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摄影史 百年大事
摄影200年,发明摄影术的故事

摄影200年,发明摄影术的故事将影像保存下来,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
多数人以为,1839年是摄影的元年,因为达盖尔法摄影术(Daguerreotype,也称银版法)在这年的8月19日对世人公布的。
然而,乔瑟夫·尼舍弗朗·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早在1816年就拍摄出了《窗外风景》(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
如此算来,人类第一张照片的诞生到现在恰好200年时间。
那么世界摄影史也应该从1816年算起。
到今年恰好200年,这200年的历史,承载着人类在影像事业上探索的条条步履印迹。
本次展览,回顾的就是这200年历史中,有关影像技术最重要而闪光的时刻。
暗箱到照相机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画家们发明了一种写生神器"暗箱"。
暗箱前端装有镜头,光线穿过镜头到达一面镜子上,再由这面镜子投射到暗箱上面的毛玻璃上。
画家们会将一张白纸铺到这个毛玻璃上,并将映到纸张上的影像描绘出来,这要比对着实景写生容易多了。
摄影术发明后,暗箱就变成了照相机。
暗箱原理的观景工具人们根据暗箱原理,制作了大型的观景工具。
除了帮助画家们绘画之外,还成了上流社会的一种消遣方式,在一个巨大的暗箱内,王公贵族们一边谈论着哲学与艺术,一边欣赏从暗箱外面映射过来的风景投影。
人类第一张存世照片这块宽20厘米、高16.5厘米的锡版,是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的人类第一张存世照片《窗外风景》,现存于哈里·兰瑟姆中心。
这幅黑白照片是经过专家技术处理的拷贝品,从中可以看到模模糊糊的鸽子窝和屋顶,而在那块锡版原作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细节。
《窗外风景》原件这是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哈里·兰瑟姆中心展柜展出的尼埃普斯拍摄的《窗外风景》原件。
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机当年尼埃普斯亲手制作的照相机,现在保存在沙隆的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里,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机,距今差不多有200年了。
摄影艺术

•
赫达•莫里逊留下 的这批珍贵资料极 为不易保存,却有 着很大的价值,无 论是对老北京的研 究或者是单纯的回 忆过去,这些作品 都给了我们很丰富 的资料。。。
我要上学
解海龙,现任北京市崇文 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 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中 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 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 理事,北京印刷学院客座教 授。
之后,日本富士(Fuji)、柯尼 卡(Konica)的底片率先研用更 细微,更均匀的晶体(Core– Shell)。晶体内为碘化银,外 包溴化银,即可产生触媒作用, 使得颗粒更小,有着前所未有的 精致细腻的效果。
公元1947年,美国拍立得公司推 出一架名拍立得兰德照相机为能 够拍摄后,在一分钟内马上出现 一张不用送去冲洗的相片。公元 1963年研制成功即拍成相片的彩 色胶卷相机。公元1977年进一步 研制成功即拍可得的电影片。
1946
漫具造这 主备了两 义了一幅 很种作 好荷品 的花, 视开作 觉在者 效云抓 果上住 ,的时 富感机 含觉, 浪,营
亭 亭 水 中 立
云荷天外来
洋镜头下的老北京
赫达•莫里逊
赫 达 莫 里 逊
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1908-1991),德国 籍女摄影家。1933年-1946年 她在中国度过,拍摄了大量 高质量照片。1991年Hedda Morrison在澳大利亚去世, 根据遗嘱,她在中国大陆13 年间拍摄的一万多张底片和 六千幅照片全部捐赠给哈佛 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
艺术欣赏
之摄影艺术
世界摄影历史上,第一张可以摄 影成像的图片,在公元1826年夏 天,由法国摄影术和印刷制版发 明者,尼埃普斯达盖尔发明银版 摄影在实验室中制成。
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像素——百年摄影史大观

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像素——百年摄影史大观19世纪对于摄影史来说,意义重大,由诞生、跨越、创新,从第一张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由银版摄影术到火棉胶摄影术,19世纪的摄影给大众留下太多惊喜。
但是,在20世纪初,属于摄影的传奇,才刚刚开始,柯达、徕卡为摄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柯达乔治·伊士曼为柯达公司的创始人,1881年,他创立了伊士曼干版制造公司,是柯达的前身。
