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荷载计算
混凝土梁的自重和荷载计算规程

混凝土梁的自重和荷载计算规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载元素,其自重和荷载计算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梁的自重和荷载计算规程,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混凝土梁的自重计算规程自重是指混凝土梁自身重量产生的荷载,其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混凝土的密度:混凝土的密度是自重计算的基本参数,常用的混凝土密度为2400 kg/m³。
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其密度。
2. 计算梁截面的体积:混凝土梁的自重与其截面的体积有关,可以通过梁截面的几何形状计算得到。
3. 计算混凝土梁的自重:自重计算公式为自重 = 密度× 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自重计算通常只考虑混凝土自身重量,而不考虑其他附加物质,例如钢筋、预应力材料等。
二、混凝土梁的荷载计算规程除了自重荷载外,混凝土梁还需要考虑外部荷载作用在其上,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荷载:1. 建筑荷载:建筑荷载是指建筑物本身的重量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例如人员活动荷载、设备荷载等。
其计算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一般以单位面积的荷载作用于梁上。
2. 雪荷载和风荷载: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混凝土梁还需要考虑雪荷载和风荷载的作用。
雪荷载和风荷载的计算通常根据当地的设计规范进行,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
3. 响应荷载:响应荷载是指与混凝土梁振动有关的荷载,例如动力荷载和地震荷载。
这些荷载的计算需要根据结构的振动特性和土壤的动力特性进行。
在荷载计算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荷载进行合理的组合和计算,以保证混凝土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观点和理解在混凝土梁的自重和荷载计算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特别关注:1. 准确的参数选择:在计算中,需要准确选择混凝土的密度和相关荷载参数,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密度和荷载参数的选择可能导致结果的差异,因此需要仔细选择。
2. 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考虑:混凝土梁的自重和荷载计算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梁上线荷载计算文3页word

梁上线荷载标准值计算本工程梁上线荷载标准值有:外实墙(不开窗洞),开窗外墙(带飘板与不带飘板),内实墙(因建筑需要与剪力墙同厚度的内墙),内隔墙,开门洞内墙,客厅出阳台玻璃门,阳台与入户花园拦河,梯梁上楼梯板等。
墙容重均取10KN/m3,其荷载在PKPM中输入的计算方法如下:1.外实墙厚度为200mm,外帖50mm厚饰面,内表面为20mm水泥砂浆面层。
10KN/m3*(0.2m+0.05m)+0.02m*17KN/m3=2.84KN/m2线荷载为:q=2.84KN/m2*h(墙高)12.外墙开窗(带飘板)按外实墙(墙容重取18KN/m3)如第一类型计算。
线荷载为:q=(18KN/m3*0.2m+0.5KN/m2+0.34KN/m2)*h=4.44KN/m2*h2外墙开窗(不带飘板)按等效总重量计算。
如:墙厚200mm,外帖50mm 厚饰面,内表面为20mm混合砂浆面层。
墙高2.65m,梁跨度为4.5m,窗洞为1.2m*1.6m。
