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四章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选修3_2

高中物理第四章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选修3_2

划时代的发现(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4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四、实例探究【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汽车沿平直公路以恒定功率p从静止开始启动,如图所示,为牵引力F与速度v的关系,加速过程在图中的T点结束,所用的时间t=8秒,经历的路程s=50米,8秒后汽车做匀速运动,若汽车所受阻力始终不变,则( )A.汽车做匀速运动时的牵引力大小为2×105牛顿,B.汽车所受的阻力大小4×104牛顿,C.汽车的恒定功率为1.6×105W,D.汽车的质量为8×103kg2.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U形金属线框水平固定,其上横放一根阻值为R的金属棒ab,金属棒与线框接触良好,一通电螺线管竖直放置在线框与金属棒组成的回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变阻器滑片P向上滑动时,螺线管内部的磁通量增大B.当变阻器滑片P向下滑动时,金属棒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C.当变阻器滑片P向上滑动时,流过金属棒的电流方向由a到bD.当变阻器滑片P向下滑动时,流过金属棒的电流方向由a到b3.某同学用斜向下的力推放在水平面上的物块,保持推力大小不变,将推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此过程中物块始终未动,则此过程中地面对物块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4.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悬挂在距光滑水平面H高处(L>H).现使小球在水平桌面上以角速度为ω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球对桌面的压力为A.mg B.C.D.5.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的力F,将质量为2 kg的物体由沙坑表面静止抬升1 m时撤去力F,经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入沙坑,测得落入沙坑的深度为20 cm.若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物体克服沙坑的阻力所做的功为( )A.20 J B.24 J C.34 J D.54 J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的左端通过一根轻绳与质量为的小球相连,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小球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器皿中.水平向右的力作用在上,三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B.物体受到一个摩擦力,方向向左。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划时代的发现

選修3-2第四章電磁感應第1節《劃時代的發現》一、教材分析《劃時代的發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3-4第四章第一節,本節是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思考、研究時的迷失與最後成功,本節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難得素材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奧斯特實驗、電磁感應現象,(2)瞭解電生磁和磁生電的發現過程,(3)知道電磁感應和感應電流的定義。

2.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使學生掌握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2)通過學習瞭解科學家們在探究過程中的失敗和貢獻,從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3)領悟科學探究中提出問題、觀察實驗、分析論證、歸納總結等要素在研究物理問題時的重要性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閱讀培養學生正確的探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2)領會科學家對自然現象、自然規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學發現中的重要性。

(3)以科學家不怕失敗、勇敢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激勵自己。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探索電磁感應現象的歷史背景;難點:體會人類探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四、學情分析我們的學生屬於平行分班,沒有實驗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驗水準有差距。

本節課學生認識到探索電磁感應現象的歷史背景是關鍵。

五、教學方法1.講授法:講授科學家的艱辛2. 實驗法:學生自己體會奧斯特實驗3.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4.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六、課前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劃時代的發現”,初步瞭解物理學史。

分小組6台奧斯特實驗裝置。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分小組合作學習,分6個學習小組。

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高中物理_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属于重点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较好。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

效果分析在本节课中,由于赵老师的课堂问题设置合理,教学环节完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教学过程中富有激情,深深感染了学生,故整节课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一、教材分析《划时代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物理3-4第四章第一节,本节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考、研究时的迷失与最后成功,本节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难得素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现象,(2)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发现过程,(3)知道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2)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3)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3)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难点: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本节课学生认识到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是关键。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科学家的艰辛2. 实验法:学生自己体会奥斯特实验3.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划时代的发现”,初步了解物理学史。

分小组6台奥斯特实验装置。

高中物理第四章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选修3_2

高中物理第四章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选修3_2

划时代的发现(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4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四、实例探究【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

