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禽流感

【摘要】: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的简称,是

A型禽

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传染病。人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毒株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几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感染禽流感病毒发病病例,蔓延迅速,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本文查阅有关资料,试图对人禽流感的病毒类型、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进行研究,以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禽流感;人禽流感;A型禽流感病毒;预防

1.概况:

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神秘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fowl plague),1918年fowl plague引起西班牙大流行曾使全球数千万人丧生。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1997年,香港发生高致病性病毒H5N1毒株感染人类,导致18人严重感染,6人死亡[1,2]。2003年以来,香港、韩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先后出现人禽流感疫情。土耳其2006年1月上旬报告人患禽流感已死亡5人。截止到2005年12月我国共有11个省区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7人,已经死亡3人。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特别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方法防止其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多个国际组织已建立禽流感检测网络系统,并强调有禽流感流行的地区必须宰杀所有家禽[3]。

2.禽流感病毒

2.1 病原学和生物学特性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A型,呈球形,有囊膜,直径80~120 nm,平均为100 nm,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由8股RNA节段构成,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根据外膜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任何一种HA与任何一种NA结合后即为一种血清亚型,不同禽流感病毒亚型,甚至同一亚型不同病毒株之间对不同宿主的毒力也有很大差别,血凝素抗原能使病毒颗粒吸附在细胞表面受体上并与病毒的血凝活性有关;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则是通过对受体内神经氨酸的作用、使新生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4],对人和禽类毒性较强的是H5N1和H7N1。]

2.2 致病性和理化特性

2.2.1 致病性根据其对易感鸡的致病性,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三种,无致病性禽流感不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禽类体内产生流感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其感染主要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H5、H7和H9亚型引起[5]。

2.2.2 理化特性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冷环境粪便中病毒至少能存活3个月,在0 ℃能存活30天以上,22 ℃水中能存活4天,56 ℃ 3 h、60 ℃30 min可灭活。较耐酸:在pH 4.0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病毒裸露在阳光下40~48 h可灭活[6]。对干燥、紫外线以及多种消毒剂均敏感,用紫外光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如裹在粪便中则对紫外光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3.流行病学

3.1 流行病史及传染源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有H5N1、H9N2、H7N7。当前,H5N1亚型禽流感再次蔓延亚洲,疫情还在发展中[7]。人禽流感是由鸡、鸭等禽类,特别是鸡的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所以一般是禽流感在前,人禽流感在后,发病前10天曾到过疫区,或与被感染的家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过密切接触者,有感禽流感的可能[8]。

3.2 传播途径

(1)通过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出带有H5N1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发生禽流感。(2)通过消化道感染。进食未经高温的病禽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经被污染的手进食,受到感染而发病。(3)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发病[7]。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不会传染禽流感。

3.3 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且无明显性别差

异。老年人和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是否与这类人群免疫力低下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高危人群从事家禽养殖业及同地居住的家属;或在发病前10

天去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4.临床特征

4.1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7天以内,患者无年龄、

性别差异。临床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轻度普通流感,发热、体温在37.8 ℃以上,大多数持续在39 ℃以上,热程1~7天,一般3~4天。全身中度症状较重者,如头痛、乏力、周身肌肉酸痛,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以及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症状[9]。也有患者伴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胃肠型[10]。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由脏器脂肪浸润所引起的以脑水肿和肝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症状,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11]。婴儿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阻塞、肺炎等现象,病死率高[1]。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9,11]。

4.2 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淋巴细胞

比例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数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降低。(2)血液生化:可出现转氨酶和肾功能改变。(3)胸片检查:出现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伴有胸腔积液。

4.3 病原学检查

4.3.1 病毒抗原和基因检测(1)酶联免疫法[12]:检测A型流感病毒

蛋白抗原(NP)或基质蛋白(M1)、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2)基因扩增法[13]:用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病毒。

4.3.2 病毒分离[14]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呼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4.3.3 血清学检查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4.4 预后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类型有关。感染H9N2、H7N7、

H7N2、H7N3者大多预后良好,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据目前医学资料报告,病死率>30%。影响预后的因素还与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性疾病、是否有并发症和是否及时就医有关。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人禽流感是由禽类,特别是鸡的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所以一般是禽流感在前,人禽流感在后,这是诊断人禽流感的重要线索和依据[15]。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重点是依靠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表现类似的疾病后,可做出临床诊断。

5.1 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或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症状者。

5.2 疑似病例有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A型流感病毒和H型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阳性者。

5.3 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取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其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能够排除其他诊断者[16]。

5.4 确诊病例患者有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到禽流感H 亚型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呈4倍或以上升高者。

5.5 鉴别诊断临床上应注意与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鉴别诊断主要是依靠病原学检查[11,16]。