2.84KN/m2 *(2.65m*4.5m-1.2*1.6)+(1.2*1.6*0.45)/4.5m=6.51KN/m3.内实墙厚为200mm,两边均为20mm厚混合砂浆。
10KN/m3*0.2m+0.04m*17KN/m3=2.68KN/m2=2.68KN/m2*h(墙高)线荷载为:q44.内隔墙墙厚为100mm,两边均为20mm厚混合砂浆。
10KN/m3*0.1+0.04m*17KN/m3=1.68 KN/m2线荷载为:q 5=1.68KN/m 2*h (墙高)5.开门洞内墙按单跨简支梁上最大弯矩等效的均布荷载输入。
如:(1)跨度为l=2.35m 的梁上有尺寸为0.8m*2.1m 的门洞。
已知内隔墙线荷载为q 5=1.68KN/m 2*(3.15m-0.45m )=4.54KN/m ,门顶荷载等效为集中荷载F a =F b =1.68KN/m 2*(3.15m-0.45m-2.1m )*0.8m/2=0.42KN 布于门洞两端。
楼屋面荷载、梁墙荷载计算计算

梁上开门并开窗
4.994.804.704.614.51
楼屋面荷载、梁墙荷载计算:活载荷q:
本工程楼屋面设计活载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除特殊说明外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采用,楼屋面设计活载为:卧室、厅:1.5kN/m 2,厨房、卫生间、梯间:2.0kN/m 2,阳台:2.5kN/m 2
夹层:2.5kN/m 2, 上人屋面:1.5kN/m 2, 不上人屋面:0.7kN/m 2恒载荷g:
楼面按方块大理石面层:1.2kN/m 2
屋面按预制混凝土架空隔热层:1.8kN/m 220厚空心砖砌体:3.2kN/m 2
层高3.0m,梁上开窗荷载按70%实墙荷载计算。
4.42
4.324.224.134.03
梯板面荷载恒载标准值:( ι=n*b)
+水磨石面层:n*(b+h)*δ0*ρ0/ι= 0.65*(b+h)/b +踏步:n*0.5*b*h*25/ι= 12.5*h
+斜板:n*δ*25*b/cos α/ι= 25*δ/cos α+板底抹灰:n*δ1*17*b/cos α/ι=0.34/cos α
跨中弯距 M=q*ι*ι/8/cos α 配筋 M/0.9/f y /(h-25)
梯板荷载及配筋计算计算(按水磨石面层0.65kN/m 2)。
梁的计算公式口诀

梁的计算公式口诀1.静力平衡公式:ΣF=0,ΣM=0。
梁在静力平衡状态下,总受力合力为零,总受力合力矩为零。
2.支持反力计算公式:ΣF=0,ΣM=0。
梁在支持点的受力合力为零,受力合力矩为零。
3.弯矩公式:M=(−1)△/L。
弯矩与梁的抗弯刚度成反比,与梁的长度成正比。
4.剪力公式:V=qL/2,q即为梁上的分布荷载。
横断面距离梁中点的剪力与梁上的分布荷载成正比。
5.弯矩-曲率公式:M=EIκ,κ为梁的曲率。
弯矩与曲率成正比,弯矩与弯矩容许值成反比。
6.梁的挠度公式:δ=5WL^4/384EI,W为作用于梁上的荷载。
梁的挠度与作用在梁上的荷载成正比,与梁的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长度的四次方成反比。
7.梁的自振频率公式:f=1/(2π)√(k/m),k为梁的刚度,m为梁的质量。
梁的自振频率与梁的刚度成正比,与梁的质量成反比。
8. 梁的动力响应公式:y(t)=Ae^(−αt)sin(ωt+φ),A为初位置,α为阻尼系数,ω为自振角频率,φ为初位相角。
梁的动力响应与初位置成正比,与阻尼系数、自振角频率、初位相角相关。
9. 梁的临界荷载公式:Pcr=π^2EI/L^2,Pcr为梁的临界荷载。
梁的临界荷载与梁的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10.梁的截面模量公式:S=I/c,S为截面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c 为截面中性轴到最外纤维的距离。
梁的截面模量与截面惯性矩成正比,与截面中性轴到最外纤维的距离成反比。
以上是关于梁的计算公式的口诀,可以帮助记忆和应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还需要结合材料力学、力学静力学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结构荷载等计算

