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品历史-保健品市场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营养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浅析我国营养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业 ,从生产规模 、产品技 术质量档次 、发展趋势和竞
争态势来看 ,繁荣的背后存在着 巨大的隐忧 ,由于没
有相应的规范管理 ,营养保健 品行业在迅猛发展过程
中,日益显露 出种种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品技
养保健品主要 以滋补品为主 。9 年代以后 ,市场经济 0
收 稿 日期 :20 — 8 2 08 0— 1
幼嫩 的市场 ,当新闻媒体揭露一些伪劣产品存在 的问
题 后 ,引起社会的巨大震动 ,使得营养保健 品在消费 者心中出现信任危机。至此 ,营养保健 品市场 出现危 机 ,整个营养保健品行业开始滑坡 ,巨大的市场在短
短的 两三年 内便 萎缩到 只剩 下近 10 家生 产企 业 , 00
19年销售额降至 lOL 97 O  ̄ 元的境地。
类保健 功能是有关增进人体健康及增强体质 ,共计
l项 ,每种保健食品最多可 以申报和审批两项保健功 l 能 ,企业也可以对2 项功能以外的新功能进行 申报 ; 7
随着保缝食品的不断发展 ,其功能还将进一步扩展 。 2 0 年l 月1 日以后 ,保健食 品归口由国家食品药品 03 0 0
3 个阶段 :
11 .兴起 兴 旺 阶段
围 内 ,各种 门类的食疗 、滋补或保健 的营养保健品应 运而生 ,成为食品消费的新热点 ,而营养保健品的研
究和生产势必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如何使 我国营养保健品产业在2 世纪不断发展壮大 ,是值得 l 每一位行业 内人士深思 的问题 。文章就我 国营养保健
疾病预防 、症状减轻及辅助药物治疗 ,共计1项 ,另 6

产 经营缺乏 规范 ;二是 厂家短 期行 为严重 ,一哄而 上 ,一味模仿雷 同 ,市场竞争无序 ;三是伪劣产品泛 滥 ,过度夸大宣传产品功效和 “ 念炒作 ”;四是法 概 规和检测技术的滞后导致管理失控 ,监管滞后 ,执行

中国保健品发展

中国保健品发展

一:中国保健品发展(fāzhǎn)阶段1987年:初露头角,以杭州保灵为代表(dàibiǎo)的蜂王浆产品拉开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帷幕。

1988年:太阳神、娃哈哈分别以“生物键口服液”和“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掀起国内保健品市场第一轮消费(xiāofèi)热潮。

1989年:振华851在福州、昂立一号(yī hào)在上海问世。

振华851的畅销给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消费热潮又加活力,其庞大的代理商中有不少人成为后来保健品市场的弄潮儿。

1990年:沈阳飞龙(fēi lónɡ)以“飞燕减肥茶”和“延生护宝液”起家,并在保健品市场上崭露头角。

1991年:保健品市场突破100亿元。

1992年:深圳太太集团成立,推出“太太口服液”迅速红遍中国。

1993年:马家军为“中华鳖精”作形象代言人,带动保健品市场上升。

巨人集团涉足保健品行业,“脑黄金”问世。

飞龙用1亿元的广告投入,换来了2亿元的利润,飞龙开始腾飞。

武汉红桃K集团成立。

太阳神创出13亿元的销售记录,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代霸主。

1994年:红桃K技术工艺列入国家科委火炬计划项目。

“三株口服液“在济南问世,保健品生产厂家已由最初不到100家增加至3000多家。

产品品种多达三万种。

年产值由16多亿增至300多亿元。

1995年:益生堂“三蛇胆胶囊”被指控混淆了食品与药品的广告用语(yòngyǔ)而被罚款6万元。

1996年:巨人集团发生财务危机,终于无法挽救而宣布财务崩溃。

飞龙集团总裁(zǒngcái)姜伟发表《总裁的20大错误》,太阳神销售额急剧下滑。

“三株口服液”在农村市场大获成功,年销售额达80亿元,创造销售神话。

1997年:深圳太太(tài tɑi)控股“丽珠集团”成为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

1998年:“八瓶三株喝死一条(yī tiáo)老汉”的常德事件发生,名噪一时的三株口服液开始一撅不振。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现实状况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保健品市场空间巨大,但市场中竞争者众多,集中度低。

业内有部分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产品和营销手段没有特色、仅靠高强度广告投入和虚假宣传。

