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练习曲 OP.10 NO.1(一号)

合集下载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 谱子 第十级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 谱子 第十级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谱子第十级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的谱子中,第十级的曲目要求难度最高,适合已经有一定钢琴演奏基础的学生挑战。

以下是该级别的一些典型曲目:
1. 肖邦:练习曲Op. 10 No. 4
这首练习曲被称为“黑键练习曲”,因为它的全曲都使用了黑键。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首曲子简单,相反,它要求演奏者在速度、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有高超的技巧。

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 101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 101包含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这首曲子挑战演奏者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演绎出贝多芬独有的深刻内涵。

3.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No. 2》第一乐章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No. 2》第一乐章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协奏曲,被誉为钢琴演奏的巅峰之作。

这首曲子要求演奏者有极高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能够把握曲子的情感和动感。

以上是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谱子中第十级的一些典型曲目,这些曲子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还需要能够深入理解曲子的音乐内涵,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 1 -。

肖邦练习曲op.10no.10介绍

肖邦练习曲op.10no.10介绍
例5
此外,左手的技巧同样重要,它是肖邦很偏爱的分解和弦形式,类似的技巧在《f小调练习曲》(op.25 No.2)、《前奏曲第19首》等作品中都大量运用。左手要想奏出非常歌唱的声音也是很不容易的,最好先慢练,开始时不用踏板,让手指自己能很好地连奏,有了连奏的功夫后再加踏板。慢练时,手掌要伸展开,手腕和手臂要配合好,尽量使力量运转自如并能灵活地传送到所有的角度。另外,从第43小节起,左手的旋律要突出(参看例5),耳朵要尽量听到大指的线条,并使它们连贯歌唱。
首先,作曲家对奏法要求得很细致,例如:①开头至第8小节,这是旋律第一次出现(见例1),我们特别要注意到肖邦分别划出了大和小两种连线,小连线是具体的奏法,大连线是乐句的划分,这里音乐的感觉应该是和大线条一致的,整个8小节一气呵成,应弹成线条很长呼吸均匀并且有起伏的感觉。小连线和重音记号都不要过分突出,让它们微微有点感觉就可以了。②第9小节至12小节(见例2),这里和开头的旋律完全一致,由于突出了右手的小连线,音乐由此更加活泼起来。注意大指应保留好时值,发声稍长一些,大指的旋律线自然就听见了。③第13小节至16小节(见例3),双手都用跳音奏法,跳音的动作一定要小,几乎贴键弹。肖邦还特意指出了这里不用踏板(Senza Pedal),所以发声轻巧干净,追求颗粒透明的效果。同时,请注意仍然要有四小节一个完整乐句的感觉,跳音的效果是典雅温和的,并不需要过分的活跃。
例2
上面这种连线划分使旋律出现在大指上,我们要突出大指的声音,大指的触键面要多一些,下键尽量很深很厚并保持住,而2指和5指的双音可以浅一点儿。弹完后,大指不要立刻抬起来,好像粘在琴键上似的,先提起手腕再将大指拖到下一个音。
例3
这一次的奏法是断音,不用跳动得很高,指尖轻轻地“抓”琴键,好像提琴的拨弦动作,发出的声音轻巧而灵活。弹奏时注意手腕一定不能紧,要有弹性。同时,大臂要随旋律上行或下行方向运动,并在渐强时悄悄给指尖加力。

钢琴练习曲难度系数分析

钢琴练习曲难度系数分析

钢琴练习曲难度系数分析几乎所有专业大赛的第一轮必弹曲目。

较为常用的有:(10分为满分)肖邦的练习曲:Op.10 no.1:右手10度开放式分解和旋。

此曲读谱看似简单,其实对右手的耐力和准确度要求很高,又要弹出气势,做到高速度下一字不错非常困难。

难度系数:9.0;Op.10 no.2:右手345指半音阶。

27首肖练中最难的一首。

对速度、音质及趣味性都有极高要求。

一般人练个3,4年也不会有多大进展。

记得宋思衡在巴黎的一次演出中创下58秒的记录,叹为观止啊难度系数:9.2;Op.10 No.4:别名"激流",对手指爆发力和速度要求极高,演奏者要有火一样的热情去弹奏它~难度系数:8.8;Op.10 No.5:有名的黑键练习曲,全曲趣味性极高,要求演奏者要弹得均匀,准确,轻巧,颗粒性要很强,一个字:难!难度系数:8.1;Op.10 No.8:右手流畅的快速练习曲,是从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程度到肖邦练习曲程度最好的衔接曲目之一难度系数:8.2Op.10 no.10:手腕技术。