假设兔子质量约为2 kg,以10 m/s的速度奔跑,撞树后反弹的速度为1 m/s,设兔子与树的作用时间为0.1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树对兔子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80N ②树对兔子的平均冲量为18N·s③兔子动能变化量为-99J ④兔子动量变化量为-22kg·m/s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如图所示,一只贮有空气的密闭烧瓶用玻璃管与水银气压计相连,气压计的A、B管内汞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划时代的发现本节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的物理学史,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是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等基本概念,能够较清楚地描述哪些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也能够清楚的区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但是对于磁生电的社会背景和探索电磁感应的过程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科学探究,理解的还不够.本节课是一节物理学史课,通过学习了解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史实,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现象.(2)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发现过程.(3)知道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定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2)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3)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3)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教学重难点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2.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设计者:李相臻)教学过程设计【课件展示】3-1中,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场和磁场的知识,对电现象和磁现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我们已经知道电荷能够通过一个线圈接电源,一个线圈接“电流表电的瞬间,另一个线圈中就出现了电流.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板书设计1划时代的发现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1.19世纪20年代之前的“偏执”,2.电与磁有联系,3.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意义,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1.众多物理学家“浅尝辄止”2.发现电磁感应的意义教学反思1.本节利用物理学史进行探究教学,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及其历史进程中所蕴涵的科学思维方法作为基础,有机地渗透科学史等方面的知识.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把讲授知识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物理课程中的概念、规律、公式、定理等知识,还可以从中学习和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2.学生对于课外知识很感兴趣,有些同学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激发了他们学物理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发展非常感兴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介绍一些,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3.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备课资料●电和磁的联系人们很早就接触了电和磁的现象,并知道磁棒有南北两极.在18世纪,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在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连接线上,力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这两点上和万有引力很相似.18世纪末发现电荷能够流动,这就是电流.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发现了电和磁的现象,并没有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19世纪前期,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而后安培发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互相垂直.不久之后,法拉第又发现,当磁棒插入导线圈时,导线圈中就产生电流.这些实验表明,在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被发现以后,人们认识到电磁力的性质在一些方面同万有引力相似,另一些方面却又有差别.为此法拉第引进了力线的概念,认为电流产生围绕着导线的磁力线,电荷向各个方向产生电力线,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电磁场的概念.人们认识到,电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这个电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电荷.磁体和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而这个磁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磁体和内部有电流的物体.电磁场也具有能量和动量,是传递电磁力的媒介,它弥漫于整个空间.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总结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并引进位移电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着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着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组偏微分方程来表达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这套方程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经典电磁学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这一预言后来为赫兹的实验所证实.于是人们认识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肯定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场能够以力作用于带电粒子,一个运动中的带电粒子既受到电场的力,也受到磁场的力,洛伦兹把运动电荷所受到的电磁场的作用力归结为一个公式,人们就称这个力为洛伦兹力.描述电磁场基本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就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

2019年《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

2019年《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

《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由于本节电磁感应现象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我就回绕这个重、难点进行突破。

二、探究过程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一)、提出问题师: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那么,你是否想过存在不存在相反的现象呢?即“磁能生电”呢?(二)、猜想与假设生:“磁可能生电”。

因为电流的周围总是存在着磁场,说明电流和磁场彼此是不可分割的。

师:那么,我们如何来实践“磁生电”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实验设计1、要求学生设计所需的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开关、方框线圈、马蹄形磁铁、导线)。

2、师生论证可行性方案。

如把条形磁铁改成马蹄形磁铁;把单根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改成利用方框线圈的一条边作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把电流表改成灵敏电流计等。

3、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1)闭合开关,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不动;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前后移动;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2)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

(四)、实验探究1、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合作探索研究。

(两个同学一组并从实验桌抽屉下拿出器材)。

并要求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巡视。

对有困难的实验组适度指导,并允许自学课本。

3、思考讨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在满足什么条件时,导体中才会有电流产生?(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五)、分析与论证1、组织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

2、让学生上讲台操作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同学间补充说明或加以点评。

3、师生归纳实验结论。

(多媒体投影规律)(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具有闭合电路;②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

高中物理第四章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选修3_2

高中物理第四章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选修3_2

划时代的发现(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4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四、实例探究【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电路中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电源内阻不能忽略,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只改变下列一个条件能增大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场强度的是()A.增大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B.减小平行板电容器的正对面积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移动 D.断开开关S2.一质量为m1的物体以v0的初速度与另一质量为m2的静止物体发生碰撞,其中m2=km1,k<1.碰撞可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以及非弹性碰撞。