1888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一种新型的感光材料——胶卷,感光材料质量飞升,乔治·伊士曼注册“Kodak”商标,同时推出柯达胶卷与相机,这是第一台使用胶卷的相机。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无意间发现“X”光线,用柯达相机胶片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张X照片,图中的手是其妻子的。
1916年,柯达公司根据光学测距仪原理,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带有测剧照的照相机——Kodak3A,它标志着照相机从此告别目测焦距,而可以依靠景深实现清晰的成像。
1950年,柯达生产的勃朗宁相机是50年代最受欢迎的相机之一,出售时长达10年之久。
1963年,柯达在市场上推出傻瓜相机“instamatic”,截止到1970,销量5000万台。
1975年,柯达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1935年,柯达推出彩色柯达克罗姆胶片(Kodakchrome),这是柯达公司最成功的产品之一,从1935年进入市场,该胶片一共生产了74年,为摄影史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照片。
二、徕卡徕卡(Leica)是一家德国著名的照相机生产公司,由Leitz与camera的前音节部位组合而成,从徕卡创立到现在,其低调而精湛的技术,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许它不够耀眼,但谁都无法忽视它的光芒与存在。
1913年,徕卡创始人研制出一款小型相机,采用35mm的电影胶片、可以拍摄出36mm*24mm照片,这是世界上第一款35相机,被公认为徕卡相机的前身。
1954年,一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徕卡相机横空出世——徕卡M3,此后徕卡相继推出该系列相机时,都是以这部相机作为基础进行改变创造。
摄影200年,发明摄影术的故事(人物)

摄影200年,发明摄影术的故事(人物)法国人,1816年开始尝试用暗箱拍照,1822年掌握了影像固定技术,1826年拍摄的《窗外风景》被公认为史上最早的存世照片。
尼埃普斯实际是最早发明摄影术的人。
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1765—1833)法国人,1829年正式与尼埃普斯合作研究摄影术;1837年发明了达盖尔法摄影术;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法摄影术经法国政府对全人类公开,摄影术从此开始在全球流行,1839年也被公认为“摄影元年”。
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é Daguerre,1787— 1851)英国人,1834年至1835年发明了可以无限复制正像的卡罗法摄影术。
1839年,塔尔博特曾经与达盖尔竞争摄影术的发明者,但以失败告终,不过塔尔博特发明的这种“负—正”摄影方式却成为数码摄影时代之前的主流摄影方式。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00— 1877)英国人,1819年发现了能够完全溶解银盐的硫代硫酸钠这种定影物质。
1839年,他将自己的发现无偿赠予了达盖尔和塔尔博特。
如果不是赫谢尔提供这种定影方式,达盖尔和塔尔博特的摄影术无法完全获得成功。
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赫谢尔(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1792—1871)法国人,1839年,发明了“直接纸基正像” 摄影术。
他也参与了发明摄影术的竞争,但当时并没有得到认可。
希波利特·巴耶尔(Hippolyte Bayard (1801—1887)法国人,1850 年,发明了用于印制照片的蛋白相纸,从而能够将玻璃湿版拍摄的负像大量复制成高质量、低成本的正像照片。
世界摄影首事年表 早期摄影(1840—1889)

★世界摄影首事年表早期摄影(1840—1889)1839 ○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宣布是年八月十九日是世界摄影术诞生日。
○《达盖尔摄影手册》于八月二十日开始发行,是世界上最早介绍摄影术的书籍。
○A·昂克诺恩摄制的《救世主的雕刻头像叠印在株树叶上》,是世界上第一幅叠印照片。
○10月16日萨克斯顿的《费城风光》一片为美国现存最早一幅银版法照片。
○世界摄影史上第一件摄影文史材料,是法国天文学家、国会议员F·阿拉哥为达盖尔代为申请专利的报告书《关于达盖尔式摄影法的报告》。
○W·H·塔尔波特,在实验中将实物置于涂有硝酸银或盐化银的纸上,使之曝光,并以安摩尼亚或碘化钾定影制作成画面有该实物影象的“照片”。
这些照片应是摄影史中最早的“无底照片”或曰“物影照片”。
○出现首批建筑摄影照片。
如W·H·塔尔波特的《拉科克修道院》,P·G·J·洛特宾耶雷的《雅典的卫城入口》等作品。
○R·科尼利厄的《自画像》为现存的最早人像摄影作品。
(也有材料说是A·沃尔科德于1840年用达盖尔法于年底拍摄J·约翰逊的《侧面像》为最早人像摄影作品)。
○“摄影”(photography)、“负片”(Negative)、“正片”(positive)出自J·赫谢尔爵士的建议,也有说早在1937年H?弗洛朗斯就用photographie一词。
〇W·H·塔尔波特成功拍摄了显微镜下的物体。
