进入亮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视物,数分钟后,视觉恢复正常,这一现象称为明适应。

3. 视力也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可用视角来表示:视力 =1/ 视角(分),正常视力为 1~1.5 。

五、简答题

1. 答:眼视近物时的调节是通过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与视轴会聚等三方面来进行的。

?晶状体调节:视近物时,通过反射使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变凸,从而使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增加,将近处的辐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以形成清晰的物象。

?瞳孔缩小:视近物时,反射性的使瞳孔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通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差与色象差,使视网膜上形成更清晰的象。

?视轴会聚:视近物时,两眼的视轴同时向鼻侧聚合,使近处物成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产生单一清晰的象。

2. 答:该学说认为,声波达卵园窗后,基底膜的振动先从蜗底部开始,再以行波方式逐渐向蜗顶推进。频率愈高的声波,基底膜最大振动的部位越偏靠于蜗底;反之,则偏靠于蜗顶。基底膜振幅最大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最强,其冲动沿听神经传导达听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相应的音调感觉。

六、问答题

答人眼具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又称为混合眼,它能感受颜色,对光强感受范围很广。这两种感光细胞中含有不同感光物质。感光物质在光的作用下,通过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中的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它由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在光的作用下,视紫红质分解成全反视黄醛(顺视黄醛的异构体)和视蛋白两部分,在此过程中使视杆细胞出现感受器电位。全反视黄醛可在维生素A 酶的作用下,变成维生素 A ,贮存在色素上皮细胞内,这就降低了视黄醛的浓度,有利于视紫红质的分解反应继续进行。在暗环境中,维生素 A 酶又将维生素 A 转变顺视黄醛,进而与视蛋白结合重新合成视紫红质,以补充视紫红质的消耗,因此,当维生素 A 缺乏时,顺视黄醛得一到足够的补充,影响视紫红质的再生和光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出夜盲症。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填空题

1. 神经内分泌

2. 传入传出中间神经元

3.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4. 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5. 神经元

6.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7. 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8. 辐散环状

9. 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肽类

10. 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

11.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汗腺、骨骼肌舒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12. 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13. 在化学结构上与递质有一定相似性,能占据受体或改变受体的构型,与递质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的药物。

14.Ca 2+ 内

15.Na + Cl —

二、双项选择题

1.A B

2.C D

3.B E

4.D E

5.A C

6.B C

7.C D

8.C D

9.A C 10.A E 11.A D 12.D

E 13.A C 14.B D 15.B D

三、多项选择题

1.A B D

2.A B E

3.A B C

4.A B C

5.A B C D

6.A B D

7.B C E

8.A B C

9.A B

D E 10.B C E

11.B C D 12.A C 13.A B C 14.A B C 15.A B E

四、名词解释

1. 在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前膜兴奋时,可引起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后膜的受体结合,使后膜主要对 Na + 的通透性升高,使原有的膜电位降低,出现局部去极化。突触后膜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

2. 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具有携带并传送信息功能的特殊化学物质。

3. 感受器发出的冲动沿特定的传入通路,通过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按规则的秩序排列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并引起特定的感觉,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通过联络核投射到大脑皮层的部分,它们虽不引起特定的感觉,但在大脑皮层有特定的投射区域,所以也属于特异性投射系统。

4. 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如心肌缺血时,疼痛可发生在心前区。

五、简答题

1. 答: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与整合信息的功能。

2. 答:其特征有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3. 答:锥体系分别控制脊髓的α神经元和γ神经元的活动,前者主要在于发动肌肉运动,后者在于调节肌梭的敏感性以配合肌肉运动。还有保持运动协调性的作用。

六、问答题

1. 答:牵张反射的自动调节包括两个途径:①、γ—环路:上位中枢传来的冲动使脊髓γ运动神经元兴奋,其兴奋通过γ纤维传到肌梭,使梭内肌收缩,肌梭感受器兴奋。肌梭的兴奋再由 Ia 类和Ⅱ类纤维传至脊髓α运动元,使之兴奋,进而引起肌肉收缩。②、肌腱中存在着腱器官,它能感受肌肉收缩时的张力变化。当骨骼肌收缩时张力增大,导致腱器官兴奋,兴奋通过 Ib 类纤维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α运动神经元,引起同一肌肉收缩抑制。

