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01-05近现代史真题.
历史考研中国史论述题(05年之前各名校真题)

史学动态题预测: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状态研究著作基本线索对一本书进行评述西学东渐过程与东学西渐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特征中国近代与列强的关系世界市场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中外交流官修史书重要理论问题法典集合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思想(战国汉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尊王攘夷思想何为“十通”(96南大)嘉靖倭难的前因后果简述《宅地法》的内容《人民宪章》的六点要求三环外交简述六五战争19世纪末德国、英国和法国的社会立法措施并评价其历史意义试析麦卡锡主义产生的政治下社会根源1878年柏林会议的结果(98南大)里夫人民的反帝斗争尤里卡计划17世纪三十年战争对欧洲国际局势的影响(99南大)列出元代修撰的三部正史十通中清代编修的“四通”指的是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共产党宣言》产生的经过及意义(99南大)比较16世纪英国与俄国所建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00南大)李本尔(00南大)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00南大)犹太民族自迁居迦南到西罗马帝国覆灭在异族的统治下遭受的灾难(00南大)马志尼法西斯的原意蒙古西征的具体过程及其对中亚的影响(00南大)列举英德法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列举英国相对衰落的原因列举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三个重要思想流派1500年以来几个国际格局的基本内容二战对人类心理及社会意识的影响五年内两个史学热点问题的看法关于六朝的十二部正史并就艺文志和地理志谈谈后人的校补考证结合家族谈谈婚、宦、学与六朝士族的关系六朝在中国历史中地位这一问题的看法简述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简述1938年10月前正面战场的三次会战评清末保路运动试述“改组派”的主要活动试析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及原因中国戊戌变法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异同点英国近代逐渐衰落的原因1919年到1945年美英法德日五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以中国、英国、日本、荷兰两国为例分析近代世界体系的变化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异同试述自隋到清漠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强大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论“复故爵田宅”的意义斐扬派执政期间所颁布的反封建法令(98东师)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后果(98东师)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特点(98东师)查士丁尼(99东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99东师)近代殖民主义的发生、发展、演变(99东师)卡德纳斯改革的主要内容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流派(00东师)近代理性主义评价简述蒙巴顿方案的主要内容(00东师)《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国策基准奥康诺的土地计划苏加诺综合型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00东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凯末尔的法制改革汉萨同盟的历史地位(01东师)妥协在1787年宪法中的作用欧洲列强瓜分“奥斯曼遗产”的原因及后果(02东师)胡司战争的伟大历史影响巴尔干半岛民族的觉醒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瓦解(02东师)近十年鸦片战争史研究综述林纾邹容的《革命军》的主要内容及意义(95南开)塘沽协定对华北政局的影响(95南开)陈天华经济史、专门史研究综述及书目简评“改订新纲运动”(04上大)简述“山东问题”的由来(04上大)中国收回海关主权的历程(04上大)马克思主义古代史1、法老建立金字塔的基本原因(01华师)2、试析古代史上生产较为落后的民族能征服较先进地区的原因,并举两个例子说明(01华师)3、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和基本表现形式(01华师)4、婆罗门教育佛教的异同(01华师)5、斯巴达的阶级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其成因(01华师)中世纪史中古英法从议会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的历史道路,并分析英法专制君主制的历史作用(01华师)近代史评价哥伦布(01华师)《布西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05川大)谈谈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03陕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当稳定的主要表现(01河南大)英国议会制的演变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新特点中国古代史关于封建社会的开端,学术界的看法(03陕师)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的必然性(01河南大)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变基本线索重农抑商思想变迁简论范仲淹(河大)试论“绍兴和议”略论中国古代城市市场、区域市场、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时间和特点(河北大)试论“明德慎罚”的思想以及影响论述汉初形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简论两宋民法及其发达原因试论岳飞试论宋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表现类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举出五种(03陕师)简述清朝官员考察制度(06河南大)论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06河南大)史学研究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03陕师)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秦末、唐末农民起义谈谈农民起义的作用中国近代史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异同(04华师)清末保路运动(06华师)孙中山的护法运动(06安师)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和意义(01河南大)研究五四运动的最新学术动态与基本史料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分析民国政府(1927到1949)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点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前国民党、共产党对日对内基本政策史料价值史学论文写作的步骤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成就及代表学者、著作,至少5个专题中国古代史的史料类型,并说明每种的特点隋唐史的著作十种,史籍十五种学术界关于牛李党争的各种不同意见秦汉史的文献和文物考古文献各五种简述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意义(01河南大)五部中国现代史著作,重点评述一部从历史社会角度论述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经验教训海陵王完颜亮评述(95北大)弗兰克《白银资本》的“中国中心论”北魏末年爆发各族人民大起义与孝文帝的改革有没有关系(95北大)从两税法到地丁合一,这些税收政策形成的原因何在?说明什么问题(95北大)。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上编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多少年:( B )A.