1840 ○摄影史上现存最早的一幅人体摄影,是佚名拍摄的《裸女》。
○H·巴亚尔拍摄的《溺水者自拍像》是世界上第一幅“有感而发”的摄影作品。
同时摄影史家认为:它还是摄影艺术中“荒诞摄影”这一品种第一幅“萌发”性作品和首幅自拍照片。
○世界上第一幅天文摄影是美国化学家J·W·德雷珀拍摄的月蚀照片。
最新摄影简史

摄影简史1,法国科学家尼埃普斯于19世纪20年代完成了关于摄影的最早实验,并在1826年拍摄了最早的永久影像。
2,1839年8月9日,法国科学院向全世界公布了法国科学家达盖尔的银版法摄影术---将一块涂有感光剂的金属板通过照相机短暂感光后,再通过药液的化学作用,直接获得相当逼真的影像。
同时,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也通过照相机试验,采用了纸负像工艺,并成功将负像转印成正像,为摄影发展奠定基础。
1839-1924年,摄影技术的初创阶段。
1841年,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诞生。
1851年,物理学家马科斯威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和数学家联手,在德国蔡司公司发明鋇冕光学玻璃,生产出多组多片的正光摄像镜头。
1868年,法国科学家提出了一整套更为完善的彩色摄影方法,并于1877年采用三色滤镜完成天然色照片。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将乳化银感光剂涂布在明胶上,制造出新型的感光材料--柔软、可绕卷的胶卷。
同年,柯达公司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这种胶卷的可携带方箱相机。
1936年,柯达公司生产出第一张三层乳剂的减色法彩色反转片。
1925年,直到20世界60年代,是摄影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
1925年,德国莱兹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批平视旁轴取景的135相机,这种采用铝合金机身、五镜片镜头、焦平面快门的相机命名为“徕卡”。
1929年,德国禄莱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相机,命名为禄莱弗莱克斯。
50年后的中国海鸥相机继承了其技术与摄影风格。
1948年,原民主德国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五棱镜取景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康泰克斯S型。
同年,瑞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俯视取景的组合式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哈苏勃莱德。
1977年,日本小西六摄影工业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自动对焦的135平视旁轴取景相机--柯尼卡C35AF型。
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集多功能于一身的A7000型135单镜头反光相机,内置马达。
新闻摄影历史

新闻摄影历史:1、1839.8.19摄影术诞生2、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德国汉堡大火废墟(1842.5.5)3、罗杰分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1855)历史上第一次用摄影记录历史事件4、早期新闻照片的媒介主要是画报(1842《伦敦新闻画报》)5、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刊登照片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1、19世纪末申报请照相馆的人去现场拍摄2、国内时报刊登第一张时事照片(1906.3.29《京话时报》)3、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副刊《时报.图画周刊》预刊号(1920)4、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由北京大学学生创立5、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图片通讯社6、职业摄影记者的出现(第一个在报上登出名字的是李少穆,在上海《神州日报》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摄影史1、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共成立就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2、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得到极大发展3、革命战争时期的摄影家:罗光达《金顶妙峰山》《收复西斋堂》、沙飞《战斗在古长城上》、吴印咸《白求恩大夫》(1939河北)、石少华中国新闻摄影改革进程:1、确立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2、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3、新闻摄影实践的探索与突破4、新闻摄影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20世纪30~60年代世界新闻摄影繁荣时期的重要事件1、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2、1947 马格南图片社创立(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布列松、罗伯特.