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探索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这个阶段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机器人的基础研究和概念探索上。

1954年,美国工程师乔治·戴沃尔(George DeCesare)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标志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诞生。

此后,美国、欧洲等地的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将机器人应用于各个领域。

1956年夏天,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诞生。

2.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1970年代-1990年代)这个阶段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上。

19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大力支持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在1973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随后的几十年间,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包括机械结构、运动控制、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3. 人工智能的崛起(1990年代-2010年代)这个阶段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上。

19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开始迅速发展。

2004年,IBM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2011年,谷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沃森”在美国电视节目《危机边缘》中击败了两位人类选手,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4. 人工智能的爆发(2010年代至今)这个阶段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落地上。

随着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始逐渐进入到各个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客服、智能医疗等。

2016年,谷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发展,再到应用落地的过程,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工业机器人是指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自动化机械设备。

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机械臂到现代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将在生产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历程1. 早期机械臂早期的机械臂是工业机器人的鼻祖。

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机械臂在汽车工业投入使用。

这些机械臂能够进行简单重复的操作,如焊接、喷漆等。

它们采用基本的控制方法,由固定程序控制工作,功能有限。

2. 可编程机器人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机器人出现,具备可编程功能,可以根据生产要求进行灵活的操作。

这些机器人开始使用数字控制系统,能够进行TCP/IP通信,并且可以协同工作。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3. 全面自动化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进入全面自动化阶段。

机器人系统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并进行判断。

同时,机器人的精度和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机器人可以进行车身焊接、装配和喷涂等工作。

4. 智能化机器人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机器人开始出现。

这些机器人可以进行自主决策,并且能够学习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智能化机器人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精度,为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二、未来展望1. 人机协作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更多地与人类进行协作。

目前,传统的机器人需要在安全围栏内进行工作,人类不能直接与之接触,而人机协作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共同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 柔性制造柔性制造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进行灵活的生产。

这种柔性制造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工厂的转换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机器人可以通过学习和算法的优化,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并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机器人发展历程

机器人发展历程

机器人发展历程机器人,作为现代科技的杰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智能化的人工智能系统。

本文将从早期机械设备的出现,到当代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兴起,探讨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机械设备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尝试制造机械装置来模拟人类行为。

例如,亚历山大大帝的工程师们制造了一种能够模拟鸟的机器,用于娱乐和神秘表演。

此外,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类似的机械装置,如自动鸭和模拟弹琴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发展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加速。

随着新兴科技的兴起,人们开始研究和制造能够完成一些重复性劳动的机械设备。

这些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线上,能够高效地完成机械化的生产任务。

例如,早期的织布机和蒸汽驱动的机械装置都属于这一阶段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电子时代的机器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电子设备和传感器来制造能够感知环境并执行特定任务的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在医疗、军事和探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手术机器人能够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无人机能够在军事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智能化机器人的崛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进入了智能化的时代。

智能化机器人具有学习和适应能力,能够自主地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它们不仅能够感知环境,还能够处理自然语言和图像信息。

智能化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助理、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工智能机器人。

未来展望机器人的发展还远远没有结束,未来有许多挑战和机遇等待我们去探索。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到更为先进和智能化的机器人将会出现。

它们将更加适应人类需求,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未来,机器人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朋友、协作伙伴,甚至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论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的结晶。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引言:机器人,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创造力的象征。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追求能够替代自己工作的机械助手,这种追求推动了机器人的发展。

机器人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最初的简单机械结构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

一、古代机械助手古代的机械助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当时建造的金字塔采用了滑轮和斜坡的机械原理。

公元前350年,古希腊发明家Archytas创建了一种可以移动并且通过内置的机械结构进行工作的木马。

古希腊还发明了自动机,它们通过简单的弹簧机械实现移动。

这些早期的机械助手虽然原理简单,但是它们标志着机器人的起步。

二、工业革命前的机器人工业革命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的发展。

18世纪末,英国工程师发明了一种自动纺纱机。

这个机器被创造为完成人类日常生活中较为繁琐的工作,如纺纱、缝纫等。

这些早期机器人并没有智能和自主性能,它们仍然依赖于人类操作和监控。

但是,这些机器人在改变了工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第一个真正的机器人1954年,美国工程师George Devo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控制机器人,命名为Unimate,被用于汽车生产线。