伴随产业走向规范,消费者认知不停提升,和消费习惯改变,产品有特色、营销有新意企业,可能脱颖而出,把握住保健品行业巨大商业机会。

因为现今大家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开始重视生活质量提升,所以对保健品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当今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老年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深入促进了保健品行业展。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1858.29亿元,比有所增加。

保健食品行业中大部分产品层次和附加值不高,全部营养保健食品中,绝大多数属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阶段一、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现实状况分析1、驱动行业发展宏观原因国家宏观经济稳定连续发展,国家宏观管理手段深入加强,消费者成熟度和认知度提升,竞争企业成熟,这预示着保健食品行业逐步步入一个理性增加发展期。

驱动行业发展宏观原因2、行业发展制约原因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制约原因3、细分行业情况中国保健食品细分行业现实状况,营养和保健食品产值达成1万亿元,年均增加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企业,百强企业生产集中度超出50%。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单位:亿元)二、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保健品市场将深入扩大,中国保健品市场份额达成了创纪录500亿元,这说明消费者保健欲望增强,而且把这种欲望变成了现实需求。

假如保健品行业营销手段作出对应调整,这个市场还将深入扩大。

1)、消费者对保健品需求旺盛。

首先,中国居民素来就有进补习惯。

伴随生活节奏加紧,家庭自制传统补品炖、熬、泡等制作过程繁琐,消费者转而购置服用方便保健品。

其次,伴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消费者将愈加重视本身保健。

2)、消费者消费心理逐步变得成熟和理性,高品质、著名品牌保健品市场将扩大。

伴随消费经验积累和保健水平提升,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性。

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历程现状精品PPT课件

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历程现状精品PPT课件
•欧美企业逐步涉足中国,面临潜在竞争威胁;
近年来国外保健食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销量每年均以12%以上的 速度在增长。目前欧美等国在中国销售的保健品约500余种。
[欧美保健品营销模式可以提供有益借鉴。]
市场规模构成
时期 上世纪80年代 80年代末-1995年 初 1995年-1997年底
1998年-2000年底 2001年—2002年底
本报告分4 个部分
1.中 国 保 健 品 发 展 历 程 2.中 国 保 健 品 行 业 格 局 3.营 销 模 式 前 瞻 性 分 析 4.我 们 的 营 销 观 点
1.中国保健品发展历程 各领风骚三五年
自古中国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历代的本草及方剂典籍中都有大量的记载, 如枸子酒、桑椹蜜膏等保健食品。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保健食品的发展始于上世纪 80年代,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第二代是饥饿减肥食品,是由国外涌入的泊来品。这种减肥食品是通过 “节食”来达到减肥目的,即以低热量食品取代正常饮食,以减少人体对脂肪、 糖类的摄入,依靠自身脂肪的清耗来补充能量。从机理上讲,较第一类产品有进 步。
第三代是药“准”字号减肥药品。这类减肥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食欲抑 制剂;一种是脂肪酶抑制剂。它们共同特点是阻断脂肪合成材料的涉入、抑制 脂肪的合成,但此类药品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第四代是“健”字号减肥保健食品。其主要成份是左旋肉碱(左旋肉碱 是将脂肪运送到线粒体内的一种载体。缺乏这种载体,脂肪便不能进入细胞 线粒体转化为能量,多余的脂肪将在肝脏和人体其他部分堆积,导致脂肪肝, 肥胖,和其他血脂类疾病)效果比以前的减肥产品都有进步,但不能很好的 解决反弹,也就是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关于保健品我有说法
——2006.06

国内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国内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国内保健食品的历史和现状简介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等支撑产业。

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国内保健食品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以及历史和现状。

保健食品概念和基本特点一、保健食品的定义为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质量,原卫生部于1996年3月15日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6号令)。

在这部《办法》中,第一次对保健食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2003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手保健食品监管的全面工作后,于2005年7月1号施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将保健食品重新定义为: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同类产品在欧美各国被称为“健康食品”、在日本被称为“功能食品”,而在我国被称为“保健食品”,但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

保健食品往往是对日常饮食的补充,它们本质上仍属于食品的范畴,只是针对特定的适宜人群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有学者认为,在人体健康态和疾病态之间存在一种第三态:亚健康态,当第三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体就会产生疾病。

保健食品作用于人体第三态,促进机体逐渐向健康的状态转化,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故这类食品也可称为健康食品。

可以这么认为,一般食品为健康人体所服用,人体从中摄取各类营养素,并满足色、香、味、形等感官需求;药品为病人所服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保健食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食品的营养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作用于人体第三态,促进机体向健康状态的复原,达到增进健康的作用。

