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

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

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分类化学元素的图表,其中包含了所有已知元素。

它的创立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里程碑。

化学键是指化学元素通过电子的共享或转移而结合在一起的方式。

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在理解和研究化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列,原子序数是指元素核中质子的数量。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垂直列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进行排列。

元素周期表的开创者是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

他提出的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量排列,但其后根据元素性质的系统的变动进行了许多修订。

二、元素周期表的组织结构元素周期表根据化学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三大类。

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非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导率和热传导率。

过渡金属元素则位于周期表中央的区域,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除了这三大类元素外,周期表还包括稀有气体和人工合成的人工元素。

三、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离子键是指两个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化学键。

通过电子捐赠和接受,形成了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强烈吸引力。

共价键是指通过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两个原子共享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保持化学稳定性。

金属键是指金属元素之间通过电子云的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元素的电子云在整个金属晶格中流动,形成了强大的金属结构。

四、元素周期表对化学键的影响元素周期表为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性可以通过周期表上元素的位置和属性得出。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而非金属元素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周期表还可以用来预测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的性质。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化学家能够快速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模式,从而指导化学实验和应用。

化学全国卷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汇总

化学全国卷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汇总

化学全国卷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汇总随着高考的临近,今年的化学全国卷也即将到来。

想要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助于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同时也是一些复杂知识的理论基础。

考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族、原子序数和基本参数,以及基本元素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

2. 化学键和物质分类化学键是指通过电子共享或转移使各种原子组成不同化合物的化学作用。

考生需要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各种化学键的原理和特点。

此外还需要对化合物进行分类,掌握酸、碱、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

3. 离子方程式和化学平衡离子方程式和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

离子方程式是指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离子和原子的简单体现,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掌握可以解决化学反应中离子生成和消失问题。

而化学平衡则是指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之间达到了定量比例。

考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式的平衡计算、平衡常数和焓变的计算等知识点。

4.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反应速率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

考生需要掌握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同时还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5. 酸碱平衡和电化学酸碱平衡和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又一个难点。

考生需要掌握酸碱指示剂和PH值的含义、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等知识点。

同时还需要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半电池电位等知识点,能够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等内容。

6. 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掌握有机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更好地理解化学问题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以上就是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汇总。

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复习,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做好备考准备。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的理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的理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的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是化学中两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指将化学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它对于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结构和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而化学键则描述了原子之间的互相吸引和结合方式,它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类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所提出的,目前采用的是麦克斯韦尔元素周期表,它是按照原子序数(也称为元素序数)的顺序排列化学元素,并将元素按照周期性特征分组。

每个元素的周期号和族号分别表示了元素的能级数和价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包括周期性规律、元素的特性和元素的放射性等。

周期性规律指的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同周期的元素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而周期性表现为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所决定的,如电子层的填充规律。

元素的特性包括原子量、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参数,它们对于元素的性质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此外,元素周期表还可以用来推断元素的放射性质。

II. 化学键的理解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时,通过共用或转移电子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和结合的力。

化学键能够使得不稳定的原子稳定下来,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主要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1. 共价键是指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化学结合。

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共享电子特性,如氨、水、二氧化碳等。

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它们的强度与键级数密切相关,键级数越高,键的强度越大。

2. 离子键是指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结合。

在离子键中,是通过金属元素失去价电子,形成阳离子,与非金属元素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从而形成化合物。

离子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离子晶体结构,如氯化钠、氯化镁等。

3. 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通过电子海模型形成的结合。

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几乎没有定位,形成了一个共享池,使得金属中的正离子能够在电子海中自由运动。

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大纲

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大纲

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大纲一、基础知识复习1. 元素周期表- 了解主要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组成,掌握周期和族的概念。

- 掌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

2. 化学键- 熟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 掌握离子键的特性,如电导性、溶解度等。

- 理解共价键的键长、键能和极性的概念。

3. 化学反应-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

- 熟悉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及影响平衡的因素。

二、无机化学复习1. 酸碱盐- 熟悉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

- 掌握常见酸碱盐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

2. 有机化合物-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熟悉不饱和烃、醇、醛、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反应。

三、物质与能量转化复习1. 燃烧与能量- 理解燃烧的过程和能量转化。

- 熟悉燃烧反应的特点和燃烧热的计算方法。

2. 化学能与化学反应- 了解化学能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的焓变计算。

四、化学元素周期律与资源利用1. 元素的周期性-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规律。

- 掌握周期表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 化学元素与人类生活- 了解常见化学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 掌握化学元素的提取、分离和利用的方法与原理。

