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等高线地形图PPT

再见
说教材: 1、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有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等 高线、等深线概念;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 和地形剖面图。
2、地位:地形图分析是以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学习和学生地理 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对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节课掌握 基础的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今后地理学习的基础和入门,所以这节课 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素质的养成,使学生从怕图到不畏 图到习惯用图,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对地理产生持续 兴趣的重要一课。 这节课设计为1.5课时
归纳起来教学方法应是——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比较法、 读图总结法和学生自绘地图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
高度。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 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 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并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明确掌握地图知 识和技能,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
纳海沟水深11034米(海拔记为-
11034 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 B)
A.2186米
B.19880米
C.9882米
D.1988.2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2、等高线的特点: ①是闭合曲线,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③每相临两条线之间等高距相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2

站的18年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黄海海平面,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起 算基准面,也就是海拔零起始面。
2021/12/10
第四页,共四十七页。
一、海拔(hǎibá)和相对高度:
第 1 章 地球(dìqiú)和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
2021/12/10
第一页,共四十七页。
重新测量(cèliáng)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第三节 地形图ຫໍສະໝຸດ 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公布了珠穆朗玛峰新高程(gāochéng)
为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高程(gāochéng)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A B EF CD
AB
F E
CD
2021/12/10
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第三节 地形图
等高线——地面(dìmiàn)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海洋(hǎiyáng)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021/12/10
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第三节 地形图
等高线图:
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平面(píngmiàn)上,就 形成了一幅等高线图。
2021/12/10
第六页,共四十七页。
(shìjiè)
第三节 地形图
世 界 上 的 高 山
2021/12/10
第七页,共四十七页。
二、常见的陆地(lùdì)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xíngtài)。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高原
山地
第三节 地形图
丘陵
(qiūlí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PPT课件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地图上的比例尺:
1)定义: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 比例尺=
50000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
= 1:50000
表示形式 线段式 数字式 文字式
举例
0
5千米
1:500 000或者1/500 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千米
2.地图上的方向: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 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 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 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 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 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 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 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 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 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地图上的图例中有各种符号,它们都表示一定的 地理事物。
拓展延伸Βιβλιοθήκη 景阳饭店西苑机场滨河体育场
滨河体育场在景阳饭店的_西___南___方向。
景阳饭店
西苑机场
滨河体育场
西苑机场在滨河体育场的_东___南___方向。
西经
东经 北 纬
南
1.判别A B C D E各点的相互方向。
纬
2.你可以说出A B C D E点的经度和纬度吗?
第六、我做题实战,是骡子是马,到题目上见。题目浩如烟海,一定要多 注意自己薄弱环节所设计的题目,做题当中一定要独立完成,切忌翻书抄 袭等,自欺欺人害得还是自己啊!老师讲解完题目后要学会反思,多问几 个为什么,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呢?是粗心大意还是真有知识漏洞存 在呢?粗心大意失荆州,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再犯此低级的错误!真有漏 洞的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整理,比如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那 就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自然条件又包括气候、地形、土 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 力等,如果答题丢了某一点,要在笔记本上有所体现,后不再犯。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1课时 学会阅读地图

17.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小河自西向东流 B.林地在村庄南面 C.公路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 D.画此图应选用小比例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是深秋的星期六,东北风带来阵阵凉意,但这影响不了家住江城市 的小军、小明和小梅三位同学的好心情,他们相约去湖滨公园划船游玩。 材料二:江城市区略图(如右图)。
(1)图中①②③处分别是小军、小明和小梅的家,你能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分 别用简要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的具体位置吗?
