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定理与证明》课件
合集下载
命题、定理、证明-ppt课件

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 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 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知识点3 命题的真假 例3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同角的余角互补 C.方程2x+4=0的解为x=2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 ) A.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作∠A的平分线 C.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D.直角都相等吗
2.命题“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是___真_____命题(填 “真”或“假”),将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 ___两__个__数__互__为__相__反__数_______,那么___这__两__个__数__的__和__为__零_____.
课前预习
1.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___题__设___和___结__论___ 两部分组成. 2.命题的真假: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真____命 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___假_____命题. 3.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___真_____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 的依据. 4.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 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训练 4.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举 出一个反例.
(1)对顶角相等; (2)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 (3)如果ac=bc,那么a=b. 解:(1)真命题. (2)假命题.反例: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3)假命题.反例:当c=0时,1×0=2×0,但是1≠2.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 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即可.
知识点3 命题的真假 例3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同角的余角互补 C.方程2x+4=0的解为x=2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 ) A.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作∠A的平分线 C.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D.直角都相等吗
2.命题“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是___真_____命题(填 “真”或“假”),将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 ___两__个__数__互__为__相__反__数_______,那么___这__两__个__数__的__和__为__零_____.
课前预习
1.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___题__设___和___结__论___ 两部分组成. 2.命题的真假: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真____命 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___假_____命题. 3.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___真_____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 的依据. 4.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 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训练 4.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举 出一个反例.
(1)对顶角相等; (2)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 (3)如果ac=bc,那么a=b. 解:(1)真命题. (2)假命题.反例: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3)假命题.反例:当c=0时,1×0=2×0,但是1≠2.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 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命题、定理、证明

【例4】(人教七下P24改编)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
是假命题,是假命题的举反例加以说明.
(1)如果AB=BC,那么C是AB的中点;
(2)如果 = ,那么a=b.
思路点拨:(1)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可说明命题为假命
题;(2)分别取a,b的值说明这是假命题.
解:(1)这是假命题.
反例: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虽然AB=BC,但点
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根
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对顶角相等进行
证明.
图5-10-1
解:命题为“如果∠1=∠2,∠B=∠C,那么∠A=
∠D”.
证明:∵∠1=∠CGD,
∠1=∠2,
∴∠CGD=∠2.
∴EC∥BF.
∴∠AEC=∠B.
又∵∠B=∠C,∴∠AEC=∠C.
∴AB∥CD.
∴∠A=∠D.(答案不唯一)
(2)这是假命题.
反例:如答图5-10-1,∠1与∠2为
同位角,但∠1≠∠2.
答图5-10-1
典例精析
【例5】(创新题)如图5-10-1,有三个条件:①∠1
=∠2;②∠B=∠C;③∠A=∠D,请你从中任选两个
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并证明该命
题的正确性.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从中任选两个作为
举一反三
10. (创新题)如图5-10-2,在四边形ABCD中,①
AB∥CD;②∠A=∠C;③AD∥BC.
(1)请你以其中两个为条件,第三个为结论,写出一
个命题;
(2)判断这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并说明理由.
图5-10-2
解:(1)命题为“如果AB∥CD,∠A=∠C,那么
AD∥BC”.
(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理由如下:
是假命题,是假命题的举反例加以说明.
(1)如果AB=BC,那么C是AB的中点;
(2)如果 = ,那么a=b.
思路点拨:(1)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可说明命题为假命
题;(2)分别取a,b的值说明这是假命题.
解:(1)这是假命题.
反例: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虽然AB=BC,但点
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根
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对顶角相等进行
证明.
图5-10-1
解:命题为“如果∠1=∠2,∠B=∠C,那么∠A=
∠D”.
证明:∵∠1=∠CGD,
∠1=∠2,
∴∠CGD=∠2.
∴EC∥BF.
∴∠AEC=∠B.
又∵∠B=∠C,∴∠AEC=∠C.
∴AB∥CD.
∴∠A=∠D.(答案不唯一)
(2)这是假命题.
反例:如答图5-10-1,∠1与∠2为
同位角,但∠1≠∠2.
