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的感悟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6篇)《弟子规》篇1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
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弟弟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帮弟弟,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弟子规》心得体会篇2“弟子规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
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精选10篇)

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精选10篇)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篇1《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
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
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
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
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
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
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
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15篇)《弟子规》(15篇)《弟子规》1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入的局部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
例如上学,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假如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
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
如今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
假假设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穿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
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才能,还要看你的形象呀。
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穿着整齐,形象要做好。
所以我们从小讲求穿着整齐,穿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开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弟子规》2 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对弟子规的内容我非常有感触,特别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他的意思是爸爸妈妈叫唤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复,不可以渐渐吞吞地爱理不理。
爸爸妈妈要求你做事的时候,应当立即行动,不可以借故推诿。
爸爸妈妈教训自己的时候,必须恭敬地仔细地听明白,假如做错了事情受到爸爸妈妈的责备,必须顺从地承受批评,不可以争辩,更不可以强词夺理。
在我没有学习弟子规的时候,妈妈叫我做事我总是爱理不理的,在我做错事情,妈妈教育我的时候,我也不放在心上,而且会争辩,而我学习了弟子规以后,知道我以前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如今我已经把这些缺点全部改正了,妈妈如今天天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从心里感到开心呀!谢谢教师教我学习弟子规,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教师的好学生!《弟子规》3 大家好,我是来自某年某班的某某某,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演讲,读弟子规有感300。
弟子规读感悟(优秀12篇)

弟子规读感悟(优秀12篇)弟子规读感悟篇1中华国学经典《弟子规》是一本决定你的行为修养和命运的书,在你误入歧途时,它就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如同每棵树上的年轮,如同东边初升的太阳,给你指引正确的方向,让你守得云开。
我是一个任性、倔强的女孩,从不懂得孝顺父母,更不会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有时,做了一些让父母伤心、难过的事,也不会主动去安慰他们。
自从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
它如同初春的雨水,洗净了我心灵的污垢,让我懂得了“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素材。
它让我懂得了:在父母和我们发生争执后,如果我们执意顶嘴,就会闹得不可开交,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时刻警醒着我“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父母叫我们,我们再三推脱,父母有时要我们去做,我们却不立刻行动,读了《弟子规》后,我们会明白“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在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有可能会去选择做一只“缩头乌龟”,从而萎靡不振,也有可能会去选择自暴自弃,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同时也懂得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而应该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因为任何美好的结局都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得到。
一个人要经历像蝴蝶那样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变得完美无缺,同时,也是这痛苦的蜕变,使蝴蝶抛去了原来丑陋的躯壳,获得了魅力的身躯。
夏天的知了,它们也是经过痛苦的蜕皮,才可以振翅飞翔。
同样,人就如同那蝴蝶和知了,只有经历过,尽管这个过程很艰辛,但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终究会变成美丽的”蝴蝶“,振翅飞翔的”知了“。
在初步接触《弟子规》时,我就被它所蕴含的知识吸引了,每天,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面所说的点点滴滴,每天,我都会很”累“,但是,我选择坚持,我的父母现在高兴地不得了,说我变得懂事啦,这可多亏了《弟子规》,我相信,在我慢慢蜕变的同时,我的人生也会更加的精彩,人生的道路也会更加的平坦。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通用39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通用39篇)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通用39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篇1通过这几天培训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只有在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蕴含的道理。
《弟子规》不但使我增长了智慧,而且还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深有感悟。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首先我们最应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正因为如此,所以《弟子规》总叙下来紧接着就是以《入则孝》为开篇。
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为儿女应当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比如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
想想自己平日里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对我们的爱胜过一切,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珍惜,这份永恒的无私的爱。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