卡帕、西蒙、乔治.罗杰3、美国农业部农业安全管理局大型记事摄影活动4、1937美国《生活》画报创刊,以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见长5、1942普利策新闻奖开设最佳新闻照片奖,1968又增加新闻特写照片奖6、1956“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成立基本技巧:1、感光度越高,底片颗粒越粗,放大后效果越差(ISO=0.8/H暴光量)2、小光圈(1.4)用于特写,景深小,前后景是模糊的;中值光圈(22)景深大,前后景都很清晰。
中外摄影史

中外摄影史中外摄影史1. .流传至今的金属板固定影像照片<<牵马的孩子>>是尼埃普斯1825年拍摄的,它拍摄的是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这照片是有确切年代可稽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2. 尼埃普斯于1826年拍摄<<窗外风景>>是世界上第一张自然拍摄的照片.3. .1839年8月19日.法兰西学术院举行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正式认定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创立了摄影术,并将这一发明公之于众.达盖尔在1839年8 月20日出版发行了<银版摄影术与透视画的演进实录>一书.这本后来被简称为”达盖尔摄影手册”的书迅速传遍欧美.4. 1839年塔尔博特得知达盖尔法即将公布,便于1839年1月申报了自己创立的负像,正像摄影系统.1841年,经历改进完善后的塔尔博特负正系统摄影才在英国正式获得专利权.塔尔博特把他这一摄影方法命名为”卡罗式摄影” 5. 塔尔博特除作为摄影主流负正系统发明人而载入摄影史册外,在1833年至1846年间以连载方式,发表了著名的作品<<自然的画笔>>,<<打开的门>>. 6. 亚当森的肖像摄影稳定地展示了卡罗摄影的优点.7. 法国人勒.格雷.成为”美术沙龙”平面艺术组的第一位摄影家,1855年在世界展览上奖.1856年拍摄的<<海上的双栀船>>,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国家最高当局支持的摄影团体”英国皇家摄影学8. 1853年”(时称”英国伦敦摄影学会”)在伦敦成立. 会9. 画意摄影的真正开拓者,还要数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1857年,雷兰德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代表性摄影作品<<人生的两种选>>,使他赢得了”艺术摄影之父”的美誉. 择10.罗宾逊式的画意摄影又被称为”风俗画意摄影”1858年罗宾逊的代表作<<逆留>>.11.罗宾逊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艺术摄影实践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摄影理论家和活动家.1869年塔出版<<摄影的画意效果>>.1884年,罗宾逊又发表《照片的构图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0年,国际镜头制造商巴黎会议商定镜头光圈级数统一。
190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成立。
1902年,美国耶鲁大学开始有了新闻摄影课。
1902年,美国摄影家斯蒂格利茨组织“摄影分离派”,使美国摄影界摒弃了19世纪以来模仿欧洲学院式艺术的传统。
20世纪初,艺术摄影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用照片报道新闻的报纸。
1904年9月30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照片,为日本报刊刊登照片之始。
1906年,德国化学家制出第一批对所有颜色都能感光的黑白“全色”片{胶片与干版)。
1909年,海因发表两套童工照片直接影响厂美国关于童工的立法。
以推动社会变革为己任的写实派摄影家把镜头对准人和社会,海因是其代表人物。
1912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发售袖珍柯达相机。
1914年,美国开始在护照上贴用像片。
1916年,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出第—台具有测距器的相机。
1917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开发出航空照相机及航空摄影所用软片,广泛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美国摄影家科伯恩拍出第一批抽象照片,名为“旋涡照片”。
1919年世界摄影出现新的流派——抽象主义摄影。
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命令,把俄国摄影、电影工商业收归国有。
之后,苏联把这—天当作苏联摄影的诞生日。