Unimate能够自动完成简单的工作,如焊接、搬运等。

其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此后,机器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四、工业机器人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之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自动化工厂和装配线成为发展机器人技术的理想环境。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从汽车工业逐渐延伸到电子、医药、食品和航空等领域。

工业机器人不仅能够替代人类完成重复性工作,还可以进行精确和高速的加工和装配。

各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和自主性能大大提高。

机器人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服务机器人的崛起21世纪初,随着人类对于智能化、便捷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服务机器人开始逐渐崛起。

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4、个性化与定制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发展个性化的定制化机器人, 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结论
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石器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演变。在医疗、制造、 军事、农业等领域,机器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我国机器人技 术的发展将朝着技术创新、多学科融合、智能化、个性化与定制化等方向迈进。 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建议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多 学科合作、推动个性化与定制化发展等措施,以推动我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 应用。
参考内容
在我国丰富的食品工业领域,乳制品工业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占据了一席之 地。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乳制品产量达到了3000万吨,成为全球 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国之一。而在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我国乳制品工业历经 数十年的发展,不断追求创新和品质的历程。
早在20世纪初,我国便开始了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然而,这一时期的乳制品 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生产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随着新中 国成立后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的重视和扶持,我国乳制品工业开始了一段快速发 展的历程。
二、成长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成长阶段。2002年,教育部提出了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 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开始转变。在这个阶段,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学 生的就业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这个决定进一 步明确了我们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了各级政府对职业技 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展望未来,我国乳制品工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 展,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发生变化,给乳制品工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乳制品工业需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和挑战,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升级 和产业转型,以实现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1. 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机器人是指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智能装置。

它们可以通过感知环境、处理信息和执行动作来完成各种任务。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机器人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

2. 第一阶段:早期机械机器人20世纪初,第一批早期机械机器人开始出现。

这些机器人大多数是基于简单的机械结构,如齿轮系统和杠杆系统。

早期的机械机器人被用于执行简单重复的任务,如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作。

3. 第二阶段:电子计算机控制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二阶段的机器人技术得以实现。

这些新一代的机器人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来控制其运动和行为。

电子计算机使得对复杂运动和决策过程进行编程变得可能。

4. 第三阶段:传感器和感知能力增强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开始具备更强大的感知能力。

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感知环境中的物体和障碍物,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使得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自主导航和执行任务。

5. 第四阶段:人工智能和自主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开始具备更高级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

它们可以通过学习算法和模式识别来理解和适应复杂环境。

这使得机器人可以处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任务。

6. 当前发展趋势目前,机器人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以下是当前机器人技术的几个重要趋势:a. 仿生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是受到生物学原理启发设计的机器人。

它们模拟了生物体结构、运动和行为,具有更高度逼真性和灵活性。

b. 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是指与人类共同工作并互相协调完成任务的机器人。

它们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视觉系统来感知人类的动作和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c. 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指用于提供各种服务的机器人,如家庭助理、医疗护理和客户服务等。

这些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日常任务,提高生活便利性。

d. 自主无人机自主无人机是一种能够自主飞行和执行任务的无人机。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初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机器人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机器人大多用于工业生产线上的重复性操作。

最早的机器人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贝克尔公司研发出来的,被称为“Unimate”,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业中焊接和喷漆等工作。

二、机器人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工业机器人开始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电子、医药、食品等行业,并逐渐向轻型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三、机器人技术在21世纪初期的进步
21世纪初期,随着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开始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化能力。

此时,出现了一些新型机器人产品,如服务型机器人、家庭保洁型机器人等。

四、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
现代机器人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医疗、教育、军事、航空航天等。

其中,医疗机器人被广泛用于手术和康复治疗等方面;教育机器人则主要用于儿童智力开发和教育辅助等方面;军事机器人则主要用于侦察、拆弹、清障等任务。

五、未来机器人技术的趋势
未来的机器人技术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和自主化,同时也会向更加柔性化和轻型化方向发展。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将会具备更加复杂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并能够与人类进行更为深入的交互。

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中国机器人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数十年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1978-1995年)是中国机器人研究的起步阶段。