答图5-10-1
典例精析
【例5】(创新题)如图5-10-1,有三个条件:①∠1
=∠2;②∠B=∠C;③∠A=∠D,请你从中任选两个
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并证明该命
题的正确性.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从中任选两个作为
举一反三
10. (创新题)如图5-10-2,在四边形ABCD中,①
AB∥CD;②∠A=∠C;③AD∥BC.
(1)请你以其中两个为条件,第三个为结论,写出一
个命题;
(2)判断这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并说明理由.
图5-10-2
解:(1)命题为“如果AB∥CD,∠A=∠C,那么
AD∥BC”.
(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理由如下:
《命题、定理、证明》课件(22张ppt)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
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
①熊猫没有翅膀.
②大象是红色的
③同位角相等.
④连接A、B两点.
⑤你多大了?
句子 ① ② ③ 能判断一件事情. 是命题
句子 ④ ⑤ ⑥ 不能判断一件事情. 不是命题
问题1 请同学读出下列语句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命题的概念
⑥请你吃饭。
问题2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你饭吃了吗?( )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 ) (4)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 ) (5)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 (6)对顶角不相等。( )
(1)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呢?
题设: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 的一条;
结论:这条直线也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2)你能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吗?
命题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已知:b∥c, a⊥b .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小明; 6、玫瑰花是动物;
否
是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
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
①熊猫没有翅膀.
②大象是红色的
③同位角相等.
④连接A、B两点.
⑤你多大了?
句子 ① ② ③ 能判断一件事情. 是命题
句子 ④ ⑤ ⑥ 不能判断一件事情. 不是命题
问题1 请同学读出下列语句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命题的概念
⑥请你吃饭。
问题2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你饭吃了吗?( )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 ) (4)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 ) (5)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 (6)对顶角不相等。( )
(1)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呢?
题设: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 的一条;
结论:这条直线也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2)你能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吗?
命题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已知:b∥c, a⊥b .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小明; 6、玫瑰花是动物;
否
是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命题、定理与证明课件

∵ DF 平分∠ CDO,BE 平分∠ ABO(已知),
∴∠ 1= 1 ∠ CDO,∠ 2= 1 ∠ ABO(_角__平__分__线__的__定__义_ ).
2
2
∴∠ 1= ∠ 2(等量代换).
解题秘方:根据上一步的因为条件填写下一步的根据.
感悟新知
4-1. 如图, 已知: 点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条件: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假命题. 条件:a=b;结论:a+c=b+c. 真命题. 条件: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结论:这两个长方
形的面积相等. 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2-1.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 A.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B. 如果a2=b2, 那么a=b C. 两个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 D. 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
知3-讲
1. 证明 根据条件、定义以及基本事实、定理等,经过演绎 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 证明.
感悟新知
知3-讲
2. 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若命题与图形有关,则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相关的字母和符号; 第二步: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第三步:视察图形,分析证明思路,找出证明方法; 第四步:写出证明的过程,并注明根据.
结论不成立,像这样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情势: 对顶角相等;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解题秘方:紧扣命题的结构情势进行改写.
《命题、定理、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精品课件

相交线的性质
相交线两端的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相交线的长度。相交线在数轴上的投影叫做相交 线的斜度。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斜度法
通过测量两条直线的斜度是否相等来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端点距离法
通过测量两条直线两端的点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来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相交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学
在建筑设计中,相交线被用来 确定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 系,以及建筑物的立体形状和
命题和定理都是数学中重要的 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
系。
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是由一系 列相关的命题组成的,这些命 题在证明过程中被逐步验证和
确认。
命题可以作为定理的中间步骤 或组成部分,而定理则是命题
的最终结论或推论。
02
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
相交线的定义与性质
相交线的定义
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它们不平行且不重合,那么这两条直线就叫做相交 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增强学习兴趣
命题、定理、证明具有挑 战性和趣味性,可以增强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促进创新思维
命题、定理、证明鼓励学 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解 决新的问题,推动数学的 发展。
命题、定理、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自然科学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等自然科学中,命题、定 理、证明被广泛应用于建 立实验方法和理论框架。
命题、定理、证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三
案例名称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网络系统
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根据证明的定理,构建出符合要求
01
02
已知条件
网络系统的用途、用户数量、数据流 量等。
03
建立命题和定理
根据已知条件,设计出网络系统的架 构,并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
相交线两端的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相交线的长度。相交线在数轴上的投影叫做相交 线的斜度。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斜度法
通过测量两条直线的斜度是否相等来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端点距离法