通过这一次《弟子规》的学习,让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须学会感恩的道理。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细心地关心体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带来幸福的生活,能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作为子女应当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是一种美德。
在为人处世上有时候爱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有时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伤害,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弟子规的感悟4篇

弟子规的感悟4篇《弟子规》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接下来请欣赏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弟子规的感悟。
弟子规的感悟一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
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
应该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我现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
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
我常常从电视电影里看到外国人吃饭前会念祈祷文,都是些感谢的话,而且还有感恩节,专门抽时间来想想如何感谢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
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
“为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所谓做人难,不就是难在这里吗?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敏感度不够,其实是缺乏平日的训练。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然流露的品质。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
《弟子规》读后感 (15篇)

《弟子规》读后感 (15篇)《弟子规》读后感 1《弟子规》这本书想必大家一点也不生疏吧。
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标准,他是依据至圣先生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一部学问丰富的书。
这本书教育同学为人处事的标准,礼貌待人,孝顺父母等,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那么学之……”在学习这弟子规的同时,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别小瞧这三个字,其实这每三个字到含有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三字经》差不多。
假设明白了这两本书其中的道理,便能知天下。
“弟子规”中的“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的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都应当学习了。
《弟子规》中的道理不懂得,要想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才智。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慎重,要讲信誉。
和群众交往时要公平仁和,要想交伴侣,千万不要交没有道德的伴侣,要交有道德的伴侣。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行,假设做不了还有余暇,那就应当读读《弟子规》与《三字经》啦。
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弟子规》,还有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可同样是三个字,有什么不同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课本,古人说:“熟读三字经,方能知天下。
”你说这三字经厉害吧。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行能十全十美的,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确实实确是一本十全十美的书,当然,读过他,并会背,而且要懂得其中的道理的人,那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读过它的人,当然是受益匪浅了,但令人可悲的是,现代人都很少读它了,甚至连看一眼都不情愿。
大家可千万不要这样啊,你莫非不想做一位十全十美的人吗?你确定答复,想。
那你为何不去读《三字经》和《弟子规》呢?是太难了吧,没关系的,不经受风雨,哪能见彩虹啊。
《三字经》、《弟子规》这两本书都是差不多的,三个字一句话,三个字一句话,但在这“三个字“里面,却蕴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它们可以让你变的十全十美,快来读吧,它们正等着你呢!《弟子规》读后感 2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10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10篇《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10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1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
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弟子规》有感王宇“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弟子规》是以孔子《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其所倡导的仁爱、孝悌、忠恕、礼仪、诚信等更是与感恩观念息息相关。
“泛爱众”中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讲的就是我们要懂得感恩。
能感恩的人,内心经常会觉得很满足,觉得世间的人对他都很好,他生活的环境也会一片祥和,那么你内心就会幸福,那么这种感恩的心态和幸福,就会改变你周围生活的磁场,就会越来越幸福。
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儿媳和婆婆的故事。
“恩欲报,报恩长”,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感恩些什么呢?佛法中讲人有四种恩德,我们必须报答,而且这个恩德对我们非常非常的大。
结合这四种恩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讲的根本观点就是报父母之恩。
儒家思想强调,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给了我们生命的父母。
关于孝道大家已经都讲了很多很多,我不多说。
但是我很喜欢传诵自今的这几则名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这就是在过去为什么人的头发从来不剪,男的也是留很长很长的原因。
但是现代不同了,人们可以随意的整容,有的都看不出来谁家的孩子了,反正都是明星脸。
最主要的就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本来年岁已高的父母需要你来照顾,结果总是这有病那有病的,让父母担心受怕的,还何来孝顺啊?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所以每天坚持锻炼40分钟,是最科学的,别过力,否则久而久之有损健康。
而且也要让自己的心理健康。
下半句就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意思是: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如果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要求我们做到自爱的话,那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则是要求我们做到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是自爱的行动,人要发展必然要自立、自强。
同时,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是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孝子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扬名于后世”用现代思想来理解确实有些功利化。