一、梁、板、柱结构布置及尺寸计算1、梁结构布置及尺寸计算○1、○2、○16、○17轴上:AB跨:L=4800mmh=(1/10~1/18)L=267mm~480mm 取h=450mmb=(1/3~1/2)h=150mm~225mm 取b=240mm故:b×h=240mm×450mm同理:AD跨:b×h=240mm×500mm CG跨:b×h=300mm×300mm DH跨:b×h=240mm×500mm GJ跨:b×h=240mm×450mm○3、○7、○11、○15轴上:HJ跨:L=3600mmh=(1/10~1/18)L=200mm~360mm 取h=400mmb=(1/3~1/2)h=133mm~200mm 取b=240mm故:b×h=240mm×400mm同理:AD跨:b×h=240mm×400mm DH跨:b×h=240mm×500mm○4、○6、○12、○14轴上:BE跨:L=5100mmh=(1/10~1/18)L=283mm~510mm 取h=600mmb=(1/3~1/2)h=200mm~300mm 取b=300mm故:b×h=300mm×600mm○5、○13轴上:EJ跨:L=7500mmh=(1/10~1/18)L=416mm~750mm 取h=600mmb=(1/3~1/2)h=200mm~300mm 取b=300mm故:b×h=300mm×600mm○8、○10轴上:HJ跨:L=3600mmh=(1/10~1/18)L=200mm~360mm 取h=400mmb=(1/3~1/2)h=133mm~200mm 取b=240mm故:b×h=240mm×400mm同理:AD、DH跨:b×h=240mm×500mm1/9、1/10轴上:GJ跨:L=4800mmh=(1/10~1/18)L=267mm~480mm 取h=500mmb=(1/3~1/2)h=150mm~250mm 取b=240mm故:b×h=240mm×500mm同理:FG跨:b×h=240mm×300mm(后面的同上方法计算)2、板结构布置及尺寸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知: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厚度要满足一下几点:①一般情况,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最小厚度为;②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00 ,且要求双向板的板厚不小于跨度的1/45(简支),1/50(连续);单向板的板厚不小于跨度的1/35(简支),1/40(连续)。
(整理)梁上线荷载计算文

梁上线荷载标准值计算本工程梁上线荷载标准值有:外实墙(不开窗洞),开窗外墙(带飘板与不带飘板),内实墙(因建筑需要与剪力墙同厚度的内墙),内隔墙,开门洞内墙,客厅出阳台玻璃门,阳台与入户花园拦河,梯梁上楼梯板等。
墙容重均取10KN/m3,其荷载在PKPM中输入的计算方法如下:1.外实墙厚度为200mm,外帖50mm厚饰面,内表面为20mm 水泥砂浆面层。
10KN/m3*(0.2m+0.05m)+0.02m*17KN/m3=2.84KN/m2线荷载为:q1=2.84KN/m2*h(墙高)2.外墙开窗(带飘板)按外实墙(墙容重取18KN/m3)如第一类型计算。
线荷载为:q2=(18KN/m3*0.2m+0.5KN/m2+0.34KN/m2)*h=4.44KN/m2*h外墙开窗(不带飘板)按等效总重量计算。
如:墙厚200mm,外帖50mm厚饰面,内表面为20mm混合砂浆面层。
墙高2.65m,梁跨度为4.5m,窗洞为1.2m*1.6m。
2.84KN/m2 *(2.65m*4.5m-1.2*1.6)+(1.2*1.6*0.45)/4.5m=6.51KN/m3.内实墙厚为200mm,两边均为20mm厚混合砂浆。
10KN/m3*0.2m+0.04m*17KN/m3=2.68KN/m2线荷载为:q4=2.68KN/m2*h(墙高)4.内隔墙墙厚为100mm,两边均为20mm厚混合砂浆。
10KN/m3*0.1+0.04m*17KN/m3=1.68 KN/m2线荷载为:q5=1.68KN/m2*h(墙高)5.开门洞内墙按单跨简支梁上最大弯矩等效的均布荷载输入。
如:(1)跨度为l=2.35m的梁上有尺寸为0.8m*2.1m的门洞。
已知内隔墙线荷载为q5=1.68KN/m2*(3.15m-0.45m)=4.54KN/m,门顶荷载等效为集中荷载F a=F b=1.68KN/m2*(3.15m-0.45m-2.1m)*0.8m/2=0.42 KN布于门洞两端。