、1000多年B、2000多年C、3000多年D、4000多年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五四运动3、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D)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4、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B)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A、封建社会B、前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其根源在于(C)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力量弱B.受到官府的控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成长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D.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来自过去的地主、商人和官僚二、多项选择题1、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主要的原因是下列的哪些因素在清代中叶以后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桎梏:(A、B、C、D)A.、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B.、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C.、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D.、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的条约有:(A、B、D、E)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E、黄埔条约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中国产生的新的社会阶级是:(B、D)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是:(A、B)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C、军事上的软弱性;D、具有革命的彻底性5、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B、D)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A、C)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打倒帝国主义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D、推翻封建统治四、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答: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先秦文化专业:中国古代史3考试科目:明清史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7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门史8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专业:专门史,世界近现代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专业:专门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献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业各研究方向、专门史专业各研究方向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史及史学理论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西欧中世纪经济史,欧洲中世纪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时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2: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明清史,晚清国际关系与外交,港澳台研究,中国现当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7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8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4考试科目:中外通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7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通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共73套试卷86页。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考研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虎门条约》
2、李提摩太
3、江南制造总局
4、科学补习所
5、“赛先生”
6、“上打洋人下打官”
二、请将下列文字先标点,后译成白话文。
(10分)
所可恨者披坚执锐之人无非豫存弃甲曳兵之想此间恶习陷弱已深不独连州之军传为笑柄今若骤加峻法奈罚不及众何然鄙意必得斩一二人以徇于军方可稍截其流昨已严札易道多将矣总局解无能去炮火自属得和然至香山后祗可由小路出芙蓉沙断不能陆运昨吴令请饬南番二县各协夫一二千名其说殊谬昨遣各船兵勇前往应援则兵至炮随比之专运炮火可期事半功倍
三、问答题(任选两题)(30分)
1、清末国会请愿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从中外文化关系如何看待太平天国革命?
3、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为什么?
四、论述题(任选取一题)(30分)
1、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看法。
2、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看法。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评述“新生活运动”。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剿共”时,发起了新生活运动。
2月19日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并向全国推广。
新生活运动,就是使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衣、食、住、行)都合乎民族固有道德——“礼义廉耻”的运动。
蒋介石一再强调,新生活运动的“中心准则”就是“礼义廉耻”四个字。
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目的,是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人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目标,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蒋介石自从提出新生活运动后,连续发表多篇演说,并主持制定了《新生活运动纲要》和《新生活运动须知》两个文件。
1934年7月,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蒋自任总会长,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为主任干事,下设调查、设计、推行三股,并分别聘任数十名高级官员为指导员、干事。
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各级“新运会”的组织大纲,在全国各地进行组织,大张旗鼓地加以推行。
但是,新生活运动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 解析:2.试述“改组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
(南京大学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改组派即“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是1927年后在国民党内形成的、以汪精卫为精神领袖的反蒋政治集团。
华中师范大学世界近现代史2003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无效)
招生专业:世界史
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1麦哲伦2约翰洛克3美国独立宣言4俄国1861年改革
4考迪罗6食盐进军7大西洋宪章8发展主义
二、简答题(共50分)
1简述日本明治政府的建国三大政策(16分)
2概述东亚,东南亚的冷战格局(17分)
3简述苏共二十大对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国内政局的影响(17分)
三、论述题(每题26分,共52分)
1试述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
2比较,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俄国(苏联)和德国的发展道路.。
华南师范大学大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样卷