彪罗曾称该曲充满灵气与趣味,和Liszt的《鬼火》并列练习曲之首。

难度系数:8.9;Op.10 No.12 被李斯特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各种左手技巧高度集中,右手和弦的快速远距大跳和快速八度进行,对演奏者的功夫要求很高,难度系数:8.3 :Op.25 no.6:三度双音练习曲。

此乃最难的肖练之一,一般不花几年时间无法练好其中的三度片段;此曲为许忠的保留Encore之一,甚至可以互换左右手弹奏;傅聪的妻子曾开玩笑地说“许忠弹《三度》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难度系数:9.4;Op.25 no.10:八度练习曲。

除中段,其余都是齐刷刷的双手八度,且还有其他声部穿插其中。

当年斯克里亚宾拼命练习,想把它弹得象列文涅那么棒,结果手都搞坏了。

难度系数:8.8;Op.25 no.11:《冬天的风》,右手快速音群。

27首肖练中最长的一首,对演奏者的手指工夫与耐力而言是极大的考验。

MUP08001苏荻浅谈肖邦练习曲Op10No1肖邦练习曲的精华.doc

MUP08001苏荻浅谈肖邦练习曲Op10No1肖邦练习曲的精华.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肖邦练习曲Op. 10 No.l——肖邦练习曲的精华姓名:苏荻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表演年级:2008级学号:MUP08001指导教师:魏美惠职称:副教授2012 年5 月12 日原创性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明确标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日期:浅谈肖邦练习曲Op. 10 No. 1——肖邦练习曲的精华【寸商要】肖邦出生于波兰,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被后世尊称为钢琴诗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爱国的革命斗士,一生中都用音乐在为祖国的命运贡献出己的力量。

而他所创作的钢琴练习曲,在精神上都具有他特有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技术上肖邦练习曲己经不单一追求某种技术的练习效果,而是力求每一首练习曲都有其表达的情绪,使得每一首短小的练习曲都仿佛是一首音诗。

这篇论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对肖邦的一生的介绍,以及每个不同时期的具体分析;第二部分为对肖邦练习曲Op. 10 No.l作具体详细分析,会通过不同的例子和图表尽量详细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关键词】钢琴肖邦钢琴练习曲On the Chopin Etude Op.10 No.1-The essence of the Chopin Etudes[Abstract] Frederic Chopin was born in Poland, is a pivotal figure of 19th century Romantic period music, after the Blessed One called the poet of the piano. His life created a lot of good piano music,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a patriotic fighters for the revolution to life with music in their strength contribution to the destiny of the motherland. He created Piano Etudes, in spirit, have his characteristic patriotism, technically Chopin etude no longer the pursuit of a practice effect, but strive each etude has its own expression, emotions, each of the first short etude like a tone poem.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hopin's life, as well as specific analysis of each of the different periods; the second part is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Chopin's Etude Op.10 No.1, through different the examples and diagrams in as much detail as possible to show in front of readers.[Keywords! Piano Chopin Etude目录引言 (1)一、肖邦的一生 (2)(一)............................. “神童”的少年时期(1810-1825年)2(二)............................. 早期创作及旅行时期(1825-1831年)2(三)................................... 定居巴黎时期(1831-1838年)3(四)病情恶化及最后时期(1838-1849年)3二、肖邦练习曲简介及Op. 10, No. 1的具体分析 (5)(-)肖邦练习曲简介 (5)(二)肖邦练习曲0p. 10, No. 1简介6(三)........................ 肖邦练习曲0p. 10, No. 1音程关系的奥妙7结论 (12)致谢语 (13)参考文献 (14)引言肖邦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 在波兰,肖邦是全国人民的民族英雄,在钢琴世界里,他是不折不扣的钢琴诗人,两百多年来无数人凭借他的音乐找到了爱,找到了希望,找到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