梁上线荷载标准值计算

梁上线荷载标准值计算本工程梁上线荷载标准值有:外实墙(不开窗洞),开窗外墙(带飘板与不带飘板),内实墙(因建筑需要与剪力墙同厚度的内墙),内隔墙,开门洞内墙,客厅出阳台玻璃门,阳台与入户花园拦河,梯梁上楼梯板等。
墙容重均取10KN/m3,其荷载在PKPM中输入的计算方法如下:1.外实墙厚度为200mm,外帖50mm厚饰面,内表面为20mm 水泥砂浆面层。
10KN/m3*(0.2m+0.05m)+0.02m*17KN/m3=2.84KN/m2线荷载为:q1=2.84KN/m2*h(墙高)2.外墙开窗(带飘板)按外实墙(墙容重取18KN/m3)如第一类型计算。
线荷载为:q2=(18KN/m3*0.2m+0.5KN/m2+0.34KN/m2)*h=4.44KN/m2*h 外墙开窗(不带飘板)按等效总重量计算。
如:墙厚200mm,外帖50mm厚饰面,内表面为20mm混合砂浆面层。
墙高2.65m,梁跨度为4.5m,窗洞为1.2m*1.6m。
2.84KN/m2 *(2.65m*4.5m-1.2*1.6)+(1.2*1.6*0.45)/4.5m=6.51KN/m3.内实墙厚为200mm,两边均为20mm厚混合砂浆。
10KN/m3*0.2m+0.04m*17KN/m3=2.68KN/m2线荷载为:q4=2.68KN/m2*h(墙高)4.内隔墙墙厚为100mm,两边均为20mm厚混合砂浆。
10KN/m3*0.1+0.04m*17KN/m3=1.68 KN/m2线荷载为:q5=1.68KN/m2*h(墙高)5.开门洞内墙按单跨简支梁上最大弯矩等效的均布荷载输入。
如:(1)跨度为l=2.35m的梁上有尺寸为0.8m*2.1m的门洞。
已知内隔墙线荷载为q5=1.68KN/m2??*(3.15m-0.45m)=4.54KN/m,门顶荷载等效为集中荷载Fa=Fb=1.68KN/m2*(3.15m-0.45m-2.1m)*0.8m/2=0.42 KN布于门洞两端。
PKPM里面的梁间荷载

PKPM里面的梁间荷载,一般的就是梁上墙所产生的荷载。
计算时,设墙为二四墙取普通砖容重18(一般用的是普通机制砖,取19)KN/米3,摸灰层取17(石灰沙浆,混合沙浆)KN/米3,这么一来,每平方墙面产生的荷载为:19乘0.24+17乘0.02乘2=5.24 KN/平米(摸灰层一般取20厚,双面摸灰,所以要乘以2。
)最后,用5.24乘以梁上墙高,就得梁上荷载。
5.24是一个用得很多的数据,熟悉了就自然知道,算的时候直接用。
pkpm中的荷载输入:当建筑模型建好后,输完楼板上的恒载、活载后,输梁上荷载时:那么梁上的恒载应该包括那些呢?活载应该包括哪些呢?“楼面荷载传导计算”是做什么用的??梁上的恒载是不是包括:主梁:梁的自重+梁上自承重墙重楼板下的主梁:梁的自重。
还要不要加上主梁上的次梁的自重、楼板的自重和其上所承担的荷载?柱子上的恒载是不是只包括其所在的楼层这个区段内自重,要不要加上该楼层以上的荷载?这样理解对吗?:在楼板上布置完恒载和活载后,布置梁的荷载时只考虑梁自身的自重。
然后在荷载导计算中就把梁所承担的所有荷载就算出来了?一般只要输入楼板上的恒载和活载,注意楼板恒载应包括楼板自重(钩选了自动计算楼板自重的除外)。
程序会自动将楼面荷载传导至梁上,因此梁上一般只要输入上面一层的填充墙自重作为恒载,所有梁柱的自重都不需要输入,程序会自动计算。
对于柱子,一般不用输入荷载,所有梁传来的荷载会自动倒算到柱子上。
以上是一般情况,要注意按实际情况输入荷载。
比如说梁上没有填充墙,但是有一个比较重的设备,那么就不用输入梁的恒载,但要按设备的实际作用力输入梁上活载。
再比如柱子在中部受到一个水平力,例如设置了一个雨篷斜拉杆拉在柱子上,那么就要输入柱子的活载。
楼面荷载传导计算就是把楼面的荷载传至梁上,再把梁的荷载传至柱上,再把柱的荷载传至最低层,为基础计算做准备。
pkpm梁间荷载,均布、集中荷载分别指什么?加载在哪里呢?均布荷载(jun bu he zai)distributed load(uniform load)连续作用在构件表面的较大面积上,不能看成集中荷载,且任意两个荷载的大小方向均相同的荷载称为均布荷载集中荷载是对应于均布荷载的一个概念,其作用面积相对于被作用的面来说很小,可以简化成一个点的荷载就是集中荷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上荷载主要是梁自重、梁上墙体重和板传来的荷载。
1、梁自重:比如250m m ×600mm 的混凝土梁,其表面为20厚水泥砂浆打底,外加涂料抹面。