小军住在宾馆的北方,火车站的西方;小明住在b运动场的南方,火车站的东 方;小梅住在宾馆的东方,火车站的南方。
(2)图中铁路的走向大致是_南__北__方向。火车站在宾馆的_东__北__方向。 (3)三位同学相约在湖泊西北方向的运动场附近集合,这个运动场指的是 _b_运__动__场__(a运动场、b运动场)。 (4)船从A处划向B处,是顺风还是逆风? 逆风 点拨:此题考查地图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指向标地图上判断方向应始 终围绕指向标指定的方向进行。
16.下面四幅图中,按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C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C.东南、正西、西南、东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点拨:本题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分析能力。具有综合性较强、涉及范围广、 观察角度变化大的特点。根据以上四幅图自左向右排序,第一幅图是以南极为中 心的极地地区图,在本图上一定要按地球自转方向来判别东、西方向。切忌直接 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A在B的东方,因不 在同一条纬线上,所以不是正东方向;A点与B点相比较,A点在B点南方,但不 是正南方(因不在同一条经线上),所以第一幅图得出A在B的东南方向。第二幅图, 以北极地区为主,地球自转方向是以N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A点与B点在同一条 纬线上,所以A点在B点的正西。第三幅图是一幅有指向标的地图,判断时可根据 自己平时的习惯调转位置来判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第四幅图从标注的纬线 度数,依据经纬网图可很容易判断出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教学课件

2:读右图,科技园区在学 校的什么方向。农业实验 区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 ,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 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 什么方向?农业实验区与 学校的直线距离大约有多 少米?沿公路从学校到科 技园区大约有多少米?
3:利用航空照片的影像,根据要求编制地图。能够提高地 图质量和成图速度。观察下面的航空照片(A),看一看照 片中有哪些街道、建筑物以及其他明显事物,然后画出草 图。对照照片,看一看你画的草图与图片中的内容有什么 不同。并把B图补充完整。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地图比例尺越大, 要表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 细。 反之,地图比例尺越小,要表示的范围 越大,要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活 动
1:阅读下面三段话,说说这三位同学分别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为什么? 我们班准备到郊外进行越野活动 ,事先需要设计好行动方案。 听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发生了冲 突,我想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 城市导游图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
(6)利用剩下来的地形图和新的橡皮泥,重复步骤(4)。(7)把第二块橡皮泥叠放在 第一块上,使它的边缘和第一块上的纸环内圈吻合。(8)重复4到7步,直到把多有的橡 皮泥都叠放在一起。(9)找一个水盆,从底部开始,每隔1cm在盆边上做记号,把做好 的等高线模型放在盆中,往盆中注水,分别到达各个记号的深度,观察水面和等高线模 型间的关系,说一说为什么? 3: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着某一个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图上 ,沿着某个方向画一条直线,如下图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 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就 得到地形剖面图。按上面步骤,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估计图中的C、D点海拔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3.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学会选择适用的地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1【重点与难点】1.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2.比例尺大小的辨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
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谜底:地图)。
二、新课讲解(一)学会阅读地图1.读图1.21台湾岛卫星影像图、1.22 台湾岛地图(导学):明确地图的概念,地图的基本要素。
(讲解):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导学):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
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导学):了解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讲解):线段式:即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 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 000厘米,即5千米(导学):了解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讲解):数字式比例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主要介绍了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地图查找地理位置、计算距离和面积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于地图的认识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地图查找地理位置、计算距离和面积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图的依赖和使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2.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地图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理解地图的应用价值。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地图资料,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
2.准备比例尺计算器等辅助工具。
3.准备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案例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地图?这些地图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展示各种地图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操练(10分钟)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使用比例尺计算器,计算地图上两个地点的距离。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4.巩固(5分钟)出示一组地图,要求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两个地点的距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选择适用的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
使用地图的习惯。 2.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二 选择适用的地图
1.选择地图的依据 ➢ 说一说,在下列场景中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地图? 去商场购物,找到和朋友约定好的店铺 去景区游览,寻找景点 外出自驾,确定行程 了解某地地形 了解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
二 选择适用的地图
1.选择地图的依据
课堂活动
( 限时3分钟)
选择比例尺较大的北京旅游地图
二 选择适用的地图
1.选择地图的依据
课堂活动
( 限时3分钟)
查看了旅游地图后,想要去颐和园游览
二 选择适用的地图
1.选择地图的依据
课堂活动
( 限时3分钟)
选择比例尺更大的颐和园导览图
二 选择适用的地图
1.选择地图的依据
二 选择适用的地图
1.选择地图的依据
课堂活动
( 限时3分钟)
全家计划十一去北京旅游,想要了解北京在全国的 什么位置
二 选择适用的地图
1.选择地图的依据
课堂活动
( 限时3分钟)
选择比例尺较小的中国地图
二 选择适用的地图
1.选择地图的依据
课堂活动
( 限时3分钟)
到了北京,想要了解北京的旅游景点在什么位置
3.地图的种类
说一说
如果把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我们这节课提到的
地图,哪些属于自然地图,哪些属于社会经济地图呢?