通过测量两条直线两端的点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来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相交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学
在建筑设计中,相交线被用来 确定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 系,以及建筑物的立体形状和
命题和定理都是数学中重要的 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
系。
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是由一系 列相关的命题组成的,这些命 题在证明过程中被逐步验证和
确认。
命题可以作为定理的中间步骤 或组成部分,而定理则是命题
的最终结论或推论。
02
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
相交线的定义与性质
相交线的定义
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它们不平行且不重合,那么这两条直线就叫做相交 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增强学习兴趣
命题、定理、证明具有挑 战性和趣味性,可以增强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促进创新思维
命题、定理、证明鼓励学 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解 决新的问题,推动数学的 发展。
命题、定理、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自然科学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等自然科学中,命题、定 理、证明被广泛应用于建 立实验方法和理论框架。
命题、定理、证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三
案例名称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网络系统
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根据证明的定理,构建出符合要求
01
02
已知条件
网络系统的用途、用户数量、数据流 量等。
03
建立命题和定理
根据已知条件,设计出网络系统的架 构,并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
华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定理与证明》课件(共15张PPT)

这个结论正确吗?是否有一个多边形 的内角Fra bibliotek不满足这 一规律?
正确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说明: 通过特殊的事例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 能不正确。
因此: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结论,还需进一步加以 证实。
证明的定义
根据条件、定义及基本事实、定理等,经过演绎 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 程叫做证明。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4/212022/4/21April 21, 202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我们,还在路上……
公理、定理、命题的关系
真命题
命题
假命题
公理(正确性由实践总结) 定理(正确性通过推理证实)
练习
1.把下列定理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指出 它的条件和结论,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题(1):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果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复习回顾
1、什么叫命题? 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结构 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常可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
3、命题的分类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4、真、假命题的判断
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 法证明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 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如果三个角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外角,那么这三 个角的和等于360°。
5-3-2命题、定理、证明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3.2 命题、定理、证明
七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有一位田径教练向领导汇报训练成绩.
小明的百米成 绩有进步,已达到 9秒9.
好!继续 努力,争取超 过10秒.
相传,阎锡山在观看士兵篮球赛, 双方争抢非常激烈.于是命令: “不要再抢啦!每个人发一个球!”
学习目标
1. 理解命题,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 题设和结论.
知识点2 命题的构成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 构特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的周长相等;
(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 (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
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
新知探究
命题一般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 2.“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 改写为: 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随堂检测
6.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
如图,AB ∥ CD,CB ∥ DE ,
求证:∠ B+ ∠D=180° 证明:
A B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B ∥ CD,
C
D
∴ ∠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 CB ∥ DE,
∴ ∠ C+ ∠ D=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 ∠ B+ ∠ D=180°( 等量代换 ).
2.会判断真假命题,知道证明的意义及必要性, 了解反例的作用.
3. 理解证明要步步有据,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 的学习态度.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命题的概念
请同学读出下列语句: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七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有一位田径教练向领导汇报训练成绩.
小明的百米成 绩有进步,已达到 9秒9.
好!继续 努力,争取超 过10秒.
相传,阎锡山在观看士兵篮球赛, 双方争抢非常激烈.于是命令: “不要再抢啦!每个人发一个球!”
学习目标
1. 理解命题,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 题设和结论.
知识点2 命题的构成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 构特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的周长相等;
(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 (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
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
新知探究
命题一般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 2.“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 改写为: 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随堂检测
6.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
如图,AB ∥ CD,CB ∥ DE ,
求证:∠ B+ ∠D=180° 证明:
A B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B ∥ CD,
C
D
∴ ∠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 CB ∥ DE,
∴ ∠ C+ ∠ D=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 ∠ B+ ∠ D=180°( 等量代换 ).
2.会判断真假命题,知道证明的意义及必要性, 了解反例的作用.
3. 理解证明要步步有据,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 的学习态度.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命题的概念
请同学读出下列语句: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13.定理与证明PPT课件(华师大版)

是( )
A.40°
B.50°
C.60°
D.140°
2 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理由.已知:如图所
示,AD∥BC,∠BAD=∠BCD.求证:AB∥CD.