解析保健品市场的走向

解析保健品市场的走向

解析保健品市场的走向
在过往的数年历程中,中国的保健品行业经历了迅猛的增长,市
场从初期的单一化向多元化演变,产品线不断扩大,满足了不同消费
层次的需求。

不过,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若干问题,诸如夸大
宣传、产品品质的不确定性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此,政府
已经提高了监管的级别,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政策层面,政府已出台了多项措施,比如严格审查保健食品的生
产许可,规范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的标注,对违规宣传进行严厉处罚等,显著改善了市场秩序。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科普教育力度,提升了公
众的消费意识,使市场逐步朝着正规化和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方面,面对市场的变革,保健品公司正在转变其经营策略。

它们越来越重视产品和科技的研发,积极与科研机构展开合作,以提
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品牌塑造上,企业通过多种营销
手段增强品牌影响力,并尝试利用跨境电商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消费者层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保健
品的期待也更加多元化。

他们在选购产品时,不仅关注价格,更注重
品质和效果。

互联网的普及让消费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消费行为
更加理性和成熟。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正在经历一个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的
阶段。

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为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中国保健品市场有望迎来一个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时期,更好地
服务于公众的健康需求。

全国保健品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保健品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保健品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对全国保健品市场的调查,以下是市场现状的报告:
1. 市场规模:保健品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会保持良好的
势头。

根据调查数据,全国保健品市场的规模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2. 消费者需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保健品的消费需求不
断增长。

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保健、美容、健身和养生方面。

3. 品牌竞争:保健品市场竞争激烈,大型国内外品牌和中小型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市场
竞争。

知名品牌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但中小型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优质
产品也能够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4. 渠道销售:保健品的销售渠道多样化,包括传统的实体店、电商平台、直销渠道等。

电商平台的崛起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购买保健品,并且提供了更多产品选择。

5. 质量问题:保健品市场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一些不合格或夸大宣传的产品进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大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以确保
市场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6. 市场趋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市场上的保健品趋向于自然、有机和
功能性方向发展。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效果,同时对于个性化和定制化的
需求也在增加。

综合来看,全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
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政府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

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

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们对健康和宝贵生命的关注。

以下是该行业的主要发展阶段:1. 传统草药时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运用自然资源中的植物和动物来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

这些草药通常由传统医师根据经验和传统知识提供。

2. 工业化时代的初期: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保健品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

生产厂家使用现代技术和制造工艺生产营养补充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产品。

同时,推销和销售方式也逐渐向市场推广转变。

3. 专业化时代:随着医疗科学和研究的进步,保健品行业变得更加专业化。

厂商开始与科学家、医学专家和研究机构合作,以确保他们的产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经过科学验证。

同样,监管机构也开始制定更为严格的规定,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4. 网络时代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销售渠道为保健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产品,同时也能更方便地查找相关的产品信息、评论和用户反馈。

这使得消费者更加便捷地获得保健品,并且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

5. 创新科技时代:保健品行业逐渐借助创新科技向前发展。

生物科技和基因研究为定制化和个性化保健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机会。

此外,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也被应用于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中,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6. 绿色可持续发展时代:最近几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保健品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性的关注促使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和包装材料选择上更加注重环保。

此外,有机、天然和无添加等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总结来说,保健品行业已经经历了从传统草药时期到工业化和专业化时代的转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行业正朝着更加创新、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中国保健品历史分析保健品市场现状中国保健品发展现状:从2000年开始,保健品市场总额不断缩水,保健品消费一路走低。

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保健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只有2000年的一半,约250亿元,而2002年,保健品销售额再度下降至200亿元左右。

但中国保健品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极大,近20年来,中国保健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为15%~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1999年全国保健品消费额为400亿元,仅占当年社会总体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

47%,人均支出仅为31元/年,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在目前4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中,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

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

在4000多种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和恶性竞争的加剧。

再加上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国内保健品企业面临整体信誉危机。

与此同时,外资纷纷涌入中国保健品行业。

到2001年底,已有近400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准陆续登陆我国保健品市场。

安利、宝洁、美国全球健康联盟、杜邦等一批保健品跨国公司或在中国设厂、或在中国推出产品,吹响了进军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号角。

据统计,近5年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以平均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

作为全球营养保健品巨头的安利公司,自1999年推出纽崔莱营养保健食品以来,已连续3年位居中国保健食品销量第一名,而在2002年中国保健食品业193亿的总销售收入中,安利(中国)保健食品的销售就占了近1/6,高达30亿元,而这些产品还只是安利向中国推出的少数营养保健品。