6 治疗原则

6.1 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6.2 对症治疗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

6.3 抗病毒治疗

6.3.1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Qseltamivir,达菲)为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实验室研究表明,它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

6.3.2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有助于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但某些毒株可能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有耐药性,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选择。

6.4 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根据禽流感患者毒邪犯肺、毒犯肺胃、毒邪壅肺及内闭外脱等主证辨证施治。(2)应用中成药,如:解表清热类、清热解毒类、清热开窍化瘀类、清热祛湿类、止咳化痰平喘类及益气固脱类等。

6.5 出院标准[16]

6.5.1 13岁以上患者原则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持续7天以上:(1)体温正常;(2)临床症状消失;(3)胸部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6.5.2 12岁以下儿童应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并持续7天以上。如自发病至痊愈<21天,应住院满21天方可出院。

7 预防

对禽流感疫情,各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7]。

7.1 减少接触尽可能减少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与禽类、鸟类之间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或鸟类的接触。

7.2 加强禽类疾病的检测动物检疫部门一旦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应立即通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职业暴露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7.3 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与家禽或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条件者可在48 h以内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7.4 严格规范收治人禽流感患者医疗单位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戴防护镜、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和专门病房的设置应参照执行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的相关规定。

7.5 加强管理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7.6 鉴别病禽有下列症状的家禽最好不要购买[7]:(1)鼻孔含有带红色或血样分泌物,腿部鳞片有出血点。(2)头部浮肿、黑眼圈、头下垂和颈部肿胀。(3)出现内出血,胸骨内面,胸部肌肉及腹部脂肪和心脏均有出血点。(4)肝、肺肿大,有出血点。(5)全身肌肉呈弥漫性出血。(6)死因不明。

7.7 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制现状国际上曾经用1997年和2003年我国香港特区从人体分离出的H5N1毒株进行些研制,然而,近来发现2004年从越南患者中分离出的H5N1毒株,其抗原性与香港毒株差异甚远,故需重新进行研制[17]。我国目前人禽流感疫苗已完成临床前的研究,正在申报进入临床试验[18]。禽流感疫区和高危人群有望在近期内接种人禽流感疫苗,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

.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宠物俨然已成为许多家里不可或缺的一员,宠物与人们之间各种的亲密行为更是数不胜数。因此,宠物疾病更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又以狂犬病最为常见!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人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狼、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潜伏期长短不同,视被咬伤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咬伤程度和感染病毒剂量而异。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狂犬病发作之后无法治愈,要提前预防,积极防控。在发病动物唾液中存在大量病毒, 当咬人时, 病毒侵入伤口而感染,在周围组织中繁殖, 到一定程度, 就沿着周围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当病毒到达脊髓背侧的神经根时,便开始大量繁殖, 并侵入到脊髓的有关节段, 在24 小时内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侵犯许多部位的神经原。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 1、前驱期发病初期, 常出现头疼、不安, 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有的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温高达37.5~38℃。患者的性格或行为发生改变, 如情绪低落, 抑郁和不安, 有的易发怒。被咬伤的部位发红, 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 有肿胀, 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骚痒。进一步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 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此期一般为1~3 天, 有时可达7 天。 2、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 可出现狂犬病具有的独特症状, 如恐

水、阵发性的狂躁和流涎发作。病人想饮水时, 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 呼吸困难, 十分痛苦。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 甚至想到水, 都可引起反射性发作, 所以又称“恐水病”。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 导致呼吸困难。病人皮肤出现发绀现象, 可见瞳孔散大。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 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 病人时时出现狂躁 行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 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 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 很快即出现脱水, 体温高达39~40℃。此期一般为1~3 天。 3、麻痹期。病人渡过狂躁期转狂躁为安静, 痉挛逐渐停止, 反 应迟钝,还可少量进食, 一般家人常以为病情好转, 实际很快出现脑 神经与四肢神经麻痹, 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较短, 一般为15~20 小时。 四、病变和诊断 前驱期症状不太明显时, 一般不易诊断。诊断时要询问有无咬伤史, 或伤口处有无异常感觉可帮助诊断。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痉挛, 则不难诊断。在诊断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1、狂犬恐怖症这些病人常是有狂犬病知识或是看见过狂犬病病 人发作的人。这种人对狂犬病十分恐怖, 有咬伤部位的疼痛感而产生精神恐怖症状。但这种病人不发烧, 遇水咽喉肌肉不痉挛, 没有恐水现象。 2、破伤风两者的症状有相似处, 但破伤风潜伏期短, 为6~14 天,有外伤史。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及长时间的强直性全