证明:因为AD∥BC( ),
所以∠1=________(
),
又因为∠BAD=∠BCD(
),
所以∠BAD-∠1=∠BCD-∠2(
),
即∠3=∠4,所以AB∥________(
2 × 3 + 1 =7, 2 × 3 × 5+! =31, 2 × 3 × 5 × 7 + l = 211.
计算一下 2×3×5×7×
11+1与 2×3×5×7× 11×13+1,你 发现了什么?
于是,他根据上面的结果并利 用质数表得出结论:从 质数2开始, 排在前面的任意多个质数的乘积加1 一定 也是质数.他的结论正确吗?
例2 填写下列证明过程中的推理根据.
如图13.1-2:已知AC,BD相交于点O,DF平分
∠CDO与AC相交于点F,BE平分∠ABO与AC相交
于点E,∠A=∠C.
求证:∠1=∠2.
证明:∵∠A=∠C(已知),
∴AB∥CD(________).
图13.1-2
∴∠ABO=∠CDO(________).
又∵DF平分∠CDO,BE平分∠ABO(已知),
).
获取证明思路的方法: (1)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图形,根据前面学过的定
义、基本事实、定理、公式逐步推理求证的结论,这 种方法叫做“综合法”. (2)从结论出发,去探求其成立的原因,直到与已知 条件相吻合为止,这种方法叫“分析法”. (3)“两头凑”,即在解决问题时,将上面的两种方 法结合起来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命题中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③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条件是: 两个角是对顶角 结论是: 这两个角相等
④同位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条件是:两个角是同位角 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指出下列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 1.对顶角相等。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 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更明朗, 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
下列命题中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①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条件是: 两个角是邻补角 结论是: 这两个角互补
② 如果a>b,b>c,那么a=c 条件是: a>b,b>c 结论是:a=c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第1课
命题的概念 问题1 请同学读出下列语句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定理举例: 1.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余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4.垂线的性质:
垂线段最短。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 5.平行公理的推论: 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 平行。
定理举例: 6.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命题1 (2)你能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命题的题设和 结论吗?
已知:b∥c, a⊥b . 求证:a⊥c.
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 然”。 (3)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呢?
已知:b∥c,a⊥b .
求证:a⊥c.
证明:∵ a⊥b(已知), ∴∠1=90º (垂直的定义).
是 是 否 是 否 是 是 真命题 假命题 假命题 真命题 真命题
1.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 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2.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 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公理和定理都可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3.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 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公理举例: 1.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线段公理: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垂直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线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你饭吃了吗?(
)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
(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
(4)过直线外一 )
(5)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
(6)对顶角不相等。(
√
)
命题的结构
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条件 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 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 的部分就是条件,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 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如:画线段AB=CD。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
①熊猫没有翅膀。 ②大象是红色的。 ③同位角相等。 ④连接A、B两点。
⑤你多大了?
⑥请你吃饭。 句子 ① ② ③ 能判断一件事情。 是命题
句子 ④ ⑤ ⑥ 不能判断一件事情.。 不是命题
问题
命题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 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1)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呢? 题设: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中 的一条; 结论:这条直线也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 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 另一条.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 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1.对顶角相等。 是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否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是 否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否 5.温柔的小明。 是 6.玫瑰花是动物。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 与否,都是命题。 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如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就 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确定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反例等 方法。
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是真 命题还是假命题? 1.猪有四只脚。 2.内错角相等。 3.画一条直线。 4.四边形是正方形。 5.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对顶角相等。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 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 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 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课堂小结
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2)命题的结构: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常可写 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公理:人们长期以来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作为判断 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的命题,叫做公理。 3.定理:经过推理论证为正确的命题叫定理。也可作为继 续推理的依据。 4.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 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5.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 题不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两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正数与负数的和为0. 5.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有些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而有些 命题题设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成立。 如命题:“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 除”就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又∵ b∥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1=90º(等量代换). ∴ a⊥c(垂直的定义).
命题2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这个命题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
我们知道假命题是在条件成立的前提下,结论不一定成立,你 能否利用图形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当两个角相等时它们不一定是对顶 角的关系。
条件
结论
(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条件
结论
例1 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条件与 结论。
解: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 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