2. 答: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范围较广,常以整个系统参加反应。当机体的内、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例如剧烈运动、寒冷、大失血、精神紧张、恐惧等情况下,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加强,同时肾上腺髓质分泌也增加,从而促进循环、呼吸和分解代谢等多方面功能。例如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多,动脉血压升高;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支气管扩张;肝糖原分解加快,血糖浓度升高等,这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便可动员体内许多器官的潜在力量,提高机体对急变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利保存机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如交感神经那么广泛,它总是比较局限并在安静时活动加强,引起消化管运动加强和消化腺分泌增多,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能加强肝糖原合成和促进血糖利用。这样,副交感神经就起着促进消化、聚集能量、修复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3. 答:脑电图是指将引导电极放在头皮上,通过脑电图机记录到的大脑皮层自发电活动的图形。脑电图波形是由于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总和形成的。而脑电图的节律与丘脑的功能活动有关。正常脑电图有四种基本波形:α波,频率 8 ~ 13Hz ,振幅 20 ~ 100 μ V 。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呈梭形。β波, 14 ~ 30Hz ,振幅 5 ~ 20 μ V ,代表大脑皮层兴奋,呈快节律。睁眼、思考时α波降低,出现β波,称为α阻断。θ波, 4 ~ 7Hz , 100 ~μV ,抑制状态的表现,困倦时可出现。δ波, 1 ~ 3.5Hz , 20 ~ 200 μV ,称为睡眠型波或同步化波,在疲劳、深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时出时可出现。

第十一章内分泌

一、填空题

1. 靶细胞特异性受体

2. 激素含氮激素类固醇激素

3. 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4. 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

5. 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6.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7. 促进妊娠

8.T 3 和 T 4 促甲状腺激素

二、双项选择题

1.C D

2.AC

3.BC

4.BC

5.AE

6.BD

7.CE

8.B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E

3.ABE

4.ACD

5.ACD

6.ABCE

7.ABDE

8.ABC

四、名词解释

1. 激素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特殊的有高度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不经导管直接释放入细胞外液或经血液运输至靶器官、细胞发挥作用。

2. 当机体遭受环境中各种伤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及强烈的情绪活动等引起机体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此时,血中 ACTH 浓度立即增加,糖皮质激素也相应增加,以增强机体对这些伤害刺激的耐受力。

五、简答题

略.

六、问答题

略.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1.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 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的稳定性。

运动生理学习题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填空题 1.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和道德良好。 2. 肌适能主要包括 3. 体适能由和组成。 4. 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和柔韧素质。 5. 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协调和反应时间等。 6. 有氧适能是指人体、和氧的能力。 7. 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 素: ,,,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8.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可用氧的利用率来衡量,其具体数值可由算出。 9.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两类,其中后者有, 10. 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脂和等。 11. 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的增加造成的。 12.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 13. 美国运动医学会针对普通人群的肌肉耐力标准评价方法是。 14. 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 15.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训练课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 和。 16. 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度,和运动时间。 17. 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的用于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运动处方推荐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 的持续或间歇有氧活动。 18. 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采用抗阻训练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其运动处方建议采用每周,一组改善主要肌群的练习,每次练习须完成重 复。

生理学习题集

《生理学》习题集 ( 供2010级中专部专用 ) 第一章绪论 二、单项选择题。 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 E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2、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就是( C )。 A、减压反射 B、血糖浓度调节 C、排尿反射 D、体温调节 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 A )。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4、内环境稳态就是指( B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 5、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A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D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7、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成分的过程,称为( C )。 A、吸收 B、新陈代谢 C、物质合成代谢 D、异化作用 E、消化 8、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 D )。 A、吸收 B、新陈代谢 C、物质合成代谢 D、异化作用 E、消化 9、机体的内环境就是指( E )。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液 D、细胞内液 E、细胞外液 10、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就是( C )。 A、兴奋性 B、生殖 C、新陈代谢 D、兴奋 E、抑制 11、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就是( D )。 A、膝跳反射 B、减压反射 C、排尿反射 D、望梅止渴 E、吸吮反射 12、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 D )。 A、兴奋性越高 B、兴奋程度越低 C、兴奋程度越高 D、兴奋性越低 E、没有兴奋性 四、填空题。 1、反射弧就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 3、反应的基本形式有兴奋与抑制。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五、问答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呼吸》

呼吸 名词解释: 1.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2.2.呼吸运动:也称气体交换或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 3.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4.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以单层分子垂直排列于肺泡液一气界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6.肺顺应性: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积的改变,它代表了胸腔压力改变对肺容积的影响。 7.潮气量:在静息状态下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似潮汐涨落,故名潮气量。 8.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9.用力呼气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快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所占用肺活量的百分比表示。