据美国著名的NPD市场调查公司统计,在100个购买保健品的中国人中,大约有15人购买洋保健品。

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里还将继续上升。

今年6月28日,当SARS的阴影刚刚从中国的上空散去,安利全球董事会主席史提夫?温安洛就飞抵广州,和中国签订了1.2亿美元的增资计划,其中8000万美元将用于追加生产投资和新一期的工厂扩建。

包括安利(中国)的多位高层人员都表示中国是安利全球市场的一个策略重点,也是它海外的最大市场。

而今年的SARS事件不仅显示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巨大需求空间,也促使安利加快了生产本地化的步伐。

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一、辉煌不再1.太阳神:盲目多元化企业名称:中国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领军人物:怀汉新(现名骆辉),太阳神创始人、生物健技术持有人。

王哲,哈佛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1997年接替怀汉新出任太阳神集团总裁。

出生地:广东企业发展的“重武器”:高达26亿元的太阳神品牌、有“商业黄埔军校”美誉的人才储备、中国第一个导入CI的企业。

产品宣传的“火力网”:利用新闻、广告和获奖效应推动产品的销售。

旗帜产品:太阳神生物健口服液、猴头菇口服液衰落原因:盲目多元化发展1987年底,太阳神的前身“黄江保健品厂”在广东东莞黄江镇挂牌,随后,黄江厂参加了由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次保健品评比活动,而“万事达生物健”一举获得了“中国运动营养金奖”,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

1988年初,生物健技术的持有人怀汉新辞去公职,投入“生物健”,8月,黄江厂的厂名、商品名和商标统一更改为“太阳神”(APOLLO),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1990年,销售额跃升至2.4亿元,同年,怀汉新“杯酒释兵权”,重金聘用一批青年才俊换下了一同创业的9位高层元老,并导入当时颇为先进的CI战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太阳神的广告和品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催熟了当时还很弱小的中国广告产业。

1993年,太阳神的营业额高达13亿元,市场份额最高时达63%。

此时,怀汉新吹响了多元化发展的号角,1993年,太阳神接连上马了包括房地产、石油、边贸、酒店业、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20多个项目,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短短两年间,太阳神转移到这些项目中的资金高达3。

4亿元,但不幸的是,这些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1995年底,太阳神在香港上市后,股价直跌,1997年亏损1。

59亿元,股价一度跌至港币9分左右。

此时,怀汉新主动从总裁位置上引退,请来哈佛MBA工商管理硕士王哲担任企业总裁,但并不了解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王哲并没有能挽救太阳神,并导致了企业人才外流、市场销售继续下滑的现状。

2.飞龙:管理失控企业名称:沈阳飞龙集团领军人物:姜伟出生地:沈阳主要产品:延生护宝液、飞燕减肥茶、伟哥开泰胶囊衰落原因:企业管理失控。

在广告投入上表现为对广告投入心中无底,无效广告满天飞;在财务管理上长期存在只管帐目不问实际的现象,挪占、私分货款现象严重;在营销上随意发货、让利,造成严重的冲货现象和压货状况,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作为“文革”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姜伟从辽宁省中医学院毕业后在辽宁省中药研究所药物研究室工作。

1990年10月,当他来到飞龙的时候,这仅是一家注册资本75万元、职工60多人、生产一种名叫“飞燕减肥茶”的小工厂。

随后,姜伟开发出了延生护宝液。

从1991年开始,飞龙在东北长春等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的次中心城市进行轰炸式的广告投放,在报刊、电视和电台上进行连续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

1991年,飞龙投入120万元广告费,实现利润400万元;1992年,飞龙投入广告1000万元,利润飚升至6000万元;1993、1994年飞龙的广告投入均超过1亿元,而利润也连续两年达到2亿元,一举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发展速度居全国医药业首位。

在飞龙集团的巅峰时期,姜伟没有盖厂房、也没有置资产,而是坚持“广告——市场——效益”的营销循环战略。

在飞龙之后,巨人、三株、红桃K等保健品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仿效了飞龙的做法。

3.三株:溃于“蚁穴”企业名称:济南三株实业有限公司领军人物:吴炳新、吴思伟父子出生地:济南产品推广的“重武器”:“农村包围城市”、人海战术、地毯式广告轰炸。

产品宣传的“火力网”:民族工业理念、电视形象广告片、专家义诊模式、农村市场四级营销体系。

旗帜产品:三株口服液全盛标志:从1994至1996年的短短三年间,三株销售额从1个多亿跃至80亿元;从1993年底30万元的注册资金到1997年底48亿元的公司净资产。