肖邦钢琴独奏作品总目录

肖邦钢琴独奏作品总目录

肖邦钢琴独奏作品总目录回旋曲(Rondo)Op.1,c小调,1825年Op.73,C大调,1828年变奏曲(Variations)F大调,1826年奏鸣曲(Sonata)No.1 Op.4,c小调,1828年No.2 Op.35,降b小调,1839年No.3 Op.58,b小调叙事曲(Ballade)No.1 Op.23,g小调,1831―1835年No.2 Op.38,F大调,1836―1839年No.3 Op.47, 降A大调, 1840―1841年No.4 Op.52,f小调,1842年谐谑曲(Scherzo)No.1 Op.20,b小调,1831年No.2 Op.31,降b小调,1837年No.3 Op.39,升c小调,1839年No.4 Op.54,E大调,1842年即兴曲(Impromptu)No.1 Op.29,降A大调,1837年No.2 Op.36,升F大调,1839年No.3 Op.51,降G大调,1842年幻想即兴曲(Fantaisie-impromptu)Op.66 升c小调,1834年夜曲(Nocturne)No.1 Op.9之1,降b小调,1830―1831年No.2 Op.9之2,降E大调,1830―1831年No.3 Op.9之3, B大调, 1830―1831年No.4 Op.15之1, F大调, 1830―1831年No.5 Op.15之2,升F大调,1830―1831年No.6 Op.15之3, g小调, 1833年No.7 Op.27之1,升c小调,1835年No.8 Op.27之2,降D大调,1835年No.9 Op.32之1, B大调, 1836―1837年No.10 Op.32之2,降A大调,1836―1837年No.11 Op.37之1, g小调, 1838―1839年No.12 Op.37之2, G大调, 1838―1839年No.13 Op.48之1,c小调,1841年No.14 Op.48之2,升f小调,1841年No.15 Op.55之1,f小调,1840年No.16 Op.55之2,降E大调,1843年No.17 Op.62之1,B大调,1846年No.18 Op.62之2,E大调,1846年No.19 Op.72之1,e小调,1827年No.20 升c小调(遗作),1830年No.21 c小调(遗作),1837年玛祖卡舞曲(Mazurka)No.1 Op.6之1,升f小调,1830年No.2 Op.6之2,升c小调,1830年No.3 Op.6之3, E大调, 1830年No.4 Op.6之4,降e小调,1830年No.5 Op.7之1,降B大调,1830―1831年No.6 Op.7之2, a小调,1830―1831年No.7 Op.7之3, f小调, 1830―1831年No.8 Op.7之4,降A大调,1830―1831年No.9 Op.1之5,C大调,1830―1831年No.10 Op.7之1,降B大调,1832―1833年No.11 Op.17之2, e小调, 1832―1833年No.12 Op.17之3,降A大调,1832―1833年No.13 Op.17之4, a小调, 1832―1833年No.14 Op.24之1, g小调, 1834―1835年No.15 Op.24之2, C大调, 1834―1835年No.16 Op.24之3,降A大调,1834―1835年No.17 Op.24之4,降b小调,1834―1835年No.18 Op.30之1, c小调, 1836―1837年No.19 Op.30之2, b小调, 1836―1837年No.20 Op.30之3,降D大调,1836―1837年No.21 Op.30之4,升c小调,1836―1837年No.22 Op.33之1,升g小调,1837―1838年No.23 Op.33之2, D大调, 1837―1838年No.24 Op.33之3, C大调, 1837―1838年No.25 Op.33之4, b小调, 1837―1838年No.26 Op.41之1,升c小调,1839年No.27 Op.41之2,e小调,1838年No.28 Op.41之3,B大调,1839年No.29 Op.41之4,降A大调,1839年No.30 Op.50之1, G大调, 1841―1842年No.31 Op.50之2,降A大调,1841―1842年No.32 Op.50之3,升c小调,1841―1842年No.33 Op.56之1,B大调,1843年No.34 Op.56之2,C大调,1843年No.35 Op.56之3,c小调,1843年No.36 Op.59之1,a小调,1845年No.37 Op.59之2,降A大调,1845年No.38 Op.59之3,升f小调,1845年No.39 Op.63之1,B大调,1846年No.40 Op.63之2,f小调,1846年No.41 Op.63之3,升c小调,1846年No.42 Op.67之1,G大调,1835年No.43 Op.67之2,G大调,1849年No.44 Op.67之3,C大调,1835年No.45 Op.67之4,a小调,1846年No.46 Op.68之1,C大调,1829年No.47 Op.68之2,a小调,1827年No.48 Op.68之3,F大调,1829年No.49 Op.68之4,F大调,1849年No.50 a小调“现代”(Notre Temps), 1840年No.51 a小调,1841年No.52 降B大调,1826年No.53 G大调,1826年No.54 D大调,1820年No.55 D大调No.56 降B大调,1832年No.57 C大调,1833年No.58 降A大调,1834年No.59 f小调降A大调玛祖卡,1825年C大调玛祖卡,1829年前奏曲(Prelude)Op.28,1836―1839年1.C大调2.a小调3.G大调4.f小调5.D大调6.b小调7.A大调8.