那么,梁自重标准值为:0.25×0.6×25+0.02×20×(0.25+0.6×2)=4.33kN/m 但在计算梁自重时要注意,当梁和板整浇时,如果板上荷载按照轴线尺寸计算的话,梁高要减去板厚。
如图
图 梁截面尺寸示意
计算梁自重时,梁高为500mm 。
同时梁侧抹灰也相应改变。
梁自重标准值为:0.25×0.5×25+0.02×20×(0.25+0.5×2)=3.625kN m
2、梁上墙体重量
框架结构在PMCAD 输模型时也要计算梁上墙体重量,作为梁间荷载输入。
有些设计资料上给出了双面粉刷的墙体重量。
比如200厚加气混凝土墙体加双面粉刷的重量是2.08kN m ,这是按20厚混合砂浆粉面计算的。
加气混凝土的容重为7.0~7.53
kN m ,则0.2×7.0+0.02×2×17=2.08 kN m 。
若是内墙,直接采用此值即可。
若是外墙,就要根据外墙装饰情况调整墙体。
比如,200厚加气混凝土外墙,室内装饰为20厚混合砂浆打底,涂料抹面,外墙为面砖,则墙体重量为0.2×7.0+0.02×17+0.7=2.44kN m 。
若外墙为大理石或外墙设有保温等,墙体重量与所给双面粉刷重量相差更大,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当墙上有门窗洞口时,可分别计算墙体重量和门窗重量,然后,简化为作用在梁上的均布荷载。
比如,开间3.6m ,层高3.0m ,梁高500mm ,窗户尺寸为1800mm ×2100mm 墙体为200厚加气混凝土墙,窗为铝合金窗,柱尺寸为500mm ×500mm 那么梁上墙体线荷载为
3、板传到梁上的荷载
若某一梁是相邻两个单向板的支座,梁上线荷载为板上面荷载乘以单向板本跨跨度即可。
如图
图 梁受荷范围
B-1是单向板,L-1所承受的荷载如图阴影所示,假定两块单向板上设计面荷载为215/kN m ,则L-1上线荷载为()3 2.415 1.5 1.21540.5/22kN m ⎛⎫+⨯=⨯⨯= ⎪⎝⎭
双向板向梁上传导荷载可按如下方法。
如图
图 双向板荷载传导
将一个双向板ABCD 的四个角点向板块内部分别做0
45射线,相交后如图图,梁AD 和BC 上线荷载为梯形,梁AB 和DC 上的线荷载为三角形。
假定双向板设计面荷载是215/kN m ,那么梁AB 上的分布线荷载为图
(a ) (b )
图 三角形荷载梁 图中 3.621527/q kN m =⨯=
对两端简支的三角形荷载单跨梁,其支座反力为 跨中最大弯矩max 3.61227 3.6213 3.6229.16A M F kN m =⨯-⨯⨯⨯⨯=⋅
有些设计人员会将三角形荷载或梯形荷载按合力相等的原则简化为均布荷载。
则等效的均布线荷载' 3.612 3.627q ⨯=⨯⨯,'13.5q kN m =。
按照等效均布线荷载算得的跨中弯矩为2max 113.5 3.621.878
M kN m =⨯⨯=⋅ 相差(29.1621.87)21.8733%-=,误差较大。
若想简化,可按照跨中最大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等效。
设AB 跨为l ,则当为三角形荷载时,跨中弯矩为 令22812e q l ql = 的23
e q q = 上例中27q kN m = 则2max 272 3.629.1683
l M kN m ⨯=⨯⨯=⋅ 图 三角形荷载两端简支梁等效荷载 当梁两端为固定端时,同样按照跨中弯矩相等的原则,可推导出等效均布荷载58e q q =
图 三角形荷载两端固定梁等效荷载
梁AD 和BC 上的线荷载为梯形,根据跨中弯矩相等的原则可推导出等效均布荷载。
如图
图 梯形荷载两端简支梁等效荷载
图 梯形荷载两端固定梁等效荷载 图中a l α=
荷载值计算出后,对多跨连续梁,活荷载存在最不利布置,也即活荷载并不是满布在各跨会产生内力最大值,图 (c)分别为计算不同截面内力时活荷载的布置情况。
()a 1max 3max 5max (),(),()M M M 的活荷载布置
()b max ()B M 的活荷载布置
()c 2max 4max (),()M M 的活荷载布置
图 活荷载不利布置
对于次梁,主梁对次梁的作用简化为简支,忽略了主梁对次梁的弹性约束作用,也即忽略了支座抗扭刚度对梁内力的影响,为了考虑主梁对次梁的弹性约束作用,可用调整荷载的方法解决,减小活荷载,加大恒荷载,即以折算荷载代替实际荷载。
次梁折算荷载: 折算恒荷载:g ’=g+4
p 折算活荷载:p ’=p 4
3 式中:g , p 为实际的恒荷载,活荷载
g’ , p’为折算的恒荷载,活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