1978年,中国国内第一台机器人“济南号”诞生,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启动。

80年代早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机器人发展缓慢。

然而,1986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世,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研究。

1987年,第一台多关节机器人ARM-I成功研制,成为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阶段(1996-2006年)是中国机器人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中国机器人学会成立,为中国机器人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下定决心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3年,中国机器人技术被列为国家十大新兴产业之一。

此时,中国机器人研究在人形机器人、金属成型机器人和生物仿生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第三阶段(2007-2019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期。

200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

2009年,中国机器人品牌“无锡峰华”成为国内首家在世博会上展示的机器人品牌。

此后,中国机器人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2013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计划。

此外,中国机器人研究不断走向国际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

截至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而且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中国机器人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涵盖电子电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物流仓储等诸多领域。

不仅在生产制造环节,机器人在服务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如餐厅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题: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姓名:姚尧班级:机自10102班学号:201015010232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一种代替人们从事某些特殊工作的科技产品——机器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机器人呢?人们一般的理解来看,机器人是具有一些类似人的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或者叫自动化装置,它仍然是个机器,它有三个特点,一个是有类人的功能,比如说作业功能,感知功能,行走功能,还能完成各种动作,它还有一个特点是根据人的编程能自动的工作,这里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可以编程,改变它的工作、动作、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的一些要求,它是人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

但从完整的更为深远的机器人定义来看,应该更强调机器人智能,所以人们又提出来机器人的定义是能够感知环境,能够有学习、情感和对外界一种逻辑判断思维的这种机器。

机器人的起源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

“机器人”是存在于多种语言和文字的新造词,它体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愿望,即创造出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或人造人,以便能够代替人去进行各种工作。

直到四十多年前,“机器人”才作为专业术语加以引用,然而机器人的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已存在三千多年了。

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就流传着有关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一个艺妓(歌舞机器人)的故事。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67)后期,被称为木匠祖师爷的鲁班,利用竹子和木料制造出一个木鸟,它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这件事在古书《墨经》中有所记载,这可称得上世界第一个空中机器人。

东汉时期(公元25~220),我国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震惊世界的“候风地动仪”,还发明了测量路程用的“计里鼓车”,车上装有木人、鼓和钟,每走1里,击鼓1次,每走10里击钟一次,奇妙无比。

三国时期的蜀汉(公元221~263),丞相诸葛亮既是一位军事家,又是一位发明家。

他成功地创造出“木牛流马”,可以运送军用物资,可成为最早的陆地军用机器人。

在国外,也有一些国家较早进行机器人的研制。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

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的书籍中,描写过一个具有类似机器人角色的机械化剧院,这些角色能够在宫廷仪式上进行舞蹈和列队表演。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人发明了一个机器人,它是用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作为动力,能够动作,会自己开门,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662年,日本人竹田近江,利用中标技术发明了能进行表演的自动机器玩偶;到了18世纪,日本人若井源大卫门和源信,对该玩偶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端茶玩偶,该玩偶双手端着茶盘,当讲茶杯放到茶盘上后,它就会走向客人将茶送上,客人取茶杯时,它会自动停止走动,带客人喝完茶姜茶被放回茶盘之后,他就会转回原来的地方,煞是可爱。

法国的天才冀师杰克·戴·瓦克逊,于1738年发明了一直机器鸭,他会游泳。

喝水、吃东西和排泄,还会嘎嘎叫。

瑞士钟表名匠德罗斯父子三人于公元1768~1774年间,设计制造出三个像真人一样大小的机器人——写字偶人、绘图偶人和弹风琴偶人。

它们是由凸轮控制和弹簧驱动的自动机器,至今还作为国宝保存在瑞士纳切特尔市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内。

同时,还有德国梅林制造的巨型泥塑偶人“巨龙哥雷姆”,日本物理学家细川半藏设计的各种自动机械图形,法国杰夸特设计的机械式可编程织造机等。

[1]美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于1950年在他的小说《我是机器人》中,首先使用了机器人学(Robotics)这个词来描述与机器人有关的科学,并提出了有名的“机器人三守则”[1]:(1)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他眼看人将受害而袖手旁观;(2)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是人类命令它做出牺牲。