动物入药改善人类健康

提到“药物开发”一词,我们或许立刻就会想到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站在工作台前,用各种试管和培养皿做实验。但实际上许多动物也为药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就是其中的11种动物: 1.青蛙皮抗生素 青蛙皮抗生素 1929年,亚历山大·弗雷明( Alexander Fleming)在一次事故中偶然发现青霉素,这项发现标志着医学新时代的开始,这个时期出现的很多抗菌药物为肺炎、猩红热和性病等以前的致命感染提供了新保护。但是对其他动物世界而言,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乔治敦大学医学院移植研究所的外科学教授迈克尔·扎斯洛夫博士说:“从最简单的水螅到人,每一种动物都会产生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它们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促使我们与细菌融洽相处。”扎斯洛夫通过他亲身经历的一次“幸运的”事故,了解到动物可以利用抗菌剂保护自己。20世纪80年代扎斯洛夫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用青蛙卵进行研究时,发现雌青蛙在摘除了卵巢后,腹部的缝合处不会发生感染,即使把它们放在未经消毒的容器里也不例外。 扎斯洛夫说:“这些动物的皮肤里储藏着浓度很高的一种特殊抗生素——抗菌肽。”这些化合物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开始进化,它们经常比常规抗菌药更加有效,因为它们主要针对微生物的隔膜,而不是细菌的蛋白质和酶。对真菌类和细菌来说,改变隔膜以便产生抗耐性,比改变蛋白质更加困难。在这方面,身体对细菌没有任何响应或者反应过强的病例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和囊胞性纤维症。

扎斯洛夫根据在青蛙皮肤里发现的抗菌蛋白质,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三次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些患者的脚上都得了因糖尿病引起的溃烂,扎斯洛夫通过实验,查看一种局部外用药膏是否能有效治疗这种感染。这项实验取得了成功,但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要求他们用该研究项目没有用过的青蛙再对这种药膏进行一次实验。扎斯洛夫正在为进一步的试验做准备,不过他表示,一家私人公司已经答应负责以后的实验费用。他说:“它是一种最先进的药物,这是这种药物取得的一次巨大进步。” 2.水蛭 水蛭 你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里可以看到水蛭,拿破仑曾颁布命令,要求每一家医院都必须有水蛭,越战期间这种生物甚至使很多人的四肢免于被切除。人类利用这种动物世界的古老医生治疗疾病已经长达数千年之久。水蛭可吸下是自身体重10倍的血液。现在在重伤后,医生会利用医学水蛭进行治疗,帮助重新接上手指或脚趾、缝合伤口,或者在整形手术后帮助皮肤恢复健康。这种淡水生物大约有650个不同品种,但是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只批准可把欧洲医蛭(Hirudo medicinalis)用于医学治疗。 这种得到批准的水蛭体型合适,它跟亚马逊水蛭不一样,后者吸取的血液更多。而且经欧洲医蛭叮咬后,人们不会感觉太痛,这是因为由数百个尖利的牙齿构成的三个颌骨,只叮咬皮肤表层。这种水蛭还分泌抗凝血剂,以确保血流畅通。欧洲医蛭具有的这些优点使它们最适合用来挽救伤者的四肢和皮肤。 美国医学水蛭销售商水蛭有限公司(Leeches USA Ltd)负责人鲁迪·罗斯伯格解释说:“如果有人的大拇指被重新接上,医生会修复动脉血管、肌腱和肌肉,但是把血液输送到循环系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的是 A. 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B. 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D. 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2 【单选题】(2分) 药物的处置是指 A. 代谢 B. 分布 C. 吸收 D. 渗透

3 【多选题】(2分)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4 【判断题】(2分) 药物的消除是指吸收,渗透,代谢,排泄 A. 对 B. 错 5 【判断题】(2分)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的学科。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A. 能由肾小管滤过 B. 能透过血管壁 C.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D. 能经肝代谢 2 【单选题】(2分) 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药物和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 B.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 C. 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D. 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犹豫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3 【多选题】(2分) 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 A. S-腺苷甲硫氨酸 B. 乙酰辅酶A C. UDPGA D. PAPS 4 【多选题】(2分) 主动转运特点 A. 转运膜对通过的药物存在选择性 B. 逆浓度梯度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汇报课海南华侨中学初二生物组陈婷婷 一、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 (1)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生物反应器及其优点。 (3)了解仿生在实际生活、社会中的应用。 (4)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在调查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交际、书写能力,特别是提问技巧。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生物反应器及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学习,树立将来在生物反应器、仿生学方面有所建树的远大志向。 二、教案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组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 三、教案准备:

教师:课前让学生按照四大组分别负责四种动物(牛、蜜蜂、猫和苍蝇),通过网络书籍查阅资料、访问调查等方法,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记录整合以课堂汇报。 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四、教案课时:1课时 五、教案过程设计: 教案内容教案 时间教案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了解动物与人类关系及 其密切是因为动物在人 类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四大组分别汇报调查的 动物:牛、蜜蜂、猫和 苍蝇,要求每组有组织 语言地尽可能多地叙述 调查的动物在人类生活 中的作用。 其它组在聆听过程中, 积极思考,尝试进行补

动物福利与人类福祉

动物福利与人类福祉 贾幼陵会长在2012年兽医大会动物卫生服务与福利分会论坛上的座谈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与动物以及与自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动物福利”一词也由此而生。国内外对于动物福利的定义很多,均从不同角度对其本质进行了阐述。其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 E)作为政府间的国际性组织,其对于动物福利的定义被广泛采纳。OI E指出,动物福利就是要让动物生活健康、舒适、安全、得到良好饲喂、能表达天生的行为,并免受痛苦和恐惧,这些要求涵盖科学管理、预防疾病、兽医治疗、人文关怀、人道屠宰等方面。其核心理念就是要从满足动物的基本需求的“人道”角度合理地饲养动物和利用动物,保障动物的健康,减少动物的痛苦,使动物和人类和谐共处。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动物福利作为一种新事务在中国也存在着多种声音。 一、动物福利在中国发展的阻力和问题 目前,国际上已有几十个国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制定并实施了动物福利法。但是,动物福利在我国很多方面还是空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动物福利”的概念理解不同。由于动物福利进入中国不久,因此大部分人对“动物福利”这个概念很陌生,“动物福利法”更是闻所未闻。国人对“福利”一词的传统释义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在国家层面,福利即为国家对国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二是在企业层面,员工

福利在企业内为员工的间接收入。保障社会福利是要花纳税人的钱。公众一般容易把“社会福利”与“动物福利”的概念混淆,从而产生抵制心理,认为人的福利还不能完全保障,怎么能够花费纳税人的钱开展动物福利,因此动物福利不被理解。此外,一些热爱动物保护事业的人,所做的超出现有法律框架的行为,也造成了不同层次人群的异议。如近两年,频繁出现的高速路拦车救狗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动物福利一般指动物(尤其是受人类控制的)不受到虐待,不应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即使是供人用作食物、为人工作、友伴或研究需要。这个立场是基于人类行为的基本道德理念,而并非像一些动物权益者将动物的地位提升至与人类相同,并在政治及哲学方面追寻更大的权益。国际上,动物福利最被广泛认可的就是“5F”原则和“3R”原则。199 7年,OIE接受了1967年英国Roger Brambell教授的概念,于当年的法典上首次发布国际间兽医的动物福利要求,即为使动物免受饥饿、营养不良的自由;免于因环境而承受痛苦的自由;免受痛苦及伤病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免受恐惧和压力的自由。该法典中的5 大自由(5F)应该是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但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这一概念仍存在理解差异。“自由”是动物自主的行为,而实际动物福利需要人的关注和给予;而其中“表达天性的自由”为更多人所不理解;且有不少人把动物福利与人的心理安慰和“虚伪”联系在一起。“3R”原则就是Reducti 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的简称,主要针对实验动物而言。近些年,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也要求科学实验研究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答案

一:名词解释 黑死病打摆子黄热病非典型肺炎黑热病伤寒面容疯牛病蜱虫病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 打摆子就是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俗称“打摆子”。 黄热病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是由黑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非典型肺炎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 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由于白蛉叮咬而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竭患者 疯牛病即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 。是一种发生在牛身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症状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病牛脑组织呈海绵状病变,并出现步态不稳、平衡失调、搔痒、烦燥不安等症状,通常在14至90天内死亡。由于种类的不同,疯牛病的潜伏期长短不同,一般在2到30年之间。 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近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现的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蜱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二:填空题 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其主要的传染源是为病人和带菌者,患者可出现体温升高,表情冷漠,皮肤出现玫瑰疹。2鼠疫又称为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上有四种主要类型即腺型、肺型、败血型,轻型等类型。人常常通过鼠蚤而被感染。 3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轻型,中型,重型,爆发型. 4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吸入含有该病菌的尘埃,进食感染该病的牲畜肉类,以及接触污染的皮毛等畜产品等途径而被感染。 5猪链球菌的种类很多,造成人猪以及多种哺乳动物感染的链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预防人感染组链球菌的主要措施包括做好消毒工作,清除传染源和病猪隔离治疗。 6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常常通过和感染人,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妊娠妇女和什么,男性主要表现患睾丸炎或附睾炎等症状。 7结核病又称为痨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经过为主的传染病,其中的结核病可传染给人,临床上用于治疗的有效的抗生素包括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 等,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8人与人之间的主要通过什么传染结核病,处于急性期的结核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而处于什么时期的患者则基本无传染性。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痰菌转阴就基本没有传染性了! 9炭疽有不同的类型和特定的感染人群,其中肺型炭疽主要感染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普通人通常是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感染炭疽,人通常是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 10流感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原是什么型流感病毒,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途径包括什么和什么,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能在任与人之间传播。治疗流感的代表性药物有什么什么什么和什么。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感康, 金刚乙胺, 白加黑, 泰诺, 海王银得菲,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人与动物的关系 摘要: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们和我们一样具有珍贵的生命,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动物,简直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动物打交道。我们该如何处理好人类动物之间的关系呢? 关键词: 动物人类关系 一.动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应该是和人平等的。 人类应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它们,而不应该伤害它们。我们应该懂得动物也是一条小生命,应像朋友一样对待它们,多给予它们一些关爱和呵护,平时多和大自然接触,去了解动物,和它们和睦相处。比如,麻雀是我们这里最多的小动物,可是近几年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麻雀的数量正在急剧的减少。其他的还有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许多动物无家可归。反过来想想,如果动物某一天有了思想反过来迫使我们种族灭绝或无家可归,我们是何种感受呢? 二.我们应当保护动物,而不应当伤害他们。 然而,事实上许多人对保护动物的意识十分淡薄,有的嘴里喊着保护动物的口号,