《中国现代文学史》样卷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青年杂志》杂志创刊于()A.1914年B.1915年C.1917年D.1919年2、喊出“我是属于我自己的,他们谁都管不着我”的是()A.涓生B.鲁迅C.子君D.艾姑3、提出“以真为主,美则在其中”的文章是()A.《美文》B.《人的文学》C.《平民的文学》D.《文化偏至论》4、“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的倡导者是()A.鲁迅B.周作人C.胡适D.傅斯年5、创造社成立于()A.1921年6月B.1921年7月C.1921年1月D.1922年1月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A.《女神》B.《尝试集》C.《扬鞭集》D.《野草》7、《家》中信奉托尔斯泰主义的人物是()A.觉新B.觉民C.觉慧D.鸣凤8、被夏志清赞誉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是()A.《阿Q正传》B.《沉沦》C.《金锁记》D.《倾城之恋》9、小说《边城》中的翠翠()A.暗恋天保B.喜欢傩送C.对天保和傩送都有同样的好感D.在天保和傩送间犹豫不定10、《无名书稿》的作者是()A.卜少夫B.卜乃夫C.卜太夫D.卜亦夫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文学研究会2、新感觉派3、九叶诗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谴责小说的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2、哲理性的追求对白话散文新诗的意义是什么?3、试论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特点?4、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成就?四、论述题(18分)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哪些主要特点?怎样评价?五、分析题(20分)阅读《沙扬娜拉》这首诗,并给予分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中国现代文学史》样卷一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B5.C6.A7.C8.B9.B 10.C二、简答题1、小说戏曲革命的主张格外看重文学的宣传教育功能。
文学有这样的社会承担,但并不是全部;文学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依赖于其可被欣赏的愉悦性得到加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处理好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史2005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无效)考试科目:中国现代史一. 名词解释,人物简介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向导》周报2.彭湃3.新生活运动4.宁都起义5.中国远征军6.《共同纲领》7.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8. 《新人口论》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材料: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挽救了"左"倾路线所造成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危机,正确地领导了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救亡运动,正确地解决了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神圣的抗日战争的爆发.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摘自哪一文献(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2.材料:有的地方把封存的图书都烧了,我看烧的结果就是后悔.应该选择一些旧的书籍给青少年批判地读,使他们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来的.都读新的,哪有那么多要有组织地给他们读一点书,总不能把历史割断吧!否认一切,不一分为二,这是极左思潮,不是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 我看现在要出一批书,要广开言路.读马克思,列宁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是主要的,但也要读历史,地理,读哲学.有些青年连世界地理位置,重大历史事件都搞不清楚,知识面越来越狭窄,这不行——摘自《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70—471页(1) 根据材料分析周恩来这段谈话的历史背景.(2) 谈谈你对周恩来这段话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1.简要介绍1916—1924年间北洋军阀各派系间的政争,混战状况.2.简析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3.概述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文化大革命"起因研究中的主要观点.4.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理论创新及其意义.四.论述题(任选一题,24分)1.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状况,论述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大后方的历史地位.2.结合史实,论述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虎门条约》2、李提摩太3、江南制造总局4、科学补习所5、“赛先生”6、“上打洋人下打官”二、请将下列文字先标点,后译成白话文(10分)所可恨者披坚执锐之人无非豫存弃甲曳兵之想此间恶习陷弱已深不独连州之军传为笑柄今若骤加峻法奈罚不及众何然鄙意必得斩一二人以徇于军方可稍截其流昨已严札易道多将矣总局解无能去炮火自属得和然至香山后祗可由小路出芙蓉沙断不能陆运昨吴令请饬南番二县各协夫一二千名其说殊谬昨遣各船兵勇前往应援则兵至炮随比之专运炮火可期事半功倍三、问答题(任选两题)(30分)1、清末国会请愿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2、从中外文化关系如何看待太平天国革命?3、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为什么?四、论述题(任选取一题)(30分)1、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看法。
2、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看法。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现代史考研试题一、名词简释(每小题6分,共36分)1、北上宣言2、训政纲领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4、民生实业公司5、工业内迁6、中原突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同40分)1、简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2、简述“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内容及结局。
3、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
4、简述抗战胜利前后民主党派发展的状况主其政治主张。
三、论述题(24分)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状况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近代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龚自珍2、圆明园3、北洋水师4、“东南互保”5、《二十世纪大舞台》6、“德先生”二、标点并成现代汉语(10分)尝思御众以慈爱为本而结下以诚信为归宇宙祥和之气胥缘一念之悱恻所结而成盖爱民如子之心休戚相关远近本无歧视堂廉虽隔以孔迩联之抚恤深情使亿万人为一心斯能得民矣其贞观朝使李靖等十三人分行天下察长吏不肖问民间疾苦官无旷职民无怨心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乃昭其临御之诚爱护之至保民之道得矣三、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任选两题)1、什么是拜上帝会?有什么特点和影响?2、洋务派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历史作用?3、辛亥革命对民初思想文化有什么影响?四、论述题(30分,任选一题)1、结合学术动态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近代变迁的影响。
2、结合学术动态谈谈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48分)1、和会拒约2、向导围刊3、迁都之争4、劳动互助社织纲要5、废两改元6、抗战建国纲领7、中国民主政团同盟8、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北洋军阀混战与政府权力的更迭。