升f小调9.E大调10.升c小调11.B大调12.升g小调13.升F大调14.降e小调15.降D大调“雨滴”16.降b小调17.降A大调18.f小调19.降E大调20.c小调21.降B大调22.g小调23.F大调24.d小调Op.45,升c小调,1841年练习曲(Etudes)Op.10,1829―1832年11.C大调12.a小调13.E大调“离别”4.升c小调15.降G大调“黑键”16.降e小调17.C大调8.F大调19.f小调10.降A大调11.降E大调12.c小调“革命”Op.25,1832―1836年11.降A大调12.f小调13.F大调14.a小调15.e小调16.升g小调17.升c小调18.降D大调19.降g小调“蝴蝶”10.b小调11.a小调“冬风”12.c小调新练习曲(Nouvelles etudes) 1839年1.f小调 2.降D大调3.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Polonaise)No.1 Op.26之1,升c小调,1834―1835年No.2 Op.26之2,降e小调,1834―1835年No.3 Op.40之1,A大调“军队”, 1838年No.4 Op.40之2, c小调, 1838―1839年No.5 Op.44, 升f小调, 1840―1841年No.6 Op.53,降A大调,1842年No.7 Op.61,降A大调“幻想波洛涅兹舞曲”(Polonaise-fantaisie), 1845―1846年No.8 Op.71之1,d小调,1825年No.9 Op.71之2,降B大调,1828年No.10 Op.71之3,f小调,1829年g小调,1817年降B大调,1817年降E大调,1821年升g小调,1822年降b小调“告别”(Adieu),1826年降G大调,1829年圆舞曲(Valse)No.1 Op.18,降E大调,1831年No.2 Op.34之1,降A大调,1835年No.3 Op.34之2,a小调,1831年No.4 Op.34之3,F大调,1838年No.5 Op.42,降A大调,1840年No.6 Op.64之1,降D大调“小狗”(Petit chien), 1846―1847年No.7 Op.64之2,升c小调,1846―1847年No.8 Op.64之3,降A大调,1846―1847年No.9 Op.69之1,降A大调“告别”(L’adieu),1835年No.10 Op.69之2,b小调,1829年No.11 Op.70之1,降G大调,1835年No.12 Op.70之2,f小调,1843年No.13 Op.70之3,降D大调,1829年No.14 e小调,1830年No.15 E大调,1829年No.16 降A大调,1827年No.17 降E大调,1840年No.18 降E大调,1829―1830年No.19 a小调,1843年B大调,1848年(1952年发现手稿)玛祖卡风格回旋曲(Rondo ála mazurka)Op.5,F大调,1826年德国民谣变奏曲(Variations sur un air national allemand)E大调,1826年三首埃科赛斯舞曲(Ecosaises)Op.72之3,1826年1.D大调2.G大调3.降D大调乡间舞曲(Contredanse)降G大调,1827年葬礼进行曲Marche funébreOp.72之2,c小调,1827年回旋曲(Rondo)C大调,1828年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的回忆)[ Variations sur un théme de Paganini (Souvenir de Paganini) ]A大调,1829年引子与回旋曲(Introduction et Rondo)Op.16,降E大调,1832年引子与波莱罗舞曲(Introduction et Bolero)Op.19,a小调,1833年辉煌的变奏曲(Variations brillantes) Op.12,降B大调,1833年春(Printemps)g小调,1835年广板(Largo)降E大调,1837年赫克沙梅隆变奏曲(第六变奏) (Hexaméron variations)E大调,1837年塔兰泰拉舞曲(Tarantella)Op.43,降A大调,1841年音乐会快板(Allegro de concert) Op.46,A大调,1841年幻想曲(Fantaisie)Op.49,f小调,1840―1841年赋格曲(Fuge)a小调,1841―1842年中板(册叶) [Moderato (Albumblatt) ] E大调,1843年摇篮曲(Berceuse)Op.57,降D大调,1843年船歌(Barcarolle)Op.60,升F大调,1845―1846年。