五、化学实验操作与技巧1. 基本实验操作- 熟悉实验室常用的基本仪器、玻璃器皿和实验操作规范。

- 掌握实验中的物质称量、溶解、过滤、加热等基本操作技巧。

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处理方法。

- 熟悉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如浓度计算、反应产率计算等。

六、化学领域的新进展1.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掌握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的理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的理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的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而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它按照化学元素的特性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并展示了它们的周期性规律。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是化合物形成的基础,它决定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的理解。

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分类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的。

它以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电子数或核外电子的层数)来排列元素,使相似元素位于同一列(组)中,呈周期性排列。

这一排列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趋势。

化学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共性特征进行了分组。

其中,主要分为周期表的两部分: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主族元素包括了周期表中的第1A至8A族(1至18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决定了它们的性质。

例如,第1A族的元素都是碱金属,它们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容易与非金属发生反应产生盐。

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中央,包括了3B至2B族,以及1B至8B族(3至12族)。

过渡金属元素是典型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除了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之外,还有稀有气体、稀土元素和锕系元素等特殊分类。

二、化学键的概念与类型化学键是形成化合物的基础。

它是指原子间或原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牢固地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化学键的类型主要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当一个或多个金属原子失去价电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上时,形成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

离子键的强度较强,导致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导电性。

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当两个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它们可以共享价电子,从而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强度较弱,导致化合物的熔点较低且通常不导电。

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原子间,它们通过自由电子云中的电子来共享,从而形成金属结构。

金属键的强度较弱,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它是化学家们研究和理解元素及其化学性质的重要参考。

而化学键则是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的方式,不同的化学键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和性质。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和反应,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业领域。

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列的表格。

它的核心是通过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一系列特征,将元素有序地排列在表格的不同位置上。

化学元素周期表按照周期性的规律,将元素分为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稀有元素等不同类别,使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各个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周期表,我们能够预测元素化合价、元素间的反应性等重要信息。

二、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化学键是指元素之间通过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而形成的结构。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如氯化钠NaCl;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如氯气Cl2;而金属键则是由金属元素的离子间相互吸引力形成的,如铁。

化学键的特点在于稳定性和影响元素性质的能力。

化学键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化合物的性质,例如离子键的结合力较强,导致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溶解度相对较小;共价键的稳定性较弱,使得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溶解度。

三、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提供了化学键形成的基础和依据。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化合价,从而预测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例如,钠的电子结构为1s2 2s2 2p6 3s1,氯的电子结构为1s2 2s2 2p63s2 3p5,根据钠和氯的电子结构可以推测它们之间会形成离子键,以形成氯化钠。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也反过来影响着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和分类。

通过研究和理解不同化学键的形成机制和性质,我们能够更好地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点和规律。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完整版)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完整版)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完整版)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完整版)原子基本结构与性质:原子的组成、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等共四种化学键形成原理及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基本概念、性质及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酸碱度、pH 等指标。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变化规律和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和应用。

化学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键的静电势能、分子中原子的分布密度、基分离能、离子半径等化学基本理论。

化学量和化学计量:化学量和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功能性有机化合物:烃、卤代烃、醇、酸、醛、酮、胺、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性质及应用,包括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等。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中基本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基本观察和记录等。

高三化学学习方法高考化学必记21条规律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__橙3.1红色3.1—4.4橙色4.4__酚酞8.0无色8.0—10.0浅红色10.0红色石蕊5.1红色5.1—8.0紫色8.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Ag+Hg2+Fe3+Cu2+H+Pb2+Fe2+Zn2+Al3+Mg2+Na+Ca2+K+阳极: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4.根据化学总反应方程式书写两个电极反应式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两个电极反应式;(2)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两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5.解计算题时常用到的守恒规律: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

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

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对于研究化学元素的特性、性质和反应至关重要。

同时,化学键的形成和特性也是化学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和结构,然后探讨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化学元素的原子数目和化学特性排列的表格。

它的发展与众多科学家的贡献密不可分。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他根据元素的原子重量和物理性质进行了排列。

但是,这个表格仍然有一些不完善之处。

后来,亨利·莫塞里和尤金·福尔缇在经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后,提出了以原子序数来排列元素的新周期表。