10.解剖无效腔:是指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将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 11.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2.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13.氧容量:使血液人为地达到最大限度的氧化时所显示的值叫做氧容量。它表示与单位体积完全氧化的血液的血色素相结合的氧气量。 14.氧含量:氧含量是指血液与空气隔绝条件下血中氧的含量,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部分,反映血标本中氧的实际含量。 15.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6.肺牵张发射:简称黑伯反射,表现为当肺扩张或向肺内充气可引起吸气运动的抑制,而肺萎缩或从肺内放气则可引起吸气活动的加强,切断迷走神经后上述反应消失,说明这是由迷走神经参与的反射性反应。 17.氧饱和度:氧饱和度指氧合血红蛋白对有效血红蛋白的容积比。

生理学习题集

生生理学习题集

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章血液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五章呼吸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八章排泄 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十二章生殖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稳态 3、反射 4、新陈代谢 5、兴奋性 6、刺激 7、阈值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二、[填空题] 1、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代谢和()代谢两个方面。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和()。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称为()。 4、反射弧包括五部分组成,即()()()()()。 5、机体对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其中()起主导作用。 6、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7、反应有两种形式,即()和()。 8、体液调节是通过()完成的。 9、体内的液体按其在体内的分布可分为()和()两大类。 10、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反馈调节。 1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三、[选择题] [A1型题] 请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A人体细胞的功能B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E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维持机体功能问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适应B反应C反射D正反馈 E 负反馈 4、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E免疫调节 5、关于反射,下述那项是错误的:()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 B 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一种靠反射弧完成的规律性反射 D 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6、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瞳孔对光反射B吞咽反射C望梅止渴D膝跳反射E进食时唾液分泌 7、下列生理过程中那一项不属于正反馈的是()A排便反射B排尿反射C减压反射D分娩过程E血液凝固 8、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脑脊液B血浆C尿液D淋巴液E细胞内液 9、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映 E 阈值 10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D组织液E血液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运动生理学习题完整版

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一)填空题 1. 生理性疲劳主要包括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精神疲劳和混合型疲劳等。 2. 体力疲劳主要是长时间劳动、工作和健身运动,运动系统过度活动,骨骼肌能源物质大量消耗,代谢产物大量堆积造成的骨骼肌细胞活动能力下降。 3. 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机制。 4. 生理性疲劳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经过休息和可以消除。 5. 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极限,机体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中发展提高。 6.负荷的与是影响整体各环节功能活动能否适应整体功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7. 中枢疲劳可能发生在从直至运动神经元。 8.从神经-肌肉接点直至肌纤维内部的等,都是疲劳可能发生的部位。 9.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利用。 10.中医理论从整体出发提出了疲劳、疲劳和疲劳。

11. 整体和局部有密切的协作关系,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但整体疲劳并非是局部疲劳的,整体疲劳更为。 12. Brooks认为,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肌工作能力降低的表现,其原因从运动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 13. 爱德华兹(Edwards 1982)形象地将运动性疲劳发生原因定位于从系统到联结部位,直至骨骼肌内部,形如一条链。 14. 剧烈运动后,释放量减少,使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发生障碍。 15. 高频电流刺激,能引起神经-肌肉接点前膜释放量减少,难以引起接点后膜,使骨骼肌细胞不能产生兴奋、收缩。16. 肌质网终池具有贮存及调节肌浆浓度的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都起关键的作用。17. 运动时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肌质网的机能(如ATP含量减少,酸中毒,自由基生成等),进而影响了钙离子的和作用,因此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18. 细胞内Ca2+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和再摄取Ca2+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出现。 19. 形体疲劳主要表现为、疼痛等征候; 20.神志疲劳主要表现为虚烦不眠、、等征候。 (二)判断题 1.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这句话不正确。()