不是有权有钱才能扬名于后世,也许还遗臭万年呢。
那怎么来理解,我觉得就是:遵循仁义、道德、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按正确的原则立好身、做事正、走正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让周围人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也是孝的终极目标。
——因贪腐落马的湖南高官说:廉洁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看新闻,“五一”劳动节表彰了很多在平凡岗位上把工作做的不平凡的人。
举某位得到社会认可的班主任老师。
所以认真对待我们的工作,在威远这块地界,给自己留一个好的口碑,让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价值得以实现,给自己一份骄傲,给父母一份荣耀。
这才是孝的终极目标。
二、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之心。
只有国家社会的繁荣稳定,才有我们生活的基础,没有强大的中国,就做不了一个自尊的中国人。
(非洲难民和伊拉克战争图片)现在我们过着自尊自爱、富裕稳定和谐的生活,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有个愈来愈强大的国家,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基础,所以我们感恩最终都是要感谢我们的祖国。
想想我们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因为衰弱,而受的欺辱,生活是多么的悲惨。
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当时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因此国人给他扣上了个“卖国贼”帽子,殊不知他为了国家利益,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就为了减少点赔款数额,老泪纵横。
当时中方只有“允”和“不允”两种选择,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的事实,所以毛主席说:枪杆子出政权。
现在国家多好,我们应该感恩祖国的富强、祖国带给我们的安宁的生活。
从近几年的地震、非典等灾难,都看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最近尼泊尔地震,中国飞机第一个到尼泊尔接回游客,网友评: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
做为一个中国人多骄傲啊。
在说我们,居住在这样一个不论从规划上、还是绿化、亮化、净化都这么好的小城市,多幸福。
国家花那么多钱给咱建那么大一个后花园,天然氧吧,一元钱坐车就去享受了,比北京皇帝的故宫都大,多幸福啊。
当然哪个国家和社会或是一个政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主流是好的,我们应该相信新一届领导人的在治国和治党方面的举措,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现在就一经让世界害怕了,尤其美国。
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的发展。
在维基解密中,阿桑奇就解密了美国用冷文化对付中国的20年计划。
雇佣很多写手写诋毁中国的文章,抹黑羞辱中国社会文化等等,美化他们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自己都觉得生活在中国是件遗憾的事。
各国体制不同,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美国的枪击案频发、示威游行不断,有的国家内乱不断,战争不断,苦的都是老百姓。
所以咱们都应该爱我们身边的,目前拥有的一切,不能总是外面的风景更美,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比中国的亮,中国姑娘觉得外国男人都比中国男人好,其实有些都是骗人的。
退一万步讲是真的,跟咱也没一毛钱的关系。
所以咱们要从心底里爱自己的国家,我们应该有正能量,现在微博微信正能量的东西越来越多,正能量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这是舆论的力量,是好的现象。
祖国强大了我们也就强大了。
身体强大、精神强大、经济强大。
三、对老师的感恩之心。
良师培养之恩。
一个人所受教育,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无论学文习武,还是士工农商影戏科研,如遇良师导引,终身受益或决定方向前程。
恩师之恩当衔环相报。
老师辛苦地传授给我们智慧,传授给我们知识,指引人生的方向,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报答老师的恩惠。
怎样报答?一定也要再传授下去,一代传承一代。
说到感恩教师,我还要说就是感恩我们的职业。
我们职业的好:1、有时间照顾家庭、管理孩子。
我们结婚生子,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养育孩子。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知道家里有一个老师是多么重要和幸福,因为老师会教育孩子,对后代的发展有太大的帮助。
2、有点钱、有点闲、有稳定、有自由。
我个人认为这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昨天看一个我是演说家的那个节目,那演讲人说一天工作16小时,然后钱赚到几千万,实现人生价值,我的观点就是这种价值还是不要的好,人又不是赚钱机器。
连习总书记都说年轻人,不要总熬夜,周一新闻13还播了,说什么不要过劳死。
不要说现在的孩子多难管啊,老师不好当啊。
其实哪行都有哪行的难,哪行的苦,哪行的责任。
3、老师本身结婚找对象都是抢手货,尤其女孩。
新闻社会调查南京女老师特抢手,尤其本地的。
老师文化人,通情达理,工资还挺高,能处理好家庭人际关系,照顾家,教育孩子,有寒暑假,和社会接触少单纯。
都是优点。
老师家孩子找对象也一样抢手:孩子素质高,家长素质高、闲事就少,还能帮教育孙子,父母工资高,小两口没后顾之忧不说,还能给他们钱花,谁不愿意啊。
当然我说的是绝大部分,不排除个例。
4、付出赢得口碑、劳动创造价值高中老师例子。
------- 就像绑在一辆战车上,想停都不容易。
当然现在都不让补课,我也没有鼓吹补课的意思。
我想表达的是:不管在哪个学校,你的课教的好,你的班管的好,受欢迎和信赖的程度就高,而且是良性循环。
否则是恶性循环。
所以感恩我们的职业,它给了我们安身立命的资本,还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改行是不可能了,所以就爱上它,努力创新,教好我们的课,教育好我们的学生。
给自己留一个好口碑,也为咱们一起工作的大家庭贡献一点力量。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居里夫人。
四、对众生的感恩之心。
“泛爱众”“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还要扩展到动物、植物,《弟子规》最后一篇就是护生爱物篇。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鲁迅【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一条也指出来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仰天一看天空,你我都是一样的;我们站在地上,都是同一个地球上面,所以人应该要彼此的珍惜。
1、天地呵护之恩。
人在天地之间,衣食取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健壮成长,享度一生。
应报天地之恩,爱护环境,天为顶地为席是情怀,更是责任。
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动物。
弟子规最后一篇就是护生爱物篇。
2、夫妻体贴之恩。
3、兄弟手足之恩。
4、危难救急之恩。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急难之事,求学也好、生活也好,创业也好,这时候能出手帮你的人,这样的恩一辈子都不能忘的。
5、同事共同奋斗之恩。
同事也就是“大家庭”中不同性别的兄弟姐妹,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
6、朋友相知之恩。
有那么几个朋友能及时分享你的幸福,及时分担你的痛苦,人生因为有了朋友而精彩,所以一定要心怀感恩,倍加珍惜。
7、贵人提携之恩。
人的一生,如果能遇到一两位赏识自己并给自己机会的贵人(上司、尊者、权贵等),将会少奋斗很多年的。
尤其是刚工作的年轻了,贵人之恩,没齿不忘。
8、智者指点之恩。
人的一生有很多步路要走,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
小至迷路,学无方向,课题阻滞,大至人生迷向,若有智者(不一定是学历比你高的人,更多的是那些阅历比你广的长者)在关键时予以指点,让你或者茅塞顿开少钻牛角尖,或者悬崖勒马免入歧途,避免走上歧途陷入绝境,从而前途一片光明。
指点迷津之恩当加倍相报。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和责任,每个人必须拥有的良心,所以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以德报德,知恩图报,无愧于心,潇洒坦然在人世间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