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汇总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2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第二节: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高凡 892337037@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1/4)活动材料的性质 • 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特点易
引起幼儿的注意。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2/4)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 对幼儿生活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 物,能激起幼儿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易成为幼儿 无意记忆的内容。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3/4)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中的主要对象 • 幼儿在活动中不能离开对活动对象的认知。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4/4)活动中感官可参与的数量 • 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较好。 • 例如认识橘子,老师让小朋友们看一看、闻一闻、
• 作业
• 1.分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说说其现实意义。 • 2.幼儿记忆有何特点,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记
忆。
摸一摸、尝一尝等。
二、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
• 保持和遗忘:
• 1.保持和遗忘 •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பைடு நூலகம்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
的过程。 •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
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 讨论:遗忘都是消极的?
• 保持和遗忘:
• 2.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先快后慢,速度不均衡)
• 保持和遗忘:
• 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 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
• 讨论:如何更好地组织幼儿的识记? •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 2.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 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5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二)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幼儿 的有意识记
(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培养幼 儿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四)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新颖有趣的材料和活泼多变的方法
(六)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的方法或策略
1. 归类记忆法 2. 整体识记法和部分识记法相结合 3. 联想记忆法 4. 协同记忆法
(七)帮助幼儿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合理 的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四、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一) (二)
记忆容量的增加
( 1) 幼儿期健忘
( 2) 记忆回涨现象
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 逐渐发展
1. 无意识记占优势
2. 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形象记忆占优势,逻辑记忆 逐渐发展
1.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逻辑记忆
(三) (四) 机械识记占优势,意义识记
思考练习题
1. 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 什么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有哪些特点? 3. 新生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4. 婴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5. 幼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6.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实践练习题
1. 比较幼儿在游戏中与日常生活中对儿歌的记忆, 分析动机对幼儿记忆效果的影响。 2. 设计两个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记忆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 的概念
(二)记忆 的过程
1. 识记 2. 保持和遗忘 3. 再认和重现
(三)记忆 的种类
(四)记忆 表象及其
特征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1. 记忆表象的概念
(1) 形象记忆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1节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 2.记忆的过程
• 3.记忆的分类
• 按记忆的目的划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 按记忆材料的内容划分:形象记忆、词语逻 辑(语义)记忆、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
• 按记忆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 忆和长时记忆。
• 按对材料的理解情况划分:机械记忆和意义 记忆。
• 4.记忆表象
• 表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 呈现的形象。
• 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可分为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和嗅觉表 象等。
• 4.表象的特征 • (1)直观形象性(逼真感)。 • (2)概括性。(一般特征) • (3)可操作性。
测测你的记忆力(脑年龄)
二、记忆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
1岁 几天 -----
2岁
3岁
4岁
几个星期 几个月
1年
几天 几个星期 几个月
7岁 3年 1-2年
•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 (2/4)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 幼儿无意记忆的影响因素:一是客观对象的性质;
二是客观对象与主体的关系。
• 实验:要求幼儿按照要求到“商店”去买皮球、牛奶、 铅笔、娃娃、糖果等五样东西。
幼儿心理学
第一节: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高凡 892337037@
讨论-分享
• 分享:最让你尴尬的一件事 • 如果某一天,像手机一样,你身上出现了
一个“恢复出厂设置”按钮,一按一切记 忆归零。你会去按它吗?为什么?
一、记忆概述
• 1.记忆
•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 例如: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
5.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识记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
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
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
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1.习惯化不学而能。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试题

第五章幼儿记忆一、单项选择题1、看到“五星红旗”四个字,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五星红旗的形象,这属于( )。
A.形象记忆B.感觉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2、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会遗忘D.起伏不定3、下面符合幼儿记忆发展特点的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C.以无意记忆为主D.以意义记忆为主4、在欢度“六一”儿童节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春天在哪里》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
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B.识记C.回忆D.保持5、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是( )。
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D.意义记忆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D.运动记忆7、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害怕什么都是()的结果。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机械记忆D.运动记忆8、婴儿的“认生”现象,是( )的结果。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词语逻辑记D.运动记忆9、我们对公式、定理等的记忆,就是()。
A.形象记忆B.词语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10、没有自觉的记忆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是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D.意义记忆11、在不理解古诗含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B.理解记忆C.机械记忆D.逻辑记忆12、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B.再现C.保持D.识记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1、再认和再现是识记与保持的( )。
A.前提B.基础C.结果D.证卿2、下列有关幼儿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B.词语记忆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C.形象记忆效果好于词语逻辑记忆D.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记忆的过程包括( )。
A.识记B.保持C.再认D.再现三、判断题1、形象与词的结合,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这里涉及到表象和表征两个概念。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主要是大脑皮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符号表象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如“苹果”一词在头脑中的形象,它是大脑第二系统的活动,研究认为,儿童1岁以后就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力的策略
听声做游戏
拍电报
3
看谁记得多
2
4
1 什么东西 不见了
5 不讲卫生
的毛毛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记忆有哪些特殊现象? 3.幼儿的记忆有什么特点? 4.试用有关知识分析本单元“案例导入”中甜甜 的记忆特点。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