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划时代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理解划时代的发现的意义和重要性
2.了解几个具体的划时代的发现,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发现、牛顿力
学发现、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的发现、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现、基因的发现等;
(二)能力目标
1.加强观察能力,学会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准则探究事物,提高
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完成推理、分析、设计、实验等有关划时代的
发现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鼓励学生追求知识,励志学生挑战重担,让学生领悟到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接受及肯定他人的发现,学会团结友爱,发展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习过程
(一)认知教学
1.拓展学生对划时代的发现的了解,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开展“寻根问底”活动,师生共同探索划时代发现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二)探究训练
1.分组分享具体的划时代发现,并进行交流讨论;
2.师生共同讨论划时代发现的价值及实际意义;
(三)操作应用
1.让学生以分组或个人的形式完成划时代发现的报告(可以选取几个划时代发现进行介绍);
2.让学生对比不同划时代发现的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属于重点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较好。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

效果分析在本节课中,由于赵老师的课堂问题设置合理,教学环节完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教学过程中富有激情,深深感染了学生,故整节课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一、教材分析《划时代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物理3-4第四章第一节,本节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考、研究时的迷失与最后成功,本节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难得素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现象,(2)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发现过程,(3)知道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2)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3)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3)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难点: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本节课学生认识到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是关键。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科学家的艰辛2. 实验法:学生自己体会奥斯特实验3.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划时代的发现”,初步了解物理学史。

分小组6台奥斯特实验装置。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学习,分6个学习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教学素材:到18世纪末,人们开始思考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例如:摩擦生热表明了机械运动向热运动转化,而蒸汽机则实现了热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化,于是,一些独具慧眼的哲学家如康德等提出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由于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等自然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1803年奥斯特指出:“物理学将不再是关于运动、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现象的零散的罗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纳在一个体系中”。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1820年4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

同年7月21日奥斯特又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

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1820年因电流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

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学院院长。

探究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教学素材: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受到科学界的关注,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1821年英国《哲学年鉴》的主编约请戴维撰写一篇文章,评述奥斯特发现以来电磁学实验的理论发展概况。

戴维把这一工作交给了法拉第。

法拉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并开始转向电磁学的研究。

他仔细地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现象,认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磁能否产生电呢?1822年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思想:“磁能转化成电”。

他在这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起初,他试图用强磁铁靠近闭合导线或用强电流使另一闭合导线中产生电流,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失败了。

经过历时十年的失败、再试验,直到1831年8月29日才取得成功。

他接连又做了几十个这类实验。

1831年11月24日的论文中,他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概括成五类:变化着的电流;变化着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场;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他指出:感应电流与原电流的变化有关,而不是与原电流本身有关。

他将这一现象与导体上的静电感应类比,把它取名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为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曾提出过“电张力”的概念。

后来在考虑了电磁感应的各种情况后,认为可以把感应电流的产生归因于导体“切割磁力线”。

在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二十年后,直到1851年才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经过大量实验后,他终于实现了“磁生电”的夙愿,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作为19世纪伟大实验物理学家的法拉第。

他并不满足于现象的发现,还力求探索现象后面隐藏着的本质;他既十分重视实验研究,又格外重视理论思维的作用。

1832年3月12日他写给皇家学会一封信,信封上写有“现在应当收藏在皇家学会档案馆里的一些新观点”。

那时的法拉第已经孕育着电磁波的存在以及光是一种电磁振动的杰出思想,尽管还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为解释电磁感应现象,他提出“电致紧张态”与“磁力线”等新概念,同时对当时盛行的超距作用说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一个物体可以穿过真空超距地作用于另一个物体,不要任何一种东西的中间参与,就把作用和力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这种说法对我来说,尤其荒谬。