而实际行动却在伤害着动物。有的人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缓解紧张情绪和压力,形成偏激的心理,并把这种心理发泄在弱小的动物身上,以小动物的痛苦为乐。为了发泄,他们只能欺凌弱小、弱肉强食,把心底的愤恨都发泄在小动物身上。还有就是学生们的学习方面的压力。有的孩子在遇到学习压力时,以逃避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也有的孩子在遇到压力时,用攻击的方式来释放心中的紧张情绪。捕捉小动物就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看什么都不顺眼,看到小鸟在树上自由自在的唱歌,就捡起石子打鸟。也有的学生纯粹是为了好玩,他们把捕捉动物当成自己的乐趣,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他们去河里捉鱼,明知道鱼捉回家不能吃,又活不几天,可他们却捉了这次捉那次,只是为了自己玩的开心。 三.人类和动物都有感情。 人类和动物都是有感情的,是密不可分的朋友,就像拼图的组成部分,少了谁都不完整! 事例1.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曾经历了一场森林大火,大火过后护林员们开始上山察看灾情。有位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被烧焦的鸟。虽然已经死去,但这只鸟却如雕像一般保持着一种姿势。护林员感到有些惊奇,便用树枝轻轻地拨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膀底下钻了出来。原来,这只慈爱的鸟妈妈本能地知道有毒的浓烟会向高处升腾,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孩子们的身上,它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它们撑起了一个保护伞。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找一处安全的栖身之所。但它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丢在大火中。当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B.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D.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 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B.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C.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 3.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甲烷B.氟氯烃C.二氧化碳D.氮氧化物 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B.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D.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5.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大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A.海平面的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所致D.森林被砍伐 7.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是() ①海面上升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③腐蚀建筑物④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②积极开发氟利昂的代用品以及研制新型制冷系统,是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③对煤炭中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6.读“世界各大洲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1)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十国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 (3)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 法国仅为英国的52.5%、为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说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变化与人类健康存在的必然联系