生理学习题册及答案

绪论 一、A型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 A.正常人体内物理变化的规律 B. 正常人体内化学变化的规律 C.正常人体内功能活动的规律 D.病理情况下人体内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内环境是指() A. 体液 B. 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 D.胃肠腔液 E.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是() A. 全身体液调节 B. 局部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E. 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4、机体内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 B. 反应 C. 反馈 D. 适应 E. 前馈 5、在机体功能调节中,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出现快 B. 作用部位准确 C.作用的持续时间长 D. 调节的敏感性高 E.调节幅度小 6、对机体功能活动和内环境稳态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 A. 神经调节 B. 负反馈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E. 体液调节 7、下列生理功能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 血液凝固 B. 排尿反射 C. 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E. 分娩活动 8、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 反馈信息 B. 控制信息 C. 控制系统 D. 受控系统 E. 前馈信息 9、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 控制系统 B. 反馈信息 C. 干扰信息 D. 参考信息 E. 偏差信息 10、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反馈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二、B型选择题 A. 作用迅速、准确时间短 B. 作用缓慢、广泛、时间长 C. 作用效果不明显 D. 调节的范围较小 E. 无反馈作用 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2、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组织液 D. 血浆 E.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3、体液是指() 4、内环境是指() A. 不断加强直至最大 B. 逐渐减弱直至最小 C. 向相反效应转化 D. 保持在恒定水平 E. 控制部分 5、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 6、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 7、前馈是指干扰信号通过体内感受器直接作用于()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运动生理学习题09

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填空题 1.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和道德良好。 2. 肌适能主要包括 3. 体适能由和组成。 4. 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和柔韧素质。 5. 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协调和反应时间等。 6. 有氧适能是指人体、和氧的能力。 7. 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 素: ,,,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8.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可用氧的利用率来衡量,其具体数值可由算出。 9.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两类,其中后者有, 10. 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脂和等。 11. 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的增加造成的。 12.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 13. 美国运动医学会针对普通人群的肌肉耐力标准评价方法是。 14. 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 15.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训练课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 和。 16. 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度,和运动时间。 17. 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的用于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 运动处方推荐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 的持续或间歇有氧活动。 18. 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采用抗阻训练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其运动处方建议采用 每周,一组改善主要肌群的练习,每次练习须完成重

复。 (二)判断题 1. ()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概念,一个人只要躯体和心理健康就可以 认为是健康的。 2. ()人体在运动时,心输出量根据需要分配至各器官,心脏和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 明显增加,内脏及不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减少。人体安静心输出量则平均分配至各器 官。 3. ()许多研究证实,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有 氧适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4. ()心输出量是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特别是耐力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换而 言之,发展和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心泵功能,是提高运动员耐力的重要方面。 5. ()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6. ()除了最大吸氧量以外,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 7. ()Ⅱ型肌纤维较Ⅰ型的有氧氧化能力高、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力量产生效率 高、抗疲劳性强。 8. ()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非常准确,因此通常都选用这种方法测定最大摄氧量。 9. ()30岁以后,最大摄氧量随年龄增长而渐渐衰退,活动少的人每10年会降低8~ 10%,而活动多的人,每10年只下降4~5%。长期坚持耐力运动者,每10年甚至只降低1~2%。 10. ()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体脂的增加造成的。所以, 保持或改善有氧适能水平的最简易方法是减少多余的脂肪。 11. (×)学者包查(1983)认为最大摄氧量70~80%受遗传的影响,可见,最大摄氧量主 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并不能通过训练有效提高。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整理版

5.口内最先萌出,不替换任何乳牙的恒牙是 E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堂跟踪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 )、( )、( 正常形态、功能活动规律及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是( )、( ( ),右侧上颌第一乳磨牙的部位记录法是 磨牙的部位记录法是( )。 4.中线为通过( )、( 的接触区,平分颅面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 5.上颌中切牙唇面与近中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6.上颌中切牙舌面与远中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7.下颌第一磨牙颊面与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8.下颌第一磨牙颊面与远中面、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9.下颌第一磨牙舌面与近中面、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10.乳牙的发育过程分为( )、( 二、选择题: 1.作为判断下颌中切牙左右的依据的结构是: E A 、近中切角近直角 B 近中接触区离切角较近 D 远中接触区离切角较远 E 、牙根远中面的长形凹陷较近中者略深 2.关于牙釉质正确的说法是: A A 、为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 B 、色泽较黄 C 、覆盖牙体表面 D 覆盖牙根表面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关于牙本质不正确的说法是: C A 、不如牙釉质坚硬 B 、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 C 、白色透明 D 围成牙髓腔 E 、是牙体的主质 4.全口牙中体积最小的牙是: B )诸部位的 )和 1.人类的牙列为( ),包括( )和( )。( )共有 20 个,( )共有 32 个。 2.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 乳牙分为( )、( )和( ) 三类;恒牙分为( )、( )、( )和 ( )四类。 3.右侧上颌尖牙的部位记录法是( ),左侧下颌第一 磨牙的部位记录法是 )和( ) )。 )。 )。 )。 )。 )和( )三个阶段。 C 远中切角为钝角 ( )。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学 一、填空: ),左侧下颌第二乳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4.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5.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6.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