这三条守则,给机器人社会赋以新的伦理性,并使机器人概念通俗化更易于为人类社会所接受。

至今,它仍为机器人研究人员、设计制造厂家和用户,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指导方针。

[1]通常可将机器人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可编程机器人(如图一)。

这类机器人一般可以根据操作员所编的程序,完成一些简单的重复性操作。

这一带机器人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投入使用,目前他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二代是感知机器人(如图二),即自适应机器人,它是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不同程度的“感知”能力。

这类机器人在工业界已有应用。

第三代机器人将具有识别、推理、规划和学习等智能机制,它可以把感知和行动智能化结合起来,因此能在非特定的环境下作业,故称之为智能机器人(如图三)。

目前,这类机器人处于试验阶段,将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2]图一第一代机器人图二第二代机器人图三第三代机器人1958年,被誉为“工业机器人之父”的Joseph F.Engel Berger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公司——Unimation(Univeral Automation)公司,并参与设计了第一台Unimate机器人(如图四)。

这是一台用于压铸的五轴液压驱动机器人,手臂的控制由一台计算机完成。

它采用了分离式固体数控元件,并装有存储信息的磁鼓,能够记忆完成180个工作步骤。

与此同时,另一家美国公司——AMF公司也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即Versatran(Versatile Transfer)机器人。

它主要用于机器之间的物料运输、采用液压驱动。

该机器人的手臂可以绕底座回转,沿垂直方向升降,也可以沿半径方向伸缩。

一般认为Unimate和Versatran机器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机器人。

[2]可以说,60年代和70年代是机器人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这期间的各项研究发明有效地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主要成就如表一。

世界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已经走过了55年的历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也迎来了30年成立纪念。

9月,北京还将举行以“智能体验·智慧生活”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智能博览会”。

机器人的种类:从历史来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出现在1959年,经过了40年的发展,现在全世界已装备了90余万台工业机器人,种类达数十种,它们在许多领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都不能走路,一般是靠轨道滑行,如汽车制造机器人等。

现代工业机器人主要有四大类型:(1)顺序型——这类机器人拥有规定的程序动作控制系统;(2)沿轨迹作业型——这类机器人执行某种移动作业,如焊接、喷漆等;(3)远距作业型——比如在月球上自动工作的机器人;(4)智能型——这类机器人具有感知、适应以及思维和人机通信机能。

现有机器人细分:操作型机器人: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有几个自由度,可固定或运动,用于相关自动化系统中。

程控型机器人:按预先要求的顺序及条件,依次控制机器人的机械动作。

示教再现型机器人:通过引导或其它方式,先教会机器人动作,输入工作程序,机器人则自动重复进行作业。

数控型机器人:不必使机器人动作,通过数值、语言等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根据示教后的信息进行作业。

感觉控制型机器人: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适应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其自身的行动。

学习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体会”工作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并将所“学”的经验用于工作中。

智能机器人:以人工智能决定其行动的人。

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空中机器人又叫无人机,近年来在军用机器人家族中,无人机是科研活动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大、研究及采购经费投入最多、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领域。

80多年来,世界无人机的发展基本上是以美国为主线向前推进的,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无人机的种类和数量来看,美国均居世界之首位。

其中智能型机器人是最复杂的机器人,也是人类最渴望能够早日制造出来的机器朋友。

然而要制造出一台智能机器人并不容易,仅仅是让机器模拟人类的行走动作,科学家们就要付出了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努力。

[3]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

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未来机器人究竟什么样人性化”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题,机器人的发展也是以此为宗旨。

而作为特殊的科技领域。

但是这些机器人的智能”都是通过人们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获取的,它们不能自发地从事工作或者施展创意。

而已经上带的各种家用机器人,还远远没有达到类人化的要求,虽然现在它们已经可以为主人端茶送水清刷卫生。

但是目前的它们比起人类来说还是笨手笨脚。

相信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由现有的生产领域向更为广泛的人类生活领域拓展,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开始向人类在教育、环境、社会服务、医疗等领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发起挑战,小型化、轻量化且更加接近实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断地被开发研制出来。

同时,我们也对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参考文献:[1]蔡自兴机器人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2]张铁,谢存禧机器人学[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3]:[]机电之家·机电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