全球变化与人类健康存在的必然联系 摘要: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气候环境、气候灾害和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健康,极端气候事件的危害更为惊人。由于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将会更为频繁,气候灾害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也会增大。全球迅速变化的背景下,人类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只能改变以往的生活生产方式。然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又间接地影响全球变化,这种影响既有促进的全球变化一面,也有减缓全球变化的一面。全球变化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它们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关键词:全球变化、人类健康、气候变暖、空气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的留来及影响 全球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中陆地,海洋和大气因温室效应而造成的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现象。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冻土消融和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气温:全球气温将升高.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人类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气温上升.就本世纪而言,较乐观的预测是全球气温将升高1.4摄氏度,最悲观的设想则认为,全球气温将上升近6摄氏度. 海洋:海平面将升高.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将可能升高20厘米至80厘米.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冰川和海上浮冰层融化(北极浮冰层厚度50年来减薄了40%).在格陵兰,自1988年以来,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已提高了2倍. 极端现象:将对未来造成损失.近几年来,极端气候现象增多.大多数专家认为,在今后50年内,法国每2年就会出现一次2003年那样的酷热(当年造成1.5万人死亡).干旱将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气温升高2摄氏度将可能使农业减产30%).在欧洲南部,降雨量将明显减少. 疾病:人类将首当其冲.据绿色和平组织说,到2050年,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每年在100多个国家造成250万人死亡)将可能翻一番,并将越过地中海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登陆.其他严重的热带疾病也将随之而来,如通过飞蝇传播而造成消化道疾病的尼罗河病毒或利什曼病毒.另外,哮喘患者也将增加,因为炎热的天气将带来更多的花粉. 生物多样性:物种将大量死亡.报道援引法国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雅多的话说,如果气候变暖继续照此速度发展,那么到2050年将会有百万物种消失,即占各种生物种类的40%,而法国本土将会有20%的物种消失.北极熊和北极的其他动物将会像珊瑚礁水域的鱼一样成为主要受害者.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威胁到鱼的生存,因为气候变暖会引起水中氧气减少. 高温与危险同时进军人类新生活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禽流感 【摘要】: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的简称,是 A型禽 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传染病。人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毒株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几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感染禽流感病毒发病病例,蔓延迅速,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本文查阅有关资料,试图对人禽流感的病毒类型、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进行研究,以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禽流感;人禽流感;A型禽流感病毒;预防 1.概况: 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神秘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fowl plague),1918年fowl plague引起西班牙大流行曾使全球数千万人丧生。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1997年,香港发生高致病性病毒H5N1毒株感染人类,导致18人严重感染,6人死亡[1,2]。2003年以来,香港、韩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先后出现人禽流感疫情。土耳其2006年1月上旬报告人患禽流感已死亡5人。截止到2005年12月我国共有11个省区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7人,已经死亡3人。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特别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方法防止其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多个国际组织已建立禽流感检测网络系统,并强调有禽流感流行的地区必须宰杀所有家禽[3]。 2.禽流感病毒 2.1 病原学和生物学特性

重大动物疫病培训资料

重大动物疫病培训资料 重大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扩散的特点,一旦蔓延很难扑灭,有的会给人类健康及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加以消除。因此,对动物疫病,首要的是防止其发生与流行。根据目前现状,动物饲养以农户为主,生产分散,防疫基础薄弱,疫病种类多,蔓延范围广,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妨碍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工作,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重大动物疫病具体说就是动物传染病。 一、动物传染病的概念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一)、传染病的特征: ⒈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⒊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⒋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⒌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⒍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周期性、季节性) (二)、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传染病的病程): ⒈潜伏期;⒉前驱期;⒊明显(发病)期;⒋转归期(灰

复期) (三)、传染病分类: 一类疫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一类疫病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14种。 二类疫病:是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 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 (四)、感染的类型: ⒈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⒉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⒊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⒋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⒌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⒍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⒎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二、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全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和措施

全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和措施 摘要: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研究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机构和科学家的重视,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从全球环境恶化对人体的健康威胁方面出发,阐述了几种因全球环境恶化而产生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如虫媒疾病、水媒疾病、过敏性疾病、动物传媒疾病和新病毒等。 关键词:健康疾病气候变化现代化 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己基本完成,正在步入信息化时代,而发展中国家已经或将要进入大规模的现代工业化、现代农业化建设,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人类几乎在所有的领域影响着大自然系统,从显微镜所看到的微观世界到宏观的宇宙天体[1]。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工业、农业现代化和大量合成化学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大量农药和杀虫剂、除草剂的应用,极大地满足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交通技术和运输工具也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移动的物流(包括货物、食品等)、信息、人口等以及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高度融人和依赖,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大气质量的变化,这些给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了威胁[2]。 1.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有着密切联系[3]。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类活动,其中人类活

动对近年来气候变化作用明显。 1.1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几度达到最高记录,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冰川融化,降水分布发生变化,海平面上升15-25cm,这些变化无法用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和火气能量交换等自然变化过程来解释[4]。IPCC也断定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有很明显的影响,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5]。 1.2自然因素 湿地生态系统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重要产生地之一,湿地生态系统有机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向大气中排放。据估计全球湿地每年约释放1·5亿吨甲烷,约占每年大气总甲烷来源的25%[6]。其他如火山爆发、太阳活动、地壳运动、大气环流变化也可能影响到全球气候变暖[7]。 2.全球变暖造成的人类健康问题 全球变暖将直接给人类的健康方面带来许多问题,这类问题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虫媒疾病 虫媒传播疾病是病原体由虫媒作为中间宿主或寄生繁殖,继而传播到人的疾病[8]。气候变暖引起气候带的改变,热带边界扩大到亚热带,会引起虫媒疾病传播的地理分布扩大,使发病区向北推移,增加虫媒疾病的传播。例如我国江南一带的恙虫病,1989年、1990年在天津出现,恙虫病的流行区向北推移4个纬度[9]。气候变暖及其造成的极