这个新的周期表准确地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化学特性。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以分为若干个周期和若干个族。

周期指的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行,一共有7个周期。

族指的是元素按照化学特性分为同一组的列,一共有18个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依次排列,每个元素的方块中包含了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通过研究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元素周期性的规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的变化规律。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它决定了分子和化合物的性质。

基本上,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离子键是指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键。

在离子键中,正离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而负离子获得电子成为阴离子。

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离子晶体。

离子键通常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中,如氯化钠、氯化铜等。

共价键是指由相互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完成它们的外层电子填充。

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这取决于共享电子对的数目。

共价键通常存在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中,如氧气、水等。

金属键是指由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键。

金属离子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的外层电子,形成了正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透视
考点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基础梳理 1. 元素周期表 (1)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短周期: 1~ 3周期,由主族和 0族元素组成 周期 (7个周期 )长周期: 4~ 6周期,由主族、副族、Ⅷ族和 0族元素组成 不完全周期:第 7周期目前已经发现26种元素 主族 A:共 7个主族,ⅠA~Ⅶ A族包括长周期和短 周期元素 族 (18个纵行 )副族B:共 7个副族,ⅠB~ⅦB族只包括长周期元素 Ⅷ族包括 8、9、 10三个纵行的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位于第 18纵行 注意: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位于第 6周期和第 7周期,均在ⅢB族(第 3列)。 从Ⅲ B族到ⅡB族(第 3~12列,共 10个纵行 )的元素统称为过渡金属元素。
S>P,则酸性 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A不选;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 NaOH>Mg(OH)2,能用元素 周期律解释,B不选;碳酸氢钠易分解,碳酸钠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选;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 成硅和 CO,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D选。
课 前 思 考
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结论: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 用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同,所以性质具有相似性。由于它们自上而下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减弱,所以,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结论: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使得它们之间具有相似性和递变 性。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专题一
第 4讲
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键
元素周期表
目 标 导 航 1.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3. 以第3周期、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 复习 目标 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 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5. 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了解常见离子化合 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6. 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 化学反应的实质。
知识 体系
问题 1 如何用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同一周期元素 (稀有气体除外 )、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答案 ]
(1) 用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同一周期元素 (稀有气体除外 )性质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自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 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逐
2. 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律
(2)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内容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同周期 (从左到右) 逐渐 _______ 增大 _______ 相等 逐渐 _______ 减小 同主族 (自上而下) 逐渐 _______ 增大
增多 依次逐渐 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可推知,X、Y、Z、W分别为C、N、Na、P。原子半径 Na>P>C>N,A错误;热稳定性NH3>PH3,B正确;Na3P中只有离子键,C错误;C 和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D错误。
例题 3
(2017· 南通模拟)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CD )
A. 酸性: H2SO4>H3PO4 B. 碱性: NaOH>Mg(OH)2 C.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D. 碳在高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硅还原为硅 [解析 ]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
逐渐 _______ 增大
元素性质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 1→+ 7;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 最低负价- 4→- 1 (O、F除外)
内容 元素性质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同周期 (从左到右) 同主族 (自上而下)
减弱 逐渐 ______
逐渐 ______ 增强
增强 逐渐 ______
逐渐 ______ 减弱
化合物性 质
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 酸性 ______
对应水化物
减弱 酸性 ______
碱性 ______ 增强
减弱 碱性 ______
增强 氢化物稳定性 ______
减弱 ______
举题悟法 例题 1 (2017· 江苏高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 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
中只有 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 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W是短周期中金属 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原子半径:X<Y<Z<W 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C. 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 Z的强 D. X、Y、 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短周期主族元素X、 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Y位于周期表中Ⅴ A族, Z是短周 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W3-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原子半径:Z>W> Y> X B.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的强 C. Z3W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 X的单质不能与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
课 前 思 考
问题 2
离子化合物中是不是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不是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 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离 子化合物(如铵盐类)。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仅含 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栏 目 导 航
考点透视 质量验收
[解析] 由题意可推知,X、Y、Z、W分别为H、N、O、Na。原子半径H<O <N<Na,A错误;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氢氧化钠,属于强碱,B错 误;氧化性N2<O2,C错误;H、N、O可形成HNO2、HNO3 合物及NH4NO2、NH4NO3等离子化合物,D正确。 、NH3· H2O等共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