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活动图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含活动记录)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含活动记录)

修订版小学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六下)微小世界单元一、放大镜活动记录1、1、判断题。

(1)√(2)√(3)√(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只与放大镜的凸度有关(5)×通过近视镜的镜片看到的图像时缩小的。

(6)√2、选择题。

(1)C(2)C、D3、小制作。

(略)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判断题。

(1)√(2)×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3)×放大镜下并不能清晰地看到(4)×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主要跟它的足的结构有关(5)√资料阅读 A三、放大镜下的晶体活动记录:判断题。

(1)√(2)√(3)×不一定,有些晶体很大的(4)√(5)×玻璃不是晶体资料阅读(1)B(2)C四、怎样放得更大1、填写观察记录。

(略)2、判断题。

(1)√(2)√(3)√(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5)√3、选择题。

(1)A(2)B(3)B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填图题。

BEDAC2、判断题。

(1)×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反而看不到它的精细结构。

(2)√(3)×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胡克(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5)√(6)√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填表。

2、填空题。

(1)细胞(2)细胞3、资料阅读(1)√(2)×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最小的是血小板(3)√(4)√(5)×人体内寿命最长的细胞是大脑和神经细胞。

(6)√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判断题。

(1)√(2)√(3)√(4)√2、连线题。

变形虫鼓藻3、填空题。

(1)我还知道的微生物有:(喇叭虫)、(眼虫)、(衣藻)等。

(2)这些微生物都是生物,是因为它们与其他生物一样:□能吃东西√□都有细胞组成√□都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都会制造食物√□都会繁殖√□都会排泄八、微小世界和我们1、活动记录2、小制作。

六下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六下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六下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六下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科学活动手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辅助材料,通过手册中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家长和学生来说,科学活动手册中的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提供一些参考答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手册中的活动。

1. 活动一:观察和比较问题:为什么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介质中会有不同的形状?参考答案: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介质中会有不同的形状,是因为不同的介质对物体的影响不同。

例如,当物体放入水中时,由于水的密度较大,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从而浮在水中;而当物体放入油中时,油的密度较小,物体会下沉到油底。

因此,不同的介质会对物体的形状产生不同的影响。

2. 活动二:观察和记录问题:温度对物体的影响有哪些?参考答案:温度对物体有很多影响。

首先,温度会影响物体的体积。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分子运动加快,体积会膨胀;当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分子运动减慢,体积会收缩。

其次,温度还会影响物体的状态变化。

例如,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会发生沸腾,水变成水蒸气;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时,会发生凝固,水变成冰。

因此,温度是物体状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3. 活动三:设计实验问题: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参考答案:测量物体的密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称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测量物体的体积。

可以通过浸水法,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测量水的位移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最后,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物体的密度是不同的。

4. 活动四:观察和总结问题:什么是导电性?参考答案:导电性是指物体能够传导电流的性质。

金属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质,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而非金属物质中的电子无法自由移动,导致电流不能通过非金属物质。

导电性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电路和电流的传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上科学实验活动记录册答案

八上科学实验活动记录册答案

科学实验活动练习册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活动1【巩固与反馈】1.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1)不是因为每个10m中的速度不相同(2)0~10m3.D 4.D 5.C 6 .(1)0.5h (2)100km/h (3)0.7h学生实验11.使用前应先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量程,将指针调到“0”刻度线上;使用时应使弹簧力计的轴线与所测力的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在同一高度处。

(合理即可) 3.相同【巩固与反馈】1.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大伸长 2.0.1N3.CDABE 4.C 5.B 6.A7.C 8.10cm活动2【问题与讨论】1.火箭向下喷气后,受到喷出气体的反作用,改变火箭的运动状态,向上飞行;小船的浆划水时会受到水向前的反作用力,而改变运动状态向前行驶。

【巩固与反馈】1.C 2.B 3.C 4.B 5.相互施力受力活动3【问题与讨论】1.提示: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受物体所处位置的纬度和海拔高度影响【巩固与反馈】1.C 2.D 3.C 4.B 5.3 3 变小6.正比质量 9.8 486 7.114.1N活动4【问题与讨论】1.经过C点 2.至少需要悬挂一次;悬线的延长线与量角器的对称线(即90度角那条线)的交点即是重心3.提示: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巩固与反馈】1.C 2.C 3.D 4.C 5.B 6.0.5L L活动5【问题与讨论】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提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没有改变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3.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巩固与反馈】1.D 2.C 3.D 4.A 5.C 6.①③②④7.滚动滑动如搬动重物时,可以在重物下放滚木8.接触面间的压力 9.(1)匀速直线(2)1 3(3)0.4活动6【问题与讨论】1.不正确。