肖邦练习曲的背景

肖邦练习曲的背景

肖邦练习曲的背景马加洛夫(Nikita Magaloff,1912-1992),瑞士籍俄国钢琴家,6岁时全家迁往芬兰,4年后又迁居巴黎。

马加洛夫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7岁得钢琴一等奖并获拉威尔的证明书,1949年入日内瓦音乐学院接替李帕蒂而任教。

马加洛夫担任西盖蒂的伴奏,两人的合作在当时曾被称为绝配,后来他成为西盖蒂的女婿。

马加洛夫以演绎肖邦作品而闻名,他演绎的肖邦,突出一种温和、自由、写意的抒情美,Philips 公司重制有他录制的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肖邦练习曲作品10号包括12首不同调性练习曲始写于1829年,那时肖邦刚19岁,肖邦在写《f小调钢琴协奏曲》练习自己新作品中技巧性较难的一些乐段时,他觉得与其反复练熟这些难弹的地方,还不如写一些解决同样技术问题的练习曲,于是,他写下了这一组练习曲。

第1首:《C大调练习曲》,它明显地受到巴赫的影响,表现在音型上都是分解三和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调明朗、和声严谨、情绪庄重,接近“圣咏”。

所以有人玩笑地他称它为“逃跑的众赞歌”。

第2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快速的半音练习曲,其目的是使右手3、4、5指在力度、灵活性及独立性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俄国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称之为“忧郁的小情绪画”。

第3首:《E大调练习曲》它的曲调优美速度徐缓,但又是一种触键练习,乐曲具有深刻的含义。

有一次,肖邦听他学生古特曼弹奏这首练习曲后,竟感慨地喊道:“呵,我的祖国!”这句话使后人对他的这首练习曲有了开锁的钥匙,作曲家是怀着思念祖国之情而写出这支曲子的。