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条件3、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建国方针四、论述题(22分)结合学术研究的新成果试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代价。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代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1、照旧交粮纳税2、《使西纪程》3、黄海海战4、《劝学篇》5、东南互保6、南社7、资政院8、新建陆军二、将下列文字先标点,后译成白话文(15分)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耕战植其基工商扩其用也然论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迩者英人经营国事上下一心殚精竭虑工商之务蒸蒸日上其富强甲于地球诸国诸国从而效之迭起争雄泰西强盛之势遂为亘古所未有夫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及天下既以此为务设或此衰彼旺则此国之利源源而往彼国之利不能源源而来无久而不贫之理所以地球诸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事有不得已也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思想领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2、洋务派创办了那些官督商办企业,如何评价官督商办企业?四、论述题1、结合学术观点谈谈你对李鸿章评价问题的看法。
(25分)2、已故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提出: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是存在着联系和继承关系的,彼此之间有一个扬弃和吸收的复杂过程。
结合史实论证这种关系,并阐述这种关系的发展说明了什么?(32分)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现代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64分)1.西北战争2.《训政时期约法》3.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4.《新华日报》5.《中美平等新约》6.西藏和平解放7.“一国两制”8.沈钧儒二.材料解析题(24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
•••••24年来的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在证明着,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今天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已经取得的伟大胜利及其所起的决定作用,就是这条正确路线的生动的证明。
”摘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来源的两个决议,分别是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通过的?2.材料一中所指的“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指的哪一个革命时段的实践,材料二论及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谈谈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三.简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处建时期(1927—1937年)的教育政策及学校教育状况。
2.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主要措施。
四.论述题(30分)结合学术研究状况,谈谈关于中国现代史分期问题的几种主要观点及依据,并说明你所赞成的观点及原因。
华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近代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林维喜事件2.京师同文馆3. 湘军4.百日维新5.祺祥政变6.光复会7.严复8.镇南关大捷二、简要回答(每道题15分,共60分)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
2、“东南互保”的经过及其影响。
3、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4、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异同。
三、史料解读(每道题10分,共20分)1、给下面这段文献标点并回答问题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即通万国蒸蒸大势相迫非可淤制变亦变不变亦变亦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人束缚之驰骤之(1)这段话出自()的《》。
(2)这段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2、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长素又曰:所谓奴隶者,若波兰之属俄,印度之属英,南洋之属荷,吕宋之属于西班牙,人民但供租税,绝无政权,是则不能不奋求自立耳。
若国朝之制,满汉平等,汉人有才者,匹夫可以为宰相。
自同治以来,沈、李、翁、孙迭相柄政,曾、左及李,倚为外相,恭、醇二邸拱手待成耳,即今除荣禄、庆邸外,何一非汉人为政!若夫政治不善,则全由汉、唐、宋、明之旧,而非满洲特制也然则举明世廷杖、镇盗、大户加税、开矿之酷政而尽除之。
圣祖立一条鞭法,纳丁于地,永复差徭,此唐、虞至明之所无,大地万国所未有。
他日移变,吾四万万人必有政权自由,可不待革命而得之也。
夫所谓奴隶者,岂徒以形势言耶?曾、左诸将,倚畏虽重位在藩镇。
撮尔弹丸,未参内政。
且福康安一破台湾,而遂有贝子郡王之赏;曾、左反噬洪氏,挈大圭九鼎以付满洲,爵不过通侯,位不过虚名之内阁。
曾氏在日,尤必陷事官文,始得保全首领。
较其轻重,计其利害,岂可同日而道!近世军机首领,必在宗潘。
夫大君无为而百度自治,为首领者,亦以众员供其策使。
彼恭、醇二邸之仰成,而沈、李、翁、孙之有事,乃适见此为奴隶而彼为主人也。
阶位虽高,犹之阉宦仆竖而赐爵仪同者,彼固仰承风旨云尔,曷能独行其意哉!--------------《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1)这是章太炎为了驳斥“长素”的观点而发表的一封公开信,文中的“长素”是谁?(2)这段文章中所提到的沈李翁孙曾左李及恭醇二邸都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具体名字。
(3)章太炎与“长素”的分歧何在?根本对立的实质是什么?四、论述题(30分)结合近代史上几次大的论战,论述晚清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现代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6分)1、壬戌学制2、土地革命3、西南大后方4、黄土岭战斗5、人民解放军宣言6、第一个五年计划二、材料分析(24分)材料: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国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和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倪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源于什么机构在什么时间发表的什么名称的文件。
2、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说明该文件发表的背景与动因。
三、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的历史意义。
2、试析抗日战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怎样看待1957年的反右运动。
四、论述题(30分)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并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动态,试论述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近代史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道题4分,共32分)1.《虎门条约》2.乡官制度3.发昌机器厂4.幼童留美5.“台湾民主国”6.《应诏统筹全局折》7.国会请愿运动8.中国科学社二.简要回答(每小题12分,共48分)1.“拜上帝教”的特点及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
2.洋务派举办了哪些主要的官督商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的特点是什么?3.简述戊戌维新时期思想文化的变化。
4.如何认识1905—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的论战?三.史料解析(共20分,其中第一题5分,第二题7分,第三题8分)阅读材料一,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弟事合肥三十年,从不争牌子,合肥亦抑之使不得进。