Thank You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二)记忆保持
1.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2.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 A.记忆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量。7+2 B.记忆范围: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记忆内容的不断变化
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与幼儿的生理、心
理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机
(1)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
械
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记
(2) 幼儿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思维不发
忆
达,不能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记忆。
(3) 幼儿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因此较
多地采用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法。
2.婴儿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短时记忆, 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识。 到5~6个月表现出明显的“认生”。1岁左右 出现“客体永久性”观念。
5~6个月的婴儿表现出明显的“认生”。对熟 悉的人愉快接近,对陌生的人则畏怯躲避,甚至惊 哭。
1岁半以后,言语的出现使婴儿记忆的发展具备如 下新特点:
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案例导入
静夜思 甜甜背诵《静夜思》后不到 半天时间就想不起来了。反复记 忆几次,甜甜能成诵,但却解释 不出诗的意思。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ppt课件

答案要点
• 这是记忆方法中的“多通道协同记忆 〞法, “多通道协同记忆〞法的涵义。
• 引见意义识记和了解识记的方法;定 位法,笼统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 音记忆法等。
本章重点
• 1、记忆的概念和环节** • 2、记忆的分类〔时间、内容〕** • 3、影响识记的条件 • 4、遗忘规律** • 5、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 • 6、如何减少遗忘** • 7、记忆的质量* • 8、青少年记忆特点及良好记忆力的培育**
• 〔113-114页〕
二、记忆过程及规律
• 〔一〕识记 • 〔二〕坚持 • 〔三〕再认和重现
三、记忆规律的运用
• 〔一〕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 • 1、头脑清醒,无疲劳感 • 2、有可以“记住〞的自信心 • 3、记忆的目的义务明确 • 4、有适宜本人特点的记忆方法
•
〔125-126页〕
〔二〕运用记忆规律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章 记忆
主要内容:
• 一、记忆概述 • 二、记忆过程 • 三、记忆规律的运用 • 四、青少年记忆力的培育
一、记忆概述
• 〔一〕记忆——个体对过去 阅历的反映。〔111页〕
• • 识记——坚持——再认或
重现
〔二〕记忆的分类
1、根据信息储存的时间分 〔1〕 瞬时记忆〔2秒钟左右〕 特点:有鲜明笼统性,坚持量大,易衰退; 〔2〕 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 特点:容量为7+2组块,经复述可转入长时记
• 〔128-132页〕
四、青少年记忆力的培育
• 〔一〕良好的记忆质量 • 识记的矫捷性 • 坚持的耐久性 • 记忆的准确性 • 记忆的预备性
〔二〕青少年记忆力的特点
• 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 有意性开展 • 意义识记占主导 • 笼统识记才干开展较快 • 记忆广度增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 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 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 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 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1)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 记忆的因素有: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 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 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 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 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 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五章 注意与记忆
第四节 记忆的概述 第五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第六节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 第七节 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知识回顾:
➢ 名词解释: ① 注意 ② 有意注意 ③ 无意注意 ➢ 谈谈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有意注意受那些因素影响。
第四节 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 的心理过程。
• 意义识记:识记是建立在理解的 基础上。
二、保持
含义: 保持是大脑贮存信息的过程。
(一)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变化 1. 量变:
随着时间在推移,保持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变少 2. 质变:
人们会根据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去加工贮存在大脑中 的信息,使信息内容发生质的变化。
(二)遗忘
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 者是错误的回忆。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 活动动机。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 在游戏中,有意识记的效果比较好。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 回忆有两种水平: 再认:再次识别出识记过的信
息 再现:对识记过的信息的重现
第六节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
• 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 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 忆)以及记忆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说明。
•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主要指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序逐渐提高。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约20秒,一般 不超过1分钟。又称工作记忆。
• 长时记忆:保持时间极长,从1分钟 以上直至终生。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 者的区别:
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 不同,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 功能,处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第五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这 一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 识记 • 保持 • 回忆
二、记忆的种类
1、按内容的不同分为: • 形象记忆 • 运动记忆 • 情绪记忆 • 逻辑记忆
• 形象记忆: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 的记忆。
• 运动记忆:以做过的动作为内容 的记忆。
•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为内 容的记忆。
2.从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持时间的长 短的不同划分:
• 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很短,一般不 超过1~2秒。又称瞬时记忆。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 他们不会进行有 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 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起来,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
•
第二,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
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
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 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
1.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1)机械记忆用的多。 (2)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2 .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
其主要原因如下:
•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
理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 展
➢ 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 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 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 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第七节 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 ➢ 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 ➢ 教幼儿学会运用记忆方法或策略 ➢ 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 ➢ 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艾宾浩斯曲线揭示:
• 遗忘的发展规律:先快后慢。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 快,后来就逐渐减慢,相当长的时间 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三)遗忘的种类
1. 暂时性遗忘 2. 永久性遗忘
三、回忆 • 含义:
回忆是大脑提取并输出信息的过程。
• 回忆是记忆效果的最终表现,也是加 强识记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识记
含义:识记就是记,是信息的编码 与输入过程。
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分为:
• 无意识记指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识记。
• 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实际目的,需要意志 努力,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
2、根据识记是否建立在对识记内容 的理解的基础上分为:
• 机械识记:对识记内容没有理解, 只是根据前后顺序等外部联系去 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