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

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 保持身体健康、防病治病、延缓衰老是人们的愿望。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很多疾病可用各种各样的动物来治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动物药有461种。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广泛使用的动物药材很多,例如牛黄、鹿茸、麝香、龟板等等,都是有药用价值的宝贵资源。 “牛黄解毒丸”、“六神丸”是著名的中成药,牛黄是这些药的主要成分。你知道牛黄是从哪里来的吗?原来牛黄就是牛的胆结石,因为牛的胆结石为黄色,所以称为牛黄。牛黄一般多生在10岁以上老牛的胆囊中,而牛患胆结石的机会只有千分之几,因为天然牛黄十分难得,所以,1克牛黄的价格要比1克黄金的价格高出几倍。不过科学家已能通过手术的方法,人为地在牛的胆囊中生产牛黄,现在牛黄的产量已大大增加了。 在动物园中,我们见过梅花鹿或马鹿等动物,它们的头上常常长着形状各异的角。它们每年都换新角,生长中的鹿角在骨心外包有带茸毛的皮肤。我们称它为鹿茸。鹿茸是一件宝贝,它可提高人体的活力,促进新陈代谢,特别是能增强大脑的机能,历代医书都把鹿茸称为“药中之上品”。此外,鹿肾、鹿血、鹿骨、鹿尾和鹿鞭等都可入药,真是“鹿身百宝”。

但是,野生的梅花鹿已不足1000头,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此,要多产鹿茸和鹿肉,唯有发展人工养鹿。 麝是一种小型鹿类。麝香是雄麝的麝香腺分泌的一种物质,在中药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六神丸”、“麝香蟾酥丸”、“麝香膏”等均用它作原料。麝香有浓厚的香味,所以,它又是高级香水和香料的原料。 不要以为海马是海里的马,其实它是一种鱼类,因为它的头形像马,所以称为海马。海马可供药用,素有“南马北参”之称,意思是海马与吉林人参齐名,有健身、强心、止痛和催产等功效。 哈士蟆是东北地区产的中国林蛙。干制的雌性林蛙整体称为哈士蟆,晒干的输卵管称为哈士蟆油,是中药里名贵的补品,用于补虚、退热。因为中药对它的需要量很大,近来已有不少地方进行人工养殖。 蝎子是蜘蛛的近亲。因为它会螫刺人,所以常遭人们的憎恶和厌弃。其实蝎子以小虫为食,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了许多危害人类的小虫,它的功大于过。而且,蝎子可做中药,称为全蝎,去毒的尾部称为蝎梢。它们可治疗小儿惊风抽搐、大人半身不遂等十多种疾病。蝎毒还能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癌症是使人不寒而栗的恶疾,人们谈癌色变。为了减弱和终止癌症对人类的威胁,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在各个领域中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编制人审核人 班级小组姓名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3.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应采取那些措施。 【技能目标】 利用不同图表资料分析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并提出有效措施。 【情感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全球变暖原因影响,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气候变化与古代文明兴衰的关系。

2、收集、分析、整理相关资料,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重难点】 1、正确认识全球变暖原因 2、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措施 【课时】1 【学法指导】 注意深入思考学案中每一个问题,循序渐进,探究过程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不要只记最后的结果,疑惑点可以与同学探讨; 【学习过程】 【情景设置】教材引言 一、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探究一.阅读教材,结合图4-3-2,过去的全球气候 变化的情况。 (1)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 (2)研究过去气候变化通常划分哪几个时期? 、、 (3)读图4-3-2,你能总结出15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吗? 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期和期交替,