20世纪20年代,德国摄影家哈特菲尔德运用剪辑照片作政治宣传。
1921年,匈牙利摄影家莫霍伊——纳吉.尝试不用照相机的抽象摄影。
后发表《绘画•摄影•电影》、《新的视觉》等文。
他的理论与实验对20世纪中叶西方摄影、美术及应用美术有很大的影响。
1921年,美国超现实主义摄影家曼•雷把多种平面的、立体的不透明物,放在感光纸上曝光和显影,制作出“光影图像”。
1929年他发明“中途曝光”技术。
192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制出第一批放大机。
1922年,小机身、大口径(f2-f1.8)镜头的Er-manox相机在德国出世。
在徕卡相机出世前许多摄影记者使用它。
1924年,德国巴纳克设计的徕卡A型相机,由德国徕兹公司生产,次年上市。
这是摄影上的一次革命。
1926年,德国徕兹公司专为放映35mm幻灯片而设计的放映机问世。
1926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全色感光片问世。
1927年,现实主义摄影先驱匈牙利摄影家M•慕卡西拍摄的《非洲男孩》影响重大。
他拍摄的模特儿照片,被奉为现代时装摄影的“前导、先驱”。
1928年,德国摄影家、被称为“新闻摄影之父”的萨乐蒙用小型相机偷拍一个轰动—时的谋杀案宣判场面而成名。
1929年,德国弗兰克与海德克公司制出禄徕福徕相机。
1929年,美国摄影家韦斯顿“强烈的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胶片与摄影”国际影展中引起轰动。
1930年,苏联生产第—批相机“第一号摄影通讯员”。
1934年,又生产135“费特”型照相机。
1935年初,苏联拥有50万台相机。
1930-1937年,底片感光度从13定提高到2l定。
1931年,第八届国际摄影会议,决定以DIN(德国工业标准规格)为感光材料感光度术语。
1931年,美国埃杰顿发明电子闪光灯、他把闪光灯与照相机连动,将许多肉眼无法觉察的动作拍摄下来。
1931年,法国摄影家卡蒂埃—布勒松,开始了在世界各地的抓拍摄影。
世界摄影中采用“抓拍”的方法,真实、自然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堪的派”应运而生。
1932年,德国蔡司•伊康公司制成康泰斯相机,装有叠影取景器,把取景与对焦结合起来;镜头口径扩大,并附可换的长、短镜头。
1932年,爱克发彩色胶片问世。
1932年,美国摄影家组织“f64摄影小组”成立。
它后来使美国成为世界现实主义摄影的中心。
1932年,美国著名风光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参加“f64小组”的发起。
1940年,他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美术学院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摄影系,把摄影作为一门专业教授。
同年,他在纽约市现代艺术馆筹建了世界上第—个摄影作品收藏馆。
他发明了“分区曝光法”。
1933年,日本人御手洗毅筹建厂佳能公司的前身——“相机光学研究所”。
1935年,日本佳能公司开始生产佳能牌35毫米焦点平面快门相机。
1934年,伊斯曼公司制造出彩色软片。
1935年,美国女摄影家兰格受雇于美国政府“农业业安全管理局”。
她拍摄的数以千计发表于报刊的大萧条时期受害者的照片,对后来的纪实摄影及新闻摄影发生重要影响。
1935年,人像摄影家优素福•卡什被任命为加拿大政府官方人像摄影师。
1935年,可用于任何相机的一次曝光彩色胶片出现。
最先上市的是柯达幻灯片。
1935年1月1日,美联社开始照片传真,美国从此进入照片传真时代。
1935年,哥杜斯基与曼纳斯成功试制出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
两年后,爱克发彩卷开始生产。
1936年,美国“摄影同盟会”建立。
提倡纪实摄影。
1937年,第—张用柯达彩色正片拍摄的现场新闻照片《德国飞船兴登堡号坠毁》,刊登于5月23日纽约《星期日镜报》上。
1941年,柯达彩色负片问世。
1941年,彩色胶卷开始上市,但感光度.仅达IS032。
到60年代,彩色胶卷的高感光度有了突破。
1942年,代表美国新闻工作最高成就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始创)增加最佳新闻摄影奖。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一次成像摄影术及一种能在60秒钟拍出—张完成冲印的照片的照相机——“波拉罗伊德”。
这—发明被认为是摄影术的“一次空前革命”。
1963年,他又制出—次成像彩色片。
1948年,日本富士彩色负片问世。
尼康相机研制成功。
1953年英国依尔福公司开始发售依尔福HP-3(1SO27 ASA400)胶卷。
1956年,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组织的一年一度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在阿姆斯特丹举行。
1957年,威廉•C•米勒拍摄的天鹅座星云,开辟了通向太空的彩色摄影之路。
1959年,美国福朗•拜克制造的第一个供135相机使用的36-82mm变焦镜头问世。
1960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发明通过镜头的内测光技术,使35毫米相机开始了自动化发展阶段。
1963年,美国波拉罗伊德公司研究组制造出第—批即显彩色材料,曝光一分钟后,即可以从相机中拉出一张彩色照片。