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有2000个办事处,行销人员总数超过15万。

衰落原因:1.多元化发展:三株进入了医疗、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精细化工、物理电子、化妆品等诸多行业。

1996年,三株先后推出“赋新康”、“心脑康”、“保腾康”、“生态美”、“吴氏治疗仪”等产品;1997年上半年,三株吞并制药厂20多家,耗资5个多亿。

2.管理层膨胀:四年间,三株集团及期下属机构的管理层扩大了100倍,到1997年三株共有300多家子公司,2000多家县级办事处和13000多家乡镇工作站。

但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1/3的广告投放,基层宣传品投放到位率不足20%。

3.不实宣传:在三株的宣传中存大量冒用专家名义、夸大功效、诋毁同行的言语。

曾被部分地方卫生部门吊销药品批准文号;并受到媒体的批评。

三株帝国衰落的导火索:常德事件。

1990年,吴恩伟到南京后经销昂立一号,1992年昂立一号在江苏的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1993年跃至1亿元,而这成为后来三株启动资金的重要来源。

1994年8月,以吴炳新为首的济南大陆拓销公司和其子吴思伟的南京克立公司合并,成立了济南三株实业有限公司,同年,三株销售额即达到1.25亿元;1995年,销售额达到23亿元;1996年,销售额又从23亿元提高到了80亿元。

而企业最初的实际注册资金只有30万,三年间增长了16万倍,并且资金负债率为零,缔造了现代企业营销的奇迹。

1996年,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人陈伯顺在喝完三株口服液后去世,1998年3月,法院宣判三株败诉后,20多家媒体炮轰三株,引发了三株口服液的销售地震,从数亿元的月销售额跌至数百万元,三株开始全面亏损。

1999年,三株的200多个子公司停止,绝大多数工作站和办事处全部关闭,全国销售基本停止。

三株集团曾培养了大批保健和营销的骨干,当初在三株集团的经理人和经销商,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保健品或销售行业的中坚力量。

三株时代是个令中国营销人热血沸腾的时代,但今天的三株集团明显的稳重沉默了许多,开设药店、区域性的生产销售,1999年,"三株"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上缴税金近一亿元。

虽然三株已经沉寂多年,但2002年中国富豪400强排名榜上,吴炳新仍然以24亿的资产名列18位。

4.脑黄金:釜底抽薪企业名称:康元保健品公司(属深圳巨人集团)领军人物:史玉柱出生地:深圳主要产品:脑黄金、巨不肥衰落原因:巨人大厦耗资过大、资金周转不灵虽导致巨人集团破产。

史玉柱是个天才,也曾经是最大的失败者。

这个天才的失败者并不是保健品起家的。

当史玉柱被巨人大厦拖着走时,他用脑黄金和巨不肥来填巨人大厦这个窟窿,而当巨人集团倒下后,他又用50万起家创造了"脑白金神话",开始了他新的传奇历程。

1994年,全国保健品市场销售总收入高达300亿元,在太阳神、飞龙等的“模范效应”下,史玉柱发现了保健品市场的巨大利润。

在年初巨人大厦开工的同时,史玉柱建立康元保健品公司,推出的脑黄金一炮打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保健品营销大会战。

1995年5月18日,巨人集团在全国上百家主要报纸上用整版广告,一次推出电脑、保健品和药品三大系列30个新品,而其中又以保健品为主,一次推出包括减肥、健脑、醒目、强肾、开胃12个品种。

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就从38家发展到了228家,15天内,市场订货量突破15亿元。

1996年初,史玉柱发起“巨不肥会战”,以“请人民作证”的口号再一次在全国掀起保健品热销的狂潮。

5.振华851:一女多嫁企业名称:福建杨振华851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领军人物:杨振华出生地:福州出生时间:1985年1月主要产品:杨振华851口服液衰落原因:假冒产品和代理市场的失控杨振华851口服液是1985年1月杨振华教授研究成功的,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这一发明专利被命名为“851”,这是中国最早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明的保健品。

1988年,"851"的代理商成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开山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中国保健品消费市场的第一次高潮。

其中内蒙古的吴柄新、乌力吉和许彦华被业界视为“内蒙军团”的领军人物,而他们也在几年之内就称雄中国大地,吴柄新后来创办了三株集团,而乌力吉、许彦华也成为各霸一方的保健品大亨。

正是“851”使他们踏上保健品市场。

1991年开始,振华851先后通过日本厚生省、韩国保健社会部和美国食品与药品检验署(FDA)的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