大致以年为周期。冰期时,冰川从向,从向推进,气候 明显变;间冰期时冰 课前评价ABCD课后评价ABCD 川,气候变。当前地球气候正处于中。 ②、“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也发生过显著变化, 大量史料表明,500年来我国气候的变化表现为15、17、19世纪的期和16、18、20世纪的期交替出现。 ③、百余年来,仪器观测时期的全球气温变化,也 是冷暖交替,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时期;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____年代全球气候逐渐_____,此后30多年全球气候有所变____,从20世纪____年代末开始,全球气温又逐步______,并呈现加速态势。 【自我小结】对该部分内容做个自我总结吧: 过去全球气候处于不停的中,全球气候受多种因素 影响很复杂,如受、、、等因素影响。地质时期的气候 变化状况总体表现为的期和的期交替,当前地球气候正 处于的期。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探究二:气候变暖是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原因是什么呢?阅读教材结合图4-3-3思考: 1、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变 化趋势?同期全球气温有何变化趋势?特别是(时间)以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目前,全球环境的变化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土壤植被覆盖方面的研究,而土壤植被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2004年,在“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地球经历了冰期与间冰期的演替,对生物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由于人类进化与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森林砍伐严重,绿地减少,对地球的生命系统产生了巨大地威胁。Robert K. Dixon[1]等人(1999)指出,森林生态系统已对全球变化产生强烈的反馈作用。这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做了成功的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研究到位。目前,已经有55个国家运用通用的方式与模型估算森林中的碳库,并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在将来,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政治条例,那么各个纬度和地方的森林都会减少,温室气体则会增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来控制。 浓度的增加和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全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CO 2 长季节,使一些地区更加适宜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全球环境的变化,也可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很大的损失,大范围的森林被破坏,大片农田受 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有所增到损害。Pekka E. Kauppi[2]等人(1992)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CO 2 加,但是大气中污染物中有很多具有肥力,虽然它们也会对作物产生损害,但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能 浓度升高所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的力有时可以掩盖其对作物的破坏程度。另外,大气CO 2 浓度升高出现了额外多的C供应,这些额外多的变化会导致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动。由于大气CO 2 C经大气一植物-土壤途径流动。赵平,彭少麟[3]等人(2001)研究了大气CO 浓度的升高与森林结构和 2 浓度升高对森林植物生长,冠层结构的影响,并对此引发的生物量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大气CO 2 增量的分配,凋落物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这些受影响的生物要素和生态过程会引起群落内植物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对资源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气候变暖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刘国华[4](2001)、王叶[5](2006)等系统地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树种以及森林土壤的影响,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指出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核心问题与研究重点作了展望。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是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它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 是更新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再者,干扰导致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王纪军[6]等(2004)回顾了目前研究森林演替的几种方法,即马尔科夫模型、林窗模型( GAP) 、陆地生物圈模型(BIOME) 和非线性演替模式等;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MARK EMMERSON[7]等人(2005)根据经验数据详细描述历年分布在社区的影响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不仅仅取决于物种数量,还涉及到降水、养分循环和温度等属性。 目前,森林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的森林面积有4.1*109公顷,植被和土壤中含有1146皮克碳,其中37%在低纬,14%在中纬,49%在高纬。2/3以上的碳集中于土壤与泥炭沉积层中。低纬度的碳的总量变动较大,中高纬变动相对较小,

动物疫病小论文

浅析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1 、严格的疫情保密制度影响了疫病防治,动物防疫体系机制不清,体制的障碍使防疫难以实行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化监控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疫情发生,但是,真正通报的屈指可数,虽然人家部心知肚明,却是因为没有通过正式途径,致使疫情流通泛滥,采取措施小,紧急预案尤法启动,如山东、河南等地发生的口蹄疫凶为没有通报,当地政府不作适当处置,给我国的动物防控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兽医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覆盖了从饲养、加工、运输、贮藏、销售到餐桌的全过程,而我国的防疫、检疫和卫生监督却被分为几段。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不同,由于职能界定的模糊和交叉,在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互相扯皮、相互推诿的问题,从而使疫病控制的整体工作出现多种漏洞和失误。 2、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动物防疫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安全生产发展为核心,还没有转变到动物防疫工作是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上来,没有把人类发乍的一些新疫病与人畜共患病相当大的联系来看待。 3、防疫体系不健全,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技术手段落后,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4、技术支撑体系支持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的兽医实验室以各级畜牧兽医站、兽医卫生监督所附属实验室为主,这些实验室承担的任务也特别庞杂,严重缺乏合格的技术人员,技术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农业大专院校的兽医实验室虽然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运转困难,不能参与到动物疫病防治的主战场。 5、信息采集和处理设备不足,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 6、法律体系不完善兽医法规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 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但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如《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没有提及监控方面的内容。同时,《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和脱节,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同时因有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存在执法犯法现象。 7、缺乏完善的防疫补偿机制 我国目前只对口蹄疫和禽流感防治中捕杀的患病和同群动物给予适当补助,而且补助标准低,农民损失大,严重影响了对疫情的快速处理,导致一些地方疫情的蔓延。 8、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隐患多 我国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生产力水平低、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布局不尽合理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突出的问题一是生产经营主体相当分散。我国幅员辽阔,尤其是牧区地广人稀,防疫工作量大、条件艰苦、成本费用高。散养户往往成为防疫工作的死角,成为重大动物疫情频发地。二是管理粗放,防疫工作不落实。相当一部分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生产管理粗放,有的饲养场建在公路边,完全是开放式饲养,人流、物流不作任何限制;有的养禽场与候鸟或野生禽鸟不能隔离,鸡、鸭、鹅混养。更严重的是相当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没有建立规范的免疫档案、防疫规程和监测机制。三是广大农村散养户大都是在居家庭院饲养牲畜和家禽,人畜、人禽不能分居,甚至是同一口锅煮食品和饲料,卫生条件恶劣,人与畜禽长期密切接触,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交叉感染、传播。 9、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弱化,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在整个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中,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