肖邦本人认为:比E大调练习曲更美的主题他是再也写不出来了。

这是一首发自心灵深处的哀歌。

朴素的和声、“风笛式”不断重复的低音,都显示出它的民间色彩。

中段情绪起伏,带有戏剧性,使抒情的主题显得更为突出。

第4首:《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的练习曲。

第5首:《降G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5,人们称之为“黑键练习曲”。

肖邦练习曲Op.10 no.1作品分析

肖邦练习曲Op.10 no.1作品分析

称为“钢琴诗人”。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钢琴练习曲的创作突破了当时传统的炫技且枯燥的常规,并使练习曲
这一体裁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性,到目前为止,肖邦练习曲已经不仅仅是一首首练习曲,而是具有深刻含义的音
乐作品。
关键词:肖邦;钢琴练习曲;曲式分析;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肖邦作为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钢琴演奏家及作曲 家,对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他所 创作的练习曲,每一首都具有特定练习的技巧,其作品 已经超出了练习曲的范畴,具有相当的深度与力度,他 内在丰富的张力与高度严谨的逻辑性非一般作曲家可 比。他的练习曲分别编号为 Op.10 与 Op.25,两种编号 的作品各为 12 首,加上三首未编号的作品共计 27 首。 本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肖邦练习曲中的其中一首,接下 来,笔者将从作者创作背景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 来探讨和分析肖邦练习曲“逃亡的圣咏”这首作品。
四十六节奏型中的第一个十六音符的重音处理,每个重 但在正确的指导与娴熟的技巧下,演奏时出现大乌龙将
音的音头要着重表现出来,同时,做到音色统一,右手 不复存在。拆分后的音乐元素我们也要学会将它们重组
的分解琶音跨度之大,在琶音上下行中切忌音符丢失, 起来进行乐句、乐段、整首曲子完整的练习,练习到什
模糊带过,在琶音下行中,小拇指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么程度呢,即闭上眼睛能够准确找到每一个琶音的位置,
将曲子推向高潮,第三部分的情绪为第一部分的再现, 提到将音乐元素进行拆分式的练习方法,那么在本首曲
和声出现了迂回性的下行走向,内在动力感十足,推动 子中我们可以将琶音拆分开来,将关键部分的大跨度的
音乐的走向,最后在华丽壮阔的尾声中情感进一步得到 琶音单独拎出来进行练习,可以省略和弦的三音或者五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10 NO.1)创作背景及曲式分析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10 NO.1)创作背景及曲式分析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10 NO.1)创作背景及曲式分析贝多芬把c小调作为表现斗争的、英雄的、激情的、悲怆的调性,而这首奏鸣曲就是取用c小调写作的最早奏鸣曲。

在这形态比较娇小的作品中,已经做到朴素与单纯的极限,在音乐中植入真确而丰富的内容。

这首奏鸣曲好象清醒地总结了第一组奏鸣曲的成就,它的最大特色是三个乐章全部用奏鸣曲式写成,又返回从前的三乐章制,各乐章都呈示出新的尝试。

贝多芬用大型的四乐章曲式写了最初四首奏鸣曲以后,便开始探索奏鸣曲式的发展新途径,这首便是删去了小步舞曲或诙谐曲乐章,变成三个乐章的奏鸣曲,是贝多芬所写的第一首三个乐章的钢琴奏鸣曲。

这三个乐章既保留了古典奏鸣曲的特有性质又处理得十分简洁,乐念和内容非常宏伟丰富,拥有强烈的紧张感,它的形式十分紧凑,又有很强的表现力,全曲情绪热烈激昂。

这首奏鸣曲曾引起了同时代音乐评论家的粗暴攻击,他们指责贝多芬的思想“含糊不清的娇揉造作。

”但事实上,这种“含糊不清”,恰恰阐明了贝多芬的个性,表明了贝多芬多少苦难和无穷欢乐的创作想象。

这部作品把各种感情广为发展得如此完整、如此优美,它倾注了贝多芬极其真诚的心,是贝多芬风格的最好接近点。

第一乐章那激动的斗争,第二乐章对深刻慰藉的渴求,第三乐章在焦躁中对平安的祈望,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中有激怒的骚动、有悲哀的怨诉,有切近于人类热情而简练的语言,它是年轻贝多芬英雄戏剧性和悲怆风格结合的典型。

如果说奏鸣曲第一、二乐章以严谨和完整为特点的话,那末终曲到处是听觉顽强探索的尝试。

贝多芬在此曲中更自由而确实地使用了变形的动机和锐利的对比,试图使全曲呈现多面性,以强化了全曲的统一。

在作品的立场上,此曲和莫扎特的c小调奏鸣曲(K.457)有相似之处,如陈腐的伴奏已经消失,被特性化了;过门连接部分已旋律化;出现的动机被有机性地发明了。

除主、副主题外,加入的旋律式曲思变得非常丰富,过门的音群不再供装饰用,而成为气氛的发展和细致与简结的相结合,并获得了高度的美感与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