地图
自然地图
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第二课时)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抚顺县大柳中学
设计思路:地形图的判读这节课比较抽象,是本章本册书难点。
针对农村学生学校的特点,我采取利用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绘图。
尽可能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兴趣,同时以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树立探究合作精神。
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概念图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能识别陡坡、缓坡;进一步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主要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绘图,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地形图的判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陡、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课前指导学生自制山体模型活动。
课上4人一组,动手绘图、填图活动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课件等相关技术,激发兴趣,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观察分
析、交流合作,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4人一组,用马铃薯或萝卜为材料制作山体模型,要求体现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一)情境导入:设疑
教师: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那么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略)
教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景,动手实践
我们大柳地区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哪种地形分布广呢?
学生:山地。
多媒体展示:山地景观。
教师:问:它有多高,如何表示?
学生:阅读。
描述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教师:拿出你们的山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假设把桌面当作海平面,以1厘米代表实际100米的比例尺,以小组为单位,量算出山体的海拔高度,并对比算出两山体间的相对高度。
教师巡视并适当指点。
选出优秀一组。
学生:讲述怎样量算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三)再设情景,深入探究
教师:我们知道并能算出山体的海拔高度,那么一座山峰的不同部位的形态叫什么呢?你知道吗?展示山体模型。
学生:阅读教材。
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教师: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将山体模型每隔一厘米厚度画轮廓线,并沿线用刀切成层片,并按从山底到山顶的顺序层层镶套的关系画在一张白纸上。
对比山体模型在图上标注每条线的海拔高度,并在图上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图、填图、讨论。
教师:观察图上哪个位置是陡坡?哪个位置是缓坡?等高线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展示绘出的图,并指图描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归纳总结:在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连成的线,我们称它为等高线。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部分为山脊;向高处突出的为山谷;等高线呈闭合状,数值内高外低的为山顶;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下部分为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教师:你们绘制的图就是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将高耸的山体在地图上表示出来了。
你们好伟大呀!不过它看起来缺少些立体感,如果用你手中彩笔试着涂点儿颜色,看看你的图会有什么变化?(注意突出山体的立体性。
)
学生:涂颜色。
选出优秀的一组展示。
教师点评:这组同学的图的颜色搭配的非常好,立体感较强。
可以称它为简单的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还有一种更能突出山体地坡陡、坡缓的地形图。
你们知道吗?
学生:地形剖面图。
(四)拓展延伸,开展讨论
教师: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它们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
上面我们谈论的都是山地在图上的表示形式。
除了山地,地表还有哪几种主要地形类型?学生: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多媒体播放: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的景观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学生:分别描述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的特点。
教师:它们在地形图上将如何表示?
多媒体展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学生:分组讨论。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指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并说明理由。
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
教师:回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从知识上,情感上说出一点即可。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不但能够制作出山体模型,而且能够利用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真是太棒了,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象今天一样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这堂地理课转变教学方式,整个课堂以学生制作、绘图、讨论为主,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变我“学会了”为我“会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