1965年,瑞典摄影家伦纳特•尼尔森开始用摄影纪录人类生命最早期的各个阶段。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成功。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用特制的哈苏500EL 型相机拍摄了其同伴在月球上活动的照片。
1972年,柯达公司推出小得像—包香烟似的新型照相机。
袖珍摄影的时代来到了。
1976年,佳能AE-1型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内置中央处理器(CPU)的相机。
1977年,美能达XD7型35毫米自动曝光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这是世界上第—架具有三种曝光方式的单反相机(可实现光圈优先和快门速度优先两种方式自动曝光,也可手控曝光)。
1978年,《日本经济新闻》、巴黎《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国《纽约时报》等,相继使用电子计算机编稿、排字及激光照相和整版报纸传真,提高报纸出版质量和速度。
1986年10月,我国新华社安装两套EPD型电脑图片处理系统。
1978年,美国建成全球性国际卫星通讯网,包括中国在内的88个国家的170个地面站利用它。
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用500千伏电子显微镜,第一次拍摄成功氯化铜—酞花青染料的分子结构。
1978年,世界上第—架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照相机——日本柯尼卡C35AF自动对焦相机上市。
彩色片的还原性、宽容度、颗粒度、保存性、闪光质量都有较大改造。
感光度提高到IS01600、3200。
70年代以来,科学家不断探索摄影对于科研的作用,把照相机与望远镜、显微镜、电子技术、遥感技术等巧妙结合起来,摄影成了科学的特别敏锐的第三只眼睛。
“高速摄影”、“电脑摄影”相继出现。
1986年,日本佳能、尼康、美能达、柯尼卡等电子磁盘相机出现。
1987年,拍完24张彩照即可随意丢弃的相机在日本问世。
1989年,为纪念摄影术发明150周年,联合国总部特发行邮票及首日封。
1996年,世界五大公司(柯达、尼康、佳能、富士、美能达)APS小型相机研制成功。
1997年,日本富士120相机首次实现自动调焦。
1998年,日本东京旭光学公司推出世界第一部AFl20单反相机—宾得645N。
1998年,日本富士公司首次在彩色负片上使用四感光层技术,这是感光材上的又一次突破。
1998年,佳能EOS3首创45点眼控对焦系统。
为自动对焦技术树立了新的标准。
世界摄影大师论人像摄影人像摄影是整个摄影艺术的基石。
纵览摄影史,不少摄影名家都把毕生的精力投注于这一工作中,他们丰富和发展着人像摄影的理论。
——加德帕斯.费利克斯图尔纳松他被认为19世纪所有摄影家中经历最丰富而最具有才华的法国摄影家。
曾指出:“一个摄影艺术家,不论其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如何,都应该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抓住人物的神情,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其神韵跃然于画面之上。
”图尔纳松一生中拍摄过许多著名的学者、艺术家、演奏家、科学家、政治家和其他人物。
拍摄时,他从不允许有道具或背景干扰,不论那种情况,他都要认真地引导被摄者,抓住被摄者的面部表情,从而拍了许多传神之作。
读者通过照片上的人物神情可以看出被摄者之间无声的交流。
克里斯.利斯英国摄影家。
他认为,个性是在拍摄人像过程中最难掌握的部分。
如果你能发现一种拍摄人物个性的奇妙方法,那么你将成为像卡什、布兰特和斯诺登那样的人像摄影大师了。
利斯认为,如果你拍摄的是供大量翻印的人像照片,那就不大可能拍摄出人物的性格。
但如果你给朋友拍摄人像,那成功的希望就大得多,大多数成功的人像照片是因为你熟悉你的被摄者,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被摄者看后一定会说:“对,这完全像我。
”雷弗.莱顿英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家。
雷弗.莱顿说:“在英国,人们似乎对人像摄影不是很重视,拍摄人像远不如拍摄时装能赚钱,如果我去拍浴衣的广告照片,收入要多得多。
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出色的摄影师,他首先应该具有拍好人像照片的能力,这是成为一人出色摄影师的必备条件。
”莱顿认为,拍摄人像时,除了需要同被摄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外,还需要在拍摄技巧和用光技术上下功夫。
他在拍摄前同被摄者进行交谈,使他显得很自然。
莱顿说,在拍摄人像前,你对用光应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你就可以集中精力于拍摄被摄者的性格和表情上。
这也就是莱顿拍摄的人像逼真、表情丰富的原因所在。
欧文.佩恩他是一个从事于“创作新式时装照片”的人像摄影家。
他创造了摄影现实主义那种朴素的、崭新的风格。
他照片的特点是,表现手法很雅致。
曾有一本杂志的艺术指导说过:“佩恩摆布被摄对象的方法,是使他们进入自我表现的境界之中。
”佩恩的妻子原是与他一起工作的时装模特儿。
关于佩恩的摄影创作活动,她是这样描述的:“当佩恩设法达到他所要求的效果时,他和他的被摄对象之间是非常紧张的,他的拍摄时间长达数小时,直到他们全部精疲力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