当物体的形变程度足够大时,物体会发生非弹性形变,回复原状的能力减小,直至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

小学科学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实验一:魔法饮料材料:透明杯、水、溶液A(酸性溶液)、溶液B(碱性溶液)、红、蓝、黄三种食用色素实验步骤:1. 在透明杯中倒入一杯水。

2. 将红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3. 将蓝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4. 将黄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5. 分别将溶液A和溶液B滴入不同的杯中,观察颜色变化。

参考答案:1. 当加入红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红色。

2. 当加入蓝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蓝色。

3. 当加入黄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黄色。

4. 当将溶液A滴入杯中时,若溶液A为酸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不变;若溶液A为碱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5. 当将溶液B滴入杯中时,若溶液B为碱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不变;若溶液B为酸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实验二:水的沸点材料:温度计、烧杯、火源、水实验步骤:1. 将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3. 将烧杯放置在火源上,用火加热水。

4. 在水受热的过程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参考答案:1. 当水开始受热时,温度会逐渐上升。

2.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3. 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完全蒸发。

4.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三:电流的传导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图钉、纸夹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

2. 在导线的末端连接小灯泡。

3. 用图钉将另一端的导线固定在纸夹上。

4. 等待片刻,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参考答案:1. 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被导线连接后,电流开始传导。

2. 如果小灯泡亮起,则说明电流成功通过导线传导到小灯泡,小灯泡发出光亮。

3. 如果小灯泡不亮或闪烁,说明电流无法正常传导,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或电池电量不足所致。

通过以上的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册答案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册答案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册答案苏教版
1、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2、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3、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2个分组实验10个实验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步骤:(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

实验目的: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食盐的变化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

水泥的变化材料: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

实验步骤:实验一: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

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

实验二: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

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

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

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实验4: 铁生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 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目的:比较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步骤: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3、半瓶水, 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汇总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汇总答案

实验名称画身高、体重的变化曲线图实验目的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在小学阶段的变化。

实验器材健康卡,铅笔,尺子等。

实验步骤1、收集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身高与体重两方面的数据。

2、发放健康卡。

3、学生看空白图,质疑问难。

懂得怎样定点,怎样连线。

4、在空白图上画出自己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5、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特点。

实验结论从身高、体重的变化曲线图上可以看出:自己正在成长。

实验名称制作化石模型实验目的了解化石也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有关工具、黏土、贝壳、骨头或树叶。

实验步骤1、将黏土擀平。

2、将贝壳、骨头或树叶放在心上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印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实验结论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实验名称比较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器材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实验步骤1.制作吸管火箭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

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制作发射器(1)、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2)、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3.模拟不同能量发射吸管火箭(1)、在发射器边放置米尺,调整米尺的零刻度。

(2)、将吸管火箭放到发射器上,将吸管火箭模型拉到1厘米处,发射,借助米尺,观察火箭上升后的高度,并记录,要求注意安全,不让吸管火箭对着实验的其他同学。

重复做三次。

(3)、重复以上过程,依次实验并记录不同能量情况下的发射高度。

实验结论橡皮筋给予吸管火箭模型的能量越大,吸管火箭升得越高。

实验名称点燃火柴和花生米研究能量的转换实验目的了解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实验器材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实验步骤1.点燃花生米(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下垂,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入饮料瓶,另一根露在瓶外,能否喝到饮料。

结果:不能。

不能形成气压差。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演示)量筒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活动图
【实验目的】
1.掌握活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分支、监护条件、分叉、汇合和泳道的概念;
3.掌握阅读和绘制活动图的方法;
【实验性质】
设计性实验。

【实验要求】
1.学习根据用例描述绘制活动图的方法
2.学习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活动图。

【实验内容】
1.分析Add Course(添加课程)用例的事件流,画出Add Course用例的活动图。

在用例图中分析过,选课系统中的添加课程(Add Course)用例的事件流如下:(1)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2)管理员输入课程各项信息;
(3)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A1:有冲突
(4)系统添加新课程,提示课程添加成功;
(5)系统重新进入管理主界面,显示所有课程;
(6)用例结束。

其他事件流:
A1:有冲突
(1)系统提示冲突,显示冲突课程信息;
(2)用户重新输入;
(3)继续验证直至无冲突;
(4)进入添加课程事件流第4步。

根据以上描述并进一步细化,绘制出Add Course用例的活动图。

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