凡是在哲学方面有思考能力的人,决不会陷人这种谬论之中”。

他开始向长期盘踞在物理学阵地的超距说宣战。

与此同时,他还向另一种形而上学观点──流体说进行挑战。

1833年,他总结了前人与自己的大量研究成果,证实当时所知摩擦电、伏打电、电磁感应电、温差电和动物电等五种不同来源的电的同一性。

他力图解释电流的本质,导致他研究电流通过酸、碱、盐溶液,结果在1833~1834年发现电解定律,开创了电化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

他所创造的大量术语沿用至今。

电解定律除本身的意义外,也是电的分立性的重要论据。

1837年他发现电介质对静电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以近距“邻接”作用为基础的静电感应理论。

不久以后,他又发现了抗磁性。

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他形成了“电和磁作用通过中间介质、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的思想。

”于是,介质成了“场”的场所,场这个概念正是来源于法拉第。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引入场的概念,是法拉第的最富有独创性的思想,是牛顿以来最重要的发现。

牛顿及其他学者的空间,被视作物体与电荷的容器;而法拉第的空间,是现象的容器,它参与了现象。

所以说法拉第是电磁场学说的创始人。

他的深邃的物理思想,强烈地吸引了年轻的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认为,法拉第的电磁场理论比当时流行的超距作用电动力学更为合理,他正是抱着用严格的数学语言来表述法拉第理论的决心闯入电磁学领域的。

法拉第坚信:“物质的力借以表现出的各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这一思想指导着法拉第探寻光与电磁之间的联系。

1822年,他曾使光沿电流方向通过电解波,试图发现偏振面的变化,没有成功。

这种思想是如此强烈,执着的追求使他终于在1845年发现强磁场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

他的晚年,尽管健康状况恶化,仍从事广泛的研究。

他曾分析研究电缆中电报信号迟滞的原因,研制照明灯与航标灯。

他的成就来源于勤奋,他的主要著作《日记》由16041则汇编而成;《电学实验研究》有3362节之多。

他生活简朴,不尚华贵,以致有人到皇家学院实验室作实验时错把他当作守门的老头。

1857年,皇家学会学术委员会一致决议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会长。

对这一荣誉职务他再三拒绝。

他说:“我是一个普通人。

如果我接受皇家学会希望加在我身上的荣誉,那么我就不能保证自己的诚实和正直,连一年也保证不了。

”同样的理由,他谢绝了皇家学院的院长职务。

当英王室准备授予他爵士称号时,他多次婉言谢绝说:“法拉第出身平民,不想变成贵族”。

他的好友J.Tyndall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在他的眼中看去,宫廷的华丽,和布来屯(Brighton)高原上面的雷雨比较起来,算得什么;皇家的一切器具,和落日比较起来,又算得什么?其所以说雷雨和落日,是因为这些现象在他的心里,都可以挑起一种狂喜。

在他这种人的心胸中,那些世俗的荣华快乐,当然没有价值了”。

“一方面可以得到十五万镑的财产,一方面是完全没有报酬的学问,要在这两者之间去选择一种。

他却选定了第二种,遂穷困以终。

”这就是这位铁匠的儿子、订书匠学徒的郑重选择。

1867年8月25日逝世,墓碑上照他的遗愿只刻有他的名字和出生年月。

后世的人们,选择了法拉作为电容的国际单位,以纪念这位物理学大师。

科拉顿的“失败”1820年,奥斯特的磁效应发表后,在科学界引起极大反响,科学家想既然“电能生磁”,反过来“磁也能生电”。

可以说,想实现“磁生电”是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愿望,例如,安培、科拉顿等人都曾为之努力过,但是都失败了。

在这个问题上,最遗憾的莫过于科拉顿。

1825年,科拉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磁铁插入连有灵敏电流计的螺旋线圈,来观察在线圈中是否有电流产生。

但是在实验时,科拉顿为了排除磁铁移动时对灵敏电流计的影响,他通过很长的导线把接在螺旋线圈上的灵敏电流计放到另一间房里他想,反正产生的电流应该是“稳定”的(当时科学界都认为利用磁场产生的电应该是“稳定”的),插入磁铁后,如果有电流,跑到另一间房里观察也来得